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到不少网友都在问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在这里想谈一下我自己当年的学习过程。
2 L, g5 T5 A4 ^- G2 r) D) ?* i4 R' A$ X- ]# y
我学的是计算机系的通讯工程专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做计算机网络偏软件这一块,这点从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就能看出来。
/ t3 M: G: K. d3 l+ i" A) S* C
6 i9 ?2 G' J6 g) ]- x; D因为带到通讯,所以学校里也教数电模电单片机什么的。其中《单片机和通讯接口》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整个大学觉得最有收获的就是这门课。
4 I! [6 x9 Q' v1 X
- ]0 K" U& i' m8 ^我的老师上课很有特性,首先没有教材,理由是现在技术一日千里,等到教材出来就已经淘汰了。我们直接拿磁盘从老师的电脑上拷课件,然后打印。通常讲到单片机这门课,许多人学的时候都会觉得枯燥,因为很多都是一成不变的在讲8051,大段大段的源代码讲的大家昏昏欲睡,而我们的老师在整个单片机的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提过8051这个东东,她可以说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介绍新技术,让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7 v3 o0 K' y0 J, A5 s7 {/ ^: i8 Y0 U" \! t
绝的是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总共有四次,作业从布置到上交有2周时间。第一次作业,拷给我们一篇IC资料,全英文的,打印了三十几页,然后“微笑地”对我们说,作业很“少”,请大家把其中介绍XX控制字的那一段翻译一下,很少,就两段。当时我们很开心,上课听故事,下课作业就只要翻译两段英文。回去以后发现被卖了,三十几页,哪两段是介绍那个控制字的???最后基本把三十几页啃完后才在最后找到。哭倒一片。
" }2 w- K9 D% f6 `7 \/ T& B- G/ j
1 j: M* Q2 o0 C" I6 e. @第二次作业和第三次作业是都做一个单片机产品设计,作业题目就是《具有XX功能的产品》,具体怎么做让我们上网去查,要我们写出实现的硬件架构和软件运算流程,所用到的IC必须注明网址,要随机抽查,看看我们是不是有“天才”会自己开发IC,并说有很多IC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如果你们每一个IC都一样,我就知道你们抄袭作业,后果自负,然后就夹了包跑了。我们什么都不懂,只能去校园bbs广发英雄贴,然后在高手指点下去老古开发网、21IC找资料,或者用google大海捞针地翻,因为工作量大,最主要是看英文资料比较慢,作业又不能一样,然后就几个人合作,一个人专门找传感器方面的资料,一个人专门找数据处理IC方面的资料,一个专门找数据通信接口方面的IC,因为同样的产品,资料中的单词相同的比较多,可以提高速度,最后三个人合作了三款东东交差。
: {. b6 b5 F; D, T; u L, m. H9 r: m E' S4 i. Q c2 B/ I* m
第四次是最BT的,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要做一个远程粮库温控系统,20个粮库,4*5的排列方式,每个粮库为20米边长的正方形,粮库间距10米,每个粮库要12个测温点,第一排粮库左边20米有一个房间监控所有粮库温度。数据要用10 Base T双绞线传输。要求我们设计粮库端数据采集器的温度采集、数模转换、数据前期处理的硬件架构和软件运算流程,并简短介绍相关IC;网络传输的硬件架构,因为粮库距离超过了10 Base T双绞线直接传输的有效距离;后台服务器要求我们写出所用服务器配置,操作系统,用什么数据库,数据库的关系图,用什么语言写后台处理程序,后台处理程序的运算流程,如果温度超标还要能自动发出警报,最后还要你说明,你为什么选用这个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后台程序语言,要和其他的比较一下,写出你的选用理由。这个作业算作50分成绩,同时和前面第二第三次作业一样,抄袭没门。同学抱怨BT,老师很轻松的口气说,你们大一学了C和C++,大二学了数电模电,大三学了DSP、数据库、系统集成、计算机原理和汇编,现在我只是让你们学会综合运用而已,前面没学好的,现在补补,不要出去说老师没有教。
X% d# E& s: @" d4 p9 N' y* s
$ }0 V2 |! m. h% Y工作到现在,觉得这个老师的四次作业,让我们非常受益,
7 U$ M) k% J, _1 f; o& O& F- _1.我们不怕看英文资料,特别是IC方面的;! x. K" n* r C% ?) T6 P3 [9 t& }
2.我们学会了怎样获取最新技术和资讯;
" _8 a8 a% d B8 L |& ?3 n8 S# D3.我们锻炼了团队合作,完成作业的时间限制就相当于现在抢占市场一样拖不得,怎样分工合作大家双赢才是最主要的;
5 ~' E1 t/ p L/ G1 Q4.就是我们已经养成了由面找点的习惯,每接触到一个电子产品,就会很快在大脑中出现这个产品的整个系统框架,然后逐一了解每个功能。而不是对每一个功能了解后,再去把他们联系起来。
, G& N6 E2 f9 F$ d1 [& \2 Q# F% }5.毕业后感到在学校还学了不少东西^_^
3 b- H+ w+ b( T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