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12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

[复制链接]

7

主题

52

帖子

195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4 1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书系统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知识、概念,以及国内、外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着重从工程实践角度阐述电磁兼容技术的原理、应用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线路板设计、电缆设计、瞬态干扰抑制、电磁干扰诊断与解决技术以及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中的EMC技术。9 {" _- X5 E5 x% S" E5 v
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从事电气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检验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供电气与电子工程、无线电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自动控制、仪器与测量技术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y  ?" d: m- R. Z1 ]; m0 V

' y3 H0 S* ^$ N# v% g4 v" X
; q1 O: U; j+ U; e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1
! J0 a  C  Y+ O* F1.1 电磁兼容的概念 1
: D$ w% H" z2 i; g1.1.1 电磁干扰 1
7 v7 o$ ^, c, }7 F; K1.1.2 电磁兼容的含义 6
! H3 h7 ^* i& H6 C/ m/ R1.1.3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6
$ F" y: I! c, r1 {0 ~# X, c1.1.4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7: l; g) C7 Z# p1 |( @
1.2 电磁兼容技术术语 9( U, j7 U9 w+ l' x% i" d4 b" n
1.2.1 一般术语 91 ~- v6 b, {2 [/ j+ K& S, k5 d# g
1.2.2 干扰术语 11. b( A, s: U) R+ R# E
1.2.3 发射术语 12/ T: }- z3 X( M8 K' e
1.2.4 电磁兼容性能术语 12$ B) A' t, {4 Y# }
1.3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15
4 C  {, O: U, P7 P8 g* }; @3 E- q6 _1.3.1 电磁兼容性的工程分析 152 p; x$ d7 U8 |, O
1.3.2 电磁兼容性控制技术 16) }" ?- Q; h& f& B: i8 f
1.3.3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20
8 N7 |: v! ], o/ v& S9 I1.3.4 电磁兼容性测量与试验技术 25
, m- k4 u' e" m2 ?0 U# |1.4 电磁兼容标准 31
; X$ A/ N; ]9 A+ w1.4.1 与电磁兼容技术标准有关的组织机构 31! I4 o0 M& c/ w% P# V+ |7 k+ f
1.4.2 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体系 34/ W3 S3 q) s' N; z& v- N
1.4.3 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特点 34
3 _& X/ N5 j$ _0 c/ K8 u) K/ L8 u1.4.4 电磁兼容认证 36' A$ \7 Q" U8 ~) T1 j6 ~" _- p
1.5 电磁干扰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36+ l; S) C! \% n- X3 b9 A
1.6 分贝的概念与应用 37
( ?% B3 ]( U5 p# L5 H( a1.6.1 分贝的定义 37
+ A) i' ?9 o0 x2 }7 R/ ?; {1.6.2 分贝的应用 404 L$ G6 o( v0 L5 \  B1 |( I) e
# f# t" d: M2 q3 d
第2章 屏蔽技术 41+ K7 W  m( H; {% {9 @7 P
2.1 电磁屏蔽原理 411 w8 F* @  O! b0 a% P, t
2.1.1 电磁屏蔽的类型 41
& C, F& p; |! q# T/ k2.1.2 静电屏蔽 41' L7 h  i/ A2 v: d- h# R+ t
2.1.3 交变电场的屏蔽 42
* P  f& Z4 T1 a# L2 p* i" V  I5 w% q  V2.1.4 低频磁场的屏蔽 43
% ^1 H& ]. p; T( b% C! ?  H9 G2.1.5 高频磁场的屏蔽 45
( K$ p/ R% S# K) H2.1.6 电磁屏蔽 47
. L* a, c8 q0 o* z2.2 屏蔽效能 47
3 N9 H# X' x& }! ~7 G2.2.1 屏蔽效能的表示 47$ m% {3 A3 r4 p
2.2.2 屏蔽效能的计算 48; F" G( l5 ?& C1 p7 ^0 i
2.3 屏蔽材料的特性 56
0 M2 n: U' |$ u8 U! H3 l. a1 h' p+ B2.3.1 导磁材料 56; f  ^& L. W4 F! W
2.3.2 导电材料 573 y8 ~( a* c  d3 E: u  [8 o4 x6 k* V' m
2.3.3 薄膜材料与薄膜屏蔽 575 H* q% d' j6 z" b
2.3.4 导电胶与导磁胶 58( J/ P) s  s2 H& p6 `& ^
2.4 屏蔽体的结构 59+ A3 F' x5 ]% B9 f! V
2.4.1 电屏蔽的结构 59
$ v. K5 B2 E, \8 R5 Z# f2.4.2 磁屏蔽的结构 61* `6 F; n# L% E; R$ N& M& u) c# @1 U
2.4.3 电磁屏蔽的结构 62
  d+ t+ k* c/ q! \" ?8 L2.5 孔缝泄漏的抑制措施 63& p3 R- v) e( c$ x8 |
2.5.1 装配面处接缝泄漏的抑制 63+ Q* z2 Y/ c2 r& u
2.5.2 通风冷却孔泄漏的抑制 650 C- Y# g7 P" o9 h" d
2.5.3 观察窗口(显示器件)泄漏的抑制 68, }; T; Q/ C3 c" I. \+ w' [
2.5.4 器件调谐孔(有连接杆的操作器件)泄漏的抑制 69
+ k& P1 z+ h& g7 d" r8 A8 b& U: C0 G! @- C  g" A
第3章 滤波技术 70
4 S0 C- f( K5 C* ]& y3.1 电磁干扰滤波器 705 Q% L/ R$ E5 S0 m* }/ N; ], Q# B
3.2 滤波器的分类及特性 736 ]% |3 G% C9 Y. o) O
3.2.1 反射式滤波器 74
& }$ d) l" v; o' o3.2.2 吸收式滤波器 78
6 N8 t4 {( T. }% J/ D5 d! F6 c3.2.3 滤波连接器 801 o7 I9 y: \  o+ Y+ A
3.2.4 铁氧体抑制电磁干扰的应用 811 e) z5 z; x% A& p' }& b) w
3.2.5 穿心电容滤波 84
: [) ], X) y7 V9 X3.3 电源线滤波器 85
5 Z( U. B9 ~, u: V0 ^3.3.1 共模干扰(骚扰)和差模干扰(骚扰)信号 853 n2 i5 K6 z0 h/ C
3.3.2 电源线滤波器的网络结构 86
4 W' g" o' C! N, v% g) X' }8 ~3.3.3 电源线滤波器的安装 861 u* {" k) d7 B

