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一周往事1505 [打印本页]

作者: stupid    时间: 2015-2-2 17:02
标题: 一周往事1505
Routing是一个很讨厌的事,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事,而Delay也是一件讨厌的事,可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作为一个在特色国家长大的特色屌丝,咱这一次也跟中国民航一样,除了首班飞机,其余的全都延迟。当然也得依足惯例,对大家说一声深感抱歉,并在思想上立誓,下次尽所有努力尽量准时。
    人家通常是因为航空管制,而我这一次有充分理由,因为我们上周6办尾牙了,醉在快到的春风里啦。
1.    核磁共振和降噪耳机
过去的一周主要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看病,因为膝痛的原因,不得不在上周就开始预约,核磁检查排期到了周一。老实说我是第一次去看核磁共振,虽然作为一个技术屌丝在7、8年前就通过和另一个Simens 技术屌丝的聚会大体了解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可上周一是第一次作为病人躺在核磁共振的床上。具体喜欢了解原理的哥们,可以上维基上看一下,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只有一点,核磁利用超导体产生了非常强大的磁场,所以禁止金属,尤其是磁性金属。
另外,核磁共振在工作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噪声,医生一般会给一个胶皮耳罩用来隔离一定程度的噪声,但是你仍然能够清晰的听到那种刺耳的噪声,躺在那里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换成降噪耳机呢?基本上,一个好的降噪耳机差不多能完全隔绝环境噪声,如BOSE的QC25。特别是对于这种特定频谱的噪声,技术上很容易做到完全隔离。也许有过核磁经验的人会说,如果人的头部也进到核磁大环里,那不就不能用这种耳机了吗,没错,可是大部分时候,应用场景是头部在外边。我当日就在朋友圈发了微信问不采用降噪耳机的原因,可惜没有人答我。
; C2 d& S5 k" `) o
3 P% ]/ i4 b9 e! S% s% k

% R+ i- ^. ^% w1 r( w6 A
由于不明原委,我在这里想, Simens做好了核磁共振,为什么不把最后病人和医生都要面对的噪声处理一下呢?也许是厂商觉得这个噪音还可以忍受,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说也就是十几分钟,可是做检查的医生也需要整天面对,为什么他就不能戴一个呢?如果我的想法是可行的,那么生活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处处皆在。
2.    电源管理和核心网
我的QQ号是8位数的,15年前触网时申请的第2个号,那时候的QQ主要用来闲聊,万分期待着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日子就在胡思乱想中过去了。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出于虚荣,每当女性网友问起你是做什么的时候,迅速敲出4个字“电源管理”。说实话,当时对电源管理是一知半解,但大多数人对于管理这个词还是知道的,于是就肃然起敬,哇塞,遇到传说中的管理人士啦,弄不好还是精英,因为管理听多了,带电源的却非常少见。
核心网对于我来说,就是我所要面对的“电源管理”。我第一次跟核心网人士近距离接触,还是我的高中同学从事通信行业就是干这个,当时聊起,人家就来了句,我是做核心网的,你不懂。是时,我也就是在Tektronix的研讨会上看到了一些网络测试设备,其中有一些是给核心网用的,于是拿了资料去同学面前献殷勤。时隔多年,通信行业也没那么高大上了,更不用说核心网啦,大作为一个技术屌丝,还是改不了上C114的毛病,于是就看到了一个屌丝写给另一群屌丝的这本《大话核心网》,于是立马下单京东,当天就到了。
" k/ v. B/ j& I! y7 I- r
- d+ r! j% W5 [, I2 a; ^+ S- m
4 c2 k9 Q9 o! b, b) @
这本书可以看成是核心网的一个简史,从交换机开始谈起,说到承载和控制业务分离的NGN,再谈到最终控制和业务也实现分离的IMS。从有线转到无线,相继谈了2G GSM和4GLTE的核心网,在谈到目前大热的SDN。边缘人之不理解核心,就如同我不懂核心网一样,但我还是在跳过了技术细节后,坚持把书看完了。当然一如既往的我记住了一些片段,如No.7信令造就的巨大中华,我想除非是通信人士,否则很少有人记得巨龙啦。也记住了细枝末节的IP和ATM之争,记住这个是因为我的一个同事就是搞ATM出身的技术大拿。当然还有软件换的硬件平台ATCA。伪基站为何那么容易接入,搞不清准确定义的SDN,以及Cisco花了15亿美金开发的CRS-3……总而言之,林林总总,记住了很多细枝末节,但总算能流畅的阅读下来。总体来说,这本书比起我的朋友冬瓜写的《大话存储2》,就好象余华《第七日》和路遥的《平凡世界》相比一样。论坛里的发帖合集,虽然在互动性上比闭关的著作多了很多时效性,可越用心写就的书,读者越能体会得到,期待冬瓜的下一步著作。
1 r; O+ i- H& D6 n# B( J
- O' }! c, r0 S: }# D# ~
+ G$ i( C+ ?3 m3 s: I! J
3.    LEANPACAdlinkAXIe
仍然将行文拉回到技术上来,偶然的机会得知AXIe的最大机箱是LEANPAC和Adlink联合为Agilent研发的,我当时就纳闷,为什么不找我们呢,呵呵。我们在去年在AXIe平台上也做了一些预研,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对于高速采集、高速传输、高速处理而言非常轻快明亮的平台。
当日,我们正好谈到ATCA在往100G发展,可鉴于业内人士周知的原因,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Tyco不再研发ZD连接器以后,ZD 连接器要从现在的10G往25G升可谓困难重重。因为目前唯一坚持研发ZD的ERNI早在2年多以前给我们送样ZD HD时,我们就发现这个连接器的性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更遑论兼容。可ATCA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假如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的话。
       闲话休提,上干货。

/ p! g; \, o" {& `) E
. F$ a/ Z. t/ b+ p  ^
3 R: [/ o6 f1 R2 a

& J, e, \4 n6 F2 B2 j- ]
作者: dzkcool    时间: 2015-2-7 09:42
支持版主出书
作者: eda_lxp    时间: 2015-2-9 12:30
2015年明显感觉到25G离我们越来越近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s://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