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书系统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知识、概念,以及国内、外电磁兼容技术标准,着重从工程实践角度阐述电磁兼容技术的原理、应用方法及应注意事项。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线路板设计、电缆设计、瞬态干扰抑制、电磁干扰诊断与解决技术以及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中的EMC技术。! b& H/ O* l! T) r
全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从事电气和电子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检验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供电气与电子工程、无线电与通信工程、计算机与自动控制、仪器与测量技术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 |7 c' L3 ?% ?6 _. A( H& e9 |/ o% c* R
) v7 R1 e) w( g; M
第1章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1
* G( i7 A* L6 g/ E9 r1 d/ m2 k6 r1.1 电磁兼容的概念 1
; q( B# s, p1 I* b. l, z1.1.1 电磁干扰 17 p. z, ]% z8 I0 X
1.1.2 电磁兼容的含义 6$ b& N8 n. M+ @4 r, C
1.1.3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6
/ d+ N1 F2 _; b$ v( J. h* ~1.1.4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73 U& ~9 g+ s8 t# m5 L4 w' V, Q" Y
1.2 电磁兼容技术术语 90 [' f' l, T; n$ s
1.2.1 一般术语 9/ d& B. g1 U/ Q- } Z. n
1.2.2 干扰术语 11& B: K1 y6 |0 d0 ^6 V3 ?9 z
1.2.3 发射术语 12" I% V( G7 O. [/ K
1.2.4 电磁兼容性能术语 12, |- x& C8 C/ ]+ v+ S
1.3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15, `) y0 p7 c4 @
1.3.1 电磁兼容性的工程分析 156 {, D; Z. E3 {+ n0 p
1.3.2 电磁兼容性控制技术 16
# D$ B6 v; i) i! }- m, a0 h H1.3.3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20
# Y0 o* n2 f' V+ P8 i6 O% w9 U1.3.4 电磁兼容性测量与试验技术 25
/ m/ W1 X$ j1 l9 i1.4 电磁兼容标准 312 l) }! w* S- W" o+ d" t1 h& P7 I: v
1.4.1 与电磁兼容技术标准有关的组织机构 31: m& Y+ _, ~3 e8 w
1.4.2 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体系 34
# _. }+ `' z# t5 m$ a1.4.3 电磁兼容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特点 34- Y! T$ ], s. t
1.4.4 电磁兼容认证 36
V7 ]& k! r6 I. V1.5 电磁干扰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36
' o; z4 [# b6 {9 I# N1.6 分贝的概念与应用 37
" B: j8 r) n$ ^/ H8 c, C% {1.6.1 分贝的定义 37/ A8 O( e" C1 G
1.6.2 分贝的应用 40* G3 Z! K% x o; v S
9 P$ [! \8 P" O" {) F
第2章 屏蔽技术 41
0 Y1 q) f7 M& f3 v/ S' q6 t2.1 电磁屏蔽原理 41: m+ U4 Z8 T% M' b$ R; ]
2.1.1 电磁屏蔽的类型 41
, e! m. V4 B7 S# J2.1.2 静电屏蔽 41
t" A {* t" b2 q! Y( h2.1.3 交变电场的屏蔽 42
" P4 f* c4 G. k( D; O2.1.4 低频磁场的屏蔽 43% @; I, w! X1 L, R/ u! G
