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k# p! v, Z* _" L0 j! r3 s5 c- ^
9 A$ B) b1 `3 p: }+ ^[url=] [/url]
( @! [& I. c1 R! X" K& |. r" q
: {7 N2 D* e! m【编者按】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迈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集微网特推出“70周年芯片专题”。华为、中兴事件,让中国芯变得家喻户晓;科创板设立、大基金持续注资、资本青睐等,使中国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中国芯如何走向崛起。本专题从“谈古”来“立今”,围绕应用篇、关键芯片篇、政策篇、展望篇四个维度展开,共计11篇深度文章。中国芯纵有挫折,但从不停顿;中国芯即便沧桑,但仍豪情万丈!' K j Y! B+ T& @
( @) Z; s$ _) U4 V- W: _
8 h% s, M8 }5 n }" i作者|kelven 校对|范蓉
/ Z+ E( C. Q; y2 _集微网·爱集微APP,各大主流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 y; e# d% _6 z. Z! U: X! z7 K+ N/ F$ f; l% ?$ I, Y/ c- e3 ^
6 U0 Z- x8 t3 T& f
回首中国的消费类电子市场,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深圳制造。其主要经历了MP3/MP4、山寨手机、平板电脑这几个阶段。. d, r5 x% y; C3 z* j% f
M1 p/ W$ k/ j9 ~& H
6 |8 J; h$ \* \; ]3 [
MP3和平板电脑催生了中国芯力量局7 |; v7 ~7 H: Q( W
* y6 g! w* q# G4 A2005年前,MP3是市场主流,不过其主控芯片份额主要是被sigmatel、telechips等等这些外资公司所占据,直到炬力ATJ2085横空出世,成为低端MP3的霸主,改变了市场格局。MP3市场经历了群雄混战,发展到最后就只有两强相争,也就是炬力和瑞芯微。 |6 Q- p! u: K) \
' D3 e/ Z3 j) j& h! E; D2010年,苹果正式对外发布了iPad这个品类,给予了众多中国的相关平板行业厂商制造历史的机遇。在平板行业,国内芯片行业格局还是炬力和瑞芯微,后来全志(由炬力主要人员离职后创办)势头盖过炬力,继续与瑞芯微在平板市场争斗。$ e: x( X1 G4 e: j
1 z. W) u6 e& Y; X! s" E, K2010年前,那时候可能是一些MP3的进化版本MP4或者MID的平板电脑形态雏形,但其芯片的设计和性能都不能与真正的平板电脑相媲美;第二阶段便是2010年开始,iPad引爆行业,白牌平板电脑快速崛起;第三阶段便是2015年开始,国际芯片大厂纷纷进入平板电脑市场,包括Intel、高通、MTK等,这成为了平板市场品牌重塑的时期。/ @4 C; M7 W1 H2 w; h
- H; P% s8 C" R2 Z! Y* Y
对于平板市场最重要的中国芯力量,便是从2010年的平板市场爆发开始,随着白牌平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最主要的推手肯定是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公司,瑞芯微和全志也成为中国平板市场芯片的两大主角。6 M2 X- I" _0 Q2 C
0 ^( U* a& h, @ 瑞芯微:抓住平板爆发机会
' K5 E+ A9 D G; C; q0 G* s9 V: p2 |4 }' J+ b3 ~1 h1 }/ w
MP3\MP4后,手机进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然过程中也出现了上网本等产品,不过这部分上游资源基本在我国台湾地区,大陆芯片企业并没有优势。
: l5 W, D# J B- n. `( @6 t4 q r
