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发现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现在,宇宙也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
科学的概念应该融入到大众文化中,而不是在学术期刊的象牙塔中,它不应该是一个孤岛。但另一位高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研究的内容就很「孤岛」了,他把目光对准了宇宙里最神秘的中微子。
如果以后能对地球内部高清成像,那么我们探索地球之外的行星的可居住性时,也会有更多经验了。
我想传递给大家的信号就是,在你生涯中如果发生一些意外的变化,抓住它,那可能会是一个你想不到的好机会。不过很难说,现在的机会不是基于 Carl June 过往的积累,但每个新的科研发现确实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尝试,特别是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这份勇气可能就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支柱。
以前很多癌症病人死得很快,现在虽然有很多癌症药物,但只是让他们活得久一些,而且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直接治愈他们。另一位讲述生命的人,是 《自然》杂志创刊 150 年以来首位女掌门人 Magdalena Skipper?。除开这个身份,她其实还是个遗传学家。
抛开遗传学谈进化也是讲不通的;抛开环境谈遗传学也是讲不通的。关于机器的未来
我确信我们孙辈的世界里,可以看到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自我意识,不过是能把自己模拟到未来情景的能力——预测自己下一步会如何感觉、行动、体验。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会在玩耍中学会很多,包括了解物理世界、如何控制肌肉动作,所以机器人需要更多时间。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制造一些机器,利用这样的结构,使它们能够相互模拟。一个真正的粒子机器人,不再是单一形态,而是由成千上百个粒子组成,一个机器坏了之后,其它的机器可以用「死机器人」的部件、粒子,形成更好的机器人,就像生物学那样。虽然其中的伦理问题难以规避,但 Hod Lipson 认为好处大于风险。
我们花 7 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叫做融合、融合再融合。
我衷心希望人类在发展技术、探索外界世界的同时,能够也研究一下我们的内在世界,内外兼修、共同发展。现场,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 WE 大会上分享了名为「eVTOLs」的新型交通技术,表示未来这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噪音低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将解决公路设施用地需求、人口增多、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步。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