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应是班长,学习委员、芊芊等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写小学回忆比较合适,但偏偏当时读书较差的我与同桌岑学敏承接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因活总得有人干。小学语文学得不好,请大家见谅,此文的目的是唤起同学们30多年前尘封的记忆……
L( N* A% g" F# M% Y) P" d8 Q6 r/ w------毛忠宇
# G; U H, G+ j* D3 |" k& l& T! f0 x9 [4 O' a& a
3 f- Y$ h" o1 X O5 O$ Y
* u( V: j9 s/ Z6 l
“公社大院”.童年印记0 v8 Z$ x, o: V! C2 J
# g: r& a! W( L+ a, D7 {3 n
6 R; h' r$ ?/ K" U# ~- v! X' L
1.1 公社大院8 B2 J; ]% c u8 u4 h/ \
1.1.1 大院布局! r4 H) A% g# n3 o" W; E0 V
1.1.2 广播室2 d% v8 R- F' t: n0 a2 T
1.1.3 公社食堂
0 V7 l% J4 [0 s8 J, v) l1 `1.1.4 杨桃树2 p( p* ?3 Y/ ^2 l* r$ P- z4 \5 \( H
1.1.5 我家厨房
( x- e3 M2 m! q* y& p# Z# y7 K1.1.6 良垌河
# Y- j+ O/ r$ f; L& d8 q......& M* H9 W. S9 |% c* g5 t" k
* E0 i) w: ^: t3 ^5 T5 I0 H- M( e* l1 n1 ^7 x
& t% k- q* @/ i; H* B
& t; {, K k# m9 s7 o& N6 q3 E" e' B2 n2 S/ C
; |5 P+ ]2 p7 B7 X) R& C1.1 公社大院*NOTE:本文讲述小时候在良垌公社及在良垌中心小学读书时身边的人和事,蓦然回首已过半个甲子。
" }: q$ x1 A5 g- ?- U当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读完小学后举家迁到了县城,交通及通讯的不便,小伙伴间的联系就慢慢少了,最后都没了联系。, w3 _8 A( U, h( b" b3 L
小学毕业是在1983年,最遗憾的是当时学校没有组织同学们照毕业合照、毕业证也没领到,30多年后的今天很难想出谁是谁了。当时小学是5年制,那时跳级的人少,但留级的人较多,教我们的老师比较敬业,家长对老师偶尔体罚学生的行为极为赞同。3 b# Y* V( D9 h/ s! u( w5 K: Y7 R
直到2016.5.29日晚,接到了伍同学的电话要拉我入群,电话那头她第一句自报姓名,虽然时隔30多年,我只迟疑了1秒就想起了对应是哪位同学,毕竟我们都有着在同一个“公社大院”里成长的经历。
7 \7 i2 y" T+ f良垌“公社大院”,这个小伙伴们一起在打闹中成长的地方,它由当时公社政府办公建筑群构成,每个角落我们都熟悉不过。
/ w' [( Q B! O4 q+ T" K1.1.1 大院布局- {* F9 \( ~* |+ C
# T b6 u6 f9 O4 L8 p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旧建筑的拆除,少时的各种老房子基本荡然无存,但公社大院的结构大体上还有印象:公社大院大门的右边是法院,左边是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处紧邻一条小巷子就是公社唯一的电影院,进入大门后是个斜坡,斜坡左边是小汽车库,右边是一小块杂乱的空地,紧接着就是三层的主楼建筑群了(标志性大楼)。通过主楼中间的通道,左边的第一间住的是陈永红同学家。通过主楼后就是一片开阔的大院,大院四周由许多瓦顶平房围着,大院内四周则种了很多的大菠萝树------这就是记忆中的“公社大院”大体布局图。现大院中的平房全拆了,而标志性大楼也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如下图,这也许是公社唯一保留下来的旧建筑了。2 ]6 p+ c6 i! d
& Q, a. h [2 v7 _3 ^: Q5 @
