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5143|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路设计的14个误区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6

帖子

193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2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象一:这板子的PCB设计要求不高,就用细一点的线,自动布吧 Qj&uG7 s(
+ `8 k; s/ @0 q! p, l6 @2 K
m7^3]Ijc
/ ^) X# u- N8 j; r
点评:自动布线必然要占用更大的PCB面积,同时产生比手动布线多好多倍的过孔,在批量很大的产品中,PCB厂家降价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商务因素外,就是线宽和过孔数量,它们分别影响到PCB的成品率和钻头的消耗数量,节约了供应商的成本,也就给降价找到了理由。
r5pWP9C

, ~0 G; X# Q# a
dH_{~&

) Y0 R$ j" C5 P
8v%fz~!_=
" ~, a0 _# }! J
现象二:这些总线信号都用电阻拉一下,感觉放心些。
/'VHue/
& v. n2 l1 ?+ |4 A( u. j$ c
"_%ttcV
; I3 N2 i/ y5 v( e/ A
点评:信号需要上下拉的原因很多,但也不是个个都要拉。上下拉电阻拉一个单纯的输入信号,电流也就几十微安以下,但拉一个被驱动了的信号,其电流将达毫安级,现在的系统常常是地址数据各32位,可能还有244/245隔离后的总线及其它信号,都上拉的话,几瓦的功耗就耗在这些电阻上了。
6!Pp@'JpH

: k# O: |7 j' ~! ~! U/ i
evYRxt

$ }2 L8 {* j/ f
&Z@HCS('a
* q* a# P% f' T) p! v8 j
现象三:CPU和FPGA的这些不用的I/O口怎么处理呢?先让它空着吧,以后再说。
{ p~ lGC
4 ~: z$ @: B- A  j- v1 [0 U9 V
*XD4-EowJj

6 O' ?2 b  {5 v2 W9 z" n% a点评:不用的I/O口如果悬空的话,受外界的一点点干扰就可能成为反复振荡的输入信号了,而MOS器件的功耗基本取决于门电路的翻转次数。如果把它上拉的话,每个引脚也会有微安级的电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成输出(当然外面不能接其它有驱动的信号)
2B'H %K2iW
7 `" |& w% Q! b* b; D! a7 c
V+F3 0{#d
  i) X) s$ I0 H) d; n5 y
stE\e/7?e0
7 n' w* O% E0 y! t5 l
:H$N=|jY5

. z% {0 d9 ^' b) M, d现象四:这款FPGA还剩这么多门用不完,可尽情发挥吧
"KKGsN

/ F! m) p6 g1 j$ `  b3 `
9r(Hyz'=h

$ z* Z( h  X$ f: x$ w3 G# V; e; y点评:FGPA的功耗与被使用的触发器数量及其翻转次数成正比,所以同一型号的FPGA在不同电路不同时刻的功耗可能相差100倍。尽量减少高速翻转的触发器数量是降低FPGA功耗的根本方法。
a*+.#x
; Y9 J0 _9 T# i; ^
~4q{ @\f'

' c' G2 S+ w2 L7 |7 K  `2 N
%b$)H,5

' f! w, u3 J/ n1 z  Z; @
m{?ft:

! r7 I2 @# }' `5 D* d现象五:这些小芯片的功耗都很低,不用考虑
Q "rf

/ \7 W/ q6 L7 m. S1 Q8 `2 m2 D
<&uJUFT
5 u' z  B- E* Y0 b, Y, h; z
点评:对于内部不太复杂的芯片功耗是很难确定的,它主要由引脚上的电流确定,一个ABT16244,没有负载的话耗电大概不到1毫安,但它的指标是每个脚可驱动60毫安的负载(如匹配几十欧姆的电阻),即满负荷的功耗最大可达60*16=960mA,当然只是电源电流这么大,热量都落到负载身上了。
a%-9]"P{+
% T+ w0 m0 H( f
Sx`5~hj

( [8 y2 Y! B+ d
`wWt\X

2 h3 P; C; W, D+ M) i$ k
F6 {5/
* ]3 S# r) r, v- U7 @7 L$ I; p
现象六:存储器有这么多控制信号,我这块板子只需要用OE和WE信号就可以了,片选就接地吧,这样读操作时数据出来得快多了。
Hq>E3P.KD
$ E) W* z7 Q8 @8 n: [; H8 b8 [( j
&1ZcX [
( t  T+ a! y$ M! q9 x1 B
点评:大部分存储器的功耗在片选有效时(不论OE和WE如何)将比片选无效时大100倍以上,所以应尽可能使用CS来控制芯片,并且在满足其它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片选脉冲的宽度。
3Xc>1SE*
% d7 o) K8 T8 C0 u, |
hly ,)XzW

