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6 H1 \/ f2 W$ \+ w) V( U1 ^0 K7 F
: j9 t0 M' |# `! d
该聊聊大家都很熟悉的目标阻抗Ztarget了。笔者认为,这个目标阻抗是电源完整性仿真里的一个有用但不精确的标准。/ k% J h* S' e7 f3 \0 ^2 |1 h
5 }- \, F( X) f; W, U" b2 P8 n+ g
4 t- D% v* E' U& r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介绍一下目标阻抗Ztarget的概念:为了保证IC等器件在直流到时钟频率的多次谐波频段上都能稳定工作,从IC等器件向电源传输系统看进去的阻抗必须保持在较低的值。目标阻抗是我们所期望的电阻值Ztarget,Ztarget的计算方法如下:. F: @+ K/ b+ B5 [4 ~
8 P9 K6 I4 b1 y# {
0 T; F& \) \, h6 H$ g其中:Ztarget目标阻抗" N$ L; K7 }) |1 p* `* I
Power Supply Voltage是工作电压# d3 x3 F3 u8 i
1 p. x8 \$ g; W
Allowed Ripple 是允许的工作电压纹波系数
# a6 q( z$ A, w2 QCurrent 是工作电流,目前这个值是用最大电流的1/2来替代。
4 J$ y/ Y' t7 o. V( o" g" t2 }! U
4 B) g# s: n5 `- f大家都知道,电源测试的时候,主要是测试纹波,噪声,但是业界目前还很难通过软件进行时域的纹波噪声仿真(一些大公司已经通过测试来建立芯片的噪声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直接仿真,得到的结果就是电源噪声,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推广使用),而是仿真电源分配系统的电源阻抗,他们的关系可以通过V=R/I来联系。因此如果还是仿真阻抗曲线的话,测试与仿真不能形成闭环。7 O0 Y* f( J9 ?3 D9 u
$ B9 e" F2 v/ \; H) b7 ]1 M; U, P
7 ^: u$ s4 [) M- t: O, e9 I, ^在衡量这个阻抗曲线是否能满足要求的时候,使用了这个目标阻抗的标准,但是仔细想想,这个标准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这里的电流多大合适?实际的单板功耗是一个动态功耗,是不端的变的。在单板的整个频段范围里,使用统一的目标阻抗值,肯定也是不合理的,应该是各个频段,标准不一样。0 U$ W& c/ ^7 R+ j+ _( t( O7 ]
* Z3 K- ]& y0 b* \
0 s+ W9 {) D- [- A' a
虽然有这些问题存在,但这个标准还是很有用的,可以通过这个标准衡量电源平面的好坏。就如目前的时序计算,大家基本上都是通过公式对时序进行计算,就是所谓的静态时序分析。虽然这个静态时序分析对电源波动,ISI,SSN等问题考虑不周到,也就是说计算结果不准确,但用来衡量接口时序还是很有用的。因此笔者认为,目标阻抗是一个有用而不准确的标准。
+ _# M3 d. w: W% d/ ^
/ W8 P; E" ^+ Z$ |, h+ ` a , H* J2 v a0 v+ \6 i
+ X: j1 `& I# U$ R
/ C' r) h0 Y9 |, {* `- `* y
_3 v ? ?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