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章是转过来的-----原作者及出处(2014-10-11 李零蛋 手游日爆)
- F7 k; A x$ _1 m* D2 U% D; L
8 _( A a" u+ [, S时间就像A杯,挤一挤就变成C杯了。最近日爆君挤压时间在看小米的《参与感》,日爆君本人的小米3已经坏了三次,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成为米粉,我可以找99个理由为小米辩护,日爆君自身的感想,验证了《参与感》这本书的理论正确。由《参与感》起,引发了我对中国手机江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日爆君加入移动互联网的年代,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全线崩溃,那是一个充满了危和机的年代。。。- h. o G: o0 P( a
; M* \/ [6 K% h! h/ v7 ^国产手机的辛亥革命) s6 f8 ]# x$ S! Q4 l( Q
8 v$ ~1 G+ l/ H9 H中国第一部大哥大YD9100,由原邮电部第四研究所和与江苏江阴市经委联合研发,91年研发,92年量产。这件事说大就大,大到是国产手机产业的鼻祖,开拓了国产手机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与生俱来的带有买办性质,是手机产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6 ^0 O4 N$ ^* W
7 ^, e* s/ V! ]/ M; v) v
中国第一部名义上的国产手机应该是科健推出的,时间在98年99年左右。那个时候,还是摩托罗拉一统江湖的古典时代的末期。后面跟着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日系手机凭着比较精巧的设计很有存在感的活着。那个时候想玩并且算是可以玩的起的中国公司大多政府背景深厚,看名字就知道,科健后面有中科院,东信是邮电部,中国电子是电子部。还有通过消费电子产品,希望运用渠道优势进入的TCL,康佳等。波导以前是做传呼业务的,也算是本行。不过基本都是贴牌的路数,科健贴三星,东信贴摩托,波导贴萨基姆。这波现在还有不少公司还在,很多还是上市公司,不过很多已经跟手机毫无关系,这波公司大概是第一批死在沙滩上的中国科技公司。当年建健足球队,巨资赞助英超埃弗顿队的科健,现在已经变成了养猪养鸡的农牧业公司。; a3 v) N5 h' r' L% W2 I$ O
: ~* E# ~$ y2 D6 o f( n
造化不仅弄人,它也弄公司。
t/ S6 b# n& a4 ?7 C; F0 z / J/ [3 R# a0 T8 A' H
话有说回来,想有出息也不太可能,上游的半导体厂商主要还是提供提供分立的元器件,基带、射频、电源管理等核心器件由多家提供,老大是TI,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西门子的半导体部,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都是不小的玩家。那个时候造手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真是技术活,要有能力搞全套的硬件设计,还要解决软件从硬件驱动,通信协议,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全套的系统。对于像科健这种刚刚从体制中半脱离出来,还土的掉渣的公司来说,难度就像刚上小学,就给了博士论文一样,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能改改显示菜单,贴个自己的牌子卖,已经是很有追求的表现了。
I7 `8 h: z; C" l. [& j& u9 K$ P5 q/ \8 ^" J2 j
那个时候手机上下游基本都是洋人的天下,八国联军的地盘。中国公司想分点汤,也就做做带路党还有点前途。不过八国联军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坑起队友来那可是也不客气。说个那个时候的八卦,话说2000年左右的时候飞利浦半导体的工厂着火了。里面有颗重要的芯片很多人都用,特别是当时第一梯队的诺基亚和爱立信。结果诺基亚的采购动作快,马上就全员发动市场上扫货去了。势头正盛的爱立信比较傲娇,反应也慢,结果反应过来的时候,连根毛都没剩。故事的后来,爱立信不做手机了。1年后,诺基亚变成了手机一哥。$ K r* K8 _4 U3 m3 ]3 p( e
) j' o# v: V) ^手机产业的军阀混战和列强割据
h [ @2 S0 P4 J. Z6 C) p6 A
0 ?$ t1 g* c% [7 L& q% n6 l9 A2000年以后,中国手机到了第二个阶段。中国手机设计公司的旋起旋灭,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内容。第一家地道的手机设计公司是中电赛龙,前期重要成员有不少摩托出身的。其实从很大程度上说,摩托是中国手机产业黄埔军校。中国第一批真正对于手机产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中层骨干基本都是外企培养的。这批人中的很多在后来投身到了中国本土的手机事业中,并真正打下了中国手机产业后来爆发的基础。中电赛龙鼎盛时期收购了飞利浦的手机研发部门,工程师上千人,手机年出货上千万只。中电赛龙有一半的股权是中国电子的,不过和体制内纠缠过多的企业,在充分竞争的行业都很难真正成功。2007年,中电赛龙真正倒闭。其剩下的血脉,把名字颠倒了一下,从cellon(赛龙)改成Nollec又不好不坏的活了几年,最后被收购消失了。1 e, |7 [- B' n: N5 w
