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期话题' o' }$ m# ?2 b7 `- `
400A的电源,就问你怕不怕?' @1 T" @ @' P/ m A% A9 x# T
【文:姜杰】
; ]6 N5 s& s4 n6 K
. \. w) c; r2 M, ]( o(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0 A" {6 ]# m& I问答各位在电源设计过程中都遇到哪些不开心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哈与大家分享。
# Z. Z/ l1 O+ `; Z1 N# \关于本期问题引发的吐槽大会,大家事后的分享看似云淡风轻,鬼知道经历的时候有多糟心。不过,令小编欣慰的是,各位都能从掉过的“坑”里汲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i7 |1 g5 ^3 _& Y1 i; U
' y/ Q1 ~7 t, G* B6 J* |# u: z! Z4 E; ^4 N1 H
当然,也有技术流的网友没有被感情蒙蔽双眼,仍然执着于细节。有网友一眼看出了案例中用到的芯片型号,容小编说句佩服佩服。也有网友在问纹波要求,并不是常见的3%,也不是5%,而是分频段给出的目标阻抗要求,不知这个回答是否能让你满意?关于电流密度,往期《高速先生》文章有相关话题,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下,电流密度的标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大家一般沿用Intel的要求:小于100A/平方毫米。最后,对于芯片散热,可能要让那位热心网友失望了,因为只加了散热片,并没有空间挂空调。
1 m% ^' H+ `. s7 A! ^" e0 R% E
! Z2 \+ b( y; w1 s& l3 [) s
( j$ A5 w9 y3 q* X;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t3 V# _$ |- t) _; s3 T) X4 l: p
尝试过由于铜厚(整个一层都是1.0V电源的Core)不够导致压降过大,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最后解决是重新更改叠层的铜厚,把内层全部换为1oz铜厚(原来的是0.5oz),后可以稳定长时间运行。总结:遇到有比较大电流的电路,载流能力需要好好评估清楚。 & q1 G: o5 ]! o1 o" o3 a
@ Jamie% y6 {. b5 N# G
评分:3分
0 e" l$ I( t3 {8 U3 }& S4 E: a z5 a当时做无人机方案,电机和wifi耗电大而且瞬间抽电很快,当时因为瞬态响应测试了导致经常一启动电机和wifi就死机。后来调节环路调整了很久,这个印象也是历历在目。所以硬件好坏电源还是至关重要的! 4 x9 Y5 z1 @) Z5 F& _0 k3 v
@ moody A4 m' o9 D9 f9 ` Q% f
评分:3分
* A3 k& C& Z* S* p- K看了这个栗子,确实是不能因小失大,任何一个小细节疏忽了可能都导致全盘皆输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仿真的重要性,否则只能等着翻版啦。有一个疑问啊,400A的情况下压降满足要求就可以放心了吗?要不要考虑散热什么的问题吗? ! w# Y s" p% T: g( P' l
@ 杆, ^ U' ]9 r; i- f# h* z
评分:3分
+ V3 L/ X: w9 p" F; o5 h1 ^硬件工程师经常用电源模块的最大输出电流来要求设计,没办法就只有加层,浪费成本啊。另外磁珠,电阻的使用经常增大了设计难度,所有的电流都要从表层经过大片的过孔再回到电源层,压降和温升都会增大,而此时的过孔也不是越多越好,还得仿真。
1 ]% f' i/ i/ ~@ 绝对零度. y; I% I+ ^& P/ h$ \; G2 M1 H
评分:3分# \0 u0 A" E* p& E
“400A电源”一看题目被吓一跳,倘若让我来画,估计会一下瘫坐桌前。时光流转不晓,长官呼名声消,半响神回欲叫,何故椅湿了?惊羞惊羞,恨无地缝溜掉。因为画过的板没有超过5A。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画一块板,其中主电源是3.3V/3.5A,使用过孔孔径/盘=6mil/14mil。经硬件同事计算:每个孔过0.4A电流,3.5/0.4,需要9个孔。全部板画完后给客户评审,客户报告反馈:“再加2个孔,过孔之间拉开距离。”附件有电流仿真图,大部分过孔颜色为橙,有两个偏红,有几个为蓝。看了文字介绍,才第一次知道“电流不是随我意,平均在过孔中分配的”。 8 S+ ~+ ^ Q/ q n