5 v# u- Y. e: K j$ V( Y2 n6 ]
图1. 公社旧大楼一角
) B# n$ v: O6 q/ ~7 a2 E, x$ Y
$ q+ K& c9 W9 _! l
* J: B4 ?% z: I6 |$ y0 G1.1.2 广播室$ `8 O' A) r% m ?" A9 V) N$ ^# S
! k- o A' K2 F9 |# \# |大院最左角平房为公社广播室,那时有个美女广播员,我们都称她为“美娟姐”,讲话的语调很特别,我学不来,广播室开始时还允许小朋友进去串门,后来发现里面的喇叭经常无缘无故地“少”了磁铁,就不再让“闲杂人等”进广播室了。5 C9 I' r. y _- S- Q: [% X0 R
1.1.3 公社食堂
, A7 M3 y, |& ^* m, z8 q
% J# S/ O- n8 E/ G7 t. o2 s. o( {大院的最右角有个过道,通过后又是一片天地------公社食堂所在地,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关押犯人的地方,食堂前面也有一片空地,空地中央有个水井,水很清澈。0 d% S5 T% l/ g- `& V5 {
- Y2 D/ b" Y# V& O! S& b: A8 Q) q
食堂的大厨叫苏华辉,胖矮体型,皮肤黝黑、讲话“灰”谐,与另外两个食堂的年轻同事最喜欢逗美娟姐姐,华辉师傅当年被公社派去学厨艺,学成归来后负责公社食堂,他做的菜非常好吃,当然那时的“五香粉”原料还相当的正,而他自泡的黄瓜味道更棒,不管藏在哪里都会被我们找到。食堂做饭的燃料主要是稻谷壳,在粗瓷碗上蒸出的米饭特别香。
& x' d, ~0 }4 K3 o( p1 O饭堂计算职工是否用攴的方式很特别:每个员工有一个饭牌,全挂在墙上,开饭的人只需把它翻成正面就表示今天要用攴,不开饭的同志把牌的背面朝外就表示不用攴,饭堂做饭前点下正面的牌有多少就决定今天做多少饭菜,员工用完攴只需在饭牌上对应的日期签个名就行,月底财务(陈明高)会集中统计后从工资里扣除费用,这个方式很能感受到“公社饭堂”的韵味。& e& e% E/ p% m/ e1 x2 I
食堂厨房靠近河边,河边有棵很粗大的树木横着生长到河中,这里成了食堂职工天然的“洗手间”,正因为这样,树下的水里成天游着一群群的小鱼。1 l" x( {* q) I3 w$ B% H
1.1.4 杨桃树" m* Y/ l) S, `' Y' J
7 o& j3 v7 V8 n* h2 n
食堂围院里“有两棵树,一颗是杨桃树、另一颗还是杨桃树"---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他家的那两棵枣。两棵杨桃树(一大一小),属两个品种,靠河边的那棵甜些,而大棵的下面是两个水泥砌成的用攴桌椅。有次我在上面“称赏”帮人摘杨桃时摔了下来,砸在水泥桌上,还好没影响智力(但也不好说,说不定我原是清华的料就是这一摔去了成电),看来以前放养的小孩生存能力的确强些。; Y% |) k t: w
3 C/ y: m' k# q5 ]7 j) g' I* Z3 B
当时有个退休的员工叫陈寿和老伯被安排在公社,闲来无事被安排去看护杨桃树上的果子,他于制订了偷果子的罚款细则,尽心尽力看护,即使很深夜大院的大孩子也都没法避开他,在他的精心看护下,树上挂满了熟成的杨桃,一次有外省来的货车司机不知规矩摘了果子还发生过冲突……。后来他走了,这种树上“挂满杨桃”的景象就不再,那个年代的人相当有责任感及正义感。
, L) ~1 ^+ s$ d5 b& g1 ~河对面是个烈士纪念碑,依稀记得碑文从上到下写了“xxxxxx永垂不朽”,那时一直想象不出“永垂不朽”是个什么物体,只好往别处想了,其实现在也没弄明白,没时间及精力去弄明白了,那时学校还组织过同学们到这里扫墓。$ m5 ]# K. d5 l" X/ ?