2.1.5 高频磁场的屏蔽 453 `0 G9 y/ J0 A5 D8 k K
2.1.6 电磁屏蔽 472 e6 b. o- K& B6 M' e) H6 x( M; P
2.2 屏蔽效能 47
0 k* f$ g: b. E3 E0 b" E2.2.1 屏蔽效能的表示 47# E' ]7 x+ x% x% ? Z* K
2.2.2 屏蔽效能的计算 48/ R2 E$ |/ w# S# s
2.3 屏蔽材料的特性 56 q* q( S6 A0 b
2.3.1 导磁材料 56
9 j& h' D' ~# S1 d+ j" ?2.3.2 导电材料 57
0 q% L$ w c; F3 x- l T1 q2.3.3 薄膜材料与薄膜屏蔽 57
7 l% i' ^; u+ \7 p9 E# J+ Z2.3.4 导电胶与导磁胶 58
0 t9 G, Z5 B4 {" z$ ?. R" [2.4 屏蔽体的结构 59& _! Z& B. M; S9 T
2.4.1 电屏蔽的结构 59
; [1 f; u# [7 z2.4.2 磁屏蔽的结构 61
& K7 g! j( [( k, T3 ? H- w2.4.3 电磁屏蔽的结构 62! B* ^' Y6 e: ^. ?' a
2.5 孔缝泄漏的抑制措施 63* L! B+ R; T- k9 A) }. j6 M
2.5.1 装配面处接缝泄漏的抑制 63
+ Q& U& V9 q! X2.5.2 通风冷却孔泄漏的抑制 65
* u& Q) P) V( E5 f# A2.5.3 观察窗口(显示器件)泄漏的抑制 68
% X+ M3 S. ?+ E, w7 V2.5.4 器件调谐孔(有连接杆的操作器件)泄漏的抑制 69- N. s# J2 H! c
9 h# v1 P( v" k& h7 }( P' U: o第3章 滤波技术 70
5 f. m) l& N. D/ u7 W6 h3.1 电磁干扰滤波器 70" }7 g) v9 S3 J Q# r8 k" v$ y
3.2 滤波器的分类及特性 73
, f r% m/ v0 g5 H1 `: y! [3.2.1 反射式滤波器 74
/ @2 Z2 Z9 ]. z4 v3.2.2 吸收式滤波器 78
6 X+ _- Q$ w; R. E, ~ ?3.2.3 滤波连接器 80$ _0 Q" \! I3 [; z
3.2.4 铁氧体抑制电磁干扰的应用 81
6 L+ X8 G) I& n8 Y3 c# U! g3.2.5 穿心电容滤波 84% J Z' H7 K# o$ p# h6 {- g
3.3 电源线滤波器 85+ h! ]) \1 |* }9 h5 \
3.3.1 共模干扰(骚扰)和差模干扰(骚扰)信号 85
- e0 t4 O% e7 a+ k8 n3.3.2 电源线滤波器的网络结构 86
* a7 |$ d9 H$ `7 {9 S' M& K+ w3.3.3 电源线滤波器的安装 86
7 f# n1 D6 J* h; J
% Q/ o' u4 A, b. Q0 L$ f第4章 接地和搭接技术 88- R% o. d# y% |
4.1 地回路干扰 88
9 U3 r; G/ X9 ^$ h5 f! k7 c4.1.1 接地公共阻抗产生的干扰 88
5 u6 |+ v. N0 E6 ~8 F4.1.2 接地电流与地电压的形成 89" W& P/ y2 z9 }) P1 P
4.1.3 地回路干扰 90
0 W- B" U- o1 l, H) Z: U9 ]5 w4.2 抑制地回路干扰的技术措施 91
: k* y- B: {# H8 L/ f8 z4.2.1 接地点的选择 91
6 E7 `: q, U4 A, B' D4.2.2 差分平衡电路 95+ H- R3 X+ u+ [$ p. d% @
4.2.3 隔离变压器 97
" i8 k. f% c! |% j4 \4.2.4 纵向扼流圈 980 T6 W5 |* a) j! x. M
4.2.5 光电耦合器 100* J: l n/ L$ j4 |1 B' ~% `
4.3 接地及其分类 1004 [0 S& ?, X4 G
4.3.1 接地的概念 1004 h: `4 i5 D$ _' i! o
4.3.2 接地的要求 1012 G8 p% l, m6 E0 L. B' n: m) i
4.3.3 接地的分类 1013 Z" a1 \0 Q/ L9 L" {1 W
4.4 安全接地 102
8 c* e$ p2 `, Y2 L' x1 A4.4.1 设备安全接地 102
( k# t7 z8 L/ Z9 F9 \4.4.2 接零保护接地 1038 Z' N; b/ w5 Z( L3 }- ^3 @
4.4.3 防雷接地 1048 Q) F( T: H, _- X( ]) x* z
4.4.4 安全接地的有效性 104) R5 x& l' s0 @: w! m
4.5 信号接地 1054 a- F$ W* X- v+ F" S
4.5.1 单点接地 105% |3 T+ w5 K5 p) i m' S
4.5.2 多点接地 107, e4 g" ~% z" [) R
4.5.3 混合接地 1088 b% C7 M" w+ G6 I" V
4.5.4 悬浮接地 108
