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芯片] 【芯人物】张汝京:压不垮的芯片企业家 三起三落70岁再次创业

[复制链接]

551

主题

1470

帖子

3万

积分

EDA365管理团队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4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2 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w- {" E3 ?# R. \

8 P4 {1 z( q. g【本期人物】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第二年随父母到台湾。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士,纽约州立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20年,期间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地创建并参与管理过10个半导体工厂。从TI退休后,曾任台湾世大半导体总经理。2000年,募集14亿美元创办中芯国际,向世界芯片制造第一梯队冲刺。随后,在国内投资4家LED企业。2014年创办新昇半导体,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弥补了硅材料的短板。2018年,70岁的他再次创业,融资150亿元在青岛创办芯恩半导体。/ ]3 B- G3 j. q4 `% Z

0 _* `$ W9 |3 }
. d# E8 i  z" {& \( ^+ q! k

0 K* [1 N/ o) C& R5 N
作者|慕容素娟    校对|范蓉

# e4 \0 f8 v! q$ B+ O* s  a# E' h/ Y. L
集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

. y, [; P- B9 f6 `, y7 O; `
集微网·爱集微APP,各大主流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1 y! L8 U# @! a& {5 m% \
6 [; k) y3 e$ k6 T
8 t  [2 k- g- M0 W- [" J% G/ j
1 Z" \9 L5 h3 F$ o" ^! W
图示:在青岛芯恩办公室的张汝京 拍摄/慕容素娟
- I. q. [" R, m6 E5 f9 e

, J/ F3 ]8 E) i8 }: q- T  j3 w/ D3 S

# a6 y  N" E, u/ o$ k8 E,创办了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开创了中国半导体企业市场化道路,并突破美国技术封锁,将中国大陆半导体技术与国外近3代的差距缩短至1代甚至小于1代;他率领着中芯国际的海内外人才,力争在祖国大陆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晶圆制造大厂,并誓言要把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做起来。自此,中国半导体业迎来了辉煌发展的时刻。
% @4 G( Q) F* y. _" A5 h
" k8 ^. `, C/ [7 W5 y8 d# N6 z
除了为祖国大陆芯片制造技术实现突破之外,他还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培养了诸多人才,现在大陆半导体领域诸多企业的CEO、CTO、COO等高管,都来自于中芯国际。而一些基层员工,在他的公司得到了免费上大学、读研究生甚至博士的机会,用员工的话说“一生的命运得到了改变”……
1 ]# V5 V. d5 a5 s3 s
! V- Q% K( N# f- u& d- I! R7 f1 e4 W3 r9 \
然而,感到严重威胁的竞争对手通过商业诉讼来遏制中芯国际的发展,最终中芯国际败诉;加上为了长远发展的坚持投入导致与投资方收益求快的冲突,最终所有的责任和结果,由他一个人承担,他“被迫退出”自己亲手创办的中芯国际。此后,种种后续的人事变动导致中芯国际的发展气势减弱,中国芯片制造赶超国际一流的梦想,也就放慢了!, H5 t. D& }- D! W+ E1 C
8 b. E) i' U% w+ r, S7 X

0 {8 z9 S8 H/ B4 M: q在业界替他惋惜的时候,2014年,他在上海再次创办新昇半导体,开启300毫米大硅片(12英寸硅片)研发及量产的新征程,此举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弥补了硅材料这一重要短板。然而,3年后他却离开了新昇半导体,继续他的另一个梦想,在中国成立先进的IDM公司。
) f6 P/ k. T: N$ c8 P5 }
; U  x# h  E% `( c( f/ X: k9 M; W; n/ I8 z' l" x
2018年,70岁的他再次启程,总投资150亿元在青岛成立芯恩半导体,建立一种CIDM(Commune IDM)模式,即共有共享式的IDM。
2 P/ W% Q3 T0 o! @
( C# E! E0 w5 _. C2 b4 G; g: n2 L
+ L# ^5 B: j- Y: W8 x; R他,就是张汝京。
4 y5 ^4 \/ V2 r( j0 ?" p
/ T4 D2 M9 ^' w0 ^& g* g3 T- \: w$ J- r$ z' h
在半导体领域,张汝京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为中国半导体之父,因为他曾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半导体业内已退休的和仍在产业拼搏的同仁,仍对他钦佩不已;然而,也有人觉得他不适于这个称谓,因为他没能继续带领中芯国际向前走下去。而他自己认为早期的启蒙前辈们才适合“中国半导体之父”的称谓。在有些媒体的报道中,还给他贴上“理想者”的标签:世大半导体时,他支持与台积电的合并,但是台积电当时并没有在大陆设厂的计划,他选择离开台积系统,带队到大陆制造中国芯;一手创办中芯国际,被迫出局后,又创办了新昇半导体,而量产成功后他又转交给别人,只保留董事席位后离开。
1 I0 e+ B" K2 o- d
: i& N# F: S9 j4 O; P4 Y7 a3 Q: @) [+ J
在此,大家不免产生很多疑问:一次被排挤,两次转场,他有能力创办上百亿元规模的企业,难道真的没有能力守成?前面几次创业,究竟遇到了什么情况?古稀之年,为何还要坚持创业?在大陆出生,在台湾成长,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回到大陆3次创业,张汝京的心中,藏着怎样一颗炽热的中国“芯”?/ S4 u% Y6 D3 d: d* D! V
2 K, ^, D3 {- Y

! ?+ C% `( ~- T+ ?- Q# i带着诸多疑问,作者前往张汝京第三次创业的根据地青岛,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来为大家还原一位立体、传奇的张汝京。7 J: v3 y6 q$ L3 u

/ k+ [. _% b6 A, p; P5 `# C* r5 a, `  v8 p- h' n2 B, z
(上)酝酿——创办中芯国际之前

, M. r6 ?; N+ t; t' f  p+ G+ K7 a& Q3 t- N6 d
0 `9 @1 j, r, g2 D( J
张汝京因创办中芯国际而被中国半导体业广为知晓,而创办中芯国际之前,他在美国求学、工作,为何一心想要回到大陆?什么机缘促使他到大陆创业?创办中芯国际时面临哪些困难?香港、北京、上海,三个备选地,中芯国际的选址为何最终定在上海?……3 t7 L! v" M; N* D( g5 b8 {
- E1 C) a# J2 Z* }
( J% U" x# L$ t% X$ E
这些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8 P% [# a/ w6 ?+ y' H# T- o# c( U# p. J
2 h9 L& u7 Q9 ~: f4 k# W' \5 s) b. U
1、美国求学阶段  