# T1 ?$ F E d0 N瑞芯微可以算是深圳数码行业的最大影响者,它从复读机行业迅速起来,其后在MP3/MP4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虽然在手机行业遭遇困难,不过平板电脑市场再度崛起。+ Z+ B# L! ~/ y0 h
7 n9 c& Z, F# B8 i: a2001年到2003年是瑞芯微的原始积累,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于当时大热的复读机IC芯片,最高峰占据市场7成的份额,这为瑞芯微积累了上亿的资金。
5 |- v* l T! N- j
, v4 ]: F7 q/ n2 }5 `: L3 ?“2006年到2008年3年期间,瑞芯微在MP3/MP4行业高峰占据超过8成的市场份额。”前瑞芯微市场员工回忆。瑞芯微在MP3/MP4行业超越上市公司炬力,与君正、凌阳、全志、华芯飞等混战,这也奠定了瑞芯微国内集成电路设计第一梯队的地位。
. ~2 z. b: |, v* X5 _* n' ]5 H+ A$ ?) w5 ?7 ~2 U
当然随后MP3/MP4市场衰落,瑞芯微也曾经进军手机的芯片市场,不过与国外的巨头,包括高通、MTK、展讯等相比,其缺少了核心的通信技术,作为后来者的瑞芯微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k" h; r+ Y9 ]# G' D& d
" b! k3 i6 F- h O: a# _# ^% t2008年到2010年,瑞芯微曾经把手机芯片推到OPPO、中兴等手机厂商,但是出货量始终不愠不火,瑞芯微也在手机上损失了上亿的资金。; l* s4 l, k' D2 E
4 y; |9 g1 k6 X( R. |- m- b
据当年深圳白牌平板行业从业人士对《集微网》记者表示:“所有从事平板行业的人都要好好感谢乔布斯,因为2010年iPad的发布给整个平板市场带来了历史的机遇。”2 G6 c5 F. Y+ I' }# X6 I
3 p, A9 M6 s+ }. v7 T
2010年苹果iPad引爆整个平板市场,瑞芯微也在此时捉紧机遇,实现了再次的崛起。瑞芯微凭借相对雄厚的资本,开始适应市场做相关的IC主控芯片,获得了再一次快速发展。
% B P' A& t4 {( w
* ]$ M# X7 k& y7 e2010年11月,瑞芯微正式推出基于Arm9核心的RK2818,开启了深圳白牌平板电脑行业芯片的序幕。
9 {9 g, F" v" Q9 S3 o
" m) j$ d/ c. U8 R. c3 w! W: y! r 全志爆发,双雄令平板市场前行% t3 d. i8 |6 x4 ^9 c
5 K! u% F1 L; H2 j2 n2011年年初,平板电脑主控芯片正式跨入cortex A8架构,那时候很多公司其实在做telechips的平台,但是由于芯片问题、成本问题、技术支持问题等等,导致之后被很多公司所抛弃。此外国产芯片逐渐成熟也加速了平板电脑芯片国产化进程。
0 W- s: @& M$ N
% W" J8 `. Y( I: G瑞芯微在继RK2818之后, 2011年6月推出RK2918,这是瑞芯微在平板市场的关键芯片。第二年,此颗芯片与精简版RK2906销售1400万颗,占瑞芯微芯片出货量超过7成。同时,也真正引爆市场。
4 k7 ?: m# L" X/ y( n \3 y
1 B+ ]# [8 A* t一位平板产业从业人士对集微网透露:“在芯片发展的同时,其也促进了产业链多种重要元器件的降价和发展,尤其是显示屏。” 当时电容屏飞速取代电阻屏,使得消费者体验大大提升,整机价格落入1000元以内区间。在此同时,同期的另一款重量级芯片全志A10也横空出世,逐渐与瑞芯微RK2918形成双星双雄争斗的局面。 I6 f3 q8 N8 K
- c W. M: s/ Q [ y3 `9 IA10是全志打响品牌的芯片产品,而真正让全志火起来的应该是A13这颗芯片。A13厉害之处在于是平板上第一颗没有采用BGA封装的芯片,加上集成度非常高,又整合了自家的PMU芯片,成本和加工难度上都要比其他芯片优秀。
* r# c) A4 v3 {# x6 z- z' u# J# @
实际在市场定位和战略方面,瑞芯微和全志不尽相同,瑞芯微采取的是高中低端通吃战略,当时主力已经在研发高端双核RK3066芯片,同时又在低端推出RK2906,不过由于战线略长而分散了精力。全志方面,则初期全力研发全志A13芯片,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利于贴片生产和售后维修等方面,价格更是直接杀到底价,全力夺取低端市场,成为了低端市场霸主。
$ @; j; q! c, |" j+ i! I {: G3 {( h( a `9 X* f) K& g
A13一举确定了全志在平板行业的霸主地位。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全志A10/A13都是低端市场首选。