. l& N0 K; S4 c; n4.6 搭接技术 110
% X' Q) M7 N' P* l7 O+ M# m; `4.6.1 搭接的概念 110
0 Z5 z* E, V5 y, ]5 x4.6.2 搭接方法与类型 111
$ _; I3 o2 X8 G: ?( k4 C4.6.3 搭接的有效性 112
+ u- Z/ i$ l E5 Q8 r4.6.4 搭接的实施 113+ B4 o2 U- ?* z. M U- c4 h6 A
4.6.5 搭接质量的测试 114
m W2 O, y/ C0 t Z# r
5 m' q- ?2 w' ]. j6 T) F第5章 线路板设计 116$ u' h. G( P: n% N. W
5.1 元器件的选择 116
1 J. q, x8 j' K" k5.1.1 常用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设计 116
+ v: O3 m5 q, _7 o# }3 }) ^3 K! c5.1.2 有源器件敏感度特性和发射特性 125
8 ?8 x" d. Q `. e% o% ~5.2 线路板上的电磁骚扰辐射 130
* q5 S3 o) n% ?) p5.2.1 共模辐射与差模辐射 130
7 y! M) i, w& W0 u5.2.2 差模辐射 131
0 _: R2 n& A0 k3 i0 M% g' _5.2.3 共模辐射 133! ^# H6 Q1 a) T S( n
5.3 表面安装技术(SMT) 135
- q% O- Z9 t1 B5.3.1 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 136
% ?* V( Z6 p9 ]5.3.2 新型片式器件的发展 137% g1 d7 d* S' z; X3 d7 P( [2 v
5.3.3 高密度电子组装技术 1379 g8 } @& q, @& b
5.4 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 137
% [. ]4 `$ ]+ q7 S! u/ M$ B$ M+ z5.4.1 单面板 1384 O1 w8 E! v: R% n& S. J9 A! h3 P$ }
5.4.2 双面板 142
, p7 o4 }; u3 Z4 f5.4.3 单面板和双面板几种地线的分析 142
0 [5 J$ A8 ?7 @5.4.4 多层板 147# w: }" ^0 o2 {& a# x: q
, m; r% U4 g) ]0 G1 h0 ^$ s
第6章 电缆设计 1528 j0 g8 k$ Y& B) g4 r3 A7 c
6.1 传导耦合 152
, }* \$ z d6 r4 h3 z9 g6.1.1 电容性耦合 152' q! \# H& m, ? S
6.1.2 电感性耦合 158
( o, h7 [" ]' i* Q. _6.1.3 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的综合考虑 1633 Z# _4 L1 N9 V
6.2 高频耦合 165* @% \; L; f! g; A# g, k+ f8 H
6.2.1 分布参数电路的基本理论 166
1 I- e* V7 F3 d3 C- o% D6.2.2 高频线间的耦合 168
( `0 N9 m8 v, ~/ [. Q6.2.3 低频情况的耦合 170
( s- {& ^( F: z6 G6.3 辐射耦合 171
# ^' ]% B' Z2 o1 J0 k+ k# ~6.3.1 基本振子的电磁场分布 171
3 |" O' ~/ k$ d+ ^8 K$ Z6.3.2 辐射耦合 177( I% v% c# x7 i$ ^* f3 e+ e9 N
6.4 处在电磁场中的传输线和电缆 180
0 v0 \# z: R2 \) M* ?% i$ _ D6.4.1 场到线的共模耦合与异模耦合 1804 E$ d2 m8 Q# F( Z D$ j4 o
6.4.2 场对高频传输线的耦合 1815 Q7 F! T0 F `& d' b9 @( Y
6.5 干扰耦合的抑制措施 184. W0 P& M. y7 D0 T9 G( \
6.5.1 电容性耦合干扰抑制措施 1848 d. {, ?: m3 t a
6.5.2 电感性耦合干扰的抑制措施 184
) V) {6 Y: L# Q+ B2 L6.5.3 辐射干扰耦合的抑制措施 1875 B; e% s6 r% T+ J2 h. R- M# h
+ i3 s& v1 P, M V% w' Y第7章 瞬态干扰的抑制 189# b/ m7 X# a# v' q' a$ U4 @
7.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 190
5 o; X; r- S7 F4 T7.1.1 EFT概述 1905 g+ p8 A1 l( n
7.1.2 EFT干扰的抑制 193
) T) l6 R) B3 b' P7.2 雷击浪涌 196
, r. N* s$ C E7.2.1 直击雷、感应雷与浪涌 196' i/ h3 n; J, m: A0 D9 A
