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a% o$ ] s; T! i% X5 o! X2 N5 B! r. ^( s中国制造业要迈向工业4.0,必须先补工业3.0的课——精益生产;甚至是工业2.0的课——IE(工业工程)。
. W7 t' A8 [/ ^% B% Q! S6 {, g
. i# n- z5 u& ?* @' uIE是一切之本,TPS、6Sigma、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瓶颈理论,常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并提)、5S(源自日本的现代工厂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IE基础之上!. w6 ]( J4 [# x0 F
互联网对商业环节的渗透和改造是逆向的,从与消费者最近的广告营销端开始,进入零售、渗透进分销环节,最终倒逼到生产制造环节,在此过程中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生产设备、甚至原材料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关于互联网+制造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倒逼的变革?阿里研究院基于制造业经典理论和产业边缘发生的变革端倪,总结分析,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z% o! a1 u6 C5 q% i7 U/ u
1、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4 Y# G$ h3 P! D' y( Y# r
1 A+ i! ]# M& v! ?0 h2 P. v
图1:“产销消”协同升级
( d3 Q7 P" ~" n- `: a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1 ^ J1 a- }: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7 [4 Z/ E% }6 S
2、“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S" a" {( L/ R* l7 N) J" {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 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7 O1 h5 N. X# \1 b
2 e9 z8 d4 p# W- `/ B+ H. ]+ M6 `+ m9 o' T+ m* a7 A2 R
图2:微笑曲线VS武藏曲线
& E+ ]6 f+ \1 B/ [' j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 “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
" B$ }* D- [" @0 _近20年,中国制造业在WTO外贸红利和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下,获利轻松,同时做房地产、金融太容易赚钱,企业主普遍不愿在制造业投入精力。中国制造业30年不仅没有向全球输出任何思想,反而连IE(Industrial Engineering)、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6Sigma等成熟的制造业管理理论也极少应用。这一切导致“制造”应有的利润远远没有体现出来。% l1 y+ T- H L7 B+ [3 o
3、制造业转型的方向是由单纯“生产制造”转向“供应链协同”
% @5 t4 K8 p& P7 E. D9 l( u制造业的互联网转型中,C2M模式需要具备零售的基因和塑造品牌的慢功夫,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种能力。我们认为,制造业更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是做供应链服务。但什么是做供应链?很多人都在讲,但似乎又各有所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单纯制造”与“供应链协同”的区别。& H4 Z3 q0 f) x5 K
一个服装工厂在6月1日接到品牌商的一个订单,生产AB两个款式各1000件衣服,要求7月1日前交货。这个工厂埋头苦干,保质保量生产出衣服,在7月1日前把货发出,这叫生产制造。而“供应链协同”的做法是,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了解到品牌商那里:A款式畅销,在6月中旬已经低于最低安全库存了,马上就要断货;而B款式滞销,尚有大量库存。那么工厂应该加速A款式的生产和交期,而延缓B款式的生产甚至减少订单量,这就是“供应链协同”的做法。
" y2 W2 `7 U: g( j
5 [3 A2 \, L* J/ ^( J3 X8 }图3:自动生产、补货系统7 |8 h6 N1 \: v
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只要是2B业务,都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制造业的长期价值在于帮助你下游的客户赚钱。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比如思科、沃尔玛、丰田汽车、戴尔、华为等。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广域的连接工具,完全可以更低成本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连接起来,通过数据协同实现更大范围的供应链协同。& V$ h. T- |" u* h% v
4、供应链协同的基础是:打通电商大数据、ERP、MES系统,实现纵向一体化. \$ O* W( k7 v! |' Y: p1 g
要实现供应链协同,需要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策略一致。在生产制造端,首先需要打通ERP与MES的割裂,实现内部协同。ERP是企业层级的资源计划管理;MES则是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ERP 的计划生成可执行的生产工单,而MES则对工单的执行过程跟踪记录,并防止错误发生。其管理范围从投产到出货。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制造业工厂ERP与MES都是两套系统,各自为政。产能情况、订单进度和生产库存对ERP来说只是黑箱作业。