7 I8 V5 R! ?2 s1 }& `最有影响的手机设计公司不是中电赛龙,而是前摩托销售经理董德福建立的德信无线(现已经转型手游和TV游戏,云狐时代)。德信无线成功的于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然后成功的于几年后迅速的亏损破产。+ N" P0 _5 k1 D# Q
. e# _; u( ~6 ^) l! W: B$ N
; O! @& q5 p; K) z2 z+ q0 {中电赛龙和德信无限是手机设计公司北派的重要代表,前后还有些不太重要的过渡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90%以上的人员都是由工程师构成。上游为大型半导体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reference board)的平台上完成手机整体设计。! v5 a6 k4 S* [) E
6 p! K% V( c$ m5 ^2 F+ s( g# A! I) L2 o9 `6 r
说到方案公司就要说说半导体公司。早期半导体公司还主要提供分立器件。所以在手机产业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源还是被手机厂商如摩托、诺基亚垄断。半导体厂商为了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推出了参考设计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半导体厂商把手机需要用到的核心芯片(主要是基带BB,射频,电源管理,功放)配套起来,然后负责驱动、通信协议、操作系统的开发,开放应用及界面设计的接口给客户。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机产品的开发难度。很多半导体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参考设计,像skyworks、AD、摩托、西门子、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而TI作为手机芯片的供应商的老大,不思进取,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方案出来,给后面完全退出手机芯片市场埋下了伏笔。稍后几年,几家同时有手机和半导体产品的公司均拆分独立出半导体事业部门,摩托拆出了飞思卡尔,西门子拆出英飞凌,飞利浦拆出了NXP(恩智浦)。- w1 o! Z' }% c |4 R8 \
( [& D; t' u: m- w& {8 h9 T
这时期,中国黑电做的不错的一些企业,如海尔、康佳、熊猫、南方高科加入了这个手机江湖,成为了手机设计公司的下游客户。手机设计公司依赖产业中从半导体公司的参考设计到黑电厂商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中间的这块价值链条,迅速成长起来。由于技术上高度依赖半导体厂商,半导体公司对设计公司有很强的影响力。德信无线的口号是“Let’s Do Our Best!”,就是山寨飞利浦的口号“Let's make things better.”
0 Z& i' n. w4 F8 [5 i' z; n# I' }. d) O" t
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很快全军覆灭,同期进入的黑电厂商也基本上渐渐都退出了。不过毁灭孕育着新生。新的颠覆者进入,新的规则被制定,10年后的领导者们也慢慢露出了脸。' E+ i8 y* p3 [# K( \' w
3 c" c1 S g& ]6 Q, h& K5 S这个时代手机及相关上下游还是欧美大厂的天下,其他人要么当当带路党,要么打打零工。不过蔡明介的台湾联发科(MTK)已经开始在这个天边撕开了一个小角。据说联发科最早的赚钱生意是做电子宠物的芯片。03、04年的时候,联发科的主业还是和光盘相关的编解码芯片,什么CDROM、VCD、DVD一类。很快,联发科就推出了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内称为交钥匙方案(turnkey solution)。从技术角度来看,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其实和各大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参考方案区别不大。只不过联发科做到了极致。简单说,就是如果以前需要100个工程师才能完成一款手机的设计,现在3、5个工程师就可以了。但是从业务角度来说,从100个人的技术团队到3、5个人的技术团队,是一个及其巨大的颠覆。他产生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其一是以后的领导者们如华为、中心、联想等从这为起点,开始真正获得了手机产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其二是深圳白牌机的兴起并留下一个重要的文化印记——山寨的时代开始了。以这样的伟大成就,蔡明介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直接穿越了立功、立言,到了立德——山寨之父。
R1 `7 A3 y6 P6 T! s& W1 a9 P+ ?! M" X0 S
联发科加上后来被清华紫光收购的展讯,逐渐吞噬了传统半导体厂商的手机平台方案中低端的所有市场。再加上3G时代的来临,高通开始攫取到越来越多的专利费用,传统的半导体大佬们要么退出,要么出售移动业务,要么试图抱团取暖,不过最终都惨淡谢幕。TI最终退出;飞思卡尔手机业务出售给和德信有关系的京芯没了音讯;英菲林卖给了苟延残喘;NXP和ST试图抱团,再拉上爱立信,最终也没有逃脱解体的命运;ADI好点,卖给了联发科。" [) |: U- A* ?$ c& D( d
