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期介绍的人物为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先驱——林兰英。
' x6 ]- l) ^" k$ s
6 U3 g7 Z4 m/ W2 c
5 p1 V/ O1 x6 o/ C 所谓半导体,是指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离子型导电的物质。用它制成的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等,是许多现代新科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世界第一块半导体材料锗单晶,早在1948年已被美国的物理学家研制出来了,而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发展史的第一页,则是由林兰英来书写的。
- O% h" z( W' o7 `! f 林兰英,福建莆田人,1940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数学系。在留校工作8年之后,1948年赴美国留学。在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学位之后,按照导师的 意见,林兰英是要到芝加哥大学深造数学的,然而当她看到半导体科学正在兴起的时候,作出了留在宾大改读固体物理学的决定。1955年获得博士之后,林兰英 即在纽约的索菲尼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当时她从事的就是后来终生为之献身的半导体材料研制工作。 2 E) Q7 T5 Z- J. a8 h
在1956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美达成协议:中方分批释放在朝鲜战场被俘的美军,而美方则允许部分留学生回中国。消息传开,1957年春,林兰英谢绝了 公司的挽留并冲破美国有关部门的阻挠,她以母亲病重为由,毅然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在简单的行李中,林兰英携带的药盒,里面放有两支各150克的锗单晶和硅 单晶。这就是她献给祖国母亲最为珍贵的礼物。
& U2 `1 B) n8 b: D 过去在记叙上世纪50年代回国服务的华侨科学家的文章里,常常会出现“舍弃海外优厚生活”的字句。其实这并非人为拔高,而是真实情况的写照。林兰英刚回 国时的月薪为207元人民币。这是专家、学者的待遇,当时来说算是比较高的。然而这大致只相当于她在美国月工资的三十分之一而已。
# }6 l0 M4 w+ |7 C& ~( M 林兰英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工作期间,尽管设备条件不尽人意,但她与同事们一道,很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国半年之后,即拉制出中国第一根锗单晶。北京电子管厂用这些锗单晶,制造出中国第一次向市场销售的半导体收音机。 0 }. v. ?$ R7 B, J1 G7 R; {* h
此后,林兰英还在半导体材料研制方面,创造过许多个中国第一。1961年,她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台开门式硅单晶炉研制成功,由于这种炉的技术先进,后来 还远销多个国家;1962年春,她成功拉制出我国第一根无位错硅单晶,其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年10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砷化镓单晶样品,为1964 年我国第一只砷化镓二极管激光器的问世准备了条件;1981年,合作完成4千位、16千位大规模集成电路——硅栅MOS随机存储器的研制,因而获得中国科 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她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成功进行生产我国第一根砷化镓晶体实验,被誉为“中国太空材料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