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k4 k- D5 L. ?1 d
在论坛中经常会有在几个方向问来问去,楼主思来想去,决定写下此贴
) p8 r/ `& r$ D- j LZ接触IC设计只有两年时间,难免会有纰漏之处,望版上大牛指正,见谅
5 K4 O4 K/ C: S. K7 g9 U. I----------------------------------------------------------------------------------------6 l7 s/ \% N3 X+ R
IC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RFIC,analog IC,digital IC,依此展开
! G! U7 b4 A$ M# L/ a" I----------------------------------------------------------------------------------------) m6 |) u3 F5 @
RFIC ( W3 r3 H4 X. {% r" c. D
要求:射频集成电路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论是工艺还是电路理论都
$ i2 t4 U7 g. |# U要非常精通,才能设计出不错的芯片 2 ^/ V0 z! f$ ~
就业面:RFIC一般包括LNA、MIXER、PLL、PA等等模块,还需要了解inductor&&transformer等无源器件,需要依靠EDA工具不多,由于涉及到的模块不多,因此工作量也不大,多半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所以在企业中职位很少,对于一个较大的项目,一到两个RFIC工程师足矣
( p" o8 u# a) A3 P/ q0 M4 g, O国内现状:RFIC属于稀缺人才,但是仅仅是对于优秀的RFIC工程师,国内可提供的职位较少,因此对于新出道的RFIC工程师,就业比较困难
* x3 |, h, F4 e5 t国外现状:目前RFIC最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和国外著名专家和教授课题组中,比如伯克利、UCLA、佐治亚理工大学、史丹福大学等等,能去这些大学的知名课题组,是不错的选择,RFIC是个非常依靠经验的方向,所以有牛人带的话,会事半功倍。
5 l2 q. z3 U$ {* n h7 ~/ G选此方向建议:国内复旦、东南、清华可以考虑,其他学校请慎重,没有流片机会请慎重,能去国外几大著名课题组,那么小弟恭喜你,中国未来的RFIC就靠您了。。。 4 r" g1 E) S/ k1 O0 o- O" d5 V& s5 O
列举几个国外著名课题组:
( \2 ^4 d0 [: l0 x! @6 D- a+ I1、Ali Niknejad,伯克利教授,2000年伯克利博士毕业,巨牛之人,小弟当初做变压器建模的时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国际上60GHz cmos transceiver研究方向领导者,国内最近也有单位开始研究这个方向,此人最近当上2013 IEEE Fellows,伯克利EECS主页上有新闻报道,40来岁就是fellow了,不简单啊(有个北大本科毕业的,在他手下读的博士,06年毕业,叫Li Gang)他的主页:http://www.eecs.berkeley.edu/Faculty/Homepages/niknejad.html
, R7 J5 m% \5 g2 \! b2 O" k2、Asad.A.Abidi,UCLA教授,在JSSC和ISSCC上发表了N多个cmos transceiver,已经牛到不行了,感觉像这样的牛人,他们只对自己研究的感兴趣,可能他研究出一个新的transceiver结构会非常兴奋,但是当上一个fellow或者颁个什么奖,估计还不如前者兴奋
2 j: V% f @$ z9 C" K- {# H# F3、还有几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他们的书大家都看过的,Allen、P.R.Gray、Razavi、Sansen等等
+ x# ?3 K/ ^" y--------------------------------------------------------------------------------------- 9 p7 R5 ^& O3 K4 `7 \8 o
模拟IC
; A+ R7 N- x- ~要求:模拟集成电路需要大家有非常好的基础,对工艺也需要非常了解,这个其实和RFIC比较像,只不过没有RFIC频率高,模拟IC比RFIC工作量要大一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有非常好的基础和多年的经验,才做得比较顺手,才能做出高性能的模拟IC产品,不然模拟IC也不会被称为是艺术了。 9 ^1 [8 H* h0 J5 {/ X# \
就业面:涉及到模拟IC的模块,主要有filter、ADC、VGA、PGA、RSSI、band gap、OP Amp等等,由于模拟IC和RFIC在基础和经验要求上的相似性,其就业面也比较窄,并且很多模块正在受到数字IC的吞噬 0 y9 P; L2 O) t" s/ D5 x' }6 j