0 N* g& f" ^8 f* ?: L
. T, p# ]; ?# R* S高通是外企里面比较特殊的存在。为什么特殊呢,一般情况下,刨去随便在欧美注册个小办公室就号称高大洋的中国乡镇企业外,大型跨国外企的中国区对于公司的业绩贡献都不算太大。中国区CEO,中国区总裁、中国总经理等等头衔远远没有听起来看起来那么牛X。对于远在欧美大大老板来说,那也顶多就是庞大商业帝国的偏远地区的一个基层最多是中层干部。所以呢,成功可以复制的唐先生当年在微软的地位呢,也就那样。。不过,高通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高通的中国可是贡献了公司一多半的业绩。高通中国的总裁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据说,不少高通基层的小经理在会上敢跟总部的头头脑脑们直接叫板,考虑到中国人一贯的等级观念和服从性,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r2 c$ I* l! i
1 V7 C9 h+ x1 ^# j台湾MTK解放大陆手机产业+ ]5 L) H, ]6 s
# u0 x' w+ V5 H' D6 ~0 H
随着北派的衰落,以上海和深圳为代表的南派手Design House开始崛起。中国山寨的崛起是一件比较神奇的事情。手机在2004年、05年的时候还是高科技的代表,理论上应该和高大明亮的外企办公室,先进梦幻的高科技实验室联系在一起。不过,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到这个游戏中了。新加入的人包括活跃在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党,在长三角一带开小代工厂的小业主,懂点手机业务的外企小白领,以及有点工程经验的小技术员们。他们出身背景非常繁杂。" t4 y9 |9 [; G4 p4 |: f
6 {6 ^# w$ h4 @
华强北的山寨党们普遍学历不高,并且抱团生存,以潮汕人为代表(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这些人开始只能挣点大公司不要的辛苦钱,比如从正规的代理批点便宜的电子产品或者元器件,比如从大的电子工厂收点电子垃圾拆拆卖二手器件,比如给大厂打工,做点注塑五金的外包生意等等。
2 |2 f' E9 e9 j. G) e+ a; _2 ~* z. ~8 u
这里门道太多,就不列举了。这群人可以说非常的接地气,做生意的方法方法非常非常的务实,其中有些独特的手法可以说闻所未闻。12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潮汕山寨党,那个时候快50了,生意做的不小。他到新的一个地方开展生意,通常要在当地找一个二奶。基本上都是上了大学,家庭比较困难的女学生。等生了孩子以后,生意就交个这个女人,通常情况下,这个女人都有能力,并且有忠心打理这摊生意。靠这一招“二奶分封制”,生意扩张到了不少地方。第一次知道这招以后,我是非常震撼的。时间久了,算是有点明白了。这个属于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短期见效,长期来看,后患无穷。广东女人会煲汤又贤惠顾家,有着中国最好老婆的美誉,尤其是在生意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比较顾家,对男人生意上声色犬马的应酬也有比较好的忍耐力。这种应酬在中国南方的生意场上,已经是一种日常和基本的习惯了,所以东莞的ISO才会成了业内的典范。更不要说还有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人的推波助澜。《一路向西》如果去掉艺术的夸张,还是可以很准确的反应现实的。这样也有了“港怂台炮”的说法。
2 {: J c$ W+ M" M9 S. ^4 ~$ q) B3 Y! F/ @7 [
前面提到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都死在了沙滩上。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倒是在这个时期活下来了不少。比较知名的有闻泰、鼎为、华勤、龙旗、晨讯旗下的希姆通等。这两个现在还在,都是上市公司。南派的手机设计公司与北派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有自己的生产,或者是距离生产能力比较近。在面临一样的,由于联发科的整体解决方案造成的对于整个手机产业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南派设计公司大多主动选择了新的商业模式——PCB代工生产。设计公司提供“产品级”的PCB板,基本上下游公司找个结构工程师,大概设计一下机壳,装上PCB板调试成功就可以卖了。这个模式的核心其实是供应链整合。设计公司根据自己的上下游资源,可以很容易的达到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台的出货规模,在这种规模上,整合供应链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不论是从采购,物流还是生产上考虑。成熟的芯片设计方案带来低成本大规模的PCB板卡,由此带来了低成本的大规模手机生产,再加上无数充满激情和落地能力的小商贩、小业主、小白领、小技术员,以及中国及其庞大的移动用户和潜在用户基数,白牌或者说上寨市场爆发了。
