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27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DR3的ODT功能只存在DQ,DQS和DM中,而这三个信号不存在多DRAM颗粒共用,如何抑制反射

[复制链接]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9 0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首先引用别的资料上的一段话:“ODT电阻实际是放置在DRAM颗粒当中。在DRAM颗粒工作时系统会把ODT屏蔽,而对于暂时不工作的DRAM颗粒则打开ODT以减少信号的反射。由此DDRx 内存控制器可以通过 ODT 同时管理所有内存颗粒引脚的信号终结,并且阻抗值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内存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内干扰信号的强度自动调整阻值的大小。”# }" N+ y; j% G  u9 C
如题,DDR2和DDR3的ODT功能只存在DQ,DQS和DM中,而这三个信号不存在多颗粒共用情况,都是每片DRAM颗粒独立工作,怎么能起到抑制反射的作用呢?' C+ W7 S* v$ ~! A# }1 r3 G4 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42

主题

847

帖子

1603

积分

四级会员(40)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1603
2#
发表于 2018-1-19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资料上说反射主要是阻抗不连续引起的,阻抗匹配了理论上就不会反射了
风萧萧 雨茫茫 秋水望穿 拉线路漫漫何时是尽头
日飘渺 夜惆怅 醉眼朦胧 真心人赢得天下输了她

6

主题

104

帖子

36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0
3#
发表于 2018-1-19 14:3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一對一最好了,這樣狀況會比共用單純。ODT還是需要,默認設定60ohm會比較安全一點。為什麼這樣?因為controller與memory當初設計就不是針對點對點這種單一情況設計,所以預留了很多ODT組值可調,是因為不同拓撲與顆粒的組合與走線長短都會影響到ODT阻值的選用。

点评

xyh
你好,可能你并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意思,我的意思是ODT存在于点对点的数据线上,而不是存在于点对多的地址及控制线上,这个时候ODT在数据线当中如何起到抑制反射作用呢?或者说数据线当中的反射来自哪里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 09:12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09:12 | 只看该作者
x1215 发表于 2018-1-19 14:35
  w6 g& n7 H$ @如果是一對一最好了,這樣狀況會比共用單純。ODT還是需要,默認設定60ohm會比較安全一點。為什麼這樣?因為 ...

  N. L8 s* r9 `% T( F, S8 c你好,可能你并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意思,我的意思是ODT存在于点对点的数据线上,而不是存在于点对多的地址及控制线上,这个时候ODT在数据线当中如何起到抑制反射作用呢?或者说数据线当中的反射来自哪里呢?& h, I# A$ E3 [% P- b

点评

其實我的認知是,DDR3的數據線,也是針對一對多的設計,例如4個rank的設計,就是一組DQ/DQS/DM需要接到4顆DDR chip IC,所以反射是從這邊來的。 我在回答你的問題時,其實我心中也有疑問,為什麼CA/CTL是一對多的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 10:10

6

主题

104

帖子

36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0
5#
发表于 2018-1-22 10:10 | 只看该作者
xyh 发表于 2018-1-22 09:12
- j! T% {6 [" W$ _你好,可能你并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意思,我的意思是ODT存在于点对点的数据线上,而不是存在于点对多的地址 ...
% r# [6 C5 t% z' O9 V
其實我的認知是,DDR3的數據線,也是針對一對多的設計,例如4個rank的設計,就是一組DQ/DQS/DM需要接到4顆DDR chip IC,所以反射是從這邊來的。
" G/ e6 w& n. I7 q* o我在回答你的問題時,其實我心中也有疑問,為什麼CA/CTL是一對多的設計,但是卻沒有ODT,這樣有點浪費空間。希望有高人可以解答。
5 A. r( ?  [: g3 q+ Z

点评

xyh
关于你的疑问有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过,基本观点都是:数据线是双向传输的,而CA/CTL是单向传输的。地址如下:http://www.pcbtime.com/thread-8108-1-1.html如果根据这个观点,那么ODT的作用并不是为了抑制一对多导致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 15:58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5:58 | 只看该作者
x1215 发表于 2018-1-22 10:104 T+ d6 z) N# A6 n# ]/ R
其實我的認知是,DDR3的數據線,也是針對一對多的設計,例如4個rank的設計,就是一組DQ/DQS/DM需要接到4 ...