7.2.2 雷击与瞬变脉冲电压 200% b- [7 J- S& O) Y
7.2.3 雷害的防护 202
' F! A2 S( l+ U8 r, ]! D3 q7.3 静电放电(ESD)产生的电磁干扰 2047 W4 _: L% L% y% T6 j% c' e: x" ~
7.3.1 ESD的基本概念 204
! x! I$ w+ S$ W; o/ I% V; m7.3.2 ESD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07
9 W; U) [& R, @6 c7 Y7.3.3 防护ESD影响的设计及措施 207
9 I4 D6 e6 {# V1 `- p7.4 抑制瞬变骚扰的常用器件 211) J1 l$ x* x* ^5 q) {7 Q
7.4.1 气体放电管 211 r9 C1 U( C2 k& y- ?: N
7.4.2 压敏电阻 213, `. f- I1 G! K/ x A
7.4.3 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 215- h# \. l, x% z+ Y8 t
7.4.4 TVS应用的有关问题 217# Q1 w/ Q/ |. l
7.4.5 几种抑制瞬变骚扰器件的比较 219
K& i( x9 R- H( K1 `4 ]9 w6 M: i5 S3 ] A
第8章 电磁干扰的诊断与解决技术 222$ W3 z3 ?9 g* w# { \
8.1 样机(模型)和鉴定阶段中的电磁干扰问题 222
( y: T# g/ H' p8 `2 G" T- ~5 {8.1.1 实际的电磁干扰(EMI)问题 2230 R L2 v( |6 i# z$ [2 U4 s0 l
8.1.2 符合规范的问题 223
& {( {- a+ M7 H! z/ b1 w8.1.3 安排好开发/预测试的顺序 223
2 H( ~7 Y- ~5 _* _. Q/ @# e8.2 检查是否符合发射规范 225
; f( G$ _" o/ h3 H& |3 F8.2.1 测试场所的最低要求 225
4 P% {& l7 @2 N5 C+ S) ]1 _8.2.2 仪器设备 225
- s" u" o7 u$ ]4 L8.2.3 待测设备(EUT)/样品的安装 228
- O- }4 i' {7 k1 f+ b8.2.4 传导发射(CE)符合性测试 228" r5 [- `) b7 O$ k8 N
8.2.5 设备不能接入LISN时采取的措施 231
$ [4 n: ]5 E5 C8.2.6 辐射发射(RE)测量的替代方法 2326 j3 d7 A( W3 y
8.3 符合抗干扰性规范的检测 243; x* J k9 w# \. T. A
8.3.1 测试场合的最低要求 243
5 Z. y! M9 m, f, @8.3.2 传导敏感性测试的准备工作 2437 R2 O4 I: \, |6 Y1 f# e
8.3.3 瞬变脉冲群(EFT)干扰测试 244
, d( u; t/ B6 n8.3.4 ESD测试 2474 y$ _1 O/ |* ^) I
8.4 现场电磁干扰问题的排查 249
. i7 F2 z& K& i8.4.1 排查的准备 249
- K; y8 a; T; R" M8.4.2 现场检查 250+ h. f% u% }2 Z/ q. g
8.4.3 检测电磁干扰电流 2525 m& A: o, T9 A
8.4.4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问题的“强行损坏”技术 2520 J9 i. T ]) ], F F
8.5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问题的思路概括 2572 G3 o$ D6 `7 Z7 ~
8.5.1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的仪器和工具箱 257( ]6 _; d8 v; {& u
8.5.2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的过程 2582 K1 c0 w$ a$ Z, O, D6 }6 s4 l
8.5.3 诊断、排查电磁干扰故障问题的流程 259
! `# [8 [7 r! ~" n
0 z3 H1 `0 n" m: Z) O) Z+ f第9章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63
# d- o3 m5 H% `1 r( | N9.1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无线电干扰) 263
5 I8 I* ]- O1 ?" ~. e9.1.1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 263: |! n) |! ~ O& [* D
9.1.2 无线电波传播的杂散干扰(杂散波) 266# O! m! l+ |# ^2 {