) _3 c& o g, O9 I: O& I6 x/ B8 g( T: {) ]- i
这个市场在解决掉生存问题以后,产生了无数有创意的想法,如烟盒手机、打火机手机、单反照相手机、监控老公行踪等等各种让你眼前一亮的手机。深圳工厂产线小工拿着有巨大喇叭的手机,放着凤凰传奇一路呼啸而过就是经典的情景之一。很早之前专门有扒这个的很多信息,就不累述了。这个市场一度兴旺到11年,12年,最后在知识产权、市场合规等等多种规范性的要求下遭到政府的围剿,规模稍大又认不清大势的有被政府直接法办的。剩下的也基本上转行做做外贸生意。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政府大力治理更重要的深层原因是中国的主流厂商在手机产品的能力上已经成熟了。
3 v) I- ]; o3 ^4 ~' e
3 A; K1 _: j; |6 f! a; K说到了供应链整合或者进一步的通路整合,通路的整合其实是近现代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比较公认的说法,196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商业的竞争基本是自造或者产品生产能力的竞争,造出来就是王道。60年到90年拼的是通路的整合能力,上游的采购、物流,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供应链加上下游销售渠道的整合,规模效率成本成了最重要的因素,沃尔玛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90年2010年是IT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微软、google是这个时代的代表。2010年以后拼什么,后面再慢慢讨论吧。 y' k$ M$ ?8 y' U+ ?- Q
3 C7 g) C6 j. a* A/ I, Z
一霸主摩托罗拉,现在已经消失匿迹,它是手机的发明者,它是手机的黄埔军校,也许我们再也使用不到摩托手机,作为曾经摩托的铁杆粉丝,我不想说了,越说泪越多。- ^2 V/ w1 P+ ~7 a; H; O" H5 A2 l
0 g5 ~1 L! j2 I O! T* e
二代霸主是诺基亚。知道“诺基亚”是一条河的名字吗?很多人都知道诺基亚是伐木出身,公司附近的河就叫“诺基亚”。诺基亚不务正业的做手机也算是修成了正果。在我看来,诺基亚更多的是一个工程师形的公司。诺基亚在2000年后取得的霸主地位主要是靠远强于对手的产品,主要是产品的品质。诺基亚的技术团队确实有其超人之处。搞软件的都知道模块化设计的概念,诺基亚很难得的在它的规模上实践了产品模块设计概念。诺基亚把手机的相关软硬件很好的做了模块划分,由相应的平台小组负责,并提供数个不同的成熟方案。举例说明,比如音频部分,就由相关的开发小组按照诺基亚高中低不同的平台开发不同的模块看,保证模块的功能和稳定。诺基亚的项目小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项目时候,从不同的技术模块中挑选相应的产品做集成,完成好测试就可以上市了。所以诺基亚的技术项目组更多的是集成和测试工程师。由于软件高度模块化,集成速度很快,并且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在诺基亚的巅峰时期,诺基亚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一款新手机的研发并上市,非常可怕的速度。模块化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所用到元器件高度标准化,标准化又量大,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成本便宜,稳定性也好。以这样方式开发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又便宜,诺氏做了10年的霸主也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智能机的出现打破这个局面,诺基亚传统的技术架构已经失效,大公司的拖拉病又严重,诺氏终于病入膏肓,寄予微软篱下。至于讨论的轰轰烈烈的诺氏应该不应该上Android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诺基亚即使上了Andriod的车,也逃不出被边缘化的命运。它的问题真的是体制问题。。上了微软的船很可能是它最佳的选择。。。什么,它有做安卓手机了?那个是卖萌而已,不用管它。。。。楼主现在的手机是诺记撸妹windows phone。说来可笑,这是楼主的第一部诺基亚手机,在它沉了的时候上了它。。。原因纯个人,楼主和各大手机厂商的人都打过交道,最烦三星,最喜欢诺记,不过windows phone真心难用,生态系统太差。
% q- c6 y8 l1 j. E/ {9 H: I. Q5 Z o. }' G. O
