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相信可携穿戴式电脑将会是下一件产业大事,但这类产品可能还得等上10年才能达到像iPhone那样的等级。Google试图通过Project Glass大步领先,开创了一个非常大众化的产品原型打造程序,虽然很炫,却完全不保证成功。% I% `; }$ l4 |
0 ^$ y) B$ ?& a" i; E, T1 l
在日前庆祝以太网诞生40周年的活动上,与任职于Microsoft Research、研究可穿戴式电脑的产业老将Gordon Bell的一场闲聊,进一步巩固了我看好可穿戴式电脑前景的信念;他告诉我,脸部辨识与医疗传感将会是该类产品的两大杀手级应用。
. e, C0 ]; K- z; e
& y9 C2 k1 @7 c" I3 d6 g# E(电子工程专辑)
, r) F# r# N& d5 ]% wl% x2 W: g* z% @8 t2 A
9 [6 l2 ~4 c& P- V% [, r! C1 r# ~4 b
作为研究计划的一部分,Bell随身带着一台移动摄影机;他在午餐时间对我们一小群人说:“我的结论是,可穿戴式电脑是一种记忆的辅助;”而脸部辨识将会是其关键功能。
f o+ m7 b2 l b# X' B# q; z) t2 N8 D2 G d
讽刺的是,Google的Glass专案经理最近透露,该公司目前并没有计划使用脸部辨识功能;我猜想以上声明的动机有一部分应该是基于对隐私权的忧虑,另一部分则是认为相关技术仍在初期发展阶段。我相信未来的可穿戴式电脑将会支持高度精确的脸部辨识,并且能克服相关的隐私权问题;但以上两者都是很大的挑战。( F! c+ h' D' i' G0 W3 g$ w. i& M- [
Z7 S4 X3 Y ?" I( }1 u' t要在不受限的人群中达成精确的脸部辨识,技术上有其难度──特别是当数据是由日常生活使用的消费等级摄影机来收集时;此外脸部辨识系统需要处理那些透过主流无线网络所传送的资料,这类系统的回应必须即时,才能在一般用户偶尔于半路上遇到其他人时派上用场;而这将使得相关技术挑战更加艰巨。
" U5 @$ \5 f& A# t! B: Z6 t8 ~# G7 C# D, j% c5 O
而脸部辨识将遭遇的市场营销与法规政策议题想必也是难以理清,我可以想见其复杂度;不过就像Bell说的,我相信脸部辨识会是可穿戴式电脑的杀手级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