3 E. A8 R; h& ~, [% M; ~2 Q7 ~% _1 v. w$ m% b" E3 H& }' o& A
2013年,整个行业开始从单核向双核和四核的方向进发。瑞芯微选择了ARM Cortex A9的架构,而全志则是仍然采用Cortex A7结构。CortexA9性能比Cortex A7高出20-30%,这导致中高端市场上瑞芯微比全志更有优势。
" E' u% v# U& y2 _, I M1 j, V% r( f; W# U2 U% t! g
随着瑞芯微IC芯片性价比不断攀升,将芯片打入国际领域,赢得了包括惠普、戴尔、东芝和华硕等PC巨头订单。全志虽然在低端市场属于垄断,但是始终无法打入中高端领域。) g1 R0 D& ~7 x a& k
7 z: p0 G* F2 H: v, H瑞芯微CMO陈锋表示:“瑞芯微在白牌平板市场的两大竞争优势在于品牌资源与技术推进,前者可以说是瑞芯微多年积累下来的产业链优势,后者可以解释为针对市场精准定位的技术快速推进。”7 _, \& S9 O, g# n* C, O
: m a: g% u' t8 T( V- b1 u) E
全志在2010年平板芯片上的份额几乎为零,3年后全球份额已经达到了18%。该公司一名高管表示,全志成功的关键是速度,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具竞争力的价格把平板芯片交付给厂商。
& X6 K _0 @4 x9 m c4 m. U4 Y/ j6 M
在初期的平板电脑领域,笔者认为,国内芯片企业成功的另外因素还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对下游厂商也提供合适的配合,不论是瑞芯微还是全志都是如此,上下游协同。. x8 ~9 d, P4 E+ X
& U+ o/ F1 `8 m
同时,整个深圳白牌的平板电脑市场的崛起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便是iPad的出现令整个平板市场,不论是C端还是B端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地利便是瑞芯微、全志等国产芯片设计厂商更了解下游厂商的需求,能够进行软硬件的定制;人和便是国产芯片厂商对市场的正确判断,进而实行精确市场定位的胜利。4 w( S- G' X- F+ G8 K
- r* R3 u" A: k: { x/ R对中国芯片厂商而言,与国际巨头相比较,技术稍逊一筹。不过,当时国际巨头主要在竞争手机市场而无暇顾及平板市场,这为平板电脑国产芯片设计厂商留下了巨大的机会。% K' c, q) K2 t, _6 a; k
3 W( ?- ^+ \/ v/ {
国际巨头杀入 平板电脑进入洗牌阶段
. b& c, [* S2 i
$ X' H! n( F9 D* d* U: V瑞芯微和全志借助ARM的芯片设计,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在平板电脑芯片市场拿下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这令英特尔、高通、MTK等国际顶级IC设计厂商非常眼红。
% M0 L7 p) i& y1 f- E" A
( p5 Z2 z! }$ @- M从2014年开始,英特尔、联发科MTK这样的国际巨头开始大举杀入国内市场,平板电脑市场进入了品牌的洗牌阶段。
& y6 [ y1 z4 y0 O) U9 { Z4 } r8 y+ v1 m0 n7 @
英特尔希望自己能在移动市场获得立足之地,从2014年开始以10亿美元计的补贴,近乎免费的提供芯片给中国深圳的白牌平板企业,而且它既可以支持Android系统也可以支持Windows系统,因此获得了深圳的白牌平板企业的欢迎,一年内实现了接近8倍的增长,获得4500万的出货量,这导致中国平板芯片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流失。$ }% W( e( n. Z* [: |8 U( s
( K8 S4 s8 B: d" \
随后高通、联发科、展讯在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推动出货量提高,他们纷纷介入平板电脑市场。他们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提供AP也可以提供拥有通信功能的芯片,拥有规模和成本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抢夺中国平板芯片市场的份额。