' N: t: v, p* d9 B
)9o(X; V"
7 h! c( I+ T5 z% t; R. I
;1 c7#pYB
, t( t) a0 W4 @  D) j( v
现象七:这些信号怎么都有过冲啊?只要匹配得好,就可消除了
 =8{gb
1 x5 q7 M  Q# y% U4 l$ T! o
, QHiud
; z! Z7 ]3 }$ y. u/ o
点评:除了少数特定信号外(如100BASE-T、CML),都是有过冲的,只要不是很大,并不一定都需要匹配,即使匹配也并非要匹配得最好。象TTL的输出阻抗不到50欧姆,有的甚至20欧姆,如果也用这么大的匹配电阻的话,那电流就非常大了,功耗是无法接受的,另外信号幅度也将小得不能用,再说一般信号在输出高电平和输出低电平时的输出阻抗并不相同,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匹配。所以对TTL、LVDS、422等信号的匹配只要做到过冲可以接受即可。
BJkHba]$
3 G/ a8 X/ i: J( ^% d2 C
"=%Wh nqS

! ?, g1 ]& F' v) q* U/ {2 Z
-|({F)0
* x* j( o  }, z: ]+ e2 t+ K
P_W* sc
3 m3 Y  A- G& h! Z
现象八:降低功耗都是硬件人员的事,与软件没关系.
@ ( V\`
2 p+ Q0 U" g! [
b$[jua<

5 ]1 M* z7 `2 f' h* i% F点评:硬件只是搭个舞台,唱戏的却是软件,总线上几乎每一个芯片的访问、每一个信号的翻转差不多都由软件控制的,如果软件能减少外存的访问次数(多使用寄存器变量、多使用内部CACHE等)、及时响应中断(中断往往是低电平有效并带有上拉电阻)及其它争对具体单板的特定措施都将对降低功耗作出很大的贡献。
Z*B}w]JH
; R: \7 e# p; b8 N4 L7 a- ?
*trc%{B
! ?( S' c1 @+ `' `7 h% B9 n
HQynCvq/Q_

# ?+ b: s6 H& ~! V# Q( c# f
Cw@/F6 X
5 F2 ^) T- _' V7 @
现象九:CPU用大一点的CACHE,就应该快了
Fp]bh*T"

$ j# p# g; v9 ~3 o+ @+ ?8 H2 c5 Y
\w#FsaA6=
- u# }6 q2 w% H" ~0 s
点评:CACHE的增大,并不一定就导致系统性能的提高,在某些情况下关闭CACHE反而比使用CACHE还快。原因是搬到CACHE中的数据必须得到多次重复使用才会提高系统效率。所以在通信系统中一般只打开指令CACHE,数据CACHE即使打开也只局限在部分存储空间,如堆栈部分。同时也要求程序设计要兼顾CACHE的容量及块大小,这涉及到关键代码循环体的长度及跳转范围,如果一个循环刚好比CACHE大那么一点点,又在反复循环的话,那就惨了。
SDc*eOU<||
5 Z3 N# E; Z: I+ j, L4 T
I gz0XBu
0 e3 I% |# S% i2 T: \5 C" y
 $]?*f?m
# ]' T. F; u. ]( j+ o
R))7#y]
0 W* m6 @! I0 l( s
现象十:存储器接口的时序都是厂家默认的配置,不用修改的
|-%K %q[_F

. y$ }7 y- D% o3 h( B. F9 f
IU<>w$m
: |# i3 j7 a$ F7 X& n% A( D
点评:BSP对存储器接口设置的默认值都是按最保守的参数设置的,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总线工作频率和等待周期等参数进行合理调配。有时把频率降低反而可提高效率,如RAM的存取周期是70ns,总线频率为40M时,设3个周期的存取时间,即75ns即可;若总线频率为50M时,必须设为4个周期,实际存取时间却放慢到了80ns。
<>-o}Zr5o

2 Q! ]4 {0 X; B$ b7 A
b^KGv
( v  G7 M. Y# S, C& B8 R& g& x, m
MJinr*e<
: Y: k9 k# U4 G7 z9 @3 k0 [
"~A9z8{F
+ n: D. k; {& I) {+ T
现象十一:这个CPU带有DMA模块,用它来搬数据肯定快
ib)d"C1E#

& Z2 p& Y) a. M
&$Al p[Cfv
: Q" j* L* I0 a& X4 r; Q# O
点评:真正的DMA是由硬件抢占总线后同时启动两端设备,在一个周期内这边读,那边写。但很多嵌入CPU内的DMA只是模拟而已,启动每一次DMA之前要做不少准备工作(设起始地址和长度等),在传输时往往是先读到芯片内暂存,然后再写出去,即搬一次数据需两个时钟周期,比软件来搬要快一些(不需要取指令,没有循环跳转等额外工作),但如果一次只搬几个字节,还要做一堆准备工作,一般还涉及函数调用,效率并不高。所以这种DMA只对大数据块才适用。
ZKR!s}T"