4 g2 D2 b5 k% a# h9 K$ M关于你的疑问有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过,基本观点都是:数据线是双向传输的,而CA/CTL是单向传输的。地址如下:http://www.pcbtime.com/thread-8108-1-1.html如果根据这个观点,那么ODT的作用并不是为了抑制一对多导致分支之间的反射,应该是为了抑制上一个传输到接收端的bit的反射对下一个发送端的bit造成影响。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 P% _4 H- D8 M4 `) ]
此外,关于你提到的多RANK共数据线的问题,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吧,例如RANK0为0-31,RANK1为32-63,印象中应该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存在共数据线的情况。由于我做的几乎都是嵌入式处理器,多RANK的主控目前还没有接触过,所以不知道是否正确,我对RANK的理解就是,1个CS对应一个RANK。如果不正确,也请指正~~
( f" s( y! u+ @& Q

点评

謝謝您提供的連結。 1個CS的確就是對應一個RANK,但是一個RANK沒有0~31, 32~64的區隔。您可以到JEDEC下載DDR3 SODIMM的參考線路與board file,可以看到多RANK設計。 JEDEC免費註冊,註冊完可以免費下載。 http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 23:42

6

主题

104

帖子

36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0
7#
发表于 2018-1-22 23:42 | 只看该作者
xyh 发表于 2018-1-22 15:58# c; H2 p- J" }+ x
关于你的疑问有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过,基本观点都是:数据线是双向传输的,而CA/CTL是单向传输的。地址如下 ...
" B& W8 k# {/ d- [) c" x5 ^
謝謝您提供的連結。9 [' u* F! B  E$ I% o/ r4 T
1個CS的確就是對應一個RANK,但是一個RANK沒有0~31, 32~63的區隔。您可以到JEDEC下載DDR3 SODIMM的參考線路與board file,可以看到多RANK設計。
. y/ p" K, N" U- {JEDEC免費註冊,註冊完可以免費下載。; {- O9 w2 r, t7 o* O  I9 x+ M  g7 ?
https://www.jedec.org/standards-documents/focus/memory-module-designs-dimms/ddr3/all
% j) Z7 Y6 l0 |7 j# Y, \9 i  i- W  i# Y: e1 L

点评

xyh
好的,感谢感谢,关于DDR3的layout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想请教一下。对于数据线我们采用内部的ODT保证信号完整性,而CA/CTL/CMD一般采用Fly-by layout,那么出现一个问题,在有的设计中会在最后一个DRAM颗粒端加VTT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3 08:47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08:47 | 只看该作者
x1215 发表于 2018-1-22 23:422 A8 N; u0 c! }/ I- j. z( T7 S
謝謝您提供的連結。) L; E, ?* @8 k8 W$ L8 N8 ]; U
1個CS的確就是對應一個RANK,但是一個RANK沒有0~31, 32~63的區隔。您可以到JEDEC下 ...

( V5 Q) q: H8 X4 N好的,感谢感谢,关于DDR3的layout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想请教一下。对于数据线我们采用内部的ODT保证信号完整性,而CA/CTL/CMD一般采用Fly-by layout,那么出现一个问题,在有的设计中会在最后一个DRAM颗粒端加VTT做上拉,类似于ODT,而有的却加的RC滤波(见附图),这两种方式区别在哪,如果知道也麻烦指导一下。# {! U6 B$ M) [! R. v' o- g

' Q& [( }9 e: [8 t1 a) H1 \  {

1.jpg (145.26 KB, 下载次数: 0)

1.jpg

2.jpg (96.29 KB, 下载次数: 0)