$ G: W' \. U/ Z5 O* g" y
4 o+ ^3 C5 ]$ ^: a由于英特尔在2015年放弃了之前的补贴政策,其让出的市场份额迅速被高通、MTK、展讯等填补。除了竞争者因素,市场竞争还与白牌平板市场长年的价格战有关。! W/ M6 H8 e+ H+ r
5 R1 L% R8 z; z) C+ t" w* m* K“深圳白牌平板电脑厂商2012年的净利率已经不到5%,2014年行业毛利率不足5%。2014年,除了一线的ODM/OEM厂商,大部分厂商处在行业洗牌的临界点上,退还是不退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深圳平板行业协会会长吴端回忆。
8 ]! d3 W. i3 X& @9 H8 O9 ?6 B$ Y! r; @7 c
在2012年到2014年间,深圳及其周边区域的白牌移动端生产企业的产品以低价为主,多数产品在299元、399元的价格段厮杀。最终,苹果牢牢把握着3000元以上的平板市场,而三星则是在2000-3000元价位的王者,白牌平板厂商,如台电、酷比魔方等的产品,市场无人问津。
8 d: X( j7 t. z# \1 _$ F6 p, v1 p w: d' n+ M. h
根据2016年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苹果、高通、英特尔、联发科和三星LSI位居平板芯片市场份额前五强。苹果、高通、英特尔更是包揽近七成市场份额,这导致中国平板芯片企业生存日益艰难。 A& [% |4 i6 R% p( ~" u
' I+ s3 }3 ~8 Q
随着越来越多的头部平板电脑厂商品牌采用自有的芯片,包括苹果的A系列、三星Exynos、华为海思等,留给其他芯片企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渐压缩。在发展困难的阶段,平板芯片企业开始纷纷转型。
- F8 S# B8 R5 a E* x s% m" ~) D* ?* t( L* D1 d
瑞芯微选择与英特尔合作帮助后者整合ATOM处理器和基带,由于后来英特尔停产低性能的ATOM处理器,瑞芯微在这个合作中并没有获益。随后,瑞芯微积极布局新领域,也获得了新的业务增长点。6 c! ?# q' j, X
/ z1 j0 C. [4 E9 @" H" a, Z全志方面则在个人、家庭、车载、VR等多业务线频频发力,布局车联网、VR、服务机器人等产业热点,扭转平板电脑市场失利之势。( O4 `. }! l) B+ d. T% y) ?( X
8 D6 y% p3 W' D" Z
平板电脑细分市场涌现,重塑新跑道
6 Z+ Q8 [ ^5 L' U& p5 Q: B" m: K1 |5 B+ w: L
从2010年开始爆发的平板市场到2014年首次呈现颓势,再从2015年开始到如今,平板市场如同手机市场一般,依旧在衰退。其中白牌平板由于同质化以及低价竞争,已经逐渐陷入恶性循环,全行业利润率仅5%。
0 D0 E; I4 Y( q
6 U+ n1 y4 W5 d P" O2 c( c白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仍在下降,主要原因是一线品牌低价机型的激烈竞争,以及新兴市场日趋饱和带来的需求减弱。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2Q19)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同比下降5.0%,全球出货量也下降至3220万台。+ i" |6 z, q; T
+ _( h9 K" G9 R. b前五大平板电脑厂商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亚马逊和联想,排名并没有大的变化。而其他厂商方面,则从2018年的第二季度的29.9%的市占率下降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23.3%,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z) ]0 ?% T0 e5 J4 l( l
/ v% r2 S/ z4 L2 e“苹果、三星在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市场的出货量全部同比增长,而联发科、瑞芯微、全志和展讯平板电脑应用处理器出货量继续下降。”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研究服务执行总监Stuart Robinson表示。