0 \8 a: r1 _$ B5 c% ]7 X
多位恩师指点
$ f, I8 m' o; L6 V# E- y1 h' @. X
5 b; m4 y) H( U& z1 ]# _* d6 D. ~
3 l& g; q; I' r' o0 G
★  四五十年前的事情或人名,依然记得十分清晰
  z$ W) T* b  Y; d& q8 Y5 n/ g, v3 J( Q

% w1 i7 I9 L  X# ~1 ~5 J★  上世纪70年代的硕士毕业论文等,一直带在身边
/ K: @1 i1 y) ^+ L' V2 T  t. [* q2 H: c

0 e( i; Z  T, ?/ J" ?, ?★  有幸得到犹太人导师和伯克利校长的指点
6 [/ v% F2 N$ K8 ~. y+ H% f5 B; p5 Y, w5 T/ q4 a

. I$ F: f3 j+ x; i3 _张汝京,大学就读于台湾大学。毕业后,按制度要求当了2年的义务预备军官。当兵一结束,张汝京就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工程科学系硕士,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系,比较接近电机系、机械系、化工系。这个跨学科的专业,为张汝京今后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发展打下了学术基础。1 B  C) C: r; r( U* @
: `! P8 |  G! \7 R5 N" b8 W

; F$ b8 }8 T2 Y9 r% {$ M% E在美国读硕士期间,张汝京的指导教授是一名犹太人,采访时他非常清晰地拼出老师的名字David.M.Benenson博士。张汝京回想道:“这位导师比较照顾我,由于我不是美国公民,导师专门为我申请专项奖学金,还帮申请当研究助理,这样可以有较多的薪酬。”读书时,一个月奖学金和当助理的报酬加起来有250美元,对于张汝京而言,已是十分丰厚。
+ [" a2 R4 o- z) b, G+ T/ E
6 M2 e) b% a& F0 V5 \* z- _/ b* f' v4 ]( M! `
作为助理,张汝京帮助导师做各种各样的试验和分析,由于他们所做的试验比较大,学校要求晚上9点钟才能开始使用电脑,以至于张汝京经常做实验做到半夜2点钟。% i! A  }* Y; U' H1 E9 |
. e: K" l2 x' ?7 M

. s) H& \2 w% ~% G通过做这些实验,也使张汝京认识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先生。当张汝京头天晚上做完实验第二天来校后,有时会发现有些分析结果搞不通,实验很复杂,有些地方导师也不太熟悉,就让他给当时还是加州大学教授的田长霖博士打电话。在这个过程中,田长霖博士给张汝京提供了很多学业上的帮助,指出一些方向,张汝京一直感恩于怀。
6 U0 m6 x6 Y/ }. X) Y6 u8 x2 p( F: n( J$ d5 M. j* J: V) P

2 v7 `* E1 z# H几年刻苦研读下来,张汝京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q% H& ]% g6 ]2 \, Z# W

9 G. e" ]4 V3 E' J* O
$ \  c5 N7 m) Q6 ]等到硕士课程修完、论文写得差不多之后,导师给张汝京说:“现在不用管硕士论文了,你就准备接下来读博士吧。”* B- Y2 c! ]* R0 |
- {: |" l2 y! k7 j, A: N2 k. P8 [

) w9 u6 a  b# V$ Q# [' q( o但当时,张汝京一心想参加工作,去工业界试试手。导师希望张汝京能把博士读完,所以有些不乐意和不舍得。张汝京告诉导师:“将来再回来读博士。”导师的言语中透着诸多的不舍:“工作后回来再读博士就非常难了……”2 ~) t3 Y" y4 w: o/ L! |
- [7 g# ?/ u0 `2 L9 [9 e6 ]

0 c) n% Q9 l; b3 a采访期间,张汝京还把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拿出来让笔者看。论文是1973年写的,算起来至今有46年。46年间,张汝京先后从美国到台湾、上海、青岛,论文始终伴随在身边,伴着他走过和见证了多少重大和珍贵的足迹。此外,还有母亲的自传等相关书籍,张汝京也一直带在身边。/ U8 s& K$ r! W3 A8 K6 T) C+ p2 m
, }: g% Z4 J9 [' E" Z% Y) O
" e+ \6 ?( H7 b* U" P
2、从工厂做起

3 W: E# Q, L; n
多方面得到历练
& L$ u+ X+ B7 g; `
4 L. T" M4 c: w( y  l) G

; P* r5 J9 n$ N5 Q0 v" I6 t) `0 Q; ?% _! @- K7 U5 V
★  进入工厂带工人,了解如何设计和优化
7 R2 w, f* H; r1 x, g! S1 m; D6 F5 M( s  h0 I8 @$ s5 s6 B( \) M
1 d& f' a) q( {" L. w
★  给工人上课 ,听课工人从15名增加到四五十名
$ R3 Z6 y9 K. y8 y1 l: b1 U$ d, x- F; i! c

. s; R9 _5 D' ?: X5 Z★  承蒙多位恩师指点,从想法转化成现实的能力大幅提升. S& }  ?; _8 N. D$ l1 f

- U2 O( O& R# g" v
2 v1 }& a' r: \9 W& V! T# I7 ?1974年硕士毕业后,一心想到工业界去锻炼的张汝京去了一家做染料的化工企业。这里的染料是天然的染料,粘到手上洗不掉。张汝京所在的公司有1000多人,他是唯一的亚洲人,大家对他像宝一样。
& H2 S3 r# ?) r- t: A. b; d0 Q
! I- \* e& H7 a0 Y  g
' U8 l# H+ y; B" a2 _5 E公司有个规定,每一个工程师都要从工厂做起,当工头,带着工人去做,这样才知道怎么设计,如何优化。张汝京进入公司2个星期后,老板就安排他带领15个美国工人。从基层做起,深入一线,了解工厂,了解工人,对张汝京的职业来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石。
) c7 d2 v. l. J( s& }+ e4 u" u7 D  n8 k. D1 a

