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弟刚涉及到PI问题没多久,基本处于菜鸟水平,正在做的一个项目,有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在此向各位大哥请教:+ l: X" l: a3 u0 C- ?5 c- S$ H4 `7 A
S: {% q4 x# ?. A3 e: g1、对于一个芯片电源的去耦,有两种方案:A、VCC层铺铜,打过孔连到电容引脚上,再从电容脚上直接拉线到芯片的电源脚;B、用VCC层全部铺铜过去,电容和芯片电源脚都打过孔到VCC层。两种方案哪个更好,为什么?能不能通过理论解释一下。
9 o1 I7 J; M, K* |$ \* x$ d/ W' X! X3 p- s" @% v9 [1 k
2、对于BGA芯片的电源脚,一般会放几个0.1uF的陶瓷电容去耦。A、这些电容放正面,VCC层——过孔——电容脚——电容脚上拉线——BGA脚;B、这些电容放背面,VCC层——过孔——同时连到电容脚和BGA脚。个人认为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先过电容,再到芯片脚,后者是过孔出来同时到电容脚和芯片脚;另外前者电容的位置会稍远,后者可贴近BGA脚放置。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一点,为什么?
7 O1 l0 b# ?# Y% {, z5 N) L I M6 v8 |+ p
3、退耦半径是个什么概念,由什么原理产生的?有什么决定了半径的大小?有没有个一般经验值可以参考的,比如说BGA芯片电源脚的0.1uF电容,半径多少?
6 l1 I2 P/ m4 ]# m( \2 j* w5 l+ M9 C. W& Q8 I$ Y- ^, x3 W
问题比较浅,请哪位大哥帮小弟答疑解惑一下,感激不尽!!
' w; t+ _- X! A( e* S1 C' f# H
4 a! B3 k# X' S, Q: }* i Q6 {* D I& m/ J2 o/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