2.jpg

6

主题

104

帖子

36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0
9#
发表于 2018-1-23 12:58 | 只看该作者
這個不是RC濾波,RC濾波的R需要串在訊號上才叫做RC濾波。
3 k$ a, q; u3 g: L9 h3 S這是RC termination。CA/CTL在訊號沒有變動時,看到的是開路,有訊號在傳輸時,看到的是49.9ohm。
! B/ \9 A6 Y3 u# e  ^效果跟只接49.9ohm下地一樣,只是這樣的話,會比較耗電。電容的目的是隔直流。
; H6 C( H8 p1 Z4 ~  G( i: f, K: J6 q9 i+ I" {. I# A
不過我不知道這種效果跟VTT比起來哪個好。我猜要這樣做是要省VTT IC的錢吧?有用RC termination的設計有放VTT IC嗎?" q/ _, d0 r$ c: e; v

点评

xyh
了解,这地方的确不是RC滤波,感谢你给出的解释,对这一点更加清楚了。采用RC端接方式的已经没有VTT IC了,而且后期RC端接已经被NC了,实际工作时候CA/CTL/CMD上没有任何端接; RC端接是拉到地,RTT端接是拉到VTT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3 14:20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4:20 | 只看该作者
x1215 发表于 2018-1-23 12:58- l& g  j: W2 R
這個不是RC濾波,RC濾波的R需要串在訊號上才叫做RC濾波。, b' u9 V! L7 M5 T- h+ k
這是RC termination。CA/CTL在訊號沒有變動時, ...

! J+ b+ T4 F5 r! r2 V7 Q2 }9 K. x了解,这地方的确不是RC滤波,感谢你给出的解释,对这一点更加清楚了。采用RC端接方式的已经没有VTT IC了,而且后期RC端接已经被NC了,实际工作时候CA/CTL/CMD上没有任何端接;) N3 W) Q  y7 \7 b$ L
  U  D  E9 \& c  Q
RC端接是拉到地,RTT端接是拉到VTT,而VTT=VDDR/2,这里为什么会使用VDDR/2作为上拉,能帮忙解释吗?
' v! |7 {3 I3 M" t6 @- c此外,这两种端接对信号的改善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吧,我的理解是上拉能够改善rise time和overshoot,下拉可以改善fall time和undershoot,不知道这样是否正确?. @/ T* D, ]( m

6

主题

104

帖子

360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0
11#
发表于 2018-1-23 15:38 | 只看该作者
其實你現在問的問題也是我不懂的地方,希望有高手出來解釋。
: _" T. O3 }+ F  u- c% A( q5 J8 a不曉得是不是DDR的SSTL驅動方式的關係造成他有不同的終端接法?

点评

xyh
找了一下资料,跟你猜测的差不多,与SSTL驱动器有关,目前只找到了DDR2中关于这一段的解释,DDR2-SSTL-18标准的确存在很多种端接方式,但是没有讲到RC端接,RC端接方式应该只有DDR3才有(猜测,没有找到参考资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3 16:14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x1215 发表于 2018-1-23 15:38
( H" A% ~' b; r# i8 u其實你現在問的問題也是我不懂的地方,希望有高手出來解釋。
$ d/ T" H$ x/ R( o. H; E) D不曉得是不是DDR的SSTL驅動方式的關係造成他 ...

3 j; C' N7 u, a- q- e+ J找了一下资料,跟你猜测的差不多,与SSTL驱动器有关,目前只找到了DDR2中关于这一段的解释,DDR2-SSTL-18标准的确存在很多种端接方式,但是没有讲到RC端接,RC端接方式应该只有DDR3才有(猜测,没有找到参考资料),端接方式选取静等高手解答~~参考资料如下:8 t. P8 y7 o. p. O7 t; J4 a
http://xilinx.eetrend.com/blog/10582
: f& I6 a" H" T2 P
8 q( o- K4 Q1 y9 Q$ v6 W* a( j) v: m4 f
& b0 u; y6 R3 {9 Q1 k; J# s1 c" D: }

DDR2-SSTL-18标准.pdf

902.0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威望 -5

6

主题

58

帖子

402

积分

三级会员(30)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0:05 | 只看该作者
帖子不要沉。。。。期待高手来解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4-27 21:23 , Processed in 0.075768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