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18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CT测试用的测试点一般多大,间距要求多少?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33

帖子

181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7 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做的一块板子,马上量产了,工厂要求板上测试点直径1mm,间距1mm(应该是边到边),方便做夹具测试,板上原来的测试点是0.8mm直径的。我觉得改起来有点麻烦,有部分测试点在BGA背面区域很密集的,想求教一下高手,一般ICT测试用的测试点有什么要求,一定要1mm以上吗?
9 Z8 S! z* t4 C/ m5 u+ t(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

主题

826

帖子

1124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124
2#
发表于 2015-11-27 10:55 | 只看该作者
按工厂要求来,太小了测试针顶不到

25

主题

333

帖子

181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81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1:11 | 只看该作者
哦,不过这家工厂有点不靠谱,最初画板子的时候,有两块2层板,要求线宽不低于8mil,间距不小于8mil,过孔不小于12-24mil,这样的要求太折磨人了。所以对他们测试点的要求也很怀疑,最初要加1.5mm直径的测试点,太过分了,只考虑自己好测,不考虑别人死活。所以想了解下行业标准,以免被忽悠。

24

主题

1031

帖子

6424

积分

五级会员(50)

Rank: 5

积分
6424
4#
发表于 2015-11-27 11:43 | 只看该作者
也差不多,治具时,顶针间要有点距离- A9 ~! e/ k% s* M# F5 H
我们工厂要求是测试点直径1.2MM,测试点中心间距2.0MM以上

25

主题

333

帖子

181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81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2:11 | 只看该作者
好吧,请问楼上的板子面积大吗,做的什么产品。
! Z9 I3 i! |1 ]0 [7 D  ]; L
4 p+ d) ]( y- x! `1 c找了份12年的资料,对测试点要求如下:
4 a2 G4 }+ G5 I' x  I, w. v测试点的设计要求:
) J# t9 K; l: s( D1.定位孔采用非金属化的定位孔 ,误差小于0.05mm。定位孔周围3mm不能有元件。
& v* }- o+ B# h/ e2 w4 `( i2.测试点直径不小于0.8mm,测试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27mm,测试点离元件不小于1.27mm,否则锡会流入到测试点上。3 N% |: P  b( J- h+ m
3.如果在测试面放置高度超过4mm的元器件,旁边的测试点应避开,距离4mm以上,否则测试治具不能植针。
, |, y- b2 ?" A0 [4.每个电气节点都必须有一个测试点,每个IC必须有POWER及GROUND的测试点,且尽可能接近此元器件,最好在距离IC 2.5mm范围内 。
8 w. i* i: G$ B8 z5.测试点不可被阻焊或文字油墨覆盖,否则将会缩小测试点的接触面积,降低测试的可靠性 。
& q+ w* w2 `0 t# Y6.测试点不能被插件或大元件所覆盖、挡住。
8 F& w# P! `; S$ a: z7.不可使用过孔或DIP元件焊点做测试点。
8 U2 s8 R& D4 N9 g1 u: `     ICT植针率需要达到100%,元件可测试率要达到85%以上。

24

主题

1031

帖子

6424

积分

五级会员(50)

Rank: 5

积分
6424
6#
发表于 2015-11-27 12:32 | 只看该作者
平板8 W, b# N4 x% A: l3 |2 P# B! g0 m% [
你的这份资料要求还是比较全面,以前做过日本客户的板,要求也是一大筐

点评

平板有这么多空间加测试点吗?测试点加的多吗?好吧,看来我也只能挤挤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7 15:42

25

主题

333

帖子

181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81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5:42 | 只看该作者
5718366 发表于 2015-11-27 12:32, U1 ^* d- b9 V4 i* \
平板
8 b5 G6 [8 ]; U6 K8 r你的这份资料要求还是比较全面,以前做过日本客户的板,要求也是一大筐

; g& _- |5 H- p& i& e) g平板有这么多空间加测试点吗?测试点加的多吗?好吧,看来我也只能挤挤了。
# \, H/ p& ?+ O2 X1 ^1 D$ i

95

主题

1309

帖子

4219

积分

EDA365版主(50)

Rank: 5

积分
4219
8#
发表于 2015-11-28 14:22 | 只看该作者
各工厂设备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 f0 x& X6 n, L9 _3 R
1、工艺设计的要求
6 n3 t& E' P: C' R定位的精度、基板制造程序、基板的大小、探针的类型都是影响探测可靠性的因素。 (1)精确的定位孔。在基板上设定精确的定位孔,定位孔误差应在 0.05mm以内,至少设置两个定位孔,且距离愈远愈好。采用非金属化的定位孔,以减少焊锡镀层的增厚而不能达到公差要求。如基板是整片制造后再分开测试,则定位孔就必须设在主板及各单独的基板上。4 x. U; F* H/ Z
(2)测试点的直径不小于0.4mm,相邻测试点的间距最好在2.54mm以上,不要小于1.27mm。
- n" I) n5 `& I! t2 x# U(3)在测试面不能放置高度超过6.4mm的元器件,过高的元器件将引起在线测试夹具探针对测试点的接触不良。
4 Q4 W) F5 T2 I, X$ Y(4)最好将测试点放置在元器件周围1.0mm以外,避免探针和元器件撞击损伤。定位孔环状周围3.2mm以内,不可有元器件或测试点。# [8 b5 N) J" y5 }1 y! R* A
(5)测试点不可设置在PCB边缘4mm的范围内,这4mm的空间用以保证夹具夹持。通常在输送带式的生产设备与SMT设备中也要求有同样的工艺边。
6 T, L8 h4 p+ Z  b- L(6)所有探测点最好镀锡或选用质地较软、易贯穿、不易氧化的金属传导物,以保证可靠接触,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 C, R2 V2 v, B: R, _4 }
(7)测试点不可被阻焊剂或文字油墨覆盖,否则将会缩小测试点的接触面积,降低测试的可靠性。

0

主题

16

帖子

-8932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32
9#
发表于 2015-11-30 09:21 | 只看该作者
這些資料都有用,開發時可以注意到,謝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2-22 16:53 , Processed in 0.065829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