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插秧论!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kie.wang
时间:
2015-12-15 12:27
标题:
插秧论!
上周的每周一侃“生活就是平衡的艺术”收到的回复邮件达到了90多封! 这很意外,也极令人感动!
, h$ n6 i$ m: O, K- h3 v) C
我的每篇一侃差不多都一气呵成,写作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我真没想到上周的这篇能击中那么多朋友心房中最柔软的部分。 那些见过面的或未曾见过面的朋友,回复邮件时的用语都“至真至诚至激”,令人直叹生活的美好!
% d& p& A& O A# m
* @3 V) H$ ?5 c! h0 U" c- R" M
“没有什么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令我再次想引用“每周一侃”开篇引用的史怀特的段话:
+ }9 \& h2 y3 `( F& b7 S! D- J% m
“我们中没有哪个人能断言,他真正了解一个人,即使多年来他一直与这个人生活在一起。关于构成我们内心体验的那些东西,对于我们最信赖的人,我们也只能告知他们一些片断。至于整体,我们没有能力给予,即使他们能够把握。我们共同漫步于昏暗之中,在那里没有人能仔细辨认出他人的面貌。只是偶尔地通过我们与通行者的经历,或者通过我们之间的交谈,这一瞬间,他在我们之旁就像闪电照亮了一样。 那时我们看见他的样子。以后,我们也许又长时间地并兼在黑暗中行走,并徒劳地想象他人的特征。我们应该顺应这一事实,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结识并不是说相互知道一切,而是相互爱和信赖,这个人相信另一个人。一个人不应探究其他人的本质。分析别人,即使是为帮助精神错乱的人恢复正常,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耻辱,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耻辱,我们应该尊重他。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我们任何人都无权对别人说:由于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因此我有权了解你的思想。所有这一切的要求都是愚蠢和不幸的。应该做的只是唤起给予的给予。 尽你所能把你的部分精神本质给予你的同行者,并把他们回复你的东西作为珍宝接受下来。 ”
% e: s, A! {1 _) j) m9 V
“尽你所能把你的部分精神本质给予你的同行者,并把他们回复你的东西作为珍宝接受下来。” 谢谢大家珍宝一样的回复! 我都接受了!
7 D N# o# r0 [
有几封邮件说他第一次读我邮件的时候是本科生,后来读了研究生,而现在工作了。其中还有一位现在是大学老师了呢。更多一些邮件是分享了内心深处的困惑,特别是职业选择的困惑。
" ]% B. r1 m- @) u
每次收到这样的邮件,我好想能立即和你面对面的聊聊天。其实也许我只该听听这些分享,而不应真的能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毕竟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职业特长,成长经历都是难以通过有限的几次沟通表达清楚的,因此就无法站在你的角度帮你作出选择。更何况“职业选择”也许本无所谓特别地对或错。就拿我自己的选择,从研发到销售,从老牌外企到鼎阳科技,每次选择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尤其是这次选择鼎阳,更是经历了一个个难忘的失眠之夜。
5 L S, X7 V- @' x9 }5 @
( L9 y" z/ j. I. k8 y
当将来有一天,鼎阳战败泰克,成为1GHz以下示波器和20GHz以下频谱仪的全球霸主,成为中国最大的通用仪器公司,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全球最知名的通用仪器品牌的时候,人们都将竖起“大拇指”,纷纷表示我当年的选择之英勇和无比正确。但是,Who knows? 谁知道一个确定的未来??
8 Q5 p$ f, ?7 n+ q& b" X# T4 t$ N1 Q
谈到选择,我们自然想起那久古的名句,“世以成败论英雄"。 我们如果放开成败,换个尺度,是否可以能更好地作出选择?