@ 山水江南8 @% _5 m3 |3 e3 X8 S
评分:3分
0 B4 C7 ]6 j' M. n0 l: y遇到的关于电源的不开心的是有:在某项目中,dcdc的一路电源电流输出不足,硬件工程师就把两路电源合成一路,输出同样的电压值,希望这样可以增加输出电流值,但是最后发现,两路电源的输出时序不同。最后只能更换电源方案,害苦了pcb工程师
% S, J) ?+ g, @% i* A) j@ 欧阳
/ b0 J, w/ {: Q' Q2 r7 o" R) q9 D评分:3分
" U: _2 V5 }% k6 K' E2 ?; @. ^Broadcom的Bcm56980的core电源401A,说的应该就这颗芯片9 ]7 `& Y7 N8 i1 Q* f
@ ℉
+ U/ O% Y$ K, _' p9 n5 E% B, [4 B评分:3分
' M0 `4 r* S9 ]% @. `9 R听一个同事讲过他刚入行时的事,一个板子上二三十个芯片,可是有个电源芯片的封装画错了,导致供电异常,结果板子根本就跑不起来,只好报废
) c/ ~& [$ W7 V( ^4 r* Z@ 涌
# z) z# B2 j. |' [& i评分:3分
( g8 W5 W- y( e不开心的事是,硬件工程师乱标电流大小。例如A路电源和B路电源,硬件工程师都标出要过5A电流,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层数很少,所以A和B只能平均分配电源平面。但是最后出来的板子在高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A路实际电流4A,B路实际电流500mA。理论上应该多给A路电源更大的平面。
" \1 o. X- Y* M j& I@ Ben
( n. c b) N) b' `# n评分:3分
3 g8 D. M% x5 m- f接近400W的功率,这是外挂个空调降温吗;多个电源怎么分配铜皮宽度或层面,更好的满足纹波和压降,确实是经常遇到的,目前还没有让小编可乐的经历 0 h4 S. G: g# y) P& Q9 n
@ GFY' ?! @8 L7 m/ r! n; |0 B2 L. N
评分:3分
+ N0 l$ e, J8 h( h9 h0 A4 T客户根本就没区分电源和信号,软板四层板0.3厚,单线控阻抗50,要求所有线都1A载流。目前1OZ铜厚线宽只能做到0.15mm,办不到啊 ]( f& \8 a6 i" w0 }- B. l# e0 q
@ 两处闲愁9 z0 J* C' O# A5 \* f0 p
评分:3分; j1 a1 s! W: s1 I& y% n: V
这个小编开车挺快啊,说的很精辟,不能对某个电源NET恩宠独加,一定合理评估电源树规划好通道雨露均沾。之前有次做服务器背板,电流很大,压接件分布的阻碍了电源通道的完整,最后无奈给他开了个钢网刷点锡膏通过的,是个挺另类的板子。
, c- E y E8 _( B$ P% k@ Vincent" w: N( k! ]+ C7 Z/ G" t
评分:3分
L/ d3 @. W9 [5 j4 Y. {$ W% m6 Y/ g电源设计上,碰到过采用movidius芯片,埋了不少坑。在芯片用于AI智能分析,core电压瞬时电流比较大,打孔没有放置过多,导致低温下Ai业务一跑就会出现芯片挂死。后来发现瞬时电流比较大,几个过孔产生的压降大,到芯片管脚的电压已经不满足要求了。
3 k: @/ H6 ^7 m% Q3 ]9 E@ hk; b$ D$ u/ x- s$ s- F9 [
评分:3分6 b1 t" [5 ~ A
更多精彩留言,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阅读~
9 C9 I u" ~4 x1 I 查看我的积分,回复关键词“2019积分”;
% Q& k u; X. k n" E* W' Z6 p* O看看我能兑换什么礼物,回复关键词“积分商城”;
0 _5 b3 {5 P: H3 u
3 K% g6 U& O- w6 d
( X7 c1 T; c$ M/ K5 B- C/ i7 O& B; e7 _9 I& f& H
$ Q+ ]) _4 x# a- T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7 |3 T3 c+ |& x% {7 ]: R4 o7 Q$ s1 y" j L/ m: |" }) m- c* P1 f& \* f
400A的电源,就问你怕不怕?
U( P6 H( I) l. ^0 n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 I: }' g" p& l
* a% V7 D, i7 e/ @7 Q8 ?0 F# E
5 O1 m/ f0 w4 }" F4 X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