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孩子被动的听“罗罗思维”也有一段时间了,得空了解下罗罗思维的背景:
9 J6 ~# N8 R, f5 S
: q, ~; T4 |( z! o) h【背景:* i$ V7 K, D0 E' f7 |, V) d! H; Q% w
...你没看错。一直被外界看好的黄金搭档,逻辑思维出品人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已经彻底分家;罗振宇将独立运营知名视频自媒体节目逻辑思维。/ I! u# L9 S' l1 G/ o' `& t: ]$ n
...申音连发两条微博确认了此事:& t8 {' B7 j' |% w( J& j9 [
1.谢谢大家关心,罗辑思维是我和罗老师共同创建的独立新媒公司其中一个项目,因为大家支持团队努力,仅一年半就有200万微信用户,视频也有过亿人次观看。由于对未来发展方向各有想法,罗老师有意独自运营这个项目,诸多事宜我们仍在一一协商,一切都会以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为重,一切都会有礼有信有量。1 p- B5 t7 P$ o9 b) x. h
2.我们对于内容产业的未来仍然充满期待,我们坚信互联网可以帮助更多有趣有料的人脱颖而出,我们还会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只要初心没有改变,一切玩法可以重来,这场十年的互联网实验现在才刚刚展开。对罗辑思维也对自己说一句:好好做,莫着急。
, T" Z. h9 j0 g...据了解他们合作的公司叫独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音占82.35%、罗振宇占17.65%.从传统意义来说,这样的股份结构说明,罗辑思维的内容核心罗振宇就是一个给申音打工的人,这一方面似乎违背罗胖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另一方面也无法真实体现两个人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1 X' p& ^( |/ O) g" @9 e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申音前段时间的思考,值得学习。】
4 k, |: h" y& F4 ]$ p% c; X
6 m+ A) h, f6 q" ~7 l/ z申音:“罗辑思维”的五个教训% [" i. X0 v5 l |
2014-03-14 07:18:44 来源: 网易财经* T1 M5 d8 z J5 r
6 S- W' e! }( ]5 f4 ~5 y) A# g
“罗辑思维”的成功,我今天就不讲了,主要讲教训。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有很多教训,我甚至觉得教训比经验还多,希望对大家做新媒体有一点点帮助。. E& N& {9 h- U- t$ @( l
【教训之一:没想清楚就做APP】
6 @& t- z4 ?+ F+ I" V在刚开始做“罗辑思维”时,就提出来做APP,当时好像不做这个就不叫移动互联网吧?于是我们就投钱做了APP,找了最好的团队去做这个事。但是后来发现,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越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APP这个东西。# a2 ?8 Y6 K* I6 U+ r9 g0 m
为什么呢?这其实是用户的决定。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微信上全部能完成,没有理由再去下载一个APP。有数据显示,微信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家使用手机时间的80%左右,而绝大多数的APP,即使下载后都很少打开。2 _1 g! ^% q [
2012年我们去做这个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背后的产品逻辑,所以做APP的投资算是“沉没成本”了。我们唯一庆幸的,当初决定除了做视频、APP以外,还同时做微信公共账号。从现在看来,除了优酷的视频,微信公共账号已经成为“罗辑思维”的另外一只腿。
7 E2 w- Z, A3 c" U) V, ]也许将来我们还有可能去做APP、做网站或者其他东西,但我们绝对不会仅仅是把“罗辑思维”脱口秀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面。很多传统媒体去做APP之所以失败,就是简单地将报纸或杂志上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去。用户为什么要关注它呢?没有理由!' [9 t q# @. L
【教训之二:不理解合作平台的逻辑】; h8 o v: n" |2 W$ E
自媒体有很多的平台,比如说百度、腾讯、搜狐等都有平台。我觉得这些平台都已经很大、很成熟了。我不认为依附那些平台有什么可耻的,但是,你永远不要只跟某一家平台去绑定。7 N8 a; V2 c) \0 G' A
第二个教训跟平台有关系。我们在跟平台合作时发现,因为你不是平台的“亲生儿子”,所以对你不闻不问。它能给你一些支持,那也是因为你带给了他价值。我觉得这个不要嫉妒,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谢平台给我们支持和鼓励。有一段,我们感觉我们自己已经做得OK了,我们在视频里面放广告,这个事情突然就变得严重了。因为跟我们合作的是内容部门,但在平台更强势的是商务广告部门,这样做其实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导致合作要暂缓、暂停。' X' u1 q, h6 V5 g- z. V