* |8 V% ^: s% ~* I. d& d4 B9 H% R8 D2 S' y$ v! a8 h6 N/ h
图4:三层企业集成模型
1 ]- s J# Y0 }: O8 `若企业内部能实现ERP、MES,乃至CRM的集成协同,进一步就是需要对接电商大数据,包括实时订单数据、需求预测数据等,这部分数据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合作伙伴。这时候合作伙伴的协同意识、信息化水平、数据接口标准,乃至激励机制就至关重要了。当产业链所有系统都全面集成之后,一条连接市场最终客户、制造业内部各部门、上下游各方的实时协同供应链就形成了。IT时代供应链的最高境界CPFA(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 系统就横空出现了。) Z( I, x' I' W* C+ ?% f
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达到这一点,因为涉及巨大的IT和人才投入,但现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有可能改变这一格局,小企业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玩的更为极致。
; E' t( z Y, b& g' J( Q. F因为,企业内部的系统集成通过以太网(局域网)即可完成,而跨企业之间的协同互联网则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电商出现之后,基于电商交易的数据丰富度、实时性和预测准确性,远非POS信息单一维度的日报所能比拟。我们也期待在2B的电商平台上,能尽早看到平台级的供应链协同系统出现。
' G7 X4 n" C7 q8 G1 E" N5、柔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V* L3 {- y* J! x: r- V. ?
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认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换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如果中国能大规模的改造生产制造系统,使之都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制造业留住中国。
! s# c( r" N. ` K3 J5 d X所谓柔性化生产是指,在品质、交期、成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业界谈论更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只是柔性生产的一种形式,并不是通用模型。同时,所谓“小多快”(小批量、多品类、快速生产)也不是真正的柔性化,因为大批量订单做不了也不是真正的柔性生产。目前,方兴未艾的“智能制造”,我们认为也是应用IOT技术来实现柔性化生产或定制化生产,总体上也属于这个范畴。
4 ?1 v) f% x9 \! p |; S柔性化生产之所以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前面第三点“供应链协同”就不难理解。“供应链协同”要求制造企业的产能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化弹性释放:卖得好、需求多就多生产;卖不好,需求少就少生产。制造业柔性能力不够,意味着你的客户就要倒霉了,要不必须大批量采购占压资金,要不就要忍受断货停产的风险。% \8 Q; f! z8 f0 P% o
纵观国内,从服装、鞋包到钢铁、原材料,各行各业的制造柔性化都在加速。以炼钢厂为例,以前订单生产都是以月为交期,以“炉”为单位批量生产(一个品种一炉至少50T);而现在钢厂面临的多品种、小批次订单越来越多,交期也从月到按周交货,这样的市场形势倒逼钢厂在生产模式也发生变化。比如,变连续生产为半连续生产,炼钢炉不停变化钢种,优化钢种排产顺序合并小浇次,精细排产计划。总体上,所谓国内的产能过剩指的都是落后产能、一般性产能,真正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产能十分稀缺。* x# ]& i# r4 C: n, f
- k; N0 t" k* ?, g' ?! z& z6、车间里如何实现柔性化生产,互联网诞生之前已经出现;互联网要解决的是车间之外的事情
% J( |( z8 B. n0 q+ e$ B60年前大野耐一创立的“丰田式生产方式”(TPS,美国人总结为精益生产)已经极大地突破了柔性化生产问题。精益生产不仅仅是通过消除浪费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快速换模(SMED)、单件流(one piece flow) 等生产方式的创新实现了柔性化生产。大野先生认为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过多生产是最大的浪费。这在本质上,已经包含了产销和谐、产销匹配的深意。到90年代,佳能的细胞生产(Cell)又将柔性化生产推进了一大步。以大量运用多能工的细胞式生产,不仅实现了多品种生产组装的快速切换,而且激发了工人的创新能力。
/ ?( x4 D& R( Z; }同时期,以戴尔大规模定制为代表的生产革新代表了另外一种柔性化生产思路,即对产品按照其功能进行划分而进行模块化设计,建立产品族和零部件族,内部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这一模式成就了戴尔的辉煌,并作为一种商业思想广泛传播。国内工业3.0的标杆企业尚品宅配、索菲亚、青岛红领等也都沿袭这一模式而成为行业翘楚。* a( w1 _2 ?+ L0 X3 [2 s. P$ k
所以说柔性化生产本身与互联网无关,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更大范围的产业链协同问题,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与下游的客户,也包括与上游的原材料商、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协同。1 @ I! e. t t5 d, {
7、不但要柔还要快,快速响应比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7 X# k) e/ K" \0 H+ @