: J* r0 }- {9 B! Y* m第4章 接地和搭接技术 888 B- I& f- s1 d# g6 t" i" @
4.1 地回路干扰 88
+ A! o* m' m: O9 n* l4.1.1 接地公共阻抗产生的干扰 88
. z+ ]4 k0 N, p: @$ W- M4.1.2 接地电流与地电压的形成 89* W9 N; U2 E, @3 `5 c/ ^
4.1.3 地回路干扰 90) a1 h* U( ^+ e
4.2 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技术措施 91
$ {4 o$ ~9 r! ^( W& e. c1 ]4.2.1 接地点的选择 91
7 C6 D, |- J9 X4.2.2 差分平衡电路 95. r: g0 E: M: q8 @! V: t
4.2.3 隔离变压器 97
) ^! ~! N" J: y9 T7 r4.2.4 纵向扼流圈 98- E7 ?/ W% Z/ q
4.2.5 光电耦合器 100
! [% h( a, I6 l4.3 接地及其分类 1001 K, d5 X9 x0 P2 C, l. S& r0 Q
4.3.1 接地的概念 100/ b8 A( d" i, ]# E- Y& R9 `8 s
4.3.2 接地的要求 101
1 \$ G; k% W) Y* P' ]) ^9 `- S4.3.3 接地的分类 101
, p( K; J: Y2 A) A$ ]% k* o4.4 安全接地 1026 `1 i9 j7 V% R2 W; s
4.4.1 设备安全接地 102
+ N: G  g4 E% N* i4 q4.4.2 接零保护接地 103
2 a& U9 o* W9 y4.4.3 防雷接地 104- a" j% S. _" ^8 E
4.4.4 安全接地的有效性 104$ d' E0 h- i- ]7 M6 b+ {2 B
4.5 信号接地 105
3 y# u2 u$ }5 S; _  q4.5.1 单点接地 105/ D* R+ B' _8 ~
4.5.2 多点接地 107
1 Q  A) B  a8 t9 j. w4 B4 i8 p7 M7 X4.5.3 混合接地 108
% D# ~  b8 O8 u4 Y9 Y. G4.5.4 悬浮接地 108( W) g# w1 v3 d) \& [2 f
4.6 搭接技术 110) k; F* Q+ r! i4 P
4.6.1 搭接的概念 110: l" c! E3 V: ^+ _2 k. O3 h
4.6.2 搭接方法与类型 111
3 Q6 ?5 W5 L! }3 e3 l4.6.3 搭接的有效性 112! m8 U5 i& b& ]7 J% o, G3 [) r! p9 w& f
4.6.4 搭接的实施 113/ Z. U* w4 Q# O% e6 y
4.6.5 搭接质量的测试 114$ K; d& w6 S# E* q2 I* p

