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罗永浩与王自如对掐中的硬件问题
+ e6 q; s q+ F3 D7 f9 ? 5 _$ B4 }( } q) c
问题一:终端产品的散热原则。
$ ^$ f* k* P/ N, G* _小明观点:本人是做通信设备出身的,自己维修华为D1手机的时候,拆开了手机发现散热不好,于是本人自己涂了导热硅胶。其实改善不是太大。- i7 D7 |/ f; `
我项目组的一个成员调动到HW公司终端部门,我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他。他跟我说过:终端产品的设计原则是,如果温度过热,更多采用降频的措施。因为任何终端产品,手持位置过热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结果。+ k+ D8 n$ o/ ~* k
原则就是:牺牲性能也不能降低客户体验。# v- u$ P. s3 F
我曾经设计过监控摄像头,在设计的过程中,市场的人员非常关注是否手持的位置过于发热。因为曾经发生过,工程人员在更换摄像头的时候,被烫的情况。
' ~' r+ n: g1 s; ?* t0 t9 l; b4 m按照图片中的情况,其实温度44℃,对于手机玩家来说,是过于热了。; `7 V" I/ o2 V6 L1 A: k
D1和D2本身是好的手机,用料很足,可是在卖的都不好,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通过手动关闭一个叫媒体的进程,就没有那么烫了。但是后来通过软件升级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软件如果优化对于手机热量来说非常关键。
+ f+ d" F. |! U9 ]5 ^6 @, P<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 p5 U$ R3 a' b
1 j. b. A6 d. H7 R% M' B3 w+ b/ ~5 e1 S, @! B
+ U' Q% P$ j; ?: q) C7 D, [
* G+ @ P& ~3 |1 w1 Z" U
) R9 O: l. P5 v) j) V1 d$ c
8 H6 M' e! n$ D; L: E! A/ s
% t$ L" y# t! h9 E* D* n" _& x6 G问题三:加固中框的结构件5 e$ o, \) a J# V5 J. E+ h; j, b
小明观点:这个加固件是有用的。老罗的逻辑是对的,应该对比有没有加固件的跌落试验的效果进行对比,而不是通过手机是否变形进行判断。
- s/ a4 |; Y$ k曾经一个案例,单板跌落试验不通过,因为处理器比较大,管脚比较多,在器件边沿的管脚在跌落试验过程中发现开裂导致断路。通过安装加固件的方式改进了可靠性,通过了试验。
/ {7 P! {0 R2 Q& F但是我们后来通过挪动器件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没有安装加固件。
3 n* v7 ~ v7 l' y% L% y, a2 |! f. T原因是:第一加固件增加成本;第二加固件增加了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第三加固件在安装的过程中,最好有导销等定位方式,否则造成安装过程中的撞件,我在自己安装过程中就出现过撞件,导致电容脱落的情况。) }, ]0 g7 w" T0 L3 f! c/ l
![]()
: E3 C3 k% I5 Z6 E% P5 x ) ] r T8 E3 p2 z# D& k7 g
问题四:特殊工艺、特殊工装
( q# [' W! e, D; e2 ]1 l+ t7 ~小明观点:在硬件设计过程必须要提高可生产性、和可维修性。否则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也是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
$ n. m' E3 ]$ N7 l视频中,老罗表达了他的排线虽然难于组装,但是通过特殊工装(视频中说的治件)能够提高效率。 但是本身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特殊工装,就是违反可维修性和可生产性的。
3 } {9 Y6 P) @1 R B; M我帮朋友维修过几次iPhone,我自己也维修过D1、P6等多款华为手机,其实个人觉得苹果的可维修性和可生产性做的并不好,屏幕有一个排线容易扯坏,并且多种螺丝,有带螺纹的螺丝。D1基本只需要一把螺丝刀可以完成拆卸。
2 U; W; y- A4 u, b B; j那么按照老罗的逻辑,苹果都这样,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我觉得不是的,如果可生产性和可维修性或者可靠性不行,作为硬件工程师应该解决,而不是找“苹果就这样”的理由,因为没有那么大的体量。$ y6 p$ O, H# M+ z# U0 H: p6 n y
特殊工装,其实也是不能忍受的,你要求每个维修人员配一个,那么锤子手机的发货量还没有全国的手机维修人员多,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维修的人平均修不到一步锤子手机。你如何要求每个维修人员配套一个特殊工具呢?
2 m8 h- G! |( t! l1 L/ ?9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