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 | 高速先生
1 {4 g. R& ^7 ~ V" P文 | 刘丽娟
+ U7 K+ x7 @& ]- u7 k3 Z8 I% S关于测试,分板级测试和芯片测试,板级测试又分无源测试,有源测试。板级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在当前特定的这块PCB上,板材、拓扑结构、走线长度等等都已固化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如何。芯片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这款芯片,它的各项性能最好能到什么程度、最薄弱的环节又在哪。因为芯片测试的仪器是误码仪,跟板级测试的手段、目的都不相同,所以今天我们先讲讲板级测试中的有源测试,芯片测试放到下次再讲。0 e ?/ d6 T/ |; w
+ x2 T6 b( P U# R; U
! A' s4 A% ?1 K- Q" G0 k上周关于测试的留言中点赞人数最多的问题是:“请讲解一下测试的具体步骤、需要测试哪些参数、如何看懂波形及如何从波形上判断信号质量。”这个问题看似寥寥两行,其实是个范围非常大的问题。
6 F3 v$ \2 {$ O. I
, u# W, q7 z5 N8 P' q
- M; G/ P7 u: p8 P: H R首先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测试方法:比如接口测试,那首先你得有个test fixture,将板子上的信号引到fixture上,然后用SMA cable或者probe进行测试,典型的有HDMI、USB、PCIE、网口等,如果你是板内信号测试,那你就在板上的测试点上用probe进行点测。
/ g9 O. i: e; p) H0 t: T$ q3 ?' e
" k$ _8 H: ?: l$ R+ [' D- Z; }4 N" S3 H; ?
其次,不同的信号需要测试的参数不同:
/ z) X! J9 k1 F. x& W
( G0 d3 G) S8 G) r
) H4 P( X7 }* ]( ?7 V5 O有的要测skew,对间对内的skew都要测,典型就是各种显示接口,比如HDMI;
( t+ y8 `% N' c5 \7 G: {) g2 ^* A, l8 b& V
& k: j1 F |" `. F6 E" W* x* B
有的要测波形、时序,像需要参考外部时钟采样的信号基本都要测,比如I2C、DDR等,其中像I2C这种菊花链结构信号,总线上会挂多个device,每个device有自己唯一的地址代码,所以要根据地址代码把每个device都测到;. e- [" G( d0 V- R9 M
8 r7 ^/ u& Q: K3 O J J+ Q
) ^& S# N* M& w3 S& ^+ p* a: D
有的只要测眼图即可,内嵌时钟信号的serdes信号都属于这种,比如PCIE;
6 d+ M B; L) I9 o
, M9 \0 H G8 B3 B; W# ?! j4 P$ u1 Y6 Q$ Y
有的要测板子工作时的极限情况,比如所有设备都插上同时工作时的电压跌落、插拔动作造成的浪涌,典型的就是USB;/ X# N3 z0 u- m( o5 B
7 Y4 J- N5 r( I
/ ~! a2 J' w( U有的要测试晶振出来时钟信号的频率及偏差,此时不能示波器测,要用频率计测(由于频率计的操作实在是太简单了,就不展开讲了);
0 M/ c. w! Q4 p' F- Q% c4 e4 z3 W4 \' F: z* B( L3 E
3 u' U5 b8 w: D8 W0 l, B
前面列举的“有的……有的”都是针对信号,电源除了要分别测轻载、重载时的电源压降、纹波噪声,有时还要测power on、power off的时序。
$ [4 C2 p/ | w' c( R4 D
, j7 j6 O/ X6 Y- s5 c7 x' q( M1 l( M1 j1 E8 ]' V
下面我们从设计阶段简单介绍测试的过程。& c) J- j/ F" I U$ U6 r9 j
6 W+ V1 `! B( e+ Z