在需求快速变化的今天,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快速响应市场,而非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包括产品创新能力、快速交货能力,以及连续补货能力等。在产能过剩和互联网的倒逼下,无论是服装鞋帽箱包等消费品,还是棉纱、钢铁、有色金属、五金、塑料等工业品,在订单需求上都出现了小批量、多品类的变化趋势。& J; W; a+ C0 P8 k- n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厂商都不愿意大批量订货,而是更多地通过小批量订货来试产试销,直到测试出市场的真实需求,才开始大批量连续订货。为保障生产和销售的机会,小单、急单、短单已经大行其道,这无形中倒逼生产制造企业必须能否快速响应,否则将逐步出局。
& [) [/ @, j) n% l j& @! E快速响应对下游客户的价值体现在,把客户从库存积压和断货停产的风险中解放出来,及时把握市场销售机会。
9 }4 I" o4 \$ k8、就单个企业而言,迈向工业4.0,精益和IE是绕不开的一道坎;那么出现互联网之后,有没有可能通过“范式转移”实现超越呢?$ q9 F% j+ ?& k0 J: n+ h3 |
基于第6个观点,就不难理解接下来这个命题。中国制造业要迈向工业4.0,必须先补工业3.0的课——精益生产;甚至是工业2.0的课——IE(工业工程)。IE是一切之本,TPS、6Sigma、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瓶颈理论,常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并提)、5S(源自日本的现代工厂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IE基础之上。甚至丰田也讲到: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工程在丰田公司的具体应用。IE是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5 t7 J j) K1 J/ c' f* z# n0 q, v8 [% ^" Y, x
有效实施IE可以实现企业在不需要资本投入的条件下,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因为IE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在阶级论之下长期被误解和打压,直到90年代才在我国局部得到重视。
/ G, t$ w$ d/ L3 L" x4 a必须承认用精益和IE来改造现有传统制造业存在巨大困难,最重要的是一把手的观念、决心,甚至情怀。因此,就单个工厂升级到工业4.0无法超越这道鸿沟。在互联网条件下,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经济范式转移”的方式实现超越呢?是否会出现制造业的“云端制”?是否能实现超越工厂围墙的社会化柔性化生产?理论是可行的,现实也具备条件,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个值得持续观察。5 A" ^3 P$ y! g6 c1 x
9、“机器换人”的核心问题是软件如何柔性化4 ^" M7 e7 ]' o
以自动化设备、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为导向的“机器换人”可能存在陷阱,因为这正与全球制造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比如,自动缝纫机一台可以替代6个缝纫工,确实提高了产能节省人工。
/ w% U% p0 D) |9 F, u7 _7 |' g但是问题来了:自动缝纫机要求针对不同服装款式,不同缝制要求,预先制作工装夹具,还需要人工编程打板,制作缝迹文件。这些额外成本使得自动缝纫机依然最适合的是单一款式大批量生产,而这与服装行业柔性化生产的整体发展方向相悖。因此,“机器换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软件的柔性化、敏捷编程,或自动编程,就像TPS中的“快速换模”一样。
4 p/ D3 b$ k5 Z% n9 g7 Z; n7 K0 e/ f/ ^% v( V
以“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主要解决的是高人力成本问题,而实际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产销脱离问题。其次,机器人确实可以提高某个操作环节的效率,并不一定能提升企业整体效益,要让机器人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软件”与生产线的硬件进行同步规划。这就意味着机器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改内容,系统思考更加重要。6 C1 v! Y9 U* d7 u$ K- j6 X, E, g
10、制造业转型要放在C2B模式中予以整体思考
) j6 d* m8 C$ J0 X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从产供销一体化来看待制造业,任何局部的优化,整体结果可能更糟糕。因此要看到未来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化。我们坚定地相信,C2B(Consumer to Business)是未来信息经济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C2B=客户定义价值+SNS营销+拉动式配送体系+柔性化生产。/ v/ B# r2 x+ W: _5 d: K3 O4 s
这其中,柔性化生产体系是C2B落地的重要一环,如果制造业做不到批量可大可小的柔性化生产,C2B不会彻底,并且会因此深受伤害。因为实施C2B的下游企业会把库存都压给制造业。以往大品牌实施的VIM(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这样。; u [/ n& ^0 V* f
反之,如果下游零售端模式不变,那么柔性化生产的价值也难以体现。譬如,你依然愿意接沃尔玛这样的大批量采购订单,你自然还是一件产品三万件、五万件地生产,不会有动力和意识去做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商业模式的转变是整体性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转型。% x9 d: v- s" g3 H$ X$ R
吴晓波:未来5年,中国制造业的三大转型(全是干货)!
