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 / 黄刚(微信公众号:高速先生)+ L( }& J z/ B# p8 m4 r8 R
9 w6 o$ n: _9 T& F2 Y" e我们说完反射之后,接下来就看看如何去消除反射的方法了。9 ?3 Z& [/ A, H6 y2 I. \
! r; N% F1 m. p+ T* C+ n, n) Y* X' u* i
01, l- P4 V6 W: t' G! q2 h
. s$ [3 {, U/ o* H5 p
# T3 N, l, _" K5 G; n8 K* V我们和别人说得最多的端接与拓扑,大家都能够很轻松的分辨两者的区别和知道各自指的是什么了吗?拓扑分串联拓扑和并联拓扑?端接形式有菊花链和T型端接?听起来也还挺顺口的,但是真的对吗?这篇文章“围殴”拓扑和端接之开篇会告诉你答案。7 ?$ g- N6 q3 n; O
![]() ![]()
/ Q% p& Z; v* Q& D5 |
" i5 \* ?7 q0 M m: u3 d026 h9 e% W: ^3 H: ] _: v/ g# Y
, e, q/ ~" Z( `: w/ ]5 n* P
5 @& |: T' L7 F( w
我们在本篇文章先讲讲端接,说到改善反射的方法,端接绝对是第一利器。内阻和传输线的不匹配的情况在高速器件是很常见的事,因此就催生了我们各种的端接方式,这篇文章端接介绍及其种类会大体给大家分清楚,会介绍下各种端接方式的特点。, O/ P4 H0 M: z4 c ?4 K
![]()
1 t; {: E1 u- W: |4 `" A$ @
5 C5 c% e* _' ^/ e# @& f03
& X* n7 V- G$ x- o- k: r/ ^4 r) |$ S
. V" M0 q ^% Q8 J$ F( p从简单到难,或者说从端接器件数量从少到多开始算,源端端接总是第一个被大家提起的形式。内阻的阻值和传输线的阻抗之间需要如何平衡?所谓的源端到底需要“源”到哪个位置?区别又有多大?源端串联端接详解会详细的告诉大家。
; V; Z2 J7 J* B% T9 r![]() ) S! @( ?4 ^ o* E. l0 X9 b4 B
0 u" O* L* p8 v
04
0 q; V) _- `& W6 m% v8 p
4 F8 m8 B& z- z; L' y7 y$ p+ ~& Z& ^( K* ^* i% d
说完源端,必须要提到和它对应的末端端接,同样有一些困扰大家的问题:末端端接电阻的阻值如何选择?端接电阻需要上拉还是下拉?上拉和下拉的电平到多少呢?浅析末端并联端接会详细告诉你答案。) k0 N n0 H6 G* S7 j' Q% e. I) U) ?
![]() ![]()
' |: q$ N1 o ~( d+ d/ O/ f! |
" M n% m" ]0 O3 S a05
9 ~. \6 Z6 d1 h/ Y( q# q, y/ t9 H( Q2 u6 X' u3 z
' C, M5 z( h* X3 Y7 `, D( T( j
除了比较简单的源端和末端两种选择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效的端接方式呢?为什么好好的一个电阻不选择,非要用两个电阻进行端接,有什么好处吗?
6 {; b; w3 O! \' i; a2 z% I, _" P) w) O6 p. C0 k# }% b
, S( I9 K& b) V 另外大家还见过用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端接的吗?又有什么好处?另外容值的不同选择会对信号造成什么影响吗?
. d) n* |0 e: p' d W/ w! J+ h6 L 这些相对复杂的端接方式通过戴维南与RC端接会和大家慢慢道来。
# W, V. t7 u# o
; x/ P" {, u. ^$ ^: J, t$ ~7 v) \- E& Q
0 \& K4 [( W2 L
6 V- ^; o6 F2 g. \- B4 n0 F
{% h. ^9 D- j2 L+ e& \ a$ ]2 L U2 P) ~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5 n$ a- l6 n! e5 m) e
4 k; z3 J" ?7 w% h4 {% n+ X) O6 R+ S5 G9 F! v" A
8 `. R1 p6 D. S. X9 n! } 高速先生带你看反射+ Z& S2 m& Y( S c. C# l3 g" V
阻抗控制面面观(上)
2 I; _4 h$ |4 o 阻抗控制面面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