2 z# m) O8 b$ e不过,怎么带是一个挑战。张汝京还记得,当时工厂里每周四下班前给工人发薪水,发之前要求每个工头给自己组的工人上1个小时的安全培训课。
' ?" ]: ?& ?* D( t7 d- `, Q0 X/ c& K! n8 ]3 c6 y1 H  O4 p
( f/ P+ O- @+ i3 R5 l3 J" `& U2 C% ^
有的老工头动手能力非常强,但是缺少理论基础,不知道怎么给工人教课。而张汝京给自己的工人讲授时,用一张大纸列出要点画出来,非常形象直观,工人很容易理解。其他几个老工头看了之后,就让张汝京帮助带他们的工人。这样,张汝京最早从给15名工人上课,到后来给四五十名工人上课。; v# r' K% u6 ?

8 G+ w, A6 I, E4 G3 R9 e
9 l% v' [8 _9 v: i0 ?6 r' t0 U为此,这些老工头非常感谢张汝京,当遇到一些动手方面的工作时,老工头会非常热心地给张汝京演示,教他怎么做。张汝京也从这些工头身上学到很多实践经验。
( \( C8 Y& t3 G& c, z. E! M  x( S
; G( B3 D; p$ \, k1 ^9 n
6 |7 F' n- E: F0 v9 D4 m当时,这个工厂还用50赫兹的电流,工厂只能自己发电。张汝京回忆道,厂里有3个特别大的锅炉用来发电。工厂周边也有其他一些工厂,发的电他们厂用不完时会卖给这些工厂。
' [0 b" u# r( H9 A. n# L( e0 M3 |; L; v7 x% L; f

1 m! x% M& m# |8 {有一段时间,管发电和管污水处理的工头家里有点事情,请了半年假。就由张汝京来管厂里的发电和污水处理。这让张汝京在语言方面进步特别快。他说道:“以前跟人家讲话英文沟通的时候,会常常看对方的表情,这样容易知道对方在讲什么。在工厂里面,大家都分散在不同地方,主要通过对讲机沟通。这种沟通,你看不到表情,要求语言很强;压力很大,听不懂,说不出来,就麻烦。”6 \; S5 z) x2 p' f% p; `. h
  f" S1 b5 o+ G+ L2 L

& C" f/ n3 u6 f& F此外,这个化工厂也做食品染料,与半导体工厂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洁净室,里面要求干干净净,所有东西都是不锈钢做的,密封的,进洁净室还要穿洁净服。+ M2 ]% S  Z  ^! l  M- Z
! `( S( d* b9 M* B( w+ ^: s: ]* @

- O. x" T3 I0 D4 ^$ E2 \3 H5 [6 c. Z后来,工厂卖掉,张汝京就离开了。: t) B: ?8 ?1 X+ L
* x6 }" M; n( I

, T& w! q; q' R8 N. x3 T! m1975年秋天,张汝京去了第二家公司Union Carbide,这是一家做液态氮、液态氧等冷冻技术的企业。张汝京在其中负责特殊产品,比如要储存很多生物的标本,液态氮如何低温存储、如何保持16个星期不能够漏光,这种设计非常复杂。
) Z) P. K  q  c- o' @( G5 W4 U3 p5 k8 c

3 }1 o8 I7 t, m天助自助者,在这里,张汝京遇到了多位恩师的指导和相助。" z7 i4 N4 B9 T& |, r
. h, t: b3 c5 K6 s$ \5 [7 k, c/ z

, k. l8 a3 P5 Z0 D3 e0 s其中一位叫AL Batel的德国老师傅,张汝京说道:“这位老师傅去过世界各地,语言能力很强,极端的聪明,发明过很多东西,人也非常好。”
8 W( u0 n) q  c% {5 H% i7 Q4 p
+ ]7 {# y4 l. L$ ?- j
: G2 ^# D+ V8 h, L由于张汝京与Batel都是基督徒,有一种天然的认可和亲近,Batel就教张汝京很多东西。他把很多新的想法告诉张汝京,然后张汝京把它实现出来。从想法转化成现实,整个过程对张汝京而言收获很大。在Batel准备退休时,就急着想在2年内把毕生的技术都教给张汝京。
8 Q4 t3 c: {( a" i1 X
" l+ m; t7 Z# s, E
2 h( B+ Y- j: N# e5 g( W5 q# D除了Batel,张汝京还遇到一位卓越的领导,是意大利后裔叫Frank Nataro。Frank在美国出生,意大利语讲得很好,人很聪明,是张汝京的学长,对学弟很照顾,给张汝京很多项目做。; Y: W0 I! B* U

$ X* A  E( b* }! m
& l+ v, a; h* ^6 d此外,还有一位老板叫张劲敏,是一个留学德国的博士。他与另一位德国公司Linde的大老板Chris Godsman博士关系很好,两人有很多想法,会给不同的人去做。他们让张汝京做了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和新工艺,有很高温的也有很低温的。
- Y2 z. t/ i6 D6 D* U3 u- x! h8 F) G! f& z3 O% W' d& B
/ ?5 K1 B3 J, X" Q
进工厂当工头阶段,让张汝京对工厂和工人等企业一线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后面又遇到的多位恩师,让张汝京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转化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做出多种新工艺和新产品。这为张汝京今后涉足半导体并一展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z/ G1 Z4 b' |, _
7 S  _8 v1 a6 v4 Z! e
% M* q( x2 Q6 e  t
3、进入TI  

# K, S) g1 e/ f* K
对公司感恩坚持满20年才退休

0 B( c/ z; Q* l' @6 j8 [- i) ^8 V3 j; x! s+ R2 l

0 ^9 @% [; j; m) l" d★  参加TI员工读博项目,斯坦福项目结束申请去了SMU大学( f  [/ N' Y  y+ v- a" _
; f: C  v8 A* g! V' z

