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B] 说好不哭,直到电流“烧”红了过孔……

[复制链接]

551

主题

1470

帖子

3万

积分

EDA365管理团队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4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7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 | 高速先生* {4 r9 m- o( i3 L$ t" ?
文 | 姜杰; \7 j7 e) s4 A9 e: _; ^3 P
& L- f  w3 P3 D8 b3 ?% o+ Q
0 [" X) }' B! R0 O9 N, b2 ~
不走寻常路的电流是PCB设计中的“刺头”,有时明明给它铺好了阳关道,它却偏偏要走独木桥,让人欲哭无泪。5 v* D* ~" e; c$ h( `5 x) w4 I, ]
就像高速先生之前遇到的一个案例,电源输出过孔排列的整整齐齐,虚位以待,电流偏偏舍近求远,就挑了几个你意想不到的过孔硬刚到底。" B0 g; Y: F8 s" M: F& x$ j$ K/ Q
供电模块VRM与用电端SINK的相对位置如下。# v6 a* H5 C! m7 Q
. ~- D' h- U" s) [8 Q1 w' d- R
其中,VRM采用DC-DC开关电源,DC-DC外围电感L5电源输出管脚附近的过孔分布均匀,内圈过孔与管脚的间距d1=d2=d3(局部放大图如下)。
, L  m, X& D: \  B5 R! H9 }6 ~3 Y4 _; l  h
看起来似乎没啥毛病,按照预期,电流至少会在离L5电源输出管脚最近的内圈过孔上均匀分布。不过,再一想SINK端与VRM端的相对位置,有些朋友开始犯嘀咕了,电流都是喜欢走捷径(电阻较小的路径)的,那么,离SINK端更近的左下方的过孔通流会不会多点呢?高速先生一开始也是这么想,但是仿真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孔电流分布图显示,在电流流向的反方向(白色方框区域),有几个过孔通流较大,这是怎么回事?!
7 ?+ V0 l* z1 n8 h( r3 L9 w5 P. M4 y: r, E9 O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高速先生的一贯风格。通过仔细分析过孔载流,发现过孔通流除了与电源输出管脚的间距有关系,似乎与过孔阵列的缺口方向也存在某种神秘的关联。
# S" V+ A- x5 V; l: S& p8 X- i+ X7 s5 P: y2 o

9 }/ n% [. X( z6 t4 |- R
' ]/ K0 u, _8 m4 w" S' p- L( P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困难看淡,说干就干。先把模型简化,删除板上其它器件和走线,保留内层电源、地平面的连接,同时,将VRM用一端电源输出、另一端接地的电容代替,调整VRM与SINK的相对位置。简化后的模型如下。
( P7 B# @5 M! }简化模型的VRM端过孔电流分布已初露端倪,似乎能看出点趋势来了。9 w  n1 N6 q8 V; B  W- P
: K: r( M( Y; ~8 H: u" Q- T3 i% A
为了能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继续调整过孔阵列的缺口方向,比较过孔载流的情况。7 l5 `; V5 B4 \9 W/ M

9 \; ~" G8 ~5 @只看阵列缺口对称时的情况似乎还不够全面,那就再看看不对称时的载流。
! s0 _! W* k6 [9 j- A: T7 S1 @# R# a3 D' T& S3 C8 L
想必各位已经看出规律了:在电源输出过孔与管脚间距相同的情况下,最靠近阵列缺口的过孔载流最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8 s- o7 N$ F9 Y' Y4 n" Q" x0 N0 _
# C1 _/ s0 q/ z4 z' `; E9 L6 y7 [: }( G8 u  X; ~# m

+ U! L4 ^7 C% X* @: {不妨再来看看电流密度图。以左侧的电源输出管脚为例,一开始电流以管脚为中心向四周均匀发散,对于有过孔分布的三个方向,电流会迅速找到最近的过孔,流向内层电源平面。而从过孔阵列缺口溜出来一部分电流,遭遇大概是这样的:出发时扫眼一看,一马平川,前方全是铜皮,没有过孔挡路,好嗨哟,跑着跑着发现没路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此路不通,拐啦拐啦!”于是,逃窜出来的大部分电流又猛打方向,掉头钻进了离缺口最近的过孔。* {6 z: C6 i/ i5 S5 O8 {
这么一折腾,出现阵列缺口附近过孔载流最大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 m' ~2 Z+ L. a/ B
# R8 t  y/ Y- w' {% s% u6 ~3 z' H% Y0 K4 N: Z

