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复制链接]

73

主题

75

帖子

556

积分

EDA365特邀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5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5 17: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进进每周一侃”的微信公众号jinjintalking于上周五成功推送了第一条微信。微信内容是进进每周一侃邮件版的开篇,同时配发了下面的按语:
' d# R0 A$ q3 O       截止到本周,《进进每周一侃》邮件版已经连续发送了14期。每期邮件发出去之后收到大量真挚的回复,这增强了我坚持每周撰写这个系列的信念。 但近期发现,由于众所周知的IT技术实现难题,邮件群发后很多被退回,而且邮件可能会发送到有些并没有意愿关注我这“散侃风”的陌生人那里,甚至我本意想通过每周一侃来扩大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但实际中会造成公司品牌宣传的错位感,这让我觉得很是尴尬。 因此,我在想,有了微信版之后,哪怕关注的人只有10个,这10个人是“主动关注”的“同路中人”就好。这个主动权交给那些愿意关注的人。这是和群发邮件相比的最大区别。
" E- A$ `1 [4 m, z, A       心和心的相互照亮比强迫症似的追求所谓阅读数要有意义得多。  这个散侃的定位将来就是我和老朋友之间的聊天互动,将来不再承担为销售仪器的软广告的功能。 不过,完全不为卖产品的软广告的目的,我写作的热情一下子倒是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 y+ _$ m. Q- a& A       总之,移动阅读版的进进每周一侃开始和大家见面。 这第一篇转发邮件开篇的这第一篇。 欢迎喜欢散侃风的朋友帮助传播这个公众号:jinjintalking。; q6 p* l* P# c* x6 d
       我们的心一度彼此照亮对方,这给了我主动地展示我自己这样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意义感。
) @4 A% f4 @' V6 X, x8 s- q% y( |* B
      从下周起,“进进每周一侃”邮件版将只发送给之前长期曾收到我邮件的朋友,华南部分的工业客户和申请订阅的朋友。 由于IT发送技术上的困窘,从11月起将进进每周一侃将改为每两周发送一次,微信版仍然坚持一周一篇,但是写作者将邀请其他朋友参与。
9 B+ Y7 G9 g5 Y" h" P      如果你希望收到进进每周一侃的邮件版,欢迎来信申请订阅,邮箱wangjinjin@vip.163.com。 如果你乐意关注这么一个喜欢散侃的人,可能是你曾经见过面的这个家伙或者是还没有见过面的但彼此有过共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injintalking。 2 U; r' k5 U  H9 g# f

4 Q) [) T/ n& w8 C3 ^- o2 B. K        当我写下上面这段话时,突然觉得是那么地不妥,因为这显得太把自己当回事的,而同时我又深刻认识到我就是一个diao丝。在2008年开始的周末邮件中,我常标榜我是一个农民,当有一天那个比较粗暴的名词成为流行词汇的时候,甚至当我听到雅致的美女也自然地蹦出那个词的时候,我开始品位这个词流行起来的时代意蕴。但是一旦敲下这个词,又显得那么地任性,转念想一想,我这每周一侃在某种程度上又出带有“半官方"的属性呢。  0 i1 {8 U( Y& q+ M; L

+ V' m+ o3 }2 Q# [% u       人生无往不在纠结之中。如果真的要当那么回事的话,我想对各位坦率地谈谈“进进每周一侃”的前世今生。 这周分享一下“进进每周一侃”的起源,关于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也许能激发大家的思考。
: G, _. s+ y/ y: O) G
$ H$ I- d9 r& S. Y( s7 O      2008年是我的销售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我的那个”黄金团队“(Rick,Rocky,Ivan,Luke,其中Ivan迄今为止仍然是仪器行业最无争议的水平最高的AE,其他是SE)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天都是快乐,每天都是激情。 那时候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一上午开完例会之后一起吃饭,天南海北地侃。
; M# x3 q  A5 Q0 r' Z
0 R$ M$ N( D9 A8 G     2008年5月的某一天,我们聊到一个关键话题,“你觉得我每天都见了陌生客户,他们会怎么处置我的名片呢?  半年后,一年后,他还会记得我吗? 下次买示波器还会想起我吗?“   由己及人,我一般是将推销员的名片塞在抽屉里,有时突然想找某个名片是痛苦的事情,一般也就不会主动去找。  这也是我每一天做销售工作都在拷问自己的问题,”今天是不是一次有效的拜访? 怎么提高拜访的质量? 怎么可以做到和见过面的客户保持某种情感上的联络? ”   于是就有了发起于2008年5月的“周末邮件”-Weekly Technical Document from LeCroy。我们觉得网络上能找到的测试测量方面的基础资料太不专业,缺乏用心的整理,如果我们几个人轮流写技术文章和找出一些很好的技术文章发送给我们见过面的客户,是否会比较有吸引力?  于是我们就开始行动。2 J  l6 c9 B8 r) S8 Z" J