6 ~% Y. f/ N/ O8 o# _1 F, w
# M9 ]$ p. l0 j3 ]4 L* s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能那么轻松地做出选择;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潜力,以为自己在当前的岗位上并不能做到更好;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仰望上帝的垂青,祈祷好运的降临。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缺少挑战自己的勇气。
# U4 G6 E5 V7 K; z( a
谈到职业选择,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最近常冒出我著名的“插秧论”。 也许是父亲节到来的缘故吧。
6 O+ B; a; j! J' n# V
因为父亲是乡镇干部,家里只有母亲是主劳动力,很小的时候我和我姐姐都是当地生产队有名的干农活的能手。我姐姐擅长插秧,我擅长用脚踩“打稻机”打稻(脱谷)。我还会其它各种农活,譬如淘地沟(整地),耙草(除草),插山芋,种小麦,拔秧,打农药,割稻,用牛,等等。
2 g$ {8 b1 E9 X% l2 K$ L1 T! g
在我姐姐13岁的时候,她插秧的速度就达到了我爸爸的3倍,我插秧的速度也是我爸爸的2倍。但是我父亲插秧的时候付出的努力却很大,也很辛苦。我不能因为我父亲插秧速度慢而断定他没有尽力,或者是偷懒。 但是我父亲写文章和演讲的水平却是我小姐和我都难以达到的。我小时候就听家里来的客人、我父亲的同事说我爸演讲厉害。直到我婚礼的那天,我才第一次有机会听到我父亲在大众场合的讲话,果然漂亮。用词,语气语调和断句的处理上,在我结婚的那一年,我已经经历了一些世面,还是觉得很有水平的。
6 K/ r* v+ h9 b
毕竟我父亲的职业很早就是乡镇干部。 所以他的天赋和特长表现在了写作和演讲上。我就设想,如果我父亲一直就是一个农民,他是否会在插秧速度方面就一定会比我姐姐差? 或者说,他的插秧方面的潜力极限在哪里? 在什么情况下,他将表现出插秧的潜能?
- G. v( Y1 @, Z: c! I( F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我们这辈子笃定就是插秧? 我们该怎么做? 或者换个问题,如果我在未来的一年的职业笃定就是插秧,我们是否有可能将插秧的速度提高2倍? 有些所谓天赋(有些,不是全部)没有表现出来,其实是不是只是我们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去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们是否在看起来不长的时间但其实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的1万个小时时间里只是突破一个方面,从而先在一个“点"上做到训练有素,表现出旁人难以企及的"天赋”的水平,然后因为这一点上的卓尔不群从而获得了某种自信。我们再“集中优势兵力”去突破另外的一个“点”,获得另外一个“天赋”。 我们是否真的有“天赋”? 还只是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经历1万小时又1万小时成为一个又一个的“点”上的专家,而后成为大家,大师?
% j- C+ P7 j! C" T, T) [' q
如果我父亲是个职业农民,而且他下定决心训练自己插秧的速度,那么他一定会成为插秧能手。其实父亲在插秧时是很努力,很辛苦的。 每当我想到炎炎夏日里父亲弯腰插秧的辛苦场景,我就一直告诫自己: 我不能因为一些同仁的效率没有达到期望就否认他们付出的艰辛! 父亲的特长没有表现出是插秧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因为他插秧的速度慢这个结果而否认他插秧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 只是他还没有被激发出这方面的潜能。
0 ^2 k6 A8 w1 [2 @$ j+ k
当我们确定未来某一小段时间就在当前的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的时候,就按“集中优势兵力”的做法,突破一个点再突破一个。抓住这当下的短暂的时间窗口,其实往往可以收获很多,慢慢有一天就豁然开朗,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所谓的"天赋”。 这个观点朴素得让人掉眼泪,只可惜很多人将这短暂的“当下”用在了抱怨上。
) C8 [( ?# R' F) W5 _' P; ~
这上面的论述有点风格吧:-) 其实,它正反映了诸多人职业的困窘和突破的可能!! 稻盛和夫老先生用一套说法来鼓励大家热爱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极度投入然后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干得很有“天赋”! 他的这套说法褒贬不一,但是确实照亮了 我。 因为今天写作时间到了, 我就不找出他那句曾经点亮我的精彩论述了。
9 [; z7 s. d4 D. B+ u6 P
我无意去贩卖心灵鸡汤,这类鸡汤在微信朋友圈中已经很多了。 譬如我就看过一篇,“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如果你喜欢喝鸡汤,就搜索一下这篇文章吧。
& F6 k! d+ X$ y& X8 [8 E$ B
我其实想请大家记住的是我的断语:未来十年内,鼎阳一定会战胜泰克,成为1GHz以下示波器市场的全球霸主。 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见证这一过程,看我怎么干掉泰克:-) 这过程中会涌现很多和我一样不相信天赋但却造就了天赋的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将战胜泰克。 不信,大家拿着鼎阳的SDS3000和泰克的MDO4000,一对一的对比测试一下就可以看出趋势所在! 秘诀当然不在于这一款产品,在于“人”,在于大势所趋,在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2 x" s7 _9 U( J5 l$ @' D8 E
让我们持续关注,拭目以待! 我们一起为国产示波器加油!
& t! E: P! b8 H, K" Y
5 \0 z$ Y2 N& N& |
1 R- z+ r. |6 \! e1 l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