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热点新闻+ t; c5 Z2 z" n' p
4 Y3 ~9 H% _; ~& w+ \; t
' Q5 Z, W$ b5 u4 N* [* L& F5 @近日,国内媒体纷纷报导,由于苹果、三星手机热销,Sony影像传感器受惠且紧缺。一些小的品牌中国厂家拿不到SONY的感光芯片,纷纷用脚投票,原来设计的一些项目也纷纷改用三星或OV等厂家的芯片。那么厂家新的项目规划还可不可以用SONY芯片,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P/ {5 j- |* t% Y
. G/ W" i7 P" W. m% E! a& A! \9 z( G$ l' T
2 x1 b. I. _( V3 J2 F+ [
SONY业务转型,传感器业务表现强悍8 u+ D5 f+ b0 Z2 v8 i$ G
虽然索尼手机的表现一般,笔记本业务甚至已经卖了出去,但SONY实力依然不容小觑。除了耳熟能详的PS4之外,其传感器业务的表现也非常强悍。Sony近期逐渐转型从直接面对消费者到开始以企业为主要客户,并且积极投入影像传感器(CIS)与影音等市场。/ r' Q h0 V" D2 q: c
& j; t' @; p: |
; k4 R3 y, q" c( ?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noSystemsResearch指出,Sony在影像传感器市占率从2013年35%,1年后已成长到4成;OmniVision市占率则为16%,其次为三星15%。其市场规模也达到86.5亿美元水准,相较2009年成长幅度达80%。《华尔街日报》一份最新调查显示,2014年,索尼独占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的40%。$ r0 V& I, F$ E
- y* A6 [/ @8 `' d ]- b
( t; I( J# A U8 n- ? x- _2 H5 t7 V5 i# f1 O2 O% }
5 ~; i* a! x7 b* s9 v/ R9 X - v9 b- G+ V7 n) X% s. Y
索尼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手机传感器立功最大,大部分厂商的旗舰级产品摄像头均来自索尼,就连自己能生产传感器的三星在部分机型上也采用了索尼的传感器,至于苹果就更不用说了。报告显示,苹果每卖出一台iPhone6,索尼都能赚20美元。而且在苹果(Apple)iPhone系列或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GalaxyS6等高阶手机内也都采用SONY芯片。所以在大客户策略上,短期内SONY会确保国际大客户的供货。
2 O) G" ^) n" _' j% u1 Z/ Q( u+ c" E; _3 ~ \% d# F6 U1 O
; x% c* ]3 X/ q0 a不过,Sony若一昧倚赖苹果为主要客户,长期恐怕仍有风险。IHS分析师表示,一旦其他厂商可达到Sony生产水准,苹果不排除会转单。因此,Sony已开始针对大陆小米华为等客户推销其影像传感器产品,甚至该产品也可望运用在自驾车技术上,都可望再为Sony带来更多营收。为此,SONY也进行了战略调整并规划增加产能。
4 X6 g( b! L4 P u9 q$ C& V/ C4 l' O$ J: ^0 V$ i
. a% O1 a* v3 o/ U追加投资,产能何时产能变现6 u8 Q) P! `3 x. p3 K* X
据了解,索尼根据优先级别将自身业务分成了3个级别,其中传感器处于最顶层。今年2月索尼宣布投资将近8.92亿美元用于扩大图像传感器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手机图像传感器需求,相机则次之。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Sony目前为全球CIS最大供应商。为了满足不断成长的需求,Sony继2015年稍早投资9亿美元之后,拟对其影像传感器工厂追加投资3.75亿美元。9 p" g# ]8 H ~, J1 [4 C, V' A
/ @- |2 ]7 M* z7 a
9 G- e! Q, D& j; sSony影像传感器由其国内4家工厂制造,其最新款ExmorRSIMX230最高可捕捉2,100万画素影像,是首度在智能型手机中引进高档数位相机自动对焦技术的传感器,能用来拍摄高速移动物体。2012年时Sony开始便推出可将2片芯片叠层技术(STACK),让其传感器更薄,进一步让智能型手机厂可设计更轻薄手机。$ C7 a' R7 [, [8 I4 y" g
3 y$ Y+ |8 J' h& L$ u- w
n4 R5 d4 F; J分析师也指出,该技术连对手豪威(OmniVision)目前也无法量产,包括另一家对手三星也望尘莫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AG)分析师表示,该技术已被Sony视为最高机密。5 D) |- B8 I, Q) T+ J
