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lexwang 于 2018-7-3 09:31 编辑 & ]8 ?0 x# a% ]) O9 g' E5 w
- N2 N1 \, V) J! f3 c Z0 n关于接地的总结!
* I" J8 i" I' D, m1 s7 ^# Z) X- B7 X 根据经验法则,在高密度和高频率的场合通常使用四层板,就EMC而言比二层板好20 dB以上。在四层板的条件下,往往可以使用一个完整的地平面和完整的电源平面,在这种条件下只需要进行分成几组的电路的地线与地平面连接,并且将工作噪声地特别的处理。从各个电路的地线连接到地平面可以采取很多做法,包括:
图一 单点和多点接地方式 ' B2 |$ H- _6 T! S' ^% D
① 单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接到地线平面的同一点,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
8 V$ X: g3 z$ P- H② 多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就近接地,地线很短适合高频接地。 ! _- }% y P# X. b
③ 混合接地:将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混合使用。
1 u. ~) g: A' Z& x" }
' m3 I! }3 c' o# K, ~5 Y 在低频率、小功率和相同电源层之间,单点接地是最为适宜的,通常应用于模拟电路之中;这里一般采用星型方式进行连接降低了可能存在的串联阻抗的影响,如图一右半部分所示。高频率的数字电路就需要并联接地了,在这里一般通过地孔的方式可较为简单的处理,如图一的左半部分所示;一般所有的模块都会综合使用两种接地方式,采用混合接地的方式完成电路地线与地平面的连接。 + n; c# k& o0 t/ S
4 D" r/ B/ p Q3 s2 \6 r! L& ]0 e# x; Q& M4 p8 H1 F9 S8 T2 m
混合接地方式( r# A: v6 |2 R" Y
8 K2 Q% E+ ?3 r! F如果不选择使用整个平面的作为公共的地线,比如模块本身有两个地线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对地平面进行分割,这往往与电源平面有相互作用。注意以下的几点原则:
# i9 m5 c, ]0 l5 }, N(1)将各个平面对齐处理,避免无关的电源平面和地平面之间的重叠,否则将导致所有的地平面分割失效,彼此之间产生干扰;
3 o* k7 B$ M5 ^- E! c(2)在高频的情况下,层间通过电路板寄生电容会产生耦合; $ L4 Y' m5 T; P. L. u
(3)在地平面之间(如数字地平面和模拟地平面)的信号线使用地桥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就近的通孔配置最近的返回路径。 ; a7 {, W: q' `& E# |
(4)避免在隔离的地平面附近走时钟线等高频走线,引起不必要的辐射。 & R( s5 k- |& l$ D$ L5 Z
(5)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尽可能小,也被称为环路最小规则;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在地平面分割和信号走线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
1 s: b: ~! d5 t% m: I7 `* D! n地之间的连接方法,这里进行一些整理。 " ?8 Q( r( V7 L0 i d2 z5 v
① 地间电路板普通走线连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在中两个地线之间可靠的低阻抗导通,但仅限于中低频信号电路地之间的接法。 * I2 l# @0 x1 F" j
② 地间大电阻连接:大电阻的特点是一旦电阻两端出现压差,就会产生很弱的导通电流,把地线上电荷泄放掉之后,最终实现两端的压差为零。
9 ^6 k) P. ]0 v5 h8 M" _- j+ R, T③ 地间电容连接:电容的特性是直流截止和交流导通,应用于浮地系统中。 2 Q- ~+ m& _8 l8 y+ W
④ 地间磁珠连接:磁珠等同于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电阻,它表现的是电阻特性。应用于快速小电流波动的弱信号的地与地之间。
. r; W+ f& s! z0 A⑤ 地间电感连接:电感具有抑制电路状态变化的特性,可以削峰填谷,通常应用于两个有较大电流波动的地与地之间。 5 T' x8 G& B. _) h/ }: H
⑥ 地间小电阻连接:小电阻增加了一个阻尼,阻碍地电流快速变化的过冲;在电流变化时候,使冲击电流上升沿变缓。
! R* g1 V- k ]7 X5 p( m* G4 m( S3 I: ?7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