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 | 高速先生' i1 H( w7 X5 W
文 | 刘丽娟
7 K1 A7 {( ?, t" A( C$ l/ `# B4 }+ S有产品就会有测试,无论是做整机的可靠性测试、EMC测试,还是做单板的SI测试、PI测试;无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Debug测试,还是为了过认证而做的一致性测试。就算你经验值、理论值爆表,也不敢空口白牙或者靠刷脸就能让人凭空出测试结果呀。
+ M3 B0 \$ L4 u0 r# h
# y8 m5 [% @" T
, f. U5 @* O/ i
; c. a6 G3 @- ~/ t' P, \既然所有的产品都绕不开测试,我们就聊聊测试,当然也就得聊聊测试仪器。小编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的前三年是整天与仪器为伴,用各种示波器测各式各样的信号波形、眼图、时序;用TDR测阻抗;用矢网网络分析仪测S参数;就是专门给人挑刺儿,招人恨的日子。
& s- ]; J G8 o+ F: i( N7 H/ Y/ f 示波器是个好东西,通过示波器,我们才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各种现象——时域的真实存在。好的信号波形长得都差不多;差的信号波形,那差起来就奇形怪状、各有各的丑。此时就需要做Debug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Debug起来快准稳,但是经验是个很玄的东西,靠个人领悟,如何让别人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后来矢量网络分析仪(简称矢网、网分)慢慢起来了。通过示波器看到的是该问题的时域的表征,通过矢网我们能看到问题的频域状况。
' X1 D% e! a) C3 d/ H( s7 |% d' e, h" y! j* _ ?8 y% t
; T/ t2 ^. z: G! s
当客户能够把波形发给我,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Debug;难的是客户只有一句话“反正就是板子跑不来,我们没有测试仪器,也不知道怎么测”。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把板子拿给我,我们有仪器,我帮你测。- e6 O; K& O1 T' N
4 t+ A6 A. [0 D1 S& z
( I8 U+ H6 m% T4 ]7 ]# T确定你的信号速率是多少,首先用矢网测一下时域的阻抗,看通道上的焊盘、过孔、trace的阻抗是否有问题,如果trace的阻抗不正常,通常是板厂没有控制好阻抗(当然如果是你的特殊设计为外,比如共面波导结构,而你又没有注明,这个锅就得你自己背喽);如果过孔、焊盘阻抗不正常,那就是你的设计没做好。比如下图,我们用67GHz的矢网,测出来板子上有一段线的阻抗设计值是100ohm,本应该在90~110ohm范围内才是合格的,但是实测值发现线的阻抗在68~80ohm间。8 j( z( \; L9 G/ Y8 v& v
![]() 现在信号速率越来越高,玻纤效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你的产品跑不起来是否真的是由玻纤效应导致的?是矢网测一测就P和N之间的延时知道了。! F: W$ t5 \0 `
o( b+ L6 w. R
2 |* Q: y) p# g J8 i1 d, `/ N" E2 H# b1 j5 M
再比如阻抗上有个很低点,从时域上推算位置,是过孔位置,把矢网转到频域上,看到在频域上有个谐振点,可以断定你的过孔漏背钻了,比如下面的测试结果,就是过孔有个65mil左右的stub。
: X' _8 E; u5 w; v![]()
+ e9 W- B8 G+ n
3 b( k) b& l) h! v1 m& T— end —
( [' ?0 @( I1 f& L" t& R/ Z% }$ ?- u) ]4 i) k! m$ n
本期提问
0 |) D; t+ t, N" g) E/ u+ d9 c2 P6 p
( t; F v v" k( _1 y从本周起,我们会花几周的时间专门聊聊测试那些事儿,大家有什么关心的话题吗?
0 z( ^" x4 s7 {$ w% Z; a2 |" h4 W, e( @* _8 H; u
% X. p- a1 a v4 a/ C/ y4 v: l% p$ s
6 C. \8 b- X7 Q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D2 z: I0 ~2 ]7 H) Q+ D* g7 z3 j
3 U; c7 y" s5 I( w, q9 v% k 关于叠层设计的这一点你们一定要看- V. V0 C4 E/ m4 L8 V" y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 P& r" [' o6 H3 H5 f' T
' Q0 w# w! J0 t1 [
+ ^& W2 Q: F' n3 c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6 B5 d: _$ J! Z0 L: k' {5 c3 U/ R2 |0 u% O' _: k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 T+ c. |* ]( U/ F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q8 I) t& U$ U# ~ @- N. j$ X S* p
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9 i4 ^ q/ D; b* v v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3 f! c& b6 h0 `( N. k0 L; A7 T回复32→电源系列(下)4 ~1 T( N1 X# x H& h, U0 j( Y% N. o
回复31→电源系列(上)3 a& e5 g$ ~ f5 o% B6 A
回复30→DDR系列(下)* h9 [; w9 B5 f( ` S+ @" j
回复29→DDR系列(上)
2 x% h0 B' u0 v; W" L回复28→层叠系列(下)
. V/ T4 D! a& q$ F* b回复27→层叠系列(上)! r& |# j& w% h& n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6 Z0 S) Y7 L5 G9 L+ l& {$ W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 ^* g2 ] M1 n) q% {5 t' Y. `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 c @) E9 J( Y/ |回复23→阻抗系列(下)
s" l( j3 |7 R8 O(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5 Q# M8 {$ N% H; o回复21→阻抗系列(上)! l. V% W, G r; F5 f B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3 ]- J6 j. [3 P) u7 F3 O F2 ~- ~( T* F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4 m1 S' v$ z& h/ {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 m' Q) k0 w% }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 i3 B8 L# f1 e# A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w. X. i4 ?4 u5 y3 x
回复15→串行系列
9 {7 v7 {: ~9 t' n# t! ^, k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S. n2 t0 K! @8 Y) i8 v; q0 @/ V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 S: l3 d' F% b8 f) j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1 \5 H$ c. J) G1 j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8 D6 s' n Y0 p" Y. M+ r3 [5 {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9 a5 ], S) b! v K) Z1 N, V
回复09→DDRX系列% @/ a8 e' G& O) N9 X
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2 X# R" t. n" Y0 V2 w. ]* d* Q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7 e2 g; c5 e- O7 H0 y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 s4 [9 L3 O# i) ]" B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6 p% h- s$ o, @- d2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2 {% h3 `& B. t+ V/ h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7 B; u' i) r' Y# }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1 @4 e6 _* `- J8 h4 O
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
3 P) r4 {2 R* g6 {8 \5 a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