|
本帖最后由 超級狗 于 2013-9-5 18:34 编辑 0 e5 Y h7 ?2 v9 ?: U$ B3 R6 }4 f# z" S" L
2 A; Q6 }# F! M8 }9 U' h- _4 j幾年前在諾基亞(Nokia)開始衰敗時看到這篇文章,近日獲悉微軟(Microsoft)併購諾基亞(Nokia)感慨猶深。9 ~" A' ^" \( }! ~' k; Q }4 h
( f- @- I' g$ s0 x
有些事物曾經讓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驕傲,但它不會是永遠、也未必是唯一,今日的小米同樣耀眼全球。前瞻未來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及貢獻,眾人不必固守昔日的成就,而放棄美麗的明天。8 z$ J' C# B0 q9 g! R
1 Q' x1 y- i0 O8 t m2 n* _早就做好準備!企業本有起落,失敗政府不會救。 ( I. b; M0 o! ~0 \- O" F
5 t' Y J9 X% T# K0 p
「企業本來就有起落,他們必須自己 reborn(重生), 這是很自然的情況。」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執行董事何睿楷(Riikka Heikinheimo)說。「它失敗就失敗了,政府不該救,損失也是它們自己應該承擔的, 這就是市場經濟。」芬蘭經濟研究所(ETLA)研究主管亞爾柯(.Jyrki Ali-Yrkk?)說。
; ]2 S6 ^5 M/ _! j ~! y0 t& p, k ) x/ D" Y4 A4 f/ X: F4 \( B
說得如此輕鬆。我看著手上的數字,諾基亞在高峰時,其出口比重佔全國四分之一;芬蘭政府傲視歐盟的高研發投資,諾基亞貢獻其中 37%。
. w& D- r$ B! ?% [
9 j9 E5 w& m4 {" ?而且,芬蘭單一年度的稅收,超過十分之一是來自這家公司。即便如此,芬蘭政府的態度還是不救?
2 [* P+ g( Q( i $ R- ~, l9 C0 D# I; }- H
「諾基亞還是芬蘭最重要的企業,但是,影響力正在降低」,亞爾柯修正記者手上的數據。他說,諾基亞產值現在佔芬蘭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經降到1.2%。企業稅收比重已將降到 3%。「它仍對芬蘭重要,但不是唯一。」3 E: Z4 @0 A! Z
b: J- r* ~7 Q, h4 J/ P, \所以,芬蘭人已經準備好了?他笑著說:「對。」
- J8 d: F$ \6 [9 x& v! D; y6 a 3 U- l, D) C# W# K2 B% ~( Q
翻開當地媒體《赫爾辛基時報》(Helsinki Times),左邊的專欄寫椎嶎「Nokia is not junk.」(諾基亞不是垃圾),但右邊更大的篇幅報導,卻是寫椎嶎「芬蘭軟體業的機會來了!」除了因為蘋果(Apple)與 Google 帶動的智慧手機風潮,讓各種應用軟體需求產生,更關鍵的是,諾基亞的墜落,讓更多的人才釋出,流往軟體產業。
( F# K8 W; a6 }- P
- ?) _% y" b _: K; r$ j數據顯示,2010 年,芬蘭 GDP 成長約 3.1%,雖高於歐盟 27 國的平均 GDP 成長率 1.7%,若考量 2009 年芬蘭經濟嚴重萎縮 8.2%。去年的經濟復甦力道仍顯不足。
9 C) i( ]2 h; ~2 t- A- W# r) ?0 F , x2 _* g- i$ y5 \
但根據芬蘭中央銀行研究,未來在出口擴張與建築業復甦帶動下,經濟成長率將高於預期;今年的 GDP 成長率可達 3.9%,明年可達 2.7%,分別高於原先預估之 3% 與 2.5%。
7 A) i# x6 k: L, v3 p: q9 M# z1 f8 b { m9 h; O6 X
0 \. c$ Y. C$ ^1 E7 \6 ^2 \! O
狂撒創新種籽!年花兩百億元,支持近兩千個好點子。1 z" b% K# n, h' x. _$ B; E, Y/ k
2 f* b [4 B$ W" g$ M但芬蘭令人驚訝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芬蘭怎麼能夠,少了諾基亞的貢獻,卻立刻生出了一隻「憤怒鳥」(Angry Birds,編按:App 下載遊戲冠軍,由芬蘭公司 Rovio 研發,詳見未來出刊一二三五期專文報導),成長動能接二連三。2 @& W$ o6 {+ [8 i1 ?
