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求大神给讲讲Infiniband 产生的历史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荒村战士
时间:
2017-5-15 08:49
标题:
求大神给讲讲Infiniband 产生的历史原因
如题,求大神讲一下Infiniband产生的原因,比如是替代什么总线而产生的,与替代的总线相比,优势在哪?谢谢谢
% x0 Y, Y6 t+ H p U
作者:
超級狗
时间:
2017-5-15 15:30
本帖最后由 超級狗 于 2017-5-18 12:59 编辑
9 H# G" W# N+ q1 |" h5 _
& u f) I1 U! T, q4 `
InfiniBand 源於 1999 年兩個競爭設計的合併:未來 I/O 與下一代 I/O。這促成了 InfiniBand 貿易聯盟(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縮寫 IBTA),其中包括
康柏
、
戴爾
、
惠普
、
IBM
、
英特爾
、
微軟
及
昇陽
。當時有人認為一些更強大的電腦正在接近
PCI
匯流排的
互連瓶頸
(英語:
interconnect bottleneck
),儘管有像
PCI-X
的升級。InfiniBand 架構規範的 1.0 版本發布於 2000 年。最初,
IBTA 的 IB 願景是取代 PCI 的 I/O,乙太網的
機房
、
電腦集群
的互連以及
光纖通道
。
IBTA 也設想在 IB
結構
(英語:
Fabric computing
)上分擔伺服器硬體。隨著
網際網路泡沫
的爆發,業界對投資這樣一個意義深遠的技術跳躍表現為猶豫不決。
; E2 X8 ?. m7 A: f" W. Y: s
+ H" f0 Y# @7 R1 P0 A% O- T7 i
時間線
2001年:
Mellanox
(英語:
Mellanox
)售出 InfiniBridge 10Gbit/s 裝置和超過 10,000 個 InfiniBand 埠。
2002年:英特爾宣布將著眼於開發
PCI Express
而不是採用 IB 晶片,以及微軟停止 IB 開發以利於擴充功能乙太網,IB 發展受挫,儘管 Sun 和
日立
繼續支援IB。
2003年: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
建立了一個 InfiniBand 集群,在當時的
TOP500
排名第三。
2004年:IB 開始作為集群互連採用,對抗乙太網上的延遲和價格。
OpenFabrics Alliance
(英語:
OpenFabrics Alliance
)開發了一個標準化的基於 Linux 的 InfiniBand 軟體棧。次年,Linux 添加 IB 支援。
2005年:IB 開始被實現為儲存裝置的互連。
2009年:
世界 500 強超級電腦中,259 個使用千兆乙太網作為內部互連技術,181 個使用 InfiniBand。
2010年:市場領導者 Mellanox 和 Voltaire 合併,IB供應商只剩下另一個競爭者 —
QLogic
(英語:
QLogic
),它主要是光纖通道供應商。Oracle makes a major investment in Mellanox.
2011年:FDR 交換機和介面卡在
國際超級計算會議
(英語:
Inter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上宣布。
2012年:英特爾收購 QLogic 的 InfiniBand 技術。
2016年:
甲骨文公司
製造自己的 InfiniBand 互連晶片和交換單元。
+ x8 E! c! t5 B, p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