国内现状:模拟IC也属于稀缺人才,但是仅仅是对于优秀的模拟IC工程师,目前国内一般般水平的模拟IC设计师,一抓一大把,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微电子专业的扩招,现在有些专科学校都开设微电子专业,这已经不是前几年宣传的那样,只有不到十家985高校开设了微电子专业,中国教育部就是这样,喜欢一窝蜂搞死搞臭,二就是模拟IC太容易上手,你让一个本科非信息类的学生,只要给他软件平台和资料,在放大器都没搞清白的情况下,一个月之内就能搞个像模像样的ADC或者VGA出来,但是性能如何,那就另说,你要具体问他里面原理,那绝对是十万个不知道,大家要清楚,我们要的是高性能模拟IC产品,三就是企业和学生的普遍浮躁,企业现在招人,什么ADC之内的已经的需要掌握的基本电路了,学生为了迎合企业招聘,二年研究生就能把所有模拟模块做个遍,到头来其实什么也没得到,不排除你能找到一个工作,但是想要长久立足,no!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复旦一个牛人写的模拟IC成长之路,大概就是他研究是就把放大器学得还可以,最后毕设做了个rail to rail 放大器,后来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吧放大器基础打牢固之后,其他模块都一通百通了,其实模拟里面都是放大器,不同模块就是一个不同结构的问题,很容易熟悉,所以放大器是关键。 ! [2 R, Q6 ?! e) P# O Y
国外现状:目前对于高性能模拟IC,核心技术还是在国外几个大佬手上,比如ADI、Maxim、TI、Linear Tech、NXP等等,随便拉一家出来,整个国内模拟IC都要低头,其实模拟IC的利润是很高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凌力尔特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前提是你设计出来的模拟IC是不是高性能的,目前国内也能设计一些模拟IC的产品,但是就是算价格低得像白菜,就算是国内的采购商都不敢买,更别说走向国际。因此模拟IC这一块并不能像做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提倡产品上市速度,这个得慢慢熬,慢慢修炼内功。
" `" x B2 Q5 m( l$ G6 b选此方向建议:国内工科top10都可以考虑,两电和华东师大也可以考虑,其他学校请慎重,没有流片机会请慎重,国外课题组可以参考RFICPS:目前模拟IC比较尴尬,貌似很少有单纯招模拟IC的了,有的是和RFIC合在一起,RFIC工程师顺带着做模拟模块,有的是和数字IC合在一起了,成为了数模混合IC设计,模拟方向正在受到RFIC和数字IC两大方向的压缩,不过ADC&&DAC&& LL还是不错的,前两者是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接口,最后一个是transceiver的心脏,也在很多其他的地方会用到,国内复旦和清
7 b' d' ^$ B6 `) D) D+ T* a华中的两篇ISSCC都是PLL
0 u, `) @: J5 |: `. F -------------------------------------------------------------------------------------------------------------------------------------------------- 5 B) W+ y7 d2 x0 V/ n
数字IC
/ _/ h1 j# A3 D要求:有较好的数字电路基础和一定的模拟电路基础,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对EDA工具要有好感,要熟悉基本的数字IC设计流程和各种EDA软件使用,熟悉接口、协议、算法、结构等等
, X' p) Q" w/ x7 N就业面:毫无疑问,现在是数字的世界,数字IC在最近几年蓬勃发展,就业机会是上面两者的好几倍,当然因为门槛低,会的人也多,但是总体来说,就业情况比较好,从鄙校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数字IC大概每个人有两到三个offer(MS)
' g: V% {5 A- M' ]- C4 H+ f1 ?9 z国内现状:国内数字IC的发展,相对于RFIC和模拟IC要好很多,有不少优秀的企业诞生,像华为海思、展讯等等,都设计出了非常不错的数字芯片或者SOC解决方案,发展迅猛 * e" l) y. N6 _- k x9 m
国外现状:高科技数字核心芯片技术,还是在国外大佬手上,比如Intel、ARM、TI、Samsung等等,他们掌握了CPU、GPU、DSP等高端数字芯片的设计,并且引领了CMOS制程沿着摩尔定律的发展,国内还无能力研发此内高端芯片
d# J: d' {4 X/ S% z* g选此方向建议:国内工科top30都可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