" i+ c! w" |+ t4 ?         那是一个我个人最勇猛的时代。行动之迅速,比风还快。我当天就收集了我们几位的email地址,不到1000个吧(也不记得具体多少了), 当天就发送了第一篇文章。 我坚持认为工程师喜欢pdf阅读,务必将技术文章作为pdf附件发送。 第一篇是SI大师Howard的 Step Response。第一篇发出去后收到ZTE公司陈明华的回复,他回复的邮件有一个word附件,他表示他们部门将这篇文章讨论了一下,他自己写了这篇文章的读后感。他还建议,在邮件正文中应该有个更长一点的“引子”。 第二周发送了我定时赶制的“关于带宽”(没想到这篇文章成为经典),在第二篇邮件的正文中多了一些"废话“,聊一聊上周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感想,第三周发送Rick写的关于采样率和存储深度,然后第5,6,7,8,10,13,15,16,17,18,19,21,22,23,24,26,27,30,…… 等都是我写的所谓的技术文章(不得不说,我太能写了。其中有连续几篇是第四代示波器系列述评,火力很猛,都是针对T公司产品的),其中第9周是Luke写的,第11,20周是Ivan写的,第28周是Rick写的。 第12,14,25周是Howard的文章。我逐个地发动其他地区的销售同事和AE来写,而且都逐个被我发动了,承诺多长时间内会写一篇。  我一直靠影响力做事,不需要头衔,也不一定要什么职位上赋予的权力,只要给我适当的小的空间,我就能经营出更大的空间。
2 L  y' i$ j1 r5 e# m
- ~- Y+ }9 u( |& v* i( y        直到2011年改为每两周一篇,一直没有间断,到今天是第260篇了。 开始我们预计坚持半年,但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因为收到的回复邮件表达支持的很多,特别是很多不是技术人员譬如有些采购人员也表示喜欢看,因为他们更喜欢看附件之外邮件正文的散侃,而越来越多的回复变成了对散侃部分的热衷,这令我觉得有点偏了, 但又开始欲罢不能,坦率地说,有时侯写作的心情并不好,但既然这是一种能引起互动的方式,我就坚持吧。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回复我邮件最多的往往是一些年纪我比大的,业内德高望重的朋友,这些人后来成为我的“忘年交”。 - ?% _& k$ c: p$ s# a

7 W$ x& ^4 P7 w3 r9 r      待发送几周后,邮件地址越来越大多,美国总部的CIO找上门来了! 我的群发引起了公司的邮件系统被列入黑名单,公司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在当时中国区和亚太区老板的支持下,美国派专人为这邮件群发开发了一个lotus下的发送工具。 这在今天想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美国人相信“人格化传播”,而且务实,这在那个时代,微信还没有,“罗胖”也还没有整天鼓吹“公司品牌人格化”传播。   在这个每周邮件的早期,我收到过非常恶毒的咒骂。同事内部也有个别表示不理解的。但是他的说法后来常被我引用,他说我提出的理念和做法让他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试图用一个小锤子挖隧道来实现品牌知名度的突围。言下之意是做法不够高大上。
" d0 O/ n" w# M2 K4 e9 u( J
1 s! l+ a+ `6 l0 R% }- N/ {$ ?       那时候,我鼓励Ivan写技术文章的时候使用了我后来常用的小众名言,“形式就是内容”。 可能你写的不是每一篇都是精品,但客户开始关心的是我们是否能持续地写很多技术文章,他们自己会阅读那些感兴趣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每篇都感兴趣。 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我们在两年之内实现技术文章超过T公司和A公司的之和。 于是我就问他,“你知道刘德华拍了多少电影吗? 有几部是经典呢? ”  Ivan沉默不语,我就对他说,不可能每篇都是精品,但要持续地写下去。  每当找不到人写的时候,我就翻译。 总之,通过这样的坚持,所有同事都认为这是毫无争议地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我个人也因此提出了另外一个常提的说法"无米之炊“,”全民marketing“,就是不需要任何公司投入,只要使劲地努力也能创造正向改变。   
' O# Z+ i8 V7 O8 Y( e   
3 }9 J+ w8 r' p- k& f- k6 y8 o- {% \     同时,我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词叫 "天女散花”,既然制作内容是最难的事情我们已经坚持在做了,我们就要将这些内容散发出去。就鼓动Thoms,Ivan,Derek等每个人开一个博客,我自己也开一个,每周将这些内容上传到博客上去,并且维护好。结果大家迫于我热情的推动都去开博了,但因为可以知道的原因,这种技术博客点击率寥寥无几,于是大家坚持几周就放弃了。只有我一直坚持将内容上传到博客上。开始在新浪上传,因为我毕业时老板告诉我不要看任何中文杂志之类的,那时候不知道还有一些电子技术类的专业网站。 坚持一段时间后,因为我的博客的原创性和第四代示波器系列述评有意识制造的火药味引起T公司扬言要起诉我的传闻,总之,与非网的编辑Demi找到我,她主动提出将我的博客搬家到与非网,而且愿意为我上传博客。 我那时第一次感到自己被"媒体“重视了。 得瑟得很。 那时候我对媒体还是很有神秘感的。  再之后,我作为华南区经理和兼职marketing manager的身份开始和媒体打交道,几家媒体都主动邀请我将博客搬家到他们那去。 但我发现在几家媒体上使用相同博客内容很没有意思,而且其他几家媒体也并没有像与非网那样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帮我维护博客,于是断断续续,后来我干脆删除了。
1 C5 }# P: R$ c, d9 ^/ s      ……
! |& B. T" I7 b7 B/ i! p6 ]3 `8 G/ Z1 A7 c/ y, r
     更多的故事下周分享。如果你希望继续收到我的每周一侃,请来信告知。再次重复的是,欢迎关注进进每周一侃的微信公众号jinjintalking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 Y4 t9 S, W9 g( Z   & C) R' H$ r" K- B0 b- ?: |

8 k% M7 X2 M5 a  m, l2 ?
1 x7 P6 \$ |  D6 a) K, X
( @+ c, ?# b# _0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2-22 23:36 , Processed in 0.06168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