! Y# |' |$ X% o★  留职不停薪,且读博学费TI全部承担
- Z* m/ L) I* m% s& x4 G% U* @# k: G. w. Q+ G) q

! s0 K( V. Y( }$ P6 H$ k★  博士毕业企业多次高薪挖人,坚持留在TI
" n! \9 t/ K+ S9 a0 f' p9 }9 }& f8 U; v# z3 U1 W+ l- P7 ~/ A
0 n8 v" L; z; e# }$ {
后来,张汝京的太太毕业,两人有幸都进入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简称:TI)。* s, i! e. i, N8 g
& t4 |1 \) k! Z

+ `9 k/ C( U4 f/ ~/ e, hTI成立于1930年,总部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是世界第一大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模拟电路元件制造商,其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全球具有统治地位,在世界20多个国家设有制造、设计或销售机构。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制造企业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也曾就职于TI。. f7 Y% z; o2 j- }. t

5 C" w. ]6 t/ w! T2 A' }$ h6 s  Y  L# E1 T
在TI lubbock工厂,张汝京有幸又遇到一位极其优秀的直接领导叫Gene Frantz(后来成为TI类似CTO的职位),张汝京说道:“Gene是一位极端聪明的人,他会想很多的好产品。” 此外,张忠谋先生也担当过这个部门的资深副总。
) B4 d  p& Q" J# ]" w
; r/ A- C% e- y- }& d" ^# c
; d4 ^# q6 n# C% J, h2 m  j; a4 B# _Gene很器重张汝京,并问张汝京为什么没有把博士读完,觉得张汝京不读博士太可惜。* E" U0 z, ]& y1 ^; p! c4 [* @7 J

, L* G/ O7 A3 J" j( ~) c. M3 ?
) N2 J+ z/ @2 E+ Q2 r当时,TI有一个员工读博士的项目,合作的学校有斯坦福大学、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简称SMU)等,当时公司陆续有二三十位员工读完博士,其中以这种方式读完博士的还有张忠谋先生。
5 B$ |* ?0 h/ H$ O  q
7 q* y7 O: f* b. Y. X# [
: u: F) @" s- A5 M# h/ [$ j6 DGene就推荐张汝京申请这个读博项目。由于斯坦福的项目刚结束了,张汝京就申请去读南卫理公会大学的电机系,恰巧张汝京的领导Gene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9 t( v  e% s2 r) x- x
' \' Z, M3 J! Z1 e; o- `* |  \/ q! X3 |3 h4 u: b- j, r2 g/ @+ v
SMU建校于1911年,建校以来培养出诸多世界知名人士,比如前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Jerry Junkins、美国航空公司总裁兼美国航空集团董事长托马斯·霍顿、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杜德利、诺贝尔奖得主James Cronin等等。2 O& l/ N- }5 ^6 O/ w* ^

4 t( `7 C$ Q: `' B" ]
" r" O& t9 s, i9 t2 Q) w有意思的是,推荐张汝京读博之后没过几天,Gene对张汝京说:“我后悔告诉你读博士的事了,因为告诉你之后你就会走,但我又想让你再好好学一下。”
  k6 q, B0 n* _' Q6 F! @
) T3 Q; P# L  ~( I; n+ W! ~
* \) H- y# j$ i0 k7 B% E' o隔了一段时间,Gene又对张汝京说:“我不后悔,你还是去达拉斯读书吧。”
5 x, w7 v- g; e4 F1 I" l$ J* C; q; O
- X: k/ a$ l. }" V* Q, v3 C- i2 n: r( `% Y# Z0 R! n8 {
为了方便读博,张汝京和太太都申请去达拉斯的TI总部工作,这样离SMU大学较近。当时张汝京有一位叫王中枢的学长,博士也是SMU大学毕业,就推荐张汝京读他的博导巴特勒Jerome Butler教授的博士专业(AlGaAs通讯用半导体激光部件)。' U8 S# o) g1 W8 [8 N, g) ]* h0 l$ n

: {! ?: J7 N" C* Y3 H; S3 z5 Q. k& K! }0 C* J, H) I! Z9 ~
参与读博项目的前期,张汝京是边工作边读博,并且是留职不停薪,这一点说明此前媒体报道的停薪留职去读博有所失实。
! L; G. C* c6 N% J9 t1 k
/ P4 i% M6 S: b* H) z
( d8 ^$ n0 V! A6 H' u等到学完博士课程做论文时,TI常常派张汝京到海外出差。每次出差回来,张汝京就去找博导谈论文的事。博导特别支持和关注张汝京,就让张汝京下班以后到他家里来做。6 z) z' v; H' v0 q  D9 P: Y

5 G5 j+ i+ S! n& O* p  {# S8 a7 y* \1 f7 S/ ~
每天,张汝京下班后18点多钟去导师家做论文,20点师母就过来送咖啡点心。对此,张汝京觉得很不好意思。8 x' N7 r, l+ t' |, e* v

* H$ L% w/ n2 K, z0 h
! i' a3 n7 N4 H- F8 m: q后来,他就跟公司老板讲,想留职停薪6个月专心把论文做完。谁知,老板听到后说:“为什么要留职停薪呢?留职不停薪!你照样做你的论文。”9 O  A4 E0 k5 y( H
7 I( O1 v- |6 y5 G

* z1 B5 V( D! R% v% Q* D; T2 p老板和导师的支持,让张汝京在论文和工作两边都没有丝豪的松懈,那是一段极为紧张繁忙的日子。张汝京每天早上7点钟到公司,工作到9点钟;然后去学校写论文,顺便带了一个便当做午饭。下午3点钟,张汝京再从学校回到公司,工作到下午7点多钟。
+ N8 s* k6 \/ E2 Y+ s' g& M; i2 u$ X, d2 p6 @2 a

, v  M, c7 [$ U& D0 e; m6 T这样的节奏持续了半年,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工作,并且是留职不停薪。- ?( z; a4 {0 x( h5 G