# u# M& q& @% y
1 e. P3 Y* M* b「我們十年前就投資憤怒鳥了。」,所以是芬蘭政府很有先見之明,看到軟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先行投資?
7 E/ D# s9 O( {: |7 y6 ~; C/ T
6 R' x( ]3 l! {「不,事實上,我們不能,也不會決定,誰該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而且,誰知道好主意會從哪來?」何睿楷很誠實地回答。! S$ Y3 n# A) }) x
; Q' G. _3 }, F7 y( y4 H. u
對芬蘭政府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來自各領域、具有創新性,並可能在該產業發揮關鍵影響力的想法,然後資助他們。「就像是撒下種子一樣。」何睿楷說。去年,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投入約 6 億 3000 萬歐元,支援 1896 個創新想法的發展。
/ t& F/ o6 z4 O/ w9 }) a8 Q/ G ) m8 V+ ~3 i% b0 v8 Q
「那回報率是多少?」我問了一個笨問題。
! o8 r0 o) H9 u5 W ! ?* A: K( \) g/ V# I3 A# C; v
何睿楷對我說:我們不計算這些。因為他們早有準備,這些錢,大部分會被這些新公司拿來繳錯誤的學費。
8 w+ |( b+ B. U ( R5 g$ y% P @
每年,國家技術創新局就是看似「笨笨的」砸下 6 億歐元去投資創新想法。6 w2 d* z, i+ u
2 x. B7 a9 W. |& g C( A* H& H
. t e) I5 p+ c% Q) U# W B種子撒多了,總有大樹長出。/ E; w4 {* g) L
- B' O, O% S: {+ v
於是,芬蘭軟體業長出了「憤怒鳥」、「哈伯飯店」(Habbo Hotel)與「英雄本色」(Max Payne)等著名軟體遊戲,在硬體業,長出了如 ABB Oy、Beneq Oy 與 Savo-Oy 等太陽能電源系統公司。1 S7 X4 n' S2 S" q# L x
9 {. }8 a- `; X) A
對芬蘭政府而言,責任不再是選定一棵大樹費心培植,保護它不受風吹雨打,而是,不斷撒下創新的種子,讓它在森林自然成長,並由市場決定,誰可以繼續存活。
& D: ~* k0 l! j5 s& k) N + {' x4 f% X6 [, E1 B
芬蘭並非一開始就體悟到這點,而是繳了不少學費後,才學會這個道理。
- C) d2 \7 _/ t: { V% |' C ; E# f( _1 X1 O
時間回到 1999 年,諾基亞登上王座還不滿兩年,路透(Reuters)就撰文警告:一旦諾基亞出事,芬蘭也遭殃(As Nokia Goes, So Goes Finland)。% ]( M: C. ^$ E% Q, m& _. ]
: N4 W8 t, O. x
小國家、大企業,是當時國際上對芬蘭與諾基亞的第一印象,當年的諾基亞前景正好,1997 年擠下摩托羅拉(Motorola)後,不僅順勢搶進全球前 50 大企業之林,還助了當時尋求連任的芬蘭總理利波寧(Paavo Lipponen)一臂之力.這位立場親商的總理說,「或許說我們倚賴諾基亞沒錯,不過我們就是要這麼做,這樣才能在紙漿與鋼鐵工業外,立下第三根經濟支柱。」這個決策讓他成為芬蘭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
% R2 r! } j1 l% {% k0 t . F$ |2 V1 S7 j( [. `! |: u
/ y' {9 i# t m. [, d3 f8 p; h
曾扶植諾基亞!網路泡沫破裂,經濟被嚴重拖累。$ U8 {: F% N2 Z# i3 A
* w1 w* Y/ H+ M( e2 c% M
這種小池塘養著一隻大鯨魚不成比例的局面,其實是芬蘭政府過去十幾年刻意扶植的結果。% {/ K$ b0 b3 E0 B Q' D
0 e- X' R* [! a! x9 E! r( K自 1980 年起,芬蘭政府先將隸屬國會的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Sitra)轉型成為國營形態的風險創投單位,然後再設立國家技術創新局,專門投資通訊產業的創新業者。( t% v2 w4 o/ t! ?, _; W