三代霸主其实是三星和苹果的双星平衡体。先说三星吧。三星其实是一个时装公司。如果给诺氏打上的标签是工程师的话,三星的标签就是时尚。三星做手机的态度其实和时装公司做时装差不多。日韩系的设计确实比较精巧,也比较下心思。比如Galaxy Note II女性热卖,有说法是女人用显脸小,有说法是女人拿在手上有化妆包的感觉。不管怎样,三星对女性、对时尚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三星产品线又比较全,别人出一款,它出三款,用尽量多的手机型号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取得选择优势的做法都和时装公司比较像。不过从研发实力上讲,三星就一般了。三星的设计流程比较传统,成立项目组,完成需求分析并制定开发规格书,然后组织按照软件、硬件、集成、测试等组织研发团队。这是比较通畅的做法,摩托、索爱基本都这么干。这么干的好处是可以对用户需求做比较精细的分析和规划,坏处就是研发的工作量比较大、进度慢、不可控因素多,风险较大。所以以这种方式开发手机,其他公司基本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三星在这个模式上有一些管理上的创新,是典型的亚洲式的。对于一些重点机型,三星同时会提出两套方案,两套方案在最终消费者那里基本上看不出区别,但是里面的软、硬件其实都有较大的差别,开法团队也是两个,互相竞争。这种内部竞争也是很残酷的,胜者享受令人满意的各种奖励、分红、升职和福利,败者就只有那份工资。。。加上韩国又有加班文化。水原的研发中心经常到深夜还灯火通明。。所以三星基本可以做到3个季度完成一款新机型。。% V# v# d Q) ]4 r- a
0 K& S0 t2 [" e2 c
顺便说说产业链吧。手机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仅仅拿手机的各种零配件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相关产业链。诺基亚、三星、苹果的工厂无论设在哪里,旁边必然形成巨大的配套工厂集群。最典型的如富士康、比亚迪,还有众多其他各种大小配件、零件、代工工厂。诺基亚的标准化、大规模采购,帮助无数诺基亚的零配件供应商成长为各种“隐形冠军”,销售额不一定很大,但是技术不错、利润很好、现金流健康。而三星则不太一样,三星的供应商更加庞杂,但是由于标准化不好,很多手机项目自行选择原配件,短期采购较多,也比较零散,并没有使得供应商可以得到战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亚洲人固有的裙带问题,三星养活了一大堆鸡零狗碎的韩国小供应商,但是基本没能帮助他们长大成人。
8 S! T/ N- N0 L" b% ]& C: k, l% e, q6 T# D+ s
以中国来看,1980年代以后才算是按照世界通用的游戏规则开始进行商业活动,不过其发展的路径倒是很相似。开始的10多年时间,是制造业公司的春天,比如很多白电,黑电的公司。然后是供应链和渠道整合的竞争,国美、苏宁一类的公司开始发力。再下来,才是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爆发的公司如BAT等。, H7 p, d- M7 I' m" m
* x8 b( I0 y9 h3 Q! |: n6 ^
手机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仅仅拿手机的各种零配件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相关产业链。诺基亚、三星、苹果的工厂无论设在哪里,旁边必然形成巨大的配套工厂集群。最典型的如富士康、比亚迪,还有众多其他各种大小配件、零件、代工工厂。诺基亚的标准化、大规模采购,帮助无数诺基亚的零配件供应商成长为各种“隐形冠军”,销售额不一定很大,但是技术不错、利润很好、现金流健康。而三星则不太一样,三星的供应商更加庞杂,但是由于标准化不好,很多手机项目自行选择原配件,短期采购较多,也比较零散,并没有使得供应商可以得到战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亚洲人固有的裙带问题,三星养活了一大堆鸡零狗碎的韩国小供应商,但是基本没能帮助他们长大成人。
/ ~5 I/ x5 c$ u5 b7 n( J0 k4 G* u
手机制造商和半导体商之间其实还隔着元器件的分销通路商。对于供应链通路整合来说,非常符合先发优势原理以及规模优势原理,所以现在电子元器件通路商没剩几家,大的基本就是艾睿、安富利,台湾的通路公司合并来合并去,剩下了一家大联大。——这里就不多说手机产业里的元器件分销商了,但有意见是不得不提,就是牛逼闪闪的科通芯城要上市了,一家在日爆君眼皮子底下建立的公司,从0到100亿,见证了互联网思维作为方法论在电子行业的成功!
. _' d9 n! Y3 Q4 ~, `$ P9 F
6 W6 r; I1 p# K1 G6 h* ?% \国产品牌时代来临* O, A3 ?9 j! v+ E/ g
; }: g- W/ j' a) \8 r" Q6 h9 [山寨手机的爆发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支线。虽然一度枝繁茂盛,随着2007年iPhone的发布,2008年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机HTC G1的发布,Smart Phone的时代终于掀开了厚重的序幕,山寨机终究还是支线。主线还是中国主流手机厂商的发展。这个时期,建立在联发科、展讯方案的技术基础上,重要的中国主流手机厂商都有所发展。真正凭借自己的研发实力开始手机业务并去的大发展的是中兴。中兴介入手机终端的业务是继承了小灵通时代的基础。小灵通时代最大的赢家是另一颗璀璨的流星-UT斯达康。但是活下并发展起来的则是中兴通讯。小灵通(PHS)在1996、9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已经是过时的技术,后来中国的电信双巨头中兴、华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中兴欣欣然进入,并且在小灵通业务中挖到了一桶金,并且继承了由此而来的终端开发的优势,并且在移动通讯的时代保持了很久。2010年,中兴手机终端的出货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年产5千万只,挤进了世界前五。0 b/ B- K+ W: g- w3 n2 x: C