- L. q- s1 E( L7 o+ Q( g& g9 ~2 m0 Y% N' e2 b' b! U/ O! d
值得一提的是,张汝京读博的学费全部是由TI公司承担。前期,公司支付的学费、书本费、杂费的25%;等到全部课程休完后,公司再支付25%;各门学科及格后,再支付25%;等拿到学位后,公司支付剩余的25%。
$ C1 u# U3 s  A) U
1 w( [9 s6 u$ q; T
# Y2 K3 |( O* O, T7 a6 Y4 L后来,张汝京博士毕业后回到TI工作时,每年都有其他公司来挖他。但张汝京对TI很感激,坚持留在TI,一直工作到满20年工龄才退休离开。, L/ f7 q3 G) \' d, Q' h

+ \( v' T0 k* ]; O1 n( g+ ~6 X) q/ W# e( i8 L& U) t* v
在此期间,张汝京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创建并参与管理了10个半导体工厂的技术开发及IC运作,一时间被媒体称为“建厂高手”。/ \: u6 n9 j/ I4 m; E. W; U0 y9 O2 D

( d4 z& f6 A; ?% G8 X  P# v- |/ \( `2 {( `* L$ t$ [  b' h+ J
对于建厂这段经历,张汝京说道:“当时德州仪器在世界各地建厂主要是为了扩展市场;另外,当地政府也比较支持,所以说是客户、TI和当地政府合力建的工厂。”/ h  ^! `" _4 M* B- E2 A7 y

, X4 U' ~+ @; p+ R8 T. ]
7 u- l; N. ]5 E2 A从TI读博的受益,也让张汝京后来在创办中芯国际、青岛芯恩等公司时,对员工采用类似的激励方式,有些员工的命运为此得到改变,至今一些员工还追随着张汝京,这将在后序文章中与读者分享。% Q3 B1 `3 ]% f0 {/ |! G

/ |/ _% a) B& S* ]7 N0 q
/ L) J" x: ~4 t- o/ K9 d
4、一心想来大陆

7 b5 ?1 v" P! b5 P+ |+ M0 h, c+ B9 X
祖国情结深受父母影响
3 A8 p0 v: A" `2 c5 Q* x) b
. }7 H! b$ _5 E3 G5 H+ J

/ ?, C8 C; S) v: q& ?' {$ |7 Y, g★  母亲申请到康乃尔大学奖学金准备读博士,卢沟桥事件后选择留在国内任教" V: o# z+ |5 g
( i. I% U* f' \% k+ a1 V+ \" L+ Z
. U) Q$ \; f; i1 ?
★  母亲一直给子孙辈说,要爱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2 T4 A6 n6 [5 Q1 x4 v0 K3 S. P3 p4 @. `
6 ]  e" s) y% g; w3 W+ H. c! e) Q4 G. p/ h! J3 T, N6 `
★  父亲问他:“你在世界各地建厂,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
$ H2 ?: N4 H4 t% u( E
( u: j8 t  z* n8 ]
. ?& C% @4 o; X8 E! o% g3 h张汝京虽在美国多年,但一心想来大陆,打算退休之后就回大陆。而他内心的那份祖国情结,深受父母的影响。
9 M0 q7 E" |7 J( d4 w  b
' n' c7 W. e$ Q6 K" ^) M  ?2 q3 u
+ S& g7 A) U( F6 t4 u; E  n- |从张汝京母亲刘佩金的自传中看到,张母1911年出生在江西九江,9岁进入女子学堂,后转入基督教教会学堂“儒励中学”,当时已经开始学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美术、音乐等课程。
7 n" s$ Y5 _3 b, q# f- o# P! X4 _# O9 v- v. k1 I8 c( ~

; h* b+ M% ]6 _: W/ }7 j张母高中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女大)化学系。1937年大学毕业,申请到康乃尔大学的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
9 B. y* M" G$ I  T; _" `9 c5 b$ O5 B/ n" ]: E; z( `
% e- @) V3 I8 A4 o+ q7 \6 X# `6 W/ D
后来,1937年夏天抗日战争爆发,张母最后选择留在国内任教。张母在广州协和女中和女子师范这两所教会学校教化学。日本攻打广州时,学校移到澳门,张母也跟着过去继续教学。
- Y  }! C+ B; f" P5 d- |2 \! s7 L+ c& \6 `
# C# V- Z* B+ T. f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攻打香港和澳门,学校转移到后方,从澳门辗转广州、广西、云南,历经2个多月的乘车、坐船和走乡间小路,到了四川重庆。5 U% w1 Q5 u" g7 o: c: ^4 e% c2 R
) d3 I# o9 e5 I. @

# C+ ?( y6 S4 \由于是学化学的,张母被调到重庆弹道研究所作火药分析,在这里接识了在钢铁研究所当工程师的张汝京的父亲张锡伦。5 R3 b; f# L" c; U7 K

  }9 Z9 \* z" K9 a
( T5 C! a8 y: T% U1 r张父毕业于国内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工学院,起初进入上海的一家炼钢厂工作,抗战爆发后,张父跟随着工厂迁移到重庆,负责开发坩埚炼钢的方法。
+ k+ l3 w, G  C' G; R4 U: y5 a7 s8 j- n8 @3 l' {! Z. ~
2 _4 O" |8 H# F4 x: D5 ^7 D6 x
1947年,张锡伦一家四口带着300多名炼钢所的员工到南京钢铁厂。1948年,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也就是张汝京在南京出生。1949年,全家携300多名员工及家属经上海到台湾。
5 C! M! {8 o6 \; x8 ^- t% R7 j$ E5 @5 T6 f
# ], G) h4 t, p! ~7 a! S2 B3 M: V4 ?
张父做材料很在行,后来看到张汝京在TI去世界各地盖工厂时,就问:“你在世界各地建厂,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张汝京说,一直还没有机会。
" z! H$ H, u& V* |6 ~. U( x. W4 ~+ T$ }" \7 N4 Y* V/ [( x" V
1 P) o7 h3 `9 K) ]
母亲是一直给子孙辈说,要爱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并鼓励孩子们能回祖国服务。/ H! E& V9 I$ h3 Q
; b1 {- _4 D  Q/ ?; h