3 n8 r' j7 ~1 r) N; z! \% u# V
7 N1 r k% V4 l+ s白牌平板遭遇的问题在白牌手机时代也曾出现,低价竞争带来了同质化和低品质。平板产业到现在阶段已经经历了两个生命周期。第一个周期是比配置的阶段,当时平板电脑拼的是单核、双核、四核,中国本土的平板芯片如全志、Rockchip等在这一历史时期开始崛起。这个时候芯片厂商拼的是速度,谁能第一个推出新产品、新技术,谁就能获得高利润。0 D: y# p+ v# c) ?$ J0 b" b
9 a- f" L2 R% u
第二个周期产品和技术进入成熟期,进入了价格战的时代。谁的产品芯片方案便宜,谁就会有订单。在价格战上,中国厂商尤其是白牌厂商是非常擅长的,不过这也会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埋单的仍然是整个平板行业。1 B: E6 U. `9 i
|# }& u9 _, K& a+ U! u7 }( s, C
其实对于平板厂商来说,现在也是经历如同手机行业一般的品牌和产品的升级。以往大部分的中国平板产品都是出口到海外市场,低价同质化是很普遍的,不过随着国内消费升级,C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性能和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应用领域和和用户需求也有细分的趋势。$ v3 H) ~! i+ R9 n8 f
' a, v% P" `4 b- @
中国消费者研究机构分析认为,单纯娱乐功能的平板产品需求在逐渐饱和,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平板电脑正在走向商务和办公应用等细分领域。, @% I5 C) B" c- T) D
+ E1 ]0 v- I7 f( G3 X“商务方向只是众多领域的当中一环,手机可以有游戏手机,PC可以有游戏笔记本,为什么不能有游戏平板呢?”平板方案设计商品网总经理唐华认为。0 f2 ^5 W1 S5 L! ^8 d
( ^2 p' n" r; ^
“未来应该会针对某些应用需求,把硬件做到极致,做深度的定制开发。” 全志事业二部总经理韩明星表示。; f( w# H9 a" Z$ _: o) }7 J7 ]
: V- X3 A6 {4 t6 q* ? k平板消亡理论并不是不存在,不过今天所说的平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拿来播放视频或者玩游戏的娱乐用途为主,而是更广泛的概念。传统平板有可能衰落,但是针对各行各业细分定制的“新平板”将会越来越多。细分应用市场方面,如儿童智能机器人、陪伴机器人,还有汽车的前装、后装市场,多媒体广告机等智能终端都可以用平板方案来做。
8 e) S1 j5 [3 L' [+ z
5 c7 i# V$ A$ \) b% E: `! j" b随着行业需求的提升,特别是5G时代下的云计算和AI智能算法等,传统平板的硬件平台在运算力和功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平板芯片商要捉紧新一轮的AI和5G的大潮,进行更新换代。
" w4 v. a$ u! c8 F2 K6 p% o; u% \8 x( ~, d; E( D
全志科技AI专家林建文表示:“AI市场足够大,各自都可以在不同的垂直领域找到生存空间,平板电脑领域也不例外。” e3 b$ i% H! \' V K" z
( D& d* E" z* ~& y
“全球平板市场预估有1.5亿台,除去头部苹果、三星、华为等厂商的量,至少还有6000万台的量,市场空间依然存在。”全志韩明星表示。! W7 _$ t }6 L' |) x- D Y: {
( g8 \& W2 T4 |8 ?# F5 P- w- X
在5G+AI双加持的未来,平板市场必然会在新跑道进行重塑。
( V) T& c8 c1 g. Z# C% W7 ?. I0 v% z- P0 B! ~; V$ w
' w+ l# ?% f5 r, E5 t
5 c9 A/ l5 x/ _" ]/ ^+ Y$ ]5 k" D
4 B. X0 P) ^( @. O
5 i6 r0 a; i# m: i+ z( p
8 r1 F2 D/ h+ i5 p- m7 j. I9 }2 E& m" _0 N8 P
" b; R9 h1 S! r- @* ]- i 8 h9 k. n' q& H/ J
$ K: m8 W8 v/ B$ g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