: D5 D" d4 g0 o# }5 \第5章 线路板设计 1167 n$ I& K! D$ ^( P' P- m. `) Z
5.1 元器件的选择 116
8 s7 w3 R* S; B1 o1 V5.1.1 常用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116* _( _9 w4 y: P3 J
5.1.2 有源器件敏感度特性和发射特性 125
) ]) d( T7 A- Q$ u2 U( J. H5.2 线路板上的电磁骚扰辐射 130
3 H1 O, L8 \$ L3 h  y5.2.1 共模辐射与差模辐射 1308 U' [! n% D  F! j& S3 `
5.2.2 差模辐射 131
" o6 m, u$ E' O+ b1 @5.2.3 共模辐射 1339 P8 J" M- a8 Q0 ~5 Q# y
5.3 表面安装技术(SMT) 135' c* ?% ]- ?- U- w" \9 v9 {3 D
5.3.1 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 1367 ?& |$ F& }* f$ N" R
5.3.2 新型片式器件的发展 137
- L5 S2 d6 w& J$ w- \7 `. T6 S5.3.3 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 137% Q0 d5 q6 ~/ }8 ?: w! P
5.4 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 137  I5 t9 K# n& t- v8 y9 j
5.4.1 单面板 138) n4 k: l6 d4 \  Z
5.4.2 双面板 1426 {+ g  y  Y/ C3 A) r
5.4.3 单面板和双面板几种地线的分析 142
- w! k9 O! x4 w8 ]/ c5.4.4 多层板 147. \! T, B+ L6 y4 W* X

1 J# I5 w# F2 u: k- e% D; `7 k4 m) F第6章 电缆设计 152& m1 m" M+ U, |+ V
6.1 传导耦合 152; x% [( f2 ^4 R* H
6.1.1 电容性耦合 1524 ~- R' D/ x* z& i
6.1.2 电感性耦合 1582 q1 X6 y6 a! w9 G* J0 q
6.1.3 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的综合考虑 163
- t, J1 c; E; e0 ?$ j6.2 高频耦合 165& S0 l2 A: T" g+ E. H* z
6.2.1 分布参数电路的基本理论 166
* \8 P  y" ?" K$ G& B9 _6.2.2 高频线间的耦合 168
  r, m6 o! S+ o# {" Y6.2.3 低频情况的耦合 1706 ?6 f/ P- \9 A! ~3 P) M
6.3 辐射耦合 171) R' S+ [9 f* Q8 R( H, w# T
6.3.1 基本振子的电磁场分布 171
/ h4 V$ {+ d3 C5 ]( S1 j; y6.3.2 辐射耦合 177' M6 M( t. m/ v5 e# p
6.4 处在电磁场中的传输线和电缆 180
+ A( f& v! A+ t& a$ L/ F5 k6.4.1 场到线的共模耦合与异模耦合 180, v( ?& z0 J2 c0 b6 \: ~/ R8 L1 B
6.4.2 场对高频传输线的耦合 181
$ H6 f- N% G3 e4 u6.5 干扰耦合的抑制措施 184
+ ]3 Z3 K" }+ D3 H. _6.5.1 电容性耦合干扰抑制措施 184
2 g; a, d  W7 v- y9 J! o6 V3 {6.5.2 电感性耦合干扰的抑制措施 184
* H) \3 ?. P! J0 i* ?6.5.3 辐射干扰耦合的抑制措施 187* n. _8 Q6 `4 B3 M3 v2 l) y

