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巢课
电巢直播8月计划
查看: 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硬件] 被日系厂商吞噬的中国机器人产业

[复制链接]

551

主题

1470

帖子

3万

积分

EDA365管理团队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4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27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机器人需求国,但国产份额仅为10%左右、且绝大部分的关键零件都依赖进口。真正在华唱主角的是日欧厂商,尤其是日系厂商的份额高达60%以上。为何中国政府大力援助,却仍不见国产机器人水平提升?
1 S! Z& n6 R% {国产机器人发展路在何方?
$ M2 w4 Z! z6 T; x中国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但基本上都不是“国产”,若应对不当,谁又能保证机器人产业不会落到和汽车产业类似的下场?; U6 s( b3 q( x2 c. p. Z: r* }7 W
  中国已成机器人最大采购国
9 o9 j3 i- ]! H; y! f% i  r4 \* R  随着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的突显,从2000年之后,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就开始进入井喷状态。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显示,中国2000年至2013年对产业机器人的采购增长率维持在年均36%以上。
( [  t' `+ n4 y7 [  尤其是,2013年中国采购的产业机器人数量多达36,560台,较2012年增长近60%,占到全球产业机器人销量(约16.8万台)的约1/5,一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机器人需求第一大国,年度采购量远超日本(26,015台)、美国(23,679台)。新加坡的《Today Online》曾引述瑞士ABB集团高管的意见预测,“用不了几年,中国的机器人采购量将进一步拉大与日本、美国的距离。”
, i* y2 u, B2 @; H4 P7 Z图1# T" k7 G% ?& u
  瑞穗银行产业调查部的报告则显示,中国对产业机器人的采购需求实际上维持着更为快速的增长:1999年至2008年年均增长达到34%,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2010年之后出现更为惊人的增长,2009年至2012年的增长率达到61%。
% A# a0 c$ ]5 T  瑞穗银行产业调查部进一步预测认为,2012年至2016年全球产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率将达到约20%,其中日本、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止于10%左右,中国则有望达到65%以上,因为“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对稳定品质、高附加值制造加工的需求,将是中国未来的大势所趋。”- h+ J! ?' H9 x( w* u0 S
图25 n3 f+ G4 `5 Q
  从产业机器人存量及使用密度来看,中国对产业机器人的需求确实仍存巨大潜力。IFR全球机器人产业统计报告(2013年度)显示,日本、美国的产业机器人存量分别为31万台、16.8万台,中国则只有9.6万台;每万名产业工人对应的产业机器人导入数量,日本超过1500台、法国、德国、美国均超过1000台,韩国为396台,相比之下,中国则只有23台。& \) S9 }$ X9 _! _" a* h% e
  日本富国生命投资的研究报告也认为,正在兴起的中国产业“机器人热”在势头上将超过日本1980年代的“机器人热”,年均30%以上的需求增长也已经远超过当年的日本。
+ ?7 r2 a: S1 y& @& x  日欧机器人厂商在华唱主角
9 r* d) e! \& U; h" F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以及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但对于这样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产业,中国却也面临着和汽车产业同样尴尬的处境。
6 @: K; f1 U* H6 U& L图3# W' a: H. [& u' a, x0 A$ P
  在中国产业机器人市场上,唱主角儿的是日本FANUC、安川电机、瑞士ABB以及德国KUKA等外资巨头,尤其是日系厂商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上图蓝色部分为日系厂商份额),而国产厂商则显得黯淡无光,全部国产厂商加起来的份额也只占到10%左右。
& ?3 D3 W5 o: {7 d4 ]8 k. K# `  K4 ~9 b  与此同时,外资系厂商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国产厂商则仍停留在技术粗糙的状态,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0%以上。《日刊工业新闻》在一篇分析中国国产机器人现状的文章中披露,“中国国产机器人的主要零件其实大多采用日本产,整体上与日系厂商的技术水准仍差距甚远。”
3 `3 G! g+ R$ r5 v  ]6 L/ l$ g  除了FANUC、安川电机,新的日系厂商也在不断加入瓜分中国市场份额的行列,比如技术实力异常雄厚的川崎重工,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川崎重工预计今年4月将在苏州建立机器人生产工厂,目标是力争在2020年实现年产1万台。此外,不二越也提出2015年实现在华年产3000台的目标。
3 N: `- U, P  \( X5 c6 W- \' e( A  从国家战略层面而言,日本政府已将机器人视为是整个国家成长战略的支柱之一。在去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上,日本政府制定5年计划,要求产官学合力推进、确保在次世代机器人革命中仍能维持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日本方面甚至在探讨要将2020年东京奥运会办成“机器人奥运”、主打机器人元素。! o% V' q- T* E) ]$ P
  中国国产机器人水平为何无法提升
% {+ A5 A: i! F( }7 \  反观中国方面,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若不及时应对将重蹈汽车产业覆辙的危机。在写此篇专栏时,收到朋友转来的一篇广东省长朱小丹调研工业机器人的文章,文章称,朱小丹在调研时强调,“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相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e  w2 S8 p6 j) \) w
  据悉,广东省去年制定的《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也提出要“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中央政府也在2011-2015年的五年计划中明确将机器人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目标是打造4-5家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达到13000台机器人的年生产目标。: e4 e! R  F4 ^) o6 V
 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向来具有一拥而上的冒进传统,机器人产业政策似乎也不例外。在五年计划即将收尾的当下,不见真正能与日欧抗衡的“4-5家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看到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420多家小型制造商、以及在建或已经运营的3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
  L8 y% t" M' N/ d" u  对此,《日刊工业新闻》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政府在举国之力培育机器人产业,以至于很多国产机器人厂商仅仅是参加了下展会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高额补助金。他们应该不是为了补助金而进入机器人产业的吧,但也不可否认,过于丰厚的援助金反而成为中国国产机器人水平提升的阻碍要因之一。”5 E0 ~/ U5 D- p3 x* [( w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如镜,如果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政策在执行落实时真的出现了诸如此类的走样变形,中国的一些厂商们在国家补助面前只是抱着短期逐利的目的,而缺乏应有的格局和责任感,那么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会给出反馈,但愿不会如汽车产业一样让人望而兴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巢课

技术风云榜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 ( 粤ICP备18020198号 )

GMT+8, 2025-4-7 09:20 , Processed in 0.058605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