; l, M) U. b* A在父母的影响下,“回大陆”成了张汝京的一个心愿。
. y' m# {$ Y4 `. m! h8 B& x' o$ J
$ A( R/ m( E7 K! K' _7 a8 \
除了父母的影响,张汝京也受到爱国同胞的鼓励。他在TI的一个老板邵子凡博士,和张汝京的成长读书经历有些相似。邵博士十二三岁去台湾,然乎去美国读博士和工作。张汝京说:“他们很爱国,很想去大陆,但是邵博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很支持我,鼓励我去大陆工作。”
* s( U% u* p$ K3 H# U' c
5 o5 p: P% y% p& N% t8 N' @' b* A: N3 C4 v  [! N( A
5、回国参会接识王阳元院士
( O$ B* H' b5 S* T: o3 {! {
为在大陆创业埋下伏笔

5 H$ N9 G3 y4 C  \- c
" x  A# g( K' ~
( n' }  P( }, ^  c4 {; h★  起先负责大陆和台湾的合作项目无锡华晶上华9 d2 U2 Z; f( P! K3 b6 a

& l  D4 e) a* w- F0 v0 J8 ?$ I, q. }- q  t, a( u/ b
★  台当局要求台湾企业停掉大陆项目,回台湾担任世大总经理
8 X- N# `) o5 I3 N4 x* A4 ?/ \; s; }9 K$ F- h

* K7 p+ v# K. P' z" r* z* k7 n( y★  世大被卖之前,并非所传的不知情,张忠谋曾问过他
4 m% R) p% R3 N) L2 [+ S6 s  m; F- A, k7 o% C* K' G

  u, e6 P% k" j★  去意已绝,留不住张汝京的张忠谋扣下他很多台积电的股票
) K1 J- t: b' K, p4 [4 I/ g* B" ?( g
! A3 M$ ^7 F/ F4 |8 |
. `6 U; I. z0 d' o+ @2 O天助自助者,当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时,各种机缘都会来促成这件事。
# o0 W( m! c" n2 N
: T  i6 W4 Y& n% Y% Q) `; W4 L6 }; b% X& p1 A/ k$ \+ L
1996年,张汝京从TI退休(工作满20年可以提前退休)的前一年,电子部(工信部的前身)的相关代表去美国参观,张汝京被公司推荐接待了中国代表团。电子部带头的当时是总工程师俞忠钰和一个领导陈建兴先生等,他们参观后对TI的先进半导体技术颇感震惊。
, z! y: a# L# L( _% ~( t* ?6 P/ ]
' N  P% e( W5 t3 \  A9 Z- N
. K. Z( w: z6 v* S1996年底,电子部举办了一场电子论坛,也邀请TI派一名代表参加。TI安排张汝京代表公司参加。因为这次会议,使得张汝京接识了王阳元院士和俞忠钰等老前辈。/ r* [1 \5 j( x/ a% L

; ]! ?$ f( w7 J9 R7 M% V0 e% u4 R  _: `! L" @* B7 D# H
“王老师说‘你回来帮忙吧’。”张汝京回想当时的情景。张汝京口中的王老师,指的就是王阳元院士。
5 p2 {) V8 r0 j' J' v9 b/ h) C! P# m; L

( `; M( e( R' J张汝京开完会回美国后,征求几位前老板的意见,他们都很支持。张汝京也征求家人的意见,家人更是非常支持。这样一来,张汝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8 w; g  L7 G& d/ g1 L& T
+ S. `4 @/ T) z
& T$ n# r) e7 d, M* \. x/ P
1996年年底,张汝京跟王阳元院士见过面以后,开始筹备回大陆的事。# m1 w( T! R* j4 ~! w! ^
% w+ I/ ?/ r+ |& m
0 I% R1 y  Z, z5 w7 f
当时,张汝京有一位大学学长叫陈正宇博士(康奈尔大学博士)。他曾经成立一家公司茂矽电子(MOSEL),做DRAM业务,茂矽电子后来把华智合并。再后来,陈正宇博士离开茂矽电子,并买下华晶的一个5寸6寸MOS线,成立华晶上华,担任董事长。
" v7 k9 Q  w% ~3 Z0 t: b% p! h% e
8 K  h0 M' ^7 y/ g
6 T& g" x# q: V2 D" S陈正宇的大学同学苏崇文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是张汝京在TI-ACER时的一位领导,当时苏崇文博士知道张汝京马上要退休,就问张汝京有没有兴趣去陈正宇那边。张汝京与陈正宇博士联络后,陈正宇也希望张汝京来。( S3 X. }% N' x& h$ _: w) W4 [
- N0 ?& g, i% t7 C* ^$ I
7 l- `8 I0 r- t3 ^. R! `: `% ^
在这个时候,台湾的中华开发投资银行成立了世大半导体,也希望张汝京过去。
: K" e! d& F1 N. j9 c" W6 Y) k5 w: i: a' P" N& c- B' C3 L1 f, C

0 l# G3 j  a$ }0 P张汝京对中华开发说:“我是想去大陆,要不你们和陈正宇那边合作吧。”0 W4 o( U! }0 J1 S" v0 n
! i# q6 j( ^5 p6 H
) l9 X  Z) N3 V# ~2 W2 G
中华开发的胡定吾非常支持与陈正宇博士合作。于是,中华开发投资银行也出钱,张汝京带着一个团队到华晶上华,陈正宇任董事长,张汝京任总经理,张汝京负责0.5微米的半导体项目开发。张汝京说:“这个技术当时受一些限制,AT&T公司得到美国政府的同意,就从西班牙的一个比较老的厂转过来。首先转的是0.8微米的技术,慢慢地再从0.8微米做到0.5微米。”
) f2 G) z7 ?) x6 W
* n7 H; }' F* \2 E
4 {% ^: _1 Z$ U1 H& w1997年张汝京从TI退休后来大陆先参与这个项目。因此,张汝京一半的时间在台湾,一半时间在大陆无锡。
, Q# g6 T% X8 X, G$ k; t$ `& n. D% g: d) I7 [" b. k4 D, g  ]/ q6 s1 V