7 V6 J, H/ E4 V9 z第7章 瞬态干扰的抑制 189
9 V  x5 ?8 h( G8 J, w( I7.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1900 c7 T" y: g+ t3 |+ `. O. u
7.1.1 EFT概述 190
0 q4 Q! @! g2 ~+ e; b$ G# ~7.1.2 EFT干扰的抑制 193
5 g0 F+ G5 z( z6 [1 `7.2 雷击浪涌 196
  P& j+ Q; I9 Z6 o8 ]# {7.2.1 直击雷、感应雷与浪涌 196. {+ O/ x; F$ L9 D
7.2.2 雷击与瞬变脉冲电压 200- N% g' }( {# J" O: R2 h
7.2.3 雷害的防护 202
; G1 P8 a( L7 C7.3 静电放电(ESD)产生的电磁干扰 2045 k3 u, I$ l4 l# k( F
7.3.1 ESD的基本概念 204" y* ~. U/ b8 r
7.3.2 ESD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07, y' n* L* a* [3 {8 b- b+ \
7.3.3 防护ESD影响的设计及措施 207
! T  H! \% A: e2 U7.4 抑制瞬变骚扰的常用器件 211
, w6 I2 e/ v  N! n6 x# b7.4.1 气体放电管 211
3 P$ s# W! L% j' y& l7.4.2 压敏电阻 213* w) E2 `8 V0 U' y. N
7.4.3 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 215
5 X, N, ~. e3 B3 G- b7.4.4 TVS应用的有关问题 217, N* b# |- S) j
7.4.5 几种抑制瞬变骚扰器件的比较 219; s8 g) w* B* N' K! s+ C: K
; b9 ^+ {$ c( ?6 z% x1 G0 `! d' d5 n
第8章 电磁干扰的诊断与解决技术 2229 |! a6 |1 F2 X$ Z1 R8 C# d
8.1 样机(模型)和鉴定阶段中的电磁干扰问题 222
  d" E3 _0 H' R4 g# K8.1.1 实际的电磁干扰(EMI)问题 223
9 Q1 _( K& C6 h( i0 A, x) r9 {( d8.1.2 符合规范的问题 2235 V7 U. B' m# O* S
8.1.3 安排好开发/预测试的顺序 223. z! q$ `1 M( n* P& R
8.2 检查是否符合发射规范 2255 a  z5 t7 t, a# L# d: ?
8.2.1 测试场所的最低要求 225
( r! ~0 }% m' v- V5 c8.2.2 仪器设备 225
% h! |# e" Q2 g8.2.3 待测设备(EUT)/样品的安装 228  \! E" ?+ A' o; j
8.2.4 传导发射(CE)符合性测试 228' D8 B& ]0 P/ J: Y/ e5 e
8.2.5 设备不能接入LISN时采取的措施 231
# J, z/ D( r& \& m8.2.6 辐射发射(RE)测量的替代方法 232
5 ?9 \4 C% t9 s/ Z5 `( ~$ ^4 a8.3 符合抗干扰性规范的检测 243
( ~, h, ^' q- `6 E1 I% c8.3.1 测试场合的最低要求 243
4 ?5 t  e* o5 @4 r+ P8.3.2 传导敏感性测试的准备工作 243. K/ v' B& s3 t
8.3.3 瞬变脉冲群(EFT)干扰测试 244
# F$ g% o  [- M" l3 W0 d% g8.3.4 ESD测试 247
8 z  K2 I% {; t5 h8.4 现场电磁干扰问题的排查 2494 g% ?* `6 l; K$ w9 i- X. K
8.4.1 排查的准备 249/ A* i) k3 m0 f3 \2 }* K7 X. `
8.4.2 现场检查 2502 j  G  w) z- Z
8.4.3 检测电磁干扰电流 2529 W3 ^3 {1 j8 k3 f6 ?
8.4.4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问题的“强行损坏”技术 252( H( f- B3 h" \& [' q
8.5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问题的思路概括 257( U% R+ k9 D' B4 ]* W2 j# J6 H5 \
8.5.1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的仪器和工具箱 257
+ W' O6 e, v2 [* i. A# M8.5.2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的过程 258  S3 }3 e% O' Z- ^8 }( N: N2 ?
8.5.3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问题的流程 259+ l8 z/ x$ |  V0 T* Y6 s/ l  H

