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C6 j7 x( a. W* p0 n E编注:周末的时候发了一个仿真和测试对比结果的朋友圈,结果吻合的特别好,获得了很多人业内人士的留言讨论。 这个是正常现象,因为仿真与测试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工程师都希望测试的结果是准确的,仿真的结果也是准确的。 下图就是仿真测试对比结果,右侧的是对比后的差值,整个链路总的相差最大值为0.065dB。
) S/ e8 I. A; K* y# A2 B( P0 R, l0 r
仿真和测试这个工作并不是矛盾体,它们是并行存 在的, 并 不 是仿真 准确了就不需要测试,也并不是产品反正都是要测试的,就不需要仿真。 4 `# N0 c# i% J
仿真到底要准到什么程度呢?非得要仿真和测试的结果一模一样吗?这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讨论。
% x6 q+ f# j, c+ R. W, l, a
q8 U3 @8 i w$ D: |- S
Q2 ~: l/ f7 y& G下面先看看Tony的达人谈仿真系列的第4期,这一期的主题是仿真与测试。 ; u# Z, a! D0 f4 S: v$ m @
" R0 r$ ?& R6 ?+ P' O: d 4 R- C5 `3 r: P3 w
: ^' q9 i6 \, M7 I" I6 \3 {' ~( Z% }+ A, S* ^) w* T
8 y/ l- b/ ^( i4 o& f: K7 X4 s
- U/ [0 R% X& J0 O
( W% ?7 {( P6 m1 l+ K f+ B~~~~~~~~~~分割线-正文~~~~~~~~~~~ ' G. S7 z; L+ _: @
4 H. ?% n3 U) Q4 v" I/ @
, Z* F3 K+ l% v# m产品生产出来,能不做测试吗?
. G! |& V- J9 ^( C3 i2 F9 j% P* z! H8 |( Q
# g2 y3 {/ N& d1 @; c
1 S' _( A: J0 q0 J" Q7 U1 u和朋友吃饭聊天,酒酣耳热间朋友问起,测试仪表很贵,测试又花时间,产品生产出来,能不做测试吗?. J5 ^/ K1 U+ i5 G6 Z
的确,测试仪表和测试时间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项目,不做测试,测试成本0,生产成本自然下降,利润空间就出现了。所以,良率100%的产品,是可以考虑不做测试。但只要不做测试,就必须承担产品不良退货的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的成本可能远远大于测试增加的生产成本。所以,电子产品很多做100%检测,少有不做测试的。
5 E. Q! K) { p4 v4 o1 f" {- Y* R2 t0 i
1 Y5 @, v$ {% L/ o' O7 p
( v2 B( m( t4 V7 R) A$ W* L
: d) T u, u0 a7 Z6 m: d: `
# c3 M* H9 h0 }5 \生产线能用便宜的测试仪表吗?. ]; y& X! f- B$ N( q
% i- A( f' A3 d9 b' x
! H2 h7 p0 w6 R( I/ t0 @% Q朋友问生产线需要用到很多测试仪表,能用便宜一点的仪表吗?这样就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 B: d+ @) w) _, G/ ~, T+ Z/ p% N2 L9 w# b. ?) K& f1 l; {
这个问题很简单,测试要求准确,在相同的功能、性能和各项评估条件下,买仪表和买日常用品没两样,就买便宜一点的吧,的确能省下一些成本。对于测试仪表,准确这一点是不能妥协的。以手机的发射功率为例,如果仪表测得功率比较少,基地台会让手机再多加大发射功率,导致电池很快耗尽。如果仪表测得功率比较多,基地台会让手机减少发射功率,导致接收不良。手机发射功率过大还有可能影响信号质量。手机的测试项目很多,每一个测试结果都要准确。所以,产生产线一定要用准确的仪表,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提升整体良率,产品也才能有竞争力。8 p2 P& j& I; h+ o, f5 C
( D+ ~$ _# S# m1 X$ {
电路设计一定需要做仿真吗?
) { i2 f$ I3 e. G, h. |
8 s) m f: o- E- k" X + c2 w) C7 K# @: V$ g
前面说到如果确认良率100%,或是能承受退货风险,是可以考虑不要测试。但现实世界里这几乎不可能,第一良率怎么能100%?第二产品卖到全世界,产品不良导致巨额赔款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电子产品几乎100%测试。另一个问题是,电路设计一定需要用EDA软件吗?1 X+ U0 W3 ?* E2 d- A8 P2 o" s
5 E; {: M8 j2 q. {电路设计是电子产品研发的核心,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电路设计也与时俱进,高新技术的电路设计都必须用EDA软件仿真过,确认功能和性能,才去试产,最终进入量产。如果生产质量不良,就要寻找原因,再修改设计,然后再一次试产。这样的流程多几次,浪费的时间和金钱不说,产品延迟上市,恐怕失掉市场先机。所以,优异的研发团队和必要的EDA软件工具,绝对是产品及早上市的成功要件。
7 W* \' z& M& N4 F6 b- s2 Z
. t* Y9 \( u4 I' |
& ~( ^* h5 X) w/ H: X% M3 u! [ + C' o4 n6 M! w( u: g! f
2 ] y! b8 d8 C: V) N% c( |$ Y4 O
蒋修国 蒋修国 蒋修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