: i* x2 \( g$ A5 Q4 J' |% i  X) r1998年2月的某一天半夜,在无锡的张汝京还正在睡觉,突然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台当局要求中华开发把大陆的项目都停掉。”& ]  l% {# B* U  B( b
: A6 t/ }2 V5 V7 [; V
. q% i2 m' t5 _1 ]  O
于是,中华开发胡定吾跟华晶上华陈正宇达成协议,张汝京和团队回到了台湾。当时,中华开发投资了世大半导体,张汝京在盖厂和经营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作为中华开发资深副总的张汝京,就去了世大半导体担任总经理。6 }) M8 E. ], n9 ?, r
1 D( k5 Z/ U+ j1 Q% A$ J* j! ~! i+ V: w
" X% h. K3 X' P# r
1998年5月份,当大陆的项目验收结束后,张汝京和团队就完全撤回台湾,专心做世大半导体的项目。  \2 g- e7 g0 x& T" a( V, i! k

4 q) a. C" d+ [- `* \( j$ W; }& L0 C# I6 G
世大半导体从1997年做到2000年,公司赚钱后就被并购了。% O9 t( w( |* s' Y; z: _
( @" m. i) y  q( y) G

: x9 b! M' v5 ^7 K此前媒体传“世大半导体被卖时,作为总经理的张汝京并不知道”。就此事,笔者专门求证了张汝京,他说:“这是错的,我完全知道,而且张忠谋先生要买世大,特地找我去商谈,问我同意世大卖给台积电吗?我说我赞成。”1 M9 D" N& G# V5 i7 }+ j
* b2 h0 ]: h) S! m/ Q) E1 G

+ q& S4 o$ l, q1 `  j张汝京说,他赞成的原因是想着当时把厂卖了之后,可以来大陆。世大被卖的商业谈判环节他没有参与。最后,张忠谋以原始股价8.5倍的价格买下世大半导体。张汝京进一步说道,对投资人而言,是很乐意的。
! V; Y0 a0 C9 m
. H$ u9 g! s1 F/ \8 N( Q  U; p: Z0 Z  [! ]  {, F
张汝京也问过张忠谋,收购世大后会不会到大陆发展?当时,张忠谋没有表态。张汝京说,自己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
" Q- Z, E& E8 ^! W! }, Y$ L2 d+ K/ i6 b% L, s+ C
& ]9 m- M% v; J! W
台积电买下世大后,张忠谋几次与张汝京谈,希望张汝京留下来。然后,张汝京一心想去大陆,张忠谋不是很乐意,不过还是让张汝京离职了。但是,张汝京被罚了很多台积电的股票。
& H' f' x6 P9 |3 @2 _
5 ^' [- h; k  ~
0 q" m( |% R# g# c. c$ K0 _那时,张汝京去大陆之意已经很坚定,根本不在乎股票的事。
2 f) F+ _% S* j' D. v$ t$ w! |$ _! U- }
5 i' a! ^0 P$ u( r- u, {8 p
6、挑起历史使命  

, ^( A' _7 I2 h  y) f' W5 p
中芯国际最终“聚焦张江”

2 s' T1 u2 X! w  y* f9 p9 d2 D' }: k; h0 A+ Z
  Y" C. O5 Z! X* l
★  产业前辈推荐张汝京来盖厂% L: m* A# G0 f( s' @# z

" m( M9 x+ c6 [9 z. e7 I. Z; x. u/ b- h$ i+ ?1 `6 D0 W9 G' n- Z
★  创办中芯国际时,面临哪些挑战?2 [9 J5 }& j, r+ z
/ g0 }$ C3 l  E; b' ]) E

1 A3 F7 N6 y; H" E★  香港、北京、上海三个城市,为何中芯国际最终选址在上海?$ t8 _! V, V0 ^

! `* S# p. {# n& k+ T
5 k6 N- \* U: V* E! n; j3 S6 z: Q当年,有一群做半导体的爱国华人。主要有:虞华年博士,曾是IBM的资深经理,在台湾当过外籍顾问组组长;台湾工研院电子所所长胡定华博士,曾是万虹的董事长;还有一位是哥伦比亚大学电机系前系主任杨雄哲博士;华邦电子总经理杨丁元博士。这四位都曾是台湾工研院的高级负责人。还有一位杨教授的学生马启元教授也帮忙联系政府高层。0 E1 _+ O! v" E# x' `/ S
2 D4 e3 G0 m# [& U6 n: I5 [$ W) U

! Z# U4 Q" I0 S0 u1996年,这四位半导体前辈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国家领导江泽民和朱镕基,信里语重心长地提议大陆一定要发展半导体产业。江泽民主席曾当过电子部部长,非常支持,就作了批示。
1 U* `4 L4 ]* H4 w. `! U5 ?7 ~( Y+ s# X4 k
0 Z9 j$ W7 K. @/ y5 y7 J1 T- k0 J! o6 X- l# Z9 }4 w: f! g9 |
第二年张汝京来大陆时,几位老先生就找到了张汝京,发展大陆半导体的结论是一定要盖先进的半导体厂。2000年3月底4月初,他们几位约张汝京和国务院沟通,由张汝京和团队来负责盖厂,王阳元院士也全力支持。
' ^7 K6 Q9 }9 x3 j2 ]6 ]0 V' F, T9 h, n
. j# G& F- I9 v& e  {
当时,张汝京不仅卖掉了在美国的多处房产,也把90高龄的母亲和太太孩子一起迁居到了上海。在张母的自传中写道:“回到阔别50年的祖国大地,回母校金女大看老校长吴怡芳博士纪念馆,也看到失散多年的小姑姑、妹妹和堂弟妹及他们的家人。在大陆工作的大儿子陪着我从南到北探望亲人,感慨万千。”后来,全家在上海定居,张母写道:“总算是达成了海外游子落叶归根的心愿。”
: Y9 N2 f9 V. S7 a/ w' ?6 E8 t
, j' N/ D3 u# r, u' }; [' {# q% }8 d
20世纪初的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回到大陆建厂,张汝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N+ }: R; |" F, Z0 I
* t8 n5 ?" G8 L+ G" y2 \
+ }6 K0 c+ C7 ]7 c9 T1 L
首要的是人才方面。张汝京说道,当时做过半导体芯片0.35微米工艺的人才非常少,估计不到10个人;做过0.25微米工艺的人,可能更少。
- ]  o9 o) _8 R$ m
$ G3 d6 C7 c: Y( t% J4 n7 |8 r6 U
( R9 L( h1 p. Q2 m' K: L其次是面临着美国禁运的技术壁垒问题。当时,世界上先进工艺已经在量产0.18微米,0.13微米工艺也即将量产。张汝京他们在无锡做的是0.5微米(中间有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的三代技术差距),与国外先进技术相差很多。5 T) s8 T% \+ u  w( [2 x% G