" N( ~7 |) k8 b& F# X
* E& q3 G% D! E q! e. u! @
Sony专注高端,产能改善时间可期
' t5 \. T: I$ u( ^7 a7 j$ F3 v6 k从去年下半年来,Sony的一些芯片就开始紧俏。如其IMX214、IMX135、IMX179、IMX219等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缺货,特别是用于1300万像素的高端芯片IMX214更是一芯难求。这些型号都是Sony从2013年开始推出的主打芯片。可一到2015年,更有消息传出,如果使用这些芯片新的项目,小一点公司根本拿不到货。) ]& _6 `5 a7 M1 U
H4 |) k; W5 `8 l8 ~3 E7 }
7 C- M# Y G+ E8 o
之前记者从Sony内部了解到,SONY集团给的毛利率目标40%以上,如此Sony只能生产高附加值的芯片。12英寸的晶圆,2015年Q1-Q3达到60ks/月(其中用于手机的约40KS/月);规划2015年Q4达到70ks/月(其中用于手机的近50KS/月)。到2016年,Q2其规划产能可达到90KS/月(其中供给手机可达70KS/月)。从其市场分布来看,苹果50%,韩国20%,中国市场占比20%,其他市场10%。也就是说,苹果一家已经拿去了其不多产能的一半。其交付给中国市场的只占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目前每月只有10K左右的12英寸的晶圆的产能。如果切割成13M芯片,按1/3.2英吋计算,可切割约2000PCS每片。由此,可推知SONY每月可供国内厂家的供应能力约在20KK左右。从其产能规划上看,短期内这一紧张局面很难改变。# r! W/ g! Q' ] U
& X+ }" `& D: W8 O- N& y
, m2 B; [+ }& q# P记者从内部了解到:面对紧俏的产能规划,SONY会提前完成和实现其产能规划,到6月份会达到或完成70KS/月的产能规划。届时紧张局面会得到相对缓解。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SONY官方确认。面对众说纷纭的外界说法,SONY官方认为目前不宜对外界宣传表态,只有等到能出货供应才是最好的回应。( }2 A# x# h' v" U. G8 ]2 W
4 b& R/ z: a& M% K( ^; R V" ^
/ K4 l9 V% d1 n% R3 ~& H$ {% K& r# ^+ ]( o特约评论员WILLSON认为:在这一波SONY供货紧张的行情中,SONY已经伤害到中国品牌厂商的感情,那么SONY能否安然度过并尽可能少伤害到国内厂商对其产品的信任和依赖呢?这处决于SONY投资扩产的速度能否跟上。以SONY多年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半导体工艺可复制程度来看,这一过程可能不会太久。预计到下半年到明年初,SONY芯片紧缺的情况会有所改善。而随着国内一些厂家项目纷纷转投其他厂家。这一状况更加会有所好转。从SONY的市场现状来看,三星是其最不可靠的合作伙伴,苹果也有可能会移情别恋。SONY要拿什么实现市场增长和增补有可能出现的国际大厂的产能空缺呢?还非中国品牌厂商莫属。因此中国战略应是SONY芯片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t2 }+ {. o' J
+ i( G' r) w1 d/ U1 v
# C- Y: N2 \' n8 H5 _, O2 R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在进行新项目规划时,也还是可以考虑和选择SONY芯片的。尽管三星等的芯片技术发展已经得到相当认可,但是SONY的芯片技术已经深入人心。不能因为目前的暂时供应紧缺而完全弃之不用。因为新项目的投产要到半年之后,届时,SONY芯片紧缺的情况已经会有所改善。目前国内厂商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要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说要避免项目集中在某个芯片厂家,这样才不会在资源紧张时手忙脚乱。# v5 p" f5 A( y. O
2 q S) U" o0 y8 `% H
# z9 O5 C3 S0 a* T
. R& Y2 h# k+ D7 |8 q& E! r4 s2 v, I2 f* w$ b% g5 \
小编语
4 v8 P. j* b" C' ?8 V/ R
* s( `3 h2 \% b* W! g! g7 u小编不想说SONY歧视小用户的做法,小编想说一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容易转型,以前日本厂商总是保护自己的芯片用于自己的产品,现在产品不行了放开芯片照样赚钱。! W! p1 |9 m, y3 W# v1 w6 C
& x# M. A0 q( M1 h5 f: r! V
, C0 \3 h8 ?# L( ]1 y点击“查看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