1.1.5 我家厨房+ P9 l8 O1 S( v$ K9 z* b
4 Q9 H$ ~4 B$ j' K: p* S+ ?" }我家厨房在主建筑与平房的交汇处围起来的一小部分,里面可以养些火鸡、鸭等家禽,但养的这些家禽很多时候用来招呼父亲因工作到访的同事,那时没有到外面大吃大喝的风气,很多时即使是工作上的事情也会是私人在家招呼。+ l. ~! n$ `0 O3 `' }! {
/ w& c1 J) V2 x. t, H/ z, P A5 y厨房院子里也 “有两棵树,一颗是龙眼树、另一颗还是龙眼树",小的一棵味道更好些,与生俱来的爬树本能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天天爬上爬下的高强度“训练”使得动作越来越敏捷,但最终应验了“上得山多终遇虎”,有次上树摘龙眼,抬头时被龙眼树上的臭虫洒了泡尿,正好洒在眼里,这下又辣又痛,眼都睁不开,连忙连爬带滑下树,脚一着地又是一阵钻心的痛,原来踩上了一根生锈了的祼露铁钉,当时父亲工作忙没带去打破伤风针,刚好“陈秀英”主任到这里出差,介绍了个偏方,使用隔夜的粥包在伤口处,我就这样跛着上学,二周才好,现想想这配方挺险的,从医学角度还真想不出这样做可以杀破伤风菌,感谢上帝的不杀之恩,但有了这次教训,爬树的技能就大不如前了。% _( p% }4 D) w% B2 s, i1 ]
1.1.6 良垌河$ {. I9 {( y$ }2 S5 g3 b
* u+ F3 o: {7 H. e2 R; b: j T良垌河充满着小伙伴们欢乐的记忆、那是水中的祼泳、跳水、嬉戏、钓鱼、捉虾……。! }1 J4 T+ ^ `/ Z
# n B8 [& k ?+ b; r }. _这条河当时的水还很清洁,很多同学的童年成长过程与这条河有很大的交集,那时生态系统还没有被破坏,河里的小鱼小虾很多,在河边钓虾,这是个比较有意思的活动,用几跟竹竿分别捆住蚯蚓,在河边一定间距一字排开,然后逐根提起来看是否有虾吃在诱饵,这个在慢慢提起的过程中能感受得到,有虾咬时就拿个网兜从后把它捞起来,而所有的饵料都取自杨桃树根旁,随便一锄头下去都是筷子粗的蚯蚓。
/ K; [' [- l/ f游泳是在食堂边上的良垌河里学会的,那时跟本就不知什么是蛙泳,什么是仰泳,动作也不像狗爬,反正姿势不太好看,虽然可以游到河的对面,但是技术不对很耗体力,最实用的一招是“踩水梯”,把衣服拿在手上伸出水面再游到对面的河上,上岸后穿上裤子,这是过河玩的最好捷径。
, Q* {/ e$ U$ N. ?! W良垌河在粮所的那段有水闸门,往下的水流相当急,下面靠近良垌中学,水闸门下游的地方比较多人在游泳。
5 g4 f& M9 N9 c+ j; T9 W9 W下图就是水闸门的最新图片,可惜整河都污染、水流量小、河床也变窄变小,也没人再在上面游泳了。
* Q' m) ~( S: R/ \3 \# P4 b4 g" u$ ]* L4 D! e \
图2. 良垌河(近照)
' n/ f7 b2 u1 `. f" U* h" S& T
/ r. y$ c0 M, i: O+ c- p; }1 T% [) s$ u' f
! j- t5 i3 [8 Y# [
' l2 E! z6 B' u9 d
, E; L1 }6 z. T' b* \+ R% b$ ~- t8 b* A1 @. \. `
未完待续......: [" v# ]4 w( g1 a' Q
) B% K" C' P5 a) Y: H, {
) E/ A6 O- l* z" p7 \*作者新书《华为研发14载---那些一起奋斗过的互连岁月》已在京东上架。8 |, P, Z7 |7 s! g) c7 W
; M H1 O/ V& c2 A. E8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