华为、中兴这对欢喜冤家,气质很不一样。公司的气质其实主要来源于创始人的气质。中兴的侯为贵更像一个务实的商人,只要有利可图就会努力去做。所以中兴选择了从小灵通开始。华为的任正非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早就确定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所以华为一度专注于核心网业务,进入手机手机终端业务要晚很多。不过华为追求最好的企业气质也许是后发但最终超越的原因。这个也是后话。
# J4 V5 l! k; s% z( `7 q! u
7 M ]3 ?9 R* g; L+ ?# _% U t作为欢喜冤家,华为、中兴一路上就没有少了勾心斗角,而且据说都起来基本没有下线。我亲耳听到过华为采购的高层说中兴招聘应届毕业生,短暂培训后,埋伏进华为作商业间谍。我也听到中兴的同事讲述并相信华为也对中心干了类似的事情。华为中兴都有内部的反间谍机构,互相潜伏的间谍在这么多年中也有在潜伏岗位上升任中高层的例子。这里面大戏拼出,间谍、反间谍、双面甚至三面谍,好不精彩。不过有趣的是,就像高手过招,自己没事,路人误伤无数一样,两家都在迅速成长,旁边却留下了一路围观群众的尸体,朗讯、北电、阿卡、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
5 \ }: N, {* M
' R* d% r6 n0 J华为、中兴的手机终端销售模式比较特殊,由于华为、中兴缺乏面对消费者的消费经验 和渠道,华为、中兴的销售基本建立在已有的电信核心设备的销售体系上,属于典型的B2B销售行为,手机终端往往以捆绑形式卖给了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好处是,很多营销费用均隐藏在电信核心设备的销售费用中。所以这两家有能力主动掀起手机的价格战,主导了千元智能机的推广。这两家也很晚才开始用大众广告影响普通消费者。这种商业模式,也就同样于运营商关系良好的宇龙酷派可以参考,别人基本没办法复制。
& ], Y( z6 X4 C( S0 |& F5 T0 |% O3 T8 n. D! h4 `
既然说了中兴华为,其他稍大的也都说说吧。联想其实是很中规中矩,稳扎稳打的。联想很早就开始做功能机,开始厦门有个专门的手机事业部。依靠联想已有的PC笔记本的销售渠道,从一开始就面向消费者,加上自己的背景,和运营商的关系也还行,2B2C双管齐下,一直卖得不好不坏,08年到10年,一直稳定在年出货1000万只左右。如果一定要给评价的话,那就只能说很稳健。。10年以后想利用智能机突一把,结果在Lephone上闪了一下腰。后来手机、平板、智能电视合并成MIDH部门。联想的综合实力不错,没啥短板,也不犯啥大错,这么多年来基本平平稳稳就上来了,有老江湖的风范。' y: T5 d8 p2 g7 O2 O
完全做渠道起家的天语朗通比较典型。天语最早做三星中国的渠道,着实在渠道上下了不少功夫。虽然没有实地考察过,不过据信天语的渠道门店应该开到了中国的2、3、4、5、6线城市,1线城市反而较少。荣秀丽渠道铺完后,一个华丽转身,断了和三星的生意,开始做自己的手机,通过超强的渠道销货能力,短短几年就爆发,2010年左右做到了年2千万只出货量,如果做比较的话,是联想同期的2倍,相当的惊人。不过很快,天语的研发、生产、质量、已经市场营销品牌的短板都出现了,也是昙花一现,迅速陨落。据说马云当年还想通过买天语进入移动终端市场,然后,没有然后了。
) R: o) J( A4 w% X* d8 i3 _- K
+ U9 L: A, K! d2 @做营销起家的首推步步高和步步高旗下的OPPO。段永平最早做小霸王,直到现在步步高集团内电子教育还有不小的业务。做完学习机做VCD、DVD,这个行业可是电子产品市场上至今为止成本竞争最激烈的战场,没有之一。DVD驱动这种东西基本上是完全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到最后的利润真的是比纸片还薄。段永平甚至其中艰难。在别人还在权利整合供应链减低成本以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时候,段永平已经打开高端品牌的牌。着眼点是音乐,工具是大片级制作的广告,国际级娱乐明星的加盟以及各种高人气选修节目的赞助。当然客观的讲,步步高和OPPO的手机质量很不错,也确实在音乐品质上下了功夫。结果就是战略方向对,执行也不错,加上韩流入侵的天时地利,步步高和OPPO加起来的出货量,挤进了中国本土手机的一线行列,而且,如果没啥意外的话,利润是最好的。当然,这个是小米出世之前。
& M+ v( |' I# r' y! E5 T
0 T% q1 @1 g2 n$ \/ _8 @) I2009年,一部国产手机颠覆了国人对国产品牌的看法——魅族M8。粉丝为之疯狂程度不亚于iPhone。魅族是小米出来前最有追求的中国本土手机公司,黄章确实偏执,这一点上有乔教主的范,而且很努力。魅族黄章把魅族MP3做成了国产第一品牌后,斩钉截铁的放弃了这个业务线,全公司上马手机项目,当年火爆的魅族论坛,让所有主流论坛都黯然失色,如果说在微博微信诞生以前中国玩网络营销玩的最好的,笔者认为就是黄章———这个特立独行的广东客家人。) S: w; u! A- |* m( L+ r
; @3 F" S% h3 ` L& v关于魅族的讨论早已太多,也已太少。魅族和小米的故事也被众多写手津津乐道,日爆君不想八卦,雷布斯和黄布斯都是在下的偶像,但我更喜欢黄章一些——相比雷军的经验老道,黄章更想个孩子。但这种孩子般的可爱用在商战中就是最短的短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可爱的地方就是最可怕的地方。有一件事情,可以当做参考,当年某国际一线大品牌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给魅族的信用评级是0。4 h+ n/ O! j+ l* w5 k' ?