0 r( H' |5 z( f1 d* E第9章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633 }9 K% o- n0 R6 ^2 J7 w4 |2 V( }2 ?
9.1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无线电干扰) 2632 X- B# z: Z) N- a
9.1.1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 263
! l6 O' C5 T5 z7 r9.1.2 无线电波传播的杂散干扰(杂散波) 266' Y5 e6 y* G  `& K
9.1.3 移动通信中的电磁波干扰 269" k8 R/ p' I: [6 G. ]$ s  Y! N
9.1.4 共信道干扰与邻道干扰 271
) t! m" S8 X$ [$ B9.2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31 a" o; R$ s  l% F. {
9.2.1 频率的指配与管制 2732 p1 b( R& i  A+ G
9.2.2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限值 274$ j6 N6 x* `0 R/ f7 M
9.2.3 干扰协调区 278! n+ i* ?' |. ]( O$ H% j
9.2.4 频谱共用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88 S; ?/ h. D! ^. j* {0 @
9.2.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9% H, _0 H) O0 r' a
9.2.6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其他电磁兼容技术 2969 F& J! O% q( P
9.3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标准 299% i6 P% _; ~7 ^1 [' ?7 n3 }" X
9.3.1 我国有关无线电通信业务电磁兼容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300
3 E! P0 Y5 U6 E( `# I& x  Q9.3.2 国际电联(ITU)有关无线电通信业务的电磁兼容标准 300
! U6 F* K6 d4 s7 u- [. ?( F$ ]& k% a$ V
第10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306! A7 s! x, J0 v$ r. O  M. l  o
10.1 计算机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特殊性 306
& n& d4 O- U. @  B7 S1 L: t10.1.1 数字计算机中的干扰 306
/ c: P) L7 G3 H$ Z% ^  J6 A2 h0 J# g: ~10.1.2 特殊环境中的计算机电磁兼容问题 308* q2 C3 _$ M" d7 U
10.1.3 计算机病毒 309
0 T, Y7 i* z3 N+ o10.1.4 计算机的电磁泄漏 309
8 ~  j' l& J' J9 G10.2 工控环境中计算机的抗干扰技术 309
) n8 X3 u8 l( H, w7 l  ~- y( R10.2.1 工控计算机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310( G0 d# o6 B8 w+ n/ k1 z
10.2.2 工控计算机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310' z4 s+ ~+ D6 v
10.2.3 工控计算机抗干扰用到的软件技术 314
+ o( q/ c( M, D! M/ \4 p3 e  z& F10.3 计算机电磁信息泄漏与防护 3177 A, f" m, A5 m: E& ~
10.3.1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的途径 317$ {* X3 F2 ]( c( a5 u% k! e
10.3.2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的特点 318
2 D9 m7 t$ s' ?0 a( M& e+ u/ H10.3.3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的防护技术 318
, ?; m, N( U% o* K5 M! Z+ I# {( J" u1 s6 D
附录A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322& ~" e: C4 Q3 j& W) L
附录B 部分电磁兼容国际标准 328
$ w% s, b5 p1 g( b' B6 F' R+ l附录C 电磁兼容认证的有关文件 332
1 k8 a( |' v0 R( C9 f附录D 电磁干扰(骚扰)源的频谱 343
& T; V( d8 F) T& {2 u+ |6 V* B附录E 传导、无线辐射、ESD和EFT数据报表 346
$ X: R4 ^- y' g附录F 无线辐射限值转换为共模电流限值 350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 L; i0 Y6 g4 z! o# {

s2022721.jpg (4.14 KB, 下载次数: 4)

s202272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infotech + 10 发帖规范!重奖!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http://www.rzland.com/bbs/?u=17562/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初级新手(9)

Rank: 1

积分
4
2#
发表于 2008-9-1 20:27 | 只看该作者
无聊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初级新手(9)

Rank: 1

积分
4
3#
发表于 2009-2-24 22:06 | 只看该作者
看不到

7

主题

67

帖子

301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1
4#
发表于 2018-7-17 08:2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 j* t7 T. U$ q0 ~  F4 s"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4-4 09:39 , Processed in 0.067539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