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rb011011 于 2016-6-18 21:50 编辑 ' n2 C0 F: s/ {7 |% Z" s# _
& u* }' Y9 ]9 e) Y9 e回复版主提的几个问题:/ r5 r% t$ r! a& \, p" X& h
- 是的,阻抗确实根据板厂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我们开发这个软件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帮助板厂提升阻抗设计能力;第二:帮助Layout评估/设计详细叠层结构。
9 n7 R' n' ^% N$ o- V/ } 当前通常情况下Layout只给出大致叠层结构和阻抗参考线宽/间距,我们可以称为原始参考设计;板厂根据参考设计设定详细的叠层结构及最终的线宽/间距,可称为二次设计。8 F" C' L% U4 K" {/ Y
通常这也是我们认知的一个板厂在阻抗上面的“功力”所在。我们的软件除了具有Polar的计算器,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板厂的“功力”也纳入进来。具体来说就是:详细的叠层设计功能(实际介厚计,DK计算), 板厂流程能力设定功能(铜厚、侧蚀)。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当板厂通过EQ把详细叠层给你的时候,可以有个工具来评估板厂的设计是否合理。
+ P" Z- O# K" T8 j6 ]4 N) z' Y+ x$ }2 P& d; n3 ?0 g' |
2. 不知版主提到“与使用的材料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是指与基材的类型没关系吗?- v, U1 D8 M" H7 w' i. \
在阻抗计算上,基材不同DK不同,板厂在计算阻抗时会使用不同的值来计算。 由于使用POLAR计算工具、基材Datasheet的DK值进行仿真设计时,会存在仿真值与实测值有较大的差异(5%~10%)。所以,目前板厂在DK的使用上与Layout是不一样的;板厂会采用一个经验值,Layout可能是datasheet值。这个经验值被认为是板厂的技术能力所在而不被外人所了解。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打破这种“黑盒”。通过我们研究发现:其实出现这种“黑盒”情况的根源就在材料上,FR4基材是玻纤与树脂的混合介质层,DK分布不均所造成。而POLAR计算器要求的前提条件就是均匀介质,FR4不满足这个条件,那么结果一定不准。/ W* X: n9 u. ^; Z' N
& M. `0 \4 K& h$ c0 o/ x2 f% M
我们也是从板厂出来的,深知板厂在阻抗设计也有很多苦衷而不被外人所了解(特别是客户),这也是我们在多年前立项来开发本软件的原因。当前板厂的阻抗设计能力都不是太好(即使是顶级板厂),都还要需要打样几次,不断调整才行。板厂的一次成功率都不是很高,现在面临着在成本和公差变严7%,5%等的压力,提升设计能力是很有必要,同时也是当务之急。, L+ F" j+ h4 ^
. {/ t% B6 d" _4 A! |/ _
关于:仿真值与实测值有较大的差异问题可以参考下面的资料:. `8 q: i2 O3 M
1:Polar文档:http://www.polarinstruments.com/support/cits/AP139.html
: X: u1 q9 V! f# U2:INTEL和Polar DesignCon2013论文:ACCURATE INSERTION LOSS AND IMPEDANCE MODELING OF PCB TRACES
& q5 B$ K$ J, `* ^2 ~$ I: J* Y; u' S. Q+ X7 P# y( ^( e& ~3 X
关于材料的部分可以参考:# D$ i: J( A" C" C9 Y
Designcon 2016: A MATERIAL WORLD---Modeling dielectrics and conductorsfor interconnects operating at 10-50 Gbps
! ?7 s4 q% L; O% ?, k, h' @7 X: D# [3 M: F0 U) g/ Z0 v
7 J }: }' J4 U9 B; e! a/ }2 \! x" |# y6 a
) k C% m- s' R! I5 P+ j; k \
$ c5 r0 Y8 t- w- P
1 N9 Y, m6 N! ? w4 k1 Z* O! W
+ ?! G( `4 t- h2 D4 y: l/ h# F
: N) M/ u$ _0 i/ f$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