9.1.3 移动通信中的电磁波干扰 2690 \' F7 T- G3 t0 X6 J
9.1.4 共信道干扰与邻道干扰 271& q# T* F: E" S: w& M, _0 ^
9.2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3
6 h% Y, y" a: b+ f9.2.1 频率的指配与管制 273% s* t" Y- ~7 e9 i( |9 e% A
9.2.2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限值 274& w7 @# F; E9 ^: w6 D
9.2.3 干扰协调区 278
6 ?( d7 [: u( c5 C9.2.4 频谱共用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8
% s- \' `/ ^: c8 @# `% u9.2.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279. [: w+ M7 x* Z% l9 M
9.2.6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其他电磁兼容技术 296
2 _# E9 T: {: A+ v( ?2 L9.3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标准 299
3 C, s. b; @. A: g9 H5 Q, g% M% J9.3.1 我国有关无线电通信业务电磁兼容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3000 _& G9 n9 G# N* p" Y
9.3.2 国际电联(ITU)有关无线电通信业务的电磁兼容标准 3007 U' t6 {5 b7 p& C+ j7 j0 s
o+ _0 ^' f, t- g第10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306
% F5 r3 j$ x. b8 q10.1 计算机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特殊性 3063 p" Z2 J- r' |/ y- {; }
10.1.1 数字计算机中的干扰 306! ?$ B8 r' J- h0 a1 F
10.1.2 特殊环境中的计算机电磁兼容问题 308
1 b! n8 X" o) D" G10.1.3 计算机病毒 309
d3 k) v E) c. ]% g" J9 w# w10.1.4 计算机的电磁泄漏 3090 ^: j7 F' q( M0 n1 R
10.2 工控环境中计算机的抗干扰技术 309
" ^( C. ?& c( T3 g7 j3 J7 _' u7 r/ v9 s( S10.2.1 工控计算机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310
% f) r. R' |1 _10.2.2 工控计算机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310; R% y9 f$ Z( t- |; O
10.2.3 工控计算机抗干扰用到的软件技术 314
$ E" e$ a3 c. a# U, I, y# J6 {4 r9 r10.3 计算机电磁信息泄漏与防护 317
! ~& b i! p: \" G; _7 G! w+ z10.3.1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的途径 317" \% \$ q. L, A9 Y5 l
10.3.2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的特点 318
9 U0 g. t' T& F5 [* ?- a- K10.3.3 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泄漏的防护技术 318
7 I# D+ r% @; _7 n$ w' m8 g2 P$ u6 g
附录A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322. J2 s1 `7 h( ~8 o7 n$ h1 G
附录B 部分电磁兼容国际标准 328
8 v& d. }/ u. n" p- V, K附录C 电磁兼容认证的有关文件 332/ i- S- s9 F5 e5 M
附录D 电磁干扰(骚扰)源的频谱 343% c' g- [, E7 F6 K( ~" h. b
附录E 传导、无线辐射、ESD和EFT数据报表 346$ d; v4 K$ q9 \% d4 l7 ~3 R
附录F 无线辐射限值转换为共模电流限值 350
4 F& I) E' ^. m1 E8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