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PROTEL--------初学者技术大全(三)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ixun    时间: 2008-11-29 16:13
标题: PROTEL--------初学者技术大全(三)
2.4.3 注意事项' B% c; y  ]8 [- M) V
a. 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加粗8 T  e5 w! X3 |6 p) v
b. 去耦电容尽量与VCC直接连接5 }$ j0 K# O( f* g( M
c. 设置Specctra的DO文件时,首先添加Protect all wires命令,保护手工布的线不被自动布线器重布: P1 c6 j: a9 H; t9 H. t" @
d. 如果有混合电源层,应该将该层定义为Split/mixed Plane,在布线之前将其分割,布完线之后,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  Z/ L+ x1 O. F! Y
e. 将所有的器件管脚设置为热焊盘方式,做法是将Filter设为Pins,选中所有的管脚,修改属性,在Thermal选项前打勾0 S2 s/ J* h. V$ O
f. 手动布线时把DRC选项打开,使用动态布线(Dynamic Route); G( q. a2 o- j: f: e* G
6 e; D7 J( E* O# v" A
2.5 检查  E" _  O% r6 Y( ?
检查的项目有间距(Clearance)、连接性(Connectivity)、高速规则(High Speed)和电源层(Plane),这些项目可以选择Tools->Verify Design进行。如果设置了高速规则,必须检查,否则可以跳过这一项。检查出错误,必须修改布局和布线。! [. U1 I/ {& S" I
注意:' M, r6 q- l8 f. E0 W6 N
有些错误可以忽略,例如有些接插件的Outline的一部分放在了板框外,检查间距时会出错;另外每次修改过走线和过孔之后,都要重新覆铜一次。2 F2 u6 |- X# J0 T, B, P4 W! N
2.6 复查2 m- ]5 Q! i* [, R( z- S7 Z
复查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复查不合格,设计者要修改布局和布线,合格之后,复查者和设计者分别签字。5 w% {8 D2 A7 d) j4 G3 Z0 b* }

6 P! E4 O' E9 y2.7 设计输出2 Y# Z+ z. o" N/ i
  PCB设计可以输出到打印机或输出光绘文件。打印机可以把PCB分层打印,便于设计者和复查者检查;光绘文件交给制板厂家,生产印制板。光绘文件的输出十分重要,关系到这次设计的成败,下面将着重说明输出光绘文件的注意事项。# o9 s. j: e' K7 B9 u+ l! C. l
a. 需要输出的层有布线层(包括顶层、底层、中间布线层)、电源层(包括VCC层和GND层)、丝印层(包括顶层丝印、底层丝印)、阻焊层(包括顶层阻焊和底层阻焊),另外还要生成钻孔文件(NC Drill)9 |/ |% `6 X' S3 |9 \! R
b. 如果电源层设置为Split/Mixed,那么在Add Document窗口的Document项选择Routing,并且每次输出光绘文件之前,都要对PCB图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如果设置为CAM Plane,则选择Plane,在设置Layer项的时候,要把Layer25加上,在Layer25层中选择Pads和Viasc. 在设备设置窗口(按Device Setup),将Aperture的值改为1995 `( A8 H6 x1 ]
d. 在设置每层的Layer时,将Board Outline选上
; Y0 R. ~' E+ C; J* De. 设置丝印层的Layer时,不要选择Part Type,选择顶层(底层)和丝印层的Outline、Text、Line
7 a0 Q! A. M4 L0 `$ S  Af. 设置阻焊层的Layer时,选择过孔表示过孔上不加阻焊,不选过孔表示家阻焊,视具体情况确定
6 s: h! k! Q! n3 G  h: c! lg. 生成钻孔文件时,使用PowerPCB的缺省设置,不要作任何改动
# T" W! S' K8 |h. 所有光绘文件输出以后,用CAM350打开并打印,由设计者和复查者根据“PCB检查表”检查1 g: Y; c' V* x; P, v9 C
过孔(via)是多层PCB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钻孔的费用通常占PCB制板费用的30%到40%。简单的说来,PCB上的每一个孔都可以称之为过孔。从作用上看,过孔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用作各层间的电气连接;二是用作器件的固定或定位。如果从工艺制程上来说,这些过孔一般又分为三类,即盲孔(blind via)、埋孔(buried via)和通孔(through via)。盲孔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孔径)。埋孔是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上述两类孔都位于线路板的内层,层压前利用通孔成型工艺完成,在过孔形成过程中可能还会重叠做好几个内层。第三种称为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由于通孔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成本较低,所以绝大部分印刷电路板均使用它,而不用另外两种过孔。以下所说的过孔,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作为通孔考虑。
0 S7 C5 Z! H% s8 N" s( W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一个过孔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中间的钻孔(drill hole),二是钻孔周围的焊盘区,见下图。这两部分的尺寸大小决定了过孔的大小。很显然,在高速,高密度的PCB设计时,设计者总是希望过孔越小越好,这样板上可以留有更多的布线空间,此外,过孔越小,其自身的寄生电容也越小,更适合用于高速电路。但孔尺寸的减小同时带来了成本的增加,而且过孔的尺寸不可能无限制的减小,它受到钻孔(drill)和电镀(plating)等工艺技术的限制:孔越小,钻孔需花费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偏离中心位置;且当孔的深度超过钻孔直径的6倍时,就无法保证孔壁能均匀镀铜。比如,现在正常的一块6层PCB板的厚度(通孔深度)为50Mil左右,所以PCB厂家能提供的钻孔直径最小只能达到8Mil。/ z- U' e1 M" X9 f: F% Z( z$ E/ x' s
二、过孔的寄生电容; r$ X1 g6 R# J2 p( x
过孔本身存在着对地的寄生电容,如果已知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隔离孔直径为D2,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板的厚度为T,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则过孔的寄生电容大小近似于:
( W: u9 t9 ]  h1 @' u; _! F' dC=1.41εTD1/(D2-D1)
( ]4 ~. `8 J: L+ r" T' l* r过孔的寄生电容会给电路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延长了信号的上升时间,降低了电路的速度。举例来说,对于一块厚度为50Mil的PCB板,如果使用内径为10Mil,焊盘直径为20Mil的过孔,焊盘与地铺铜区的距离为32Mil,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近似算出过孔的寄生电容大致是:C=1.41x4.4x0.050x0.020/(0.032-0.020)=0.517pF,这部分电容引起的上升时间变化量为:T10-90=2.2C(Z0/2)=2.2x0.517x(55/2)=31.28ps 。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尽管单个过孔的寄生电容引起的上升延变缓的效用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走线中多次使用过孔进行层间的切换,设计者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作者: 落笔惊雷    时间: 2008-12-3 12:39
标题: 谢谢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作者: stqw1987    时间: 2008-12-3 13:26
唉,怎麼越看越像pads的入門教程啊..0 {2 G6 o* l0 B
當然,不可否認,原理上兩者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但是...總覺得...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