$ o! l, C: P$ N4 x8 f
魅族M8带给中国手机产业的影响深远之至。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互联网手机,真正让用户有了参与感的手机。
. f. f8 h' o& w7 u: f) T- }
" K( x- k9 Y3 T" l该说苹果了,其实苹果能说的不多。摩托罗拉发明了手机,苹果发明了智能手机。在乔帮主出手之前,没有人知道手机可以长这个样子。那之前,你说手机会没有键盘,别人会认为你疯了。有路谁都会走,即便是刀山火海,有路总会有人过去。。但是如果根本没路的情况下,谁能带出一条路来,谁就是神。乔帮主就是神。所以我们看到好多中国的科技大佬都是拜乔布斯教。2 `6 B3 k0 T4 g r0 H
% m+ r/ n% w# s8 c4 O; ~% U" y6 V# l其实拨拉拨拉就知道,但凡是有名有姓的手机厂商,无非选上述三条中的一条,要么工程师范,要么时尚范,要么当概念创造者。华为、中兴是工程师范,索爱、LG、联想、步步高oppo什么的都算时尚派,这条路相对规矩,好走也比较自然。。。。黑莓是最早想当概念创造者的,一度有型有款,可惜还是能力不足。HTC也试图走过,实力太差。所以我说魅族早点转时尚派可能机会更多一点。苹果走成了,成了不朽。小米也想走,目前看来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 q9 C, }1 m* @8 }! @( A3 \3 Z* l5 w5 j! C. _
终于该聊小米了。雷军出道很早,和史玉柱是一个辈分的,背景、开始做的事情也挺像。雷军的辈分如果往上凑凑,在江湖上和柳传志也能称兄道弟。雷军做的事也不少,汉字系统、杀毒、办公软件、字典、播放什么的,当天使投资人的时候投过的就更多了,基本上互联网相关的他都涉猎过,算是全才了。而且,雷军20岁出头就出道了,绝对算是少年得志,可是和永远上不了头条的汪峰一样,雷军也从没有上过头条。郁闷呀。提起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上过头条的人多了,门户的张朝阳、张志东、丁磊,搜索的李彦宏,游戏的陈天桥,人家史玉柱更是时不时就冒出来,更别提二马了。雷军出道的时候杭师专的马云还在捣鼓他那个土的掉渣的翻译社呢,马化腾还是一个孩子呢。凭什么雷军就上不了头条呢。用雷大将军自己的话说,就是搞软件搞得忘记了互联网。$ q& a7 k- g& r1 l8 Z1 M' S8 j# p& S
小米刚开始的时候,雷军还是做熟悉的软件那一条,米聊带路、MIUI扎点。虽然雷军肯定说这些是小米的基础,是成功的例子,不过大家都知道,米聊已经没戏。MIUI成功了,小米手机成功了。这是成功了,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小米做手机是做对了,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懂点行的人都觉得这事不靠谱。产业链这么看雷军,说雷军以前玩的都是软件,软件没有产业链,只有产品和用户。至少比手机硬件、生产那套容易多了。如果雷军照着老路走,估计还没有摸到边呢,就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S: s4 z( w9 Y% ]: ^
* M& ?% _! K( C5 @& y; [
雷军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雷军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科技业摸着石头过河摸的最好的。我估计人就没想那么多。有了投资,有了工程师,就先做产品呗。当然,雷军自己也做投资人那么多年,知道该拉什么人入伙。小米的最早的投资人里面有潘政民。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潘政民的AAC是世界最大的声学厂商之一,专门给手机供应麦克风、扬声器等声学器件,苹果、三星、诺基亚都用他家的。这是典型的商业上的隐形冠军,不显山不漏水挣了大钱的。AAC在香港上市,做同样买卖稍微差点的歌尔在国内上市,都不是小买卖了。当然除了潘也肯定有其他懂行的。有了懂行的参合,生产、供应链方面至少靠谱了。还有下游的渠道和销售呢,人家联想的店面可不是一天两天铺起来的,oppo步步高的高成本广告类营销倒是有可能快点,可是你不看看那成本。。华为、中兴的运营商渠道?想都别想吧。雷布斯怎么办?和手机卖场合作?那不是又掉进去价格竞争的陷阱了,和深圳的山寨公司比成本?还嫌死的不够快?我估计10年11年的时候,雷军也抓瞎。可是谁成想,微博来了。$ E% b! D* e9 I