8 [( O" U4 ]: |( Q4 L
k5WTY49~
  N2 p+ A1 i; I/ G/ A* y, S
JF9{Gy+
) q* k4 E; W: G4 e- s
.Rl1q>
. {" ~. z( Q% q  C& r+ c
现象十二:100M的数据总线应该算高频信号,至于这个时钟信号频率才8K,问题不大。
=g"z}K
) o2 @( j' V# w. m5 p
]A(2?O| VM
2 s  M' W& Q' k0 Q# H9 x
点评:数据总线的值一般是由控制信号或时钟信号的某个边沿来采样的,只要针对这个边沿保持足够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即可,此范围之外有干扰也罢过冲也罢都不会有多大影响(当然过冲最好不要超过芯片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但时钟信号不管频率多低(其实频谱范围是很宽的),它的边沿才是关键的,必须保证其单调性,并且跳变时间需在一定范围内。
bvax8vt5
$ `& y" q6 Q9 Z; s6 B& ^/ {
j9WMMb58
3 p* o1 l4 ^7 W& ^% e. e
bTb(Up

' f1 t% Y9 I7 w2 ~
g!2s{*BL\D

& I( W1 K  `8 T( X9 w# o现象十三:既然是数字信号,边沿当然是越陡越好
${ZU=)

( ?% |% o# v& \! |: j% o
%?@DJ1*

5 S6 w% B- {% D( U* a3 C. A: w点评:边沿越陡,其频谱范围就越宽,高频部分的能量就越大;频率越高的信号就越容易辐射(如微波电台可做成手机,而长波电台很多国家都做不出来),也就越容易干扰别的信号,而自身在导线上的传输质量却变得越差,因此能用低速芯片的尽量使用低速芯片。
2[U(sIO;

; d7 u+ O5 ^' [1 x1 W3 x
z pf,&D
" T# `! l$ `* R
whlmD!-/

8 D6 d0 R8 B$ A4 G" G: q) Q' W: Y( q, C
}wvLcv

: h9 A& M9 ~# c% m# g现象十四:信号匹配真麻烦,如何才能匹配好呢?
'.| ;zp4

/ M/ D! u5 c- Y
cHFS\,`:
3 {( P! J* `# f2 d
点评:总的原则是当信号在导线上的传输时间超过其跳变时间时,信号的反射问题才显得重要。信号产生反射的原因是线路阻抗的不均匀造成的,匹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驱动端、负载端及传输线的阻抗变得接近,但能否匹配得好,与信号线在PCB上的拓扑结构也有很大关系,传输线上的一条分支、一个过孔、一个拐角、一个接插件、不同位置与地线距离的改变等都将使阻抗产生变化,而且这些因素将使反射波形变得异常复杂,很难匹配,因此高速信号仅使用点到点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过孔、拐角等问题。

点评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3-21 14:23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8 收起 理由
zyunfei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8 支持!支持!13 反对!反对!

47

主题

354

帖子

1602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602
推荐
发表于 2015-2-6 11:45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满足要求,我现在是不会再去多动它一点点,没办法,BOSS只看结果,交期延误就等着被批或者炒鱿鱼
流浪的单身汪...

2

主题

30

帖子

112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12
推荐
发表于 2015-2-4 13: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2

主题

15

帖子

31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0
推荐
发表于 2015-3-15 00:1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学习了,让我知道细节重要性和必要性。

5

主题

188

帖子

3973

积分

五级会员(50)

Rank: 5

积分
3973
5#
发表于 2009-4-22 22:5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支持下

28

主题

314

帖子

-7995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7995
6#
发表于 2009-4-23 07: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0

主题

18

帖子

111

积分

二级会员(20)

Rank: 2Rank: 2

积分
111
7#
发表于 2010-4-25 22: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84

主题

778

帖子

7831

积分

EDA365特邀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7831
8#
发表于 2010-8-9 11:45 | 只看该作者
软硬结合,非常不错,低功耗,SI是个系统活。

35

主题

1659

帖子

8063

积分

六级会员(60)

夜色幽幽闲步时

Rank: 6Rank: 6

积分
8063
9#
发表于 2010-8-9 12: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7

主题

143

帖子

2694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2694
10#
发表于 2010-11-16 22:1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好了,赞

0

主题

51

帖子

-8971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71
11#
发表于 2010-11-17 09: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4

主题

57

帖子

-1万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11944
12#
发表于 2010-11-1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0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初级新手(9)

Rank: 1

积分
2
13#
发表于 2010-11-17 16: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

主题

222

帖子

555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555
14#
发表于 2010-11-19 17:0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 u: e8 A% R" h- o8 B5 I( q  s受益匪浅!!/ E, J- t* w5 E/ M, H8 `) v9 P5 l
谢谢LZ的经验分享!

0

主题

6

帖子

-8994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94
15#
发表于 2010-11-20 19:4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用

10

主题

543

帖子

6373

积分

五级会员(50)

Rank: 5

积分
6373
16#
发表于 2010-11-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收藏了

9

主题

109

帖子

-1万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11839
17#
发表于 2010-11-25 16:30 | 只看该作者
学到了,感谢

0

主题

51

帖子

-8971

积分

未知游客(0)

积分
-8971
18#
发表于 2010-11-26 10: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4-16 17:45 , Processed in 0.076105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