1 B! h9 k* A6 d3 M8 V$ x: m$ I3 p( x1 D
“上帝要惩罚谁,就让他去做制造业好了。”这是流传在中国制造业老板圈子里的口头禅。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做实业的人几乎都成了茫然的“夜奔人”:焦虑、恐慌、活着、死去……5月27日,吴晓波通过严密的历史推演,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开掘出了一点光亮——2016,中国制造迎来黄金五年。0 h7 R$ p7 T4 w1 [9 Q7 N; z) [" L8 g: M
未来五年,中国的产业经济是面临总崩溃的悲惨命运?还是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型,所有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J0 M5 f4 A% L+ `3 B1 \& `( x
历史:四次转型 制造业最苦
8 {: @ Y7 t. u2 B+ E
: c0 b6 C% E8 ]$ D3 O0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最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前是以中国军工业为重点的国家,以军工优先。78年以后邓小平讲改革开放,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能爆发了,要搞民生建设,要发展轻工业。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1978-1992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我们现在不谈乡镇企业,而是谈民营企业。9 F, ~# d3 P. t* S2 q/ ^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在军工重化的体系以外,这些基本上是做钮扣,编制袋,做衬衫,做电缆,做铁锅,自行车,印染等等。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当年广州有一个广交会,一年两次,建国以后搞的,中国建国以后历史最悠久的商品交易会。当年这些轻小集加的企业跑到广州来,他们是没有资格进入到广交会。在1985年之前中国的乡镇企业里面,不允许有大学生,没有一个大学生,大学全部是国家分配。+ f) a* W: y5 a+ G
1986年以后中国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杭州调研,万象集团,万象集团的老总1940年出生的,现在还在。宋健对他说,你对国家有什么要求?他说也没有什么要求,给我个大学生。宋健说回去想办法,国家科委回复,8万块钱一个人,我给你大学生。1986年的8万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千万。2 t) C; v$ |9 ^, I, Q3 G$ u7 e
1986年花8万块钱请了一个大学生,跑到广交会,也没让进,要进去?加入协会。有些人不舍得花两百块钱,从窗户爬进去。在广交会的会场旁边自己搞一个民营的商品交易会,到今天还在。/ C! R1 v6 J Q/ b0 i% U% M
浙江人为什么很厉害?浙江人在1990年之前,浙江商人在全国的名气都很臭,为什么?温州人当时搞商业,到了92年以后浙江人变得非常的像,出现的名词叫“浙商”,第一次出现是1995年,95年以前是没有浙商这个概念,95年以后才有浙商,92年以后为什么浙江商人非常像?因为92年浙江开始搞市场经济,浙江是全国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到现在,全球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到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在杭州,当年浙江省有三千多家排名全国第一的专业市场。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9 B. ~: ]6 A- j2 {, @' D; F% }. R% o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1978-1992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最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 I' g$ o0 V( V& h
92年以后中国商品开始发展,老百姓手里有点钱,所以我们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让他们吃好穿好,所以服装、饮料行业开始起来,还有保健品。当我们吃好穿好以后怎么办?我们家里夏天的时候最好有一个空调、大冰箱,89年以后开始有电视机,家电企业起来了。中国的服装品牌,中国的饮料品牌,中国的家电,你想的起来的,这三各行业的品牌,90%以上成名在1992-1998年之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 x/ \0 K$ |/ s5 E( ]+ }' e/ K6 d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y4 N$ j; }; o6 @6 v1 z5 |6 B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两会,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保健品每天在喝,冰箱、洗衣机都有,朱镕基说买汽车,98年中国开放房地产行业,1998年中国取消了租赁分房,开始学香港,按揭置房。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 X* ?, }+ b. q2 D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3 f; v5 p, ?& q6 K1 Y3 b