; ^. @! Q. d2 E8 [7 d" f— end —
+ y8 K! @2 |  J$ L% A  h
; k* F4 c3 E; _; n5 D7 Y/ P1 q本期提问
7 ^: S( A7 F; G! \: F- }
$ A$ v- e1 u4 ?1 B4 f6 M保持同样的过孔间距,阵列缺口补上之后VRM端载流最大的过孔会出现在哪个位置呢?
5 [. j+ i# x2 Y& K/ f0 N
7 V" }/ Q  p" e; G, f/ C
0 P8 w: W1 b! ?
4 w* E! [' W) {% S+ ~
. p6 V" Z9 v3 m
. k7 f& U, C# k# u
8 A) w! M( a  m  u  j% V: E9 U9 ~; z
# i, ^+ W+ z, y& F1 T% f- ~1 }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 y8 d/ t. |8 W8 c. N6 q

( J  i( E. o9 |! K; O没空间啦,我能不往板边走线吗!2 r0 C, i6 Q/ G" P+ V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 h2 I4 Z' S& Y1 J: i6 h" R) J8 B3 |! S

  l( I$ w* {9 B1 K/ ]7 Y4 h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6 u& p) F2 S0 ~9 t( d2 S, Q
" I0 X# ~- F1 X# {: A+ b. C1 ?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5 X' L- Z4 E' C: m
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 L" d2 V+ J3 {# e& M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
$ a6 E5 w2 `7 g7 N* X& y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6 s" c! n& ~' P! j
回复32→电源系列(下)
; V/ |5 F- l3 o9 h1 D# x; L)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W7 D. j+ A8 k- M$ W
回复30→DDR系列(下)
4 F8 a3 `, D/ B+ C2 o+ h" `回复29→DDR系列(上)2 h# G; ~& e( ^9 l' Q
回复28→层叠系列(下)
2 \$ ^4 d! m8 r' X" |9 C回复27→层叠系列(上)0 f9 b/ T* V8 |  X- N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 T0 N/ s0 y' v# Y" E9 ^1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4 D% n. @% R, h- Q0 a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6 D! I% D! D  o: A# T, H' g8 l9 |
回复23→阻抗系列(下)1 Q* }7 f' q' p, ^* J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 s$ m* N/ e" @4 z回复21→阻抗系列(上)  w! G7 B6 i- w5 a, E9 J; f0 J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3 X) O# q, v" O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 n( ^) z3 ^8 q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 V$ H. N7 h& @' {5 s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n* T7 u# @! V9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7 O; B+ Q  u6 P+ k1 e3 O! E& U1 n, R回复15→串行系列8 j6 R+ Y3 }7 l; d4 Y  C4 J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v6 t+ Y/ b! j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d# i4 w( u! ^4 X# l, g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 X' |5 u/ Z3 S- k+ P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k. V9 q1 q& J2 d) n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J, W+ P. X  \+ b, B% ^; z1 w  X, F
回复09→DDRX系列
" S  b: n% J5 Y5 D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_) m; M  J% e5 A7 g7 m% Z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8 [, ]" f/ N9 y# u
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8 {  E' n4 ]# \: u1 F, o* x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l' E0 m# G( Y回复04→微带线系列
. S2 W1 d0 C9 G" f" f7 ^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5 z, N7 v: R" f9 X) e! a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 z$ b, i$ B- e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
! I9 r1 t* b) Y8 M3 J) L; H# Q
) E7 J8 n) O) y/ _" W* \
  I3 R4 u* w2 E" h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5 F& I# M6 J, K
* r* U; _9 [.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4-17 23:03 , Processed in 0.056419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