) y4 W5 Q1 u+ j5 [1 N根據亞爾柯的研究,諾基亞便是在這段時期接受兩個單位的研發補貼,總計共佔企業本身研發經費的 25%。6 \0 m3 Z6 T9 y. k+ s* U' m9 c' L7 S+ K
" \7 l8 M/ O0 w8 W! }6 t諾基亞之所以能崛起,芬蘭政府那隻「有形之手」功不可沒。
8 F% ]; P0 n$ K' _: g- b: j
- y$ A" V2 I/ ~. H' J% [只是,2001 年,千禧年網路泡沫破裂,緊接著又是光通訊產業崩盤,諾基亞淨利衰退約 5 成,也拖累身後以它馬首是瞻的電信產業,這個貢獻全國工業產出約 4 成的巨人,將芬蘭 GDP 成長率從 5.3% 一舉打至 2.3%,跌幅逾半,這種市場瞬息萬變的變化,說明瞭要期待政府官員有「全面的知識」,選出「有前途」的產業來發展,根本是不切實際的。
) M3 u/ H$ t+ V2 v7 d$ Y. ~$ k
' n% |+ n# q5 Z% ?+ j
$ g- C' K1 n, G8 F現在痛定思痛!不再拿納稅人的錢去扶植產業。
; O, {% c6 f- S
" b& W& d x8 H' A- F於是,芬蘭痛定思痛,現任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主席科索寧(Mikko Kosonen)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明:「2003 年內閣改朝換代,逆轉了整個鼓勵創新的方向。過去 8 年來,Sitra 每年投資多項創新計劃裏,八成是規模 30 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且不再鎖定高科技,更注重公共利益或國家競爭力。」
$ X$ l, b9 q, I- y2 L7 u8 X: e
) J+ w. t4 S8 V+ ^4 l1 Y芬蘭政府也表明不會再支援諾基亞。掌握最多研發經費的教育部還放話:「芬蘭不會有一個新的諾基亞,所以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找新的領域。」
3 [: ~' {4 p) M1 E9 c( I* G " T# {% \7 ~4 x. d3 n, Y0 c G# Y
芬蘭已經看清楚,扶植「幼稚產業」的邏輯,不再適用於未來,因為環境不斷在轉變。
' U, O% _1 }1 P# x9 I3 A : i7 z# q0 T: f+ \9 C( @
由政府扶植幼稚產業讓它壯大,可以用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論點來代表:一個具有潛力的產業,在成長的痛苦期間得到政府的協助,將來就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和其他國家的對手競爭。所以,政府或課徵關稅,或給予補貼,等到國內幼稚產業「長大成人」,就可以收穫果實。
0 P' ^. D( k( [. ~
2 Y; B I U! }只是,政府補貼就是人民被迫要拿出自己口袋裏的錢,去支援政府官員心目中認為「有前途」的產業。( E' t5 T5 S% A0 {0 m I
, F' P- S' }# `
姑且不論這些官員是根據什麼標準認定,事實上唯一值得政府補貼的產業,乃是這個產業在取消補貼後,還能把當初補貼時讓消費者付的代價連本帶利撈回,可以說,唯一值得補貼的產業,就是那種即使補貼取消,也能獲利的產業。但如果真有這種產業,那又何必勞煩政府來插一手?3 R( `* t( D# R( m) t" s5 y5 K( i, b
/ e+ S3 d; r* L. { _* T; Z! s無數經驗顯示,讓政府官員取代市場,選擇哪種產業「有前途」,絕大多數的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連諾基亞這種頂尖企業,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潰。企業原本就有起落,政府何須多事,重壓納稅人的錢?這是芬蘭政府的體認。
9 A. x$ }" @0 u5 u$ y% m5 ?
" y$ F* ~( w1 g{:soso_e182:} 0 \: r: l- o5 I" U5 E, D. T'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