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479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仿真讨论] 讨论差分线松耦合和紧耦合问题

[复制链接]

8

主题

84

帖子

1366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3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5 1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因为差分线之间存在串扰,所以在外层走线时需要松耦合' z/ T0 `; W1 ?) Z/ S. f. P
因为内层没有远端串扰,所以在内层走线时要紧耦合0 i( W1 `3 N) v+ U
大家板砖扔过来啊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6

主题

84

帖子

-8916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16
2#
发表于 2012-5-2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和楼主讨论一下,我也目前正遇到差分线的问题,是DDR3的三对差分线,阻抗要求是100欧,线宽为5mile,线距为7mile,请问楼主这个松耦合和紧耦合有具体的量化吗?" t3 j! t4 W5 V$ |6 I
恳请赐教

48

主题

1374

帖子

5155

积分

五级会员(50)

Rank: 5

积分
5155
3#
发表于 2012-5-25 12:32 | 只看该作者
lz不会吧,差分线相位180,自身会有窜扰问题吗,好像第一次听说哎!!!

5

主题

1254

帖子

2680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2680
4#
发表于 2012-5-25 16:04 | 只看该作者
差分线对应该都走紧耦合比较好,跟内、外层没有多少关系!!

2

主题

157

帖子

999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999
5#
发表于 2012-5-30 0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ejialu 于 2012-6-1 14:33 编辑 . |  u3 P; e' u9 M
- ]; l& X8 f, b* v7 X
目前我们做差分线都倾向于紧耦合, 就是线间距不超过线宽的2倍为紧耦合,3倍以上为松耦合,没区分走外层还是内层。对100欧的差分对,外层不容易做到100欧。紧耦合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节省布线空间。2,更好地抑制共模噪声。3,更好地使走线的阻抗与过孔的阻抗匹配(过孔阻抗按60到80欧姆估计)。目前只想到这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做SI有两年了, 刚刚入门呀, 希望和大家多多谈论。

8

主题

84

帖子

1366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366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20:59 | 只看该作者
nishiyufrank 发表于 2012-5-25 12:30 0 X( K9 O* O( e. \9 v' E# g
和楼主讨论一下,我也目前正遇到差分线的问题,是DDR3的三对差分线,阻抗要求是100欧,线宽为5mile,线距为 ...

; |. G: w4 I3 q4 X量化的的话没有确定的值,可以参照5楼所说的3W的法则

8

主题

84

帖子

1366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366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21:00 | 只看该作者
yejialu 发表于 2012-5-30 09:56
8 V" O( u  O1 _; t, G/ `: r目前我们做搽粉线都倾向于紧耦合, 就是线间距不超过线宽的2倍为紧耦合,3倍以上为松耦合,没区分走外层还是 ...

7 [+ a7 ~: q, M$ {& Q: c$ E请问是否考虑过查分线之间的串扰?

8

主题

84

帖子

1366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366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21:01 | 只看该作者
willyeing 发表于 2012-5-25 12:32 . s% ~1 l! }8 n& f' [
lz不会吧,差分线相位180,自身会有窜扰问题吗,好像第一次听说哎!!!
9 F: P1 A2 n8 S0 v. R
你可以仿真试试,  串扰是减不掉的

6

主题

84

帖子

-8916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16
9#
发表于 2012-6-1 10:14 | 只看该作者
Ivan_GONG 发表于 2012-5-30 20:59
7 g: v- E. Q# ^量化的的话没有确定的值,可以参照5楼所说的3W的法则

. ~6 N- R! o7 i$ E9 u" T& y谢谢楼主

6

主题

117

帖子

916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916
10#
发表于 2012-6-2 09:53 | 只看该作者
差分紧耦合是可以抑制外界对差分对的干扰,差分对相位相反,故可将外界叠加的串扰相抵消;
: ]: T4 X. U8 D: E, _5 {3 x& Q, G4 e对于差分对内的相互串扰,还真不好说,串扰的话应该会因为相位相反,使得相位差变小,影响的话不太清楚。
    如果给我机会,我会让你庆幸你给我这次机会。

0

主题

5

帖子

323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23
11#
发表于 2012-6-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yejialu 发表于 2012-5-30 09:56 9 z# z/ [0 [( K, x
目前我们做差分线都倾向于紧耦合, 就是线间距不超过线宽的2倍为紧耦合,3倍以上为松耦合,没区分走外层还是 ...

% @) [7 W0 Y( Y; V紧耦合会使差分线的线宽变窄,损耗增大。所以紧耦合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2

主题

157

帖子

999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999
12#
发表于 2012-6-18 11:28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有缺点,看你关注那点
我做SI有两年了, 刚刚入门呀, 希望和大家多多谈论。

0

主题

3

帖子

10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0
13#
发表于 2012-6-18 14:43 | 只看该作者
外层差分走线奇模式与偶模式之间的传输差异是不是不可避免?这么说来差分线不适合外层走?) Y6 `  f3 {# h) n$ [

4 s; J4 o3 j8 B0 G* h另外,问个问题:内外层走线阻抗在制板工艺上,哪个更容易控制?

8

主题

84

帖子

1366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36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5:33 | 只看该作者
高手现身吧

39

主题

92

帖子

1835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835
15#
发表于 2012-10-21 12:3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着要看实际情况吧,如果外层走松耦合的时候,差分线的旁边正好有一根单根线是不可避免的,那你还会选择松耦合吗?小G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2-17 17:53 , Processed in 0.06565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