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报了几次名终于被选上了,早早的背着电脑就赶过去了。在这之前自己也自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进度很慢,遇到问题要好久才能解答。
( C3 K( V2 ~* A$ f, H5 w4 h6 P提前几天都开始研究杜老师发的例子,从原理图到PCB板。
$ Q3 r; {6 @/ m3 j# t
( i Q% l- t: E1 @经过杜老师一下午的讲解,此前心中的一些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 _/ r' j: w) }3 c4 A0 ?下面是我上课及的老师的PPT:* X0 N. K, x$ A- K) |& j
1. DM8168数字媒体 2. 支持HD to HD 双32位DDR3-1600 两个千兆以太网 3. DDR模块设计 静态SRAM QDR SRAM 动态DRAM DDR3 SRAM 4. DDR3 数据线不需要终端匹配,地址线需要终端匹配 内核电压1.5V 读写平衡,时钟线和其他线的差别 布线基本要求:特征阻抗:单线50欧、差分100欧 注意保持阻抗连续,内外层相差不超过0.5欧 数据线同组同层,优先以地平面为参考,中间不能掺杂其他任何信号 信号线少换层,尤其是数据线、时钟线不超过2个过孔,所有信号间距至少满足3W原则 Vref电源走线线宽推荐不少于20mil,与同层其他信号层最好20mil以上 所有DDR洗好距离相应参考平面至少30-40mil n 等长要求(推荐以layoutGuide为准、以仿真结果为准) n 数据线以DQS为基准等长,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以时钟为基准等长。 n 布线等长要求 数据线最大要超过2500mil 组内误差 +/-10mil n 地址线误差范围控制在+/-50mil n 差分线误差+/-3mil 5. 地址线采用Fly-By,分支的过孔到管脚长度尽量短,长度在150mil左右。 6. 上拉匹配电阻放在最后一个DRAM末端,与DRAM走线长度不超过500mil 上拉的VTT电源与芯片相同 7. DDR2总线拓扑T型,DDR3拓扑Fly-By 8. DDR3 时钟与数据的误差 看芯片手册为准 9. 过孔单边最小4mil 电源:1. 电源PCB设计考虑一下问题 n 载流能力 n 电源通道 n 滤波 2. 影响载流能力的几个关键因素 n 线宽 n 铜厚 不要超过3Hzo n 温升,导线产生的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n 层面:外层比内层通过的载流能力要大 3. 布局基本要求 n 确定本模块在PCB板上的位置;是一个强烈的EMI辐射源!远离时钟,接口等敏感器件 n 核心元件,输入整流、滤波、开关管、控制电路、输出滤波 n 开关管:布局紧凑 n 输入滤波:紧靠开关管,确保做到先到滤波在进入开管管 n 控制电路的采样电路:采样电阻放在输出滤波与比较电路的中间;布局时保证采样电路尽量的靠近芯片管脚 4. 布局顺序 n 开关管部分尽量粗短,一般用覆铜实现 n 控制电路的采样:模拟信号,采样点在输出滤波之后,如果有电路采样和电压采样,布成差分线的紧耦合形式,采样尽量短,减少受干扰的空间。 n 开关电源下方不要走其他信号线。 5. DVI接口 n 特性阻抗:单线50 差分 100,优先以地平面为参考 n 参考层被改变,50mil范围内需要有回流过地孔 n 四对差分线对内长度误差小于5mil n 机壳地与任何信号间距大于80mil 6. USB设计 n 特性阻抗:90 n 与其他信号线间距大于20mil n 5V电源电流约为500MA,线宽大于30mil n 机壳地应与任何信号间距大于80mil通过高压电容或磁珠和板内数字地相连 n RJ45设计要求 Ø 变压器靠近RJ45 Ø 变压器下面挖空,不走任何线 Ø 差分线内长度误差小于5mil对间误差小于20mil Ø 四对差分线间距大于20mil 7. SD卡 n 所有信号线以时钟为基准+/-300mil
7 L/ G6 {' y0 P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