5 b/ s' {/ L) F5 F4 I微博注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对于一个好的创意来说,可以做到指数级的传播,成本与覆盖人群的效果来比可以忽略不计。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黎万强负责营销,黎万强可是做项目经理出身,以小米现在的成绩,一大堆做广告、做创意出身文科生该羞愧了吧,小米有数百人的社会化媒体运营团队。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其他家谁有。微博这么好,为啥没几个用的好的?重点。有人心甘情愿不拿工资替你推。所以,小米营销最大的秘密武器来了。是啥?就是雷军。前面试图分析一下雷军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仅雷军有,还有一大群人有,就是不想买或者故意不买苹果、三星的人。他们突然发现,雷军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期望的自己。雷布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信仰。你如果是他们,你能不拼命吆喝吗?去过小米的产品发布会,看过米粉的狂人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所以,小米其实是米粉们自己创造的精神品牌。; k+ z8 o: \ j/ w
! T# z9 `' v. o7 l A) e+ `2 ?# b% z小米的销售渠道彻底打开。黎万强都说过,他们的任务就是抓住百分之10的小米死忠。百分之10的死忠就能带来剩下的百分之90的生意。小米敢拼价格,为啥?除了很多人说到的小米的“跳票降成本法”,延期出货坐等电子零件降价降低成本外,最大的头就是低成本的强有效营销。只有电商、没有各级零售渠道及门店;极低成本的广告传播路径。。还有小米已经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各种手机配件,APP,以小米的体量能成功,真的是不容易。看看其他成功的,也就是安卓和苹果。我倒是认为,小米的跳票有的时候真不是阴谋,那么重的供应链压力,小米真是没有处理经验所以才跳票。
/ i9 w; X2 H9 k1 c- D
. c) d! ~0 H1 p, ~6 J有人说小米的成功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话是对的,不过要是没有理解好,谁学谁死。这句话的重点不是“屌丝”,而是“得”,能得到你的客户吗?能让你的客户成为你的死忠吗?这个才是下面商业成功地关键。早先提到商业竞争力的时代最早是拼产品、拼生产,二代是拼供应链、拼渠道、拼成本,三代是IT信息能力的整合,那么四代就是这个“得”字,怎么能让你的客户成为死忠,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说,就是拼客户体验。这个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话题了。 s$ O9 l+ l# _7 l. p2 ], }. p
4 S* O+ t& t+ _! \! s# J- X几乎有槽点的手机厂商都已吐完。随便吐两个小槽:第一个是凡是跟国企有关系的,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活下来的。联想除外,所以才显得柳传志那么牛逼,联想是目前中国国企成分国际化做的最好的,没有之一。联想内部高管洋人占了很大部分,联想到凡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国企统统完蛋,应该不算是一个多大的发现吧。除此之外,华为是中国民企里国际化做的最好的。第二是,凡是靠关系的或者是想赚快钱而没有伟大理想的,统统死在沙滩上了。不论是早期想靠贴牌赚钱的半国企,想靠设计公司的的消费电子厂商,还是想靠消费电子厂商的设计公司。没有理想终究会死。企业做大了后失去理想也会死。! ~- o8 H" a1 M$ p$ Q
公司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Y6 o% Q4 D3 e8 Q. g
3 f5 p8 V! J% K中国手机产业江湖到目前为止,今生前世已经差不多讲完了,尽管时间跨度很大,事件繁多,人才辈出,整个江湖系统架构极其庞大,但笔者试着用最简单的脉络阐述这个江湖,其实,区区万字怎么可能把一个产业的十数年说得清楚?但我想我再不说,再过个三五七八年,我知道的故事,以及我亲历的那一点故事的尾巴,都让我忘光了。笔者相信,这个江湖以及还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会有更多的X布斯诞生,美国需要偶像,我们中国,更需要偶像。3 V$ S) b( E/ E' Q& k3 X0 r
% @) V6 J4 D. o# H/ W8 C8 v
向文中所涉及的众多手机产业的前辈们致敬,是你们给了手游从业者一碗饭吃,吃水不忘挖井人,文中所涉及的事件及人物的观点与本人所任职公司无关联,只是日爆君借着贵江湖扯个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