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PADS走线好像没有PROTEL自由啊,看图 [打印本页]

作者: tingfeng_2004    时间: 2011-8-27 17:25
标题: PADS走线好像没有PROTEL自由啊,看图

( `2 G& ?/ \. ~: r我觉得PADS走线没有AD9及PROTEL自由,可能是我刚接触PADS吧,AD9,PROTEL中走线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在哪停止走线就在哪停止走线,但PADS中走线好像不行,走线走一半是没办法停下来的,要么就得从头开始在走线,也不能连续性走线,一条线好像从一个焊盘开始到另一个焊盘就结束了,而且空白地方没办法走线,必须点击焊盘才能走线

QQ截图未命名.jpg (21.98 KB, 下载次数: 1)

QQ截图未命名.jpg

作者: cxt668    时间: 2011-8-27 21:40
这只能证明楼主你还不会PADS,而不是PADS不好用,晕!!!晕!!!!!
作者: well    时间: 2011-8-27 21:52
在走线过程中可以停止走线的,在End Via Mode下,有3种方式停止走线:
4 ~; M( c: T8 [$ S6 B+ _7 |7 _End No Via 布线时Ctrl+点击时 无 VIA 方式终止
4 l+ t4 X( {0 W9 ]1 j  nEnd Via  布线时Ctrl+点击时 VIA 方式终止/ @2 b: j% v0 E
End Test Point 布线时Ctrl+点击时 测试孔的VIA方式终止  y& X6 x& ~( m/ N+ G
有网络连接的话应该都可以进行走线的
作者: tingfeng_2004    时间: 2011-8-28 10:23
cxt668 发表于 2011-8-27 21:40 - Y) R; w' L: D+ e
这只能证明楼主你还不会PADS,而不是PADS不好用,晕!!!晕!!!!!
* f% I% t7 m* l; j
可能是吧,请问无网络的地方也能走线吗?请教你像图中这样走线PADS也可以实现,对吧,请指教指教,谢谢
作者: tingfeng_2004    时间: 2011-8-28 10:30
well 发表于 2011-8-27 21:52
& T: X6 _: _/ {! w6 J+ N在走线过程中可以停止走线的,在End Via Mode下,有3种方式停止走线:8 |- b2 R6 Z( z9 k% L$ t
End No Via 布线时Ctrl+点击时 无  ...
$ V- {$ I+ I1 ^- K" N# B
为什么我选择END NO VIA 点击CTRL走线不是停止而是消失了
作者: tingfeng_2004    时间: 2011-8-28 10:41
tingfeng_2004 发表于 2011-8-28 10:30 : E* C0 ~, F; y5 R0 S
为什么我选择END NO VIA 点击CTRL走线不是停止而是消失了
6 o/ f; ?! ?/ I/ ]5 T1 |9 B2 P
好了,可能是昨天规则不对,今天试了一下,可以停止走线了
作者: jimmy    时间: 2011-8-29 11:18
tingfeng_2004 发表于 2011-8-28 10:23 2 U" `: ?3 d: _$ z9 @+ _' z) b
可能是吧,请问无网络的地方也能走线吗?请教你像图中这样走线PADS也可以实现,对吧,请指教指教,谢谢

2 ?5 j8 T2 L! V无网络的不能走线.
) }5 b3 y, v/ W& b/ ]$ i) \1 d
% ^' T5 E9 u: w3 W4 a' \, }5 h如果一定要走,
3 N0 t7 S& }$ R8 g1 p8 @# ^- P
$ Z. w* u' r( j0 ^可用copper->path
作者: con12345    时间: 2011-8-29 11:36
按照LS,4 \% o( A" |1 c" w' h8 ~+ X
或者以2D Line走线,更改属性为copper。
作者: tingfeng_2004    时间: 2011-8-29 12:43
con12345 发表于 2011-8-29 11:36
$ W, p, K+ y4 q* \$ w4 o; @按照LS,
; f/ x# S5 Y! L- X5 a或者以2D Line走线,更改属性为copper。
4 @* A( i- r. z& K  b0 ]3 R
谢谢,呵呵
作者: mindray_ty    时间: 2011-8-29 13:26
我觉得PADS比ptell好用多了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