今天中国有一个长得很好看的—马云,阿里巴巴什么时候创办的?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半年时间,阿里巴巴的排名在全球C2B电子商务第一,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什么叫C2B,一百个乡镇企业家里面,99个不懂英文。老外要到中国来采购商品,他们比中国的乡镇企业还惨,100个老外都不懂中文,语音不同,信息不对称,做一个商品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上最大的交易市场,摆一个摊,上来交易就可以。199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的阿里巴巴,不是今天的淘宝、天猫的阿里巴巴,是跟中国制造有关的阿里巴巴。9 ^. l X+ W* Y% B, G1 e( d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1998-2015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最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2 F" X3 M" L# S, y1984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卖电脑的地方,中关村,知道为什么叫中关村吗?中央机关所在地方,皇宫里的太监,太监死了以后抬到北京郊外埋掉,叫中关,埋太监的死人堆叫中关村,北京郊区非常偏远的地方。1984年很多人在那里卖电脑,做经贸市场,然后出现非常优秀的企业,联想是84年开始。1988年的时候,中关村已经蛮发达了,中关村最大的十家企业,到2008年,十年以后,再看1988年排在前一百位的中关村企业,剩下3家。+ J5 v, b; a) D9 `& ^' I3 c, {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企业,饮料企业,家电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1 a. K+ a! e$ O
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 D1 R( p; L2 A/ h+ _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不是我们不聪明,中国越来越有钱,中国消费还敢于消费,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当今世界最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拿走了你本来的优势。我们说转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5 i, j8 L* w1 d. s
; S$ r! t6 I- }$ _. N: S e
我去年去国务院参加总理组织的经济座谈会,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排在我后面的都是企业家,在我前面发言的全是中国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家,分别来自于财政部、社科院、汇丰银行,北大清华,有一个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分析来讲,今天中国处在通货紧缩时期,供给大于需求,满街都是东西。然后克强总理说,他们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内是黄金期,中国都会处在通货紧缩时期,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在未来的五年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同时,这个宏观经济学家说,不仅中国处在通货紧缩,全球处在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全世界各个中央政府都在干同一件事,加速印钞票,货币的量化宽松。过去两年是1945年以后最激烈的货币竞赛,人民币还算好。现在去日本,日本的东西好便宜,过去两年日本贬值25%,到欧洲去很便宜,过去两年贬值48%。我今年2月份去了一趟南极,三年前去南极一美元换阿根廷币是1:1.6,下了飞机我去换,1:4.7,这国家能过日子不?三年的时间。
+ G- I& Y& U: ~5 u4 T# W3 P8 Z) S互联网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炒股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1 Q, k; x4 N; s4 w* h: j- X$ {" V$ ~$ I% K+ D* _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q# e1 A4 d( h: p% u4 S/ x
2 U7 W& y, }: l+ Q4 T! m
* K9 {; e; x# M4 d
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W' K) B+ d# K! b# n/ w! y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m$ }; p2 d+ j* t/ R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最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7 b4 B" s5 P- m/ Z2 g2 H* k4 T
4 d6 e, k) b6 x5 j' n; o' U1 z2 k9 ^* S' {; N6 H2 B0 }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是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未来我们做互联网,我们卖东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发的话,你的成本会比地还要高。今天为什么出现很多网红,为什么出现直播模式,为什么出现社群经济,都是对流量为王的反驳,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