( `- g6 w! @+ I/ y' t! F
& t) f7 \' C5 f! n2 \# d再者是国内很少人认识张汝京他们,资金谁来投?
8 ?3 u5 R' j1 t* u2 @4 l9 Z4 i0 \/ w' n9 d  `

3 _* F1 ?  w  Z" C, U* M$ `张汝京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曾就读于教会学校,也在教会学校教书。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张汝京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为此,他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美国五大教会为自己背书,保证所创办的企业将来所生产的芯片产品只用于工业民用,而非用于军事。最后,海外资金,像华登国际、汉鼎亚太、高盛资本、祥峰资本等都对中芯国际进行了投资。
6 N8 u/ T9 O; k) M9 R1 J, w/ w0 r, p3 {2 w( |

1 W9 k1 J, z* O6 v+ [; U国内的大股东有北大青鸟、上海实业和张江科技园区。王阳元院士和夫人杨芙清院士都非常支持,找到北大青鸟来投资;张江科技园区以土地作价来投。  K- U' V* G4 P; n7 ^1 Z1 p% a' H

! V8 Z4 c8 X$ s2 W/ N+ L; k1 \$ w. O% K1 v  A9 P
当时需要10亿美元,实际上收到了11亿美元,最后增资到14亿美元,就把上海的3个厂建起来了。那时是半导体的低潮期,设备等相对比较便宜。, k: P2 p* s" j& s. f
) C, ^& n- Z8 p
- n1 Z6 X  {+ n6 B: d9 V1 I8 q
在中芯国际的选址上,张汝京和虞华年博士、胡定华博士等几位前辈先后一起去了香港、北京、上海,张汝京又和马启元教授去了深圳看场地。8 d2 m- `: J- ]# U* g0 `2 O$ c
% ^* f7 p* E7 ?1 D) A3 ~  G

1 g* E8 F  g! A7 F; J/ W他们首先想到是在香港,或许可以避免美国的禁运。不过,由于香港已经回归了,所以建厂在香港和在大陆差别不大,多少也会面临一些禁运限制。当时海外投资人对香港也比较有兴趣;香港政府也很支持,曾经很积极地在香港谈,汉鼎亚太投资基金的CEO许大麟博士与香港特别行政长官董建华谈。董建华同意给一块地来建厂,张汝京要求在这块地以外,给员工盖一个宿舍。这样一来,香港的房地产集团不干了,视此举是抢他们饭碗。加上,香港的IC人才不是特别多,大陆的人才去香港也不容易。最后,他们放弃了香港。
" \8 e+ A$ @0 V. n5 Z% b  }) U# V3 ]3 j) L4 o% r

, J9 U. p$ [) `: T  u接着的是北京。北京政府很热心,但当时刘淇市长不在,接待的副市长不太清楚此事,不能拍板。- S  y: x0 H  I% w+ g& E) i
0 R8 E0 i1 e( `
$ L$ f$ L1 I' W
关于上海这边,上海徐光迪市长非常支持。张汝京他们本来看中的是上海的金桥,因为华虹半导体也在那里;但上海张江也很热心,提供的地很多。4 w& e3 V! L$ m# N) S  H. j

# q( p( z3 V$ n; d$ j4 N  m7 W! w, r9 M
大家在香港碰面,开会讨论最终地点。虞华年博士、胡定华博士、杨雄哲教授、张汝京还有马启元教授最终商定:“还是聚焦张江!
, S' a8 P4 E% Q' s, r& d3 ~' [$ V
# l$ Q+ M0 C$ D& N! l6 ^8 F
8 ^$ G( j9 H4 ^9 R5 T9 B此后,具有中国半导体产业里程碑意义的中芯国际在上海张江诞生,中国半导体也开始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2 q) V) l% n7 U! f/ D( I# T+ S
$ Q2 N9 f0 m' C

7 x: p% Q7 [( x# ?' u9 V3 t
后续报道敬请关注!
) _4 B* S) K" J& J, I2 i
- e/ g$ P; r9 U9 `
4 t4 ~/ Y, Z, @$ e* {3 V. Q1 j, l) D
(中)辉煌时刻
0 H4 Z, ]& n' @9 x& I8 k. d+ N

  n; {, F( R+ z; b- D- g# W7 f, {" j7 r) ]* B" k
(下)再出发
; t( x' m9 I& E; q

4 e" ?/ ]7 l6 F- ^2 }( ~. C
3 @/ _6 M+ I" B/ E% d
! u+ _0 N# M3 p/ Z. d5 s2 a1 y
( e! p! q3 k+ Q# t+ r% O
  ~/ R  T4 s& r- `: g- \* f6 U
% ^6 d3 E* b0 o4 r4 c8 d1 h

6 @5 A' e1 N/ R9 ~5 J9 V1 L+ X, o3 @& N7 A6 h0 l. w( G

% G' C. c5 q2 h' ?
! ~2 X! |" A6 ^' x$ V4 [) C5 }
( G: e+ G9 }8 ~
. R7 I6 ~$ d# ^, R" t3 ~
  q0 ~  ^5 k* I$ D: O5 A1 i
' g3 O$ I2 v4 @
" m- g: \. w2 i7 e7 K/ r2 D4 l

+ l4 w7 {1 h. s. P+ @  g0 p! f  I' G6 s5 f9 {: w# u
+ ~0 K$ ]& v/ x3 F1 K

0 R7 ?6 ^  D, K4 m4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2-20 10:58 , Processed in 0.06366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