后来我们讨论,我们要不要离开这个平台,去和其它平台合作。但你会发现,其实所有平台都是一样的——我们先不要问平台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要先问你能为这个平台带来什么价值?8 l; `! w; b5 k6 `5 A
后来合作时就发现,每当我们很努力地为平台创造价值的时候,平台就会给我们更多。如果我老想从平台拿到我超乎寻常的价值,结果就是双方都会很不舒服。要充分理解这个平台的逻辑,所以我们变成一个对平台非常配合的自媒体,平台也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发展。
" G4 X( a7 i$ c: P/ k【教训之三:患上“第二产品综合症”】1 S$ x/ D" \) h& D; V
“罗辑思维”做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懂了,可以迅速复制经验去做另外一个产品了。其实你会发现,它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它包括对人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3 C: B& y7 Z! [% o
“罗辑思维”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而产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围绕人来构建一个产品,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还是挺笨的,我们没有打造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人的产品。我们不要一下子做很多事情,而是尽可能在一个事情上多琢磨一点。
/ h0 N# F# h, q+ q9 J5 g1 S% [【教训之四:要自由,不要捆绑】7 f" o& ?6 ^5 U W
“罗辑思维”开始是一个明星和一个经纪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工业时代的模式,它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是在彼此捆绑,希望用一种契约的方式,本质上有一种不安全感的东西。明星和经纪人互相抛弃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明星不够努力,会被经纪人抛弃;如果明星太努力,会把经纪人抛弃。老实说,我们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合作模式。6 o! g/ b% _. @" S' w6 }
“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只有大家觉得自由的时候,彼此间的连接才牢固;如果大家觉得不自由,就没有安全感,彼此连接就会变得很脆弱。* W+ {( _' G, f
. m+ w2 S7 l5 `% o* O( Q
【教训之五:妄念太多】( Y. X) n4 L6 n' u! r2 `% P* S5 X+ i
做“罗辑思维”时,老吴(指吴声)、老罗(指罗振宇)和我在一起时,会发现三个“最强大脑”会不断蹦出太多新的想法,我们可以怎么样,也可以那么样,但其实你的人力、物力,你的资源分配,都会决定了你能做多少的事情。
5 d8 Q% @: e9 J; u* v( ~前一段我真的觉得我们妄念太多,太想得到一些东西,结果你就会发现,那个是不对的。我前一阵有特别强的焦虑,因为我就老觉得我们要做很多的事情,当我们做很多事情,你已经在超越自己的能力,那是不对的。应该回到我们初心,到底用户需要我们是什么?所以最近我们在做减法,要消除这些妄念,尽可能让自己心安下来。& o# z/ [, C% R y2 r9 N
你得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止而后定,知道定的人才会安,知道安的人才能静,静了以后才能思考,思考以后才能有所得。
8 e/ ~1 r8 D/ G% {, j4 r* M【总结:做出一针捅破天的东西】
3 m0 W5 ^4 u0 R2 e* W% O7 q从商业逻辑来说,我们就是做出一个东西,可以抵你做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上就可以长出所有的事情。“罗辑思维”要做的是一针捅破天的东西,或者是一剑封喉的东西。
( q9 t8 j( W# p0 V/ e4 S; e4 ]/ v" B5 q1 T& J
创业者不自觉地追求不确定性,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有无限可能,但对投资人来说,你的商业逻辑一定是确定性的。你越有无限可能时,他越要问你最有可能实现的是哪个?
& n, ?1 x) `. l! Q你发现互联网的逻辑看似很奇怪,比如腾讯做社交产品可能不赚钱,它赚钱的都是其它的事情,但是它如果不做社交这个东西,其它的东西就挣不到钱。我们想做一个社群,你问这个社群要干嘛呢?我也不知道。我想QQ也不会知道它今天要做的事情。8 f0 I, A$ H1 F8 B
过早想商业化其实就是妄念——你越想挣钱,挣的都是短期的钱,都是现在的钱。其实还是要找一针捅破天的那个东西,我们还在找,这个过程挺痛苦。
# O$ `! N$ @9 t' O ---摘选自第二期砍柴(侃财)主题沙龙:《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势力》
6 }' L# ~+ A$ d4 L4 i- T: g, b. H/ f" g' T
: Z' w! R4 |- N3 b8 d+ }2 v- ~2 n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