/ s7 P7 H& \) R9 U. l* G5 B首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根信号是否有测试的需求,通常这个DFT(Design For Test)检查会放在设计基本完成时做。如果有测试需求,检查在RX BGA端附近有没有过孔或AC耦合电容,有就不需要再额外添加测试点,以避免引入多余的东西:一个开窗的圆形焊盘,肯定比你的走线要宽得多,这对于信号来说会额外增加一个阻抗不连续点。如果芯片直接表层出线且在芯片BGA 焊盘500mil以内都没有“天然的”测试点,那就需要人工额外加测试点了,测试点的要求是:位置加在500mil以内,越近越好,圆形测试点的直径越小越好,一般20mil。
: U5 l+ Q" N* U p4 {3 d! n' l' _2 f O# d- Z
! k) y6 l p# V, xPCB做好后,板厂会用TDR做基本的阻抗测试,但板厂做的是阻抗条测试,不是你板上真正的链路。所以一般你会拿到一两片光板,方便你自己做板内链路的阻抗测试。$ u B$ ]- G" h1 t+ e$ v' X0 W9 S
5 Z9 P' _) i- E4 o) \
' Y4 _* R9 T$ q% N* V
等PCBA后,板子上电正常的才会拿去做SI测试,不要问什么……没有电哪来的信号。
" v6 m2 O% n1 x$ e+ N
% }5 X7 B+ C4 t. K' I# X! ]$ P5 R6 p
下面以一个DDR4-2400的地址信号测试为例简单介绍测试过程:先选一台带宽≥6GHz的示波器,加一根单端探棒、一根差分探棒;挑选最近、最远两个颗粒;单端、差分探棒分别点在颗粒端的地址、时钟信号上,如果你有芯片公司提供的tool也行,不然就得老老实实焊接进行探测了;然后调整触发电平使信号稳定的显示在屏幕上。
9 i2 ]% T$ |) A+ a 结果发现最近的颗粒上在400mV~500mV间地址信号存在明显的回沟。功能测试也发现DDR4信号有误码,甚至都不能初始化。
8 c1 Z1 b, A) p# Y7 H* N8 v4 y 作为仿真工程师,就喜欢做一下仿测拟合确认问题,万一是因为测试点的原因呢,毕竟测试点和芯片die还有一段距离呢(就算测试点就在pin上,pin到die还有一段封装长度),而且之前也常遇到测试点上波形不行,但是die上波形好好的情况。所以把测试数据保存成.csv格式文档,做了一下仿测拟合,测试点上的波形和测试结果拟合上后,去看第一个颗粒所有地址信号在die上的眼图……咦~~~确实有问题哦,绝大部分的地址信号的回勾都压到VIH/VIL电平了。8 G" R; C2 b1 W" j, y' J
& `( h# i8 c# ~; Q; [9 F+ O; }- _8 M: |# U8 e8 m$ |) n* @
+ D! T1 }/ A- G& ?3 i2 {4 D , e5 o- T& f6 j6 l/ k
8 d0 i' v; R0 R F: \' s, h F 我们知道这个回沟是由于颗粒感受到的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因为DDR的地址信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拖多的结构,每一个颗粒处在链路的不同位置,所以多重反射后每个颗粒感受的阻抗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我们调整了走线以使减弱阻抗不匹配的反射程度,调整后颗粒die上所有的地址信号回沟都远离了VIL/VIH。
- }+ i+ ^! i8 g- y8 b: Q9 \) P+ d. Q; A) T; n+ s
上面只是以地址信号的波形质量为例,当然还有其它参数要测,只是操作方法大同小异,就不一一列举了,不然就成SOP了。
% ]( ~' t7 F- x3 E$ C' m8 }; A/ R! g" p) d% x& [
! [3 y+ e2 ?9 c
4 k: b! `& r! H- g* r鉴于有些同学问的问题比较杂散,不太好穿插在文章里讲,只好单独给你们翻牌子了~~今天只能翻三位,不能更多啦~~
5 |0 J4 f% p3 M9 l8 C& Q2 |* b4 a+ {9 H
) H- l6 }) o C“wifi等信号如何测试阻抗,测试走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
. t) p9 L9 n" t v" q
* r8 G4 D, F7 j6 w
: N+ d2 p- M$ }3 o+ c——阻抗测试不需要分起点和终点,从哪头测都行,哪头有测试点就在哪头测,但是通常情况下,像WiFi这种天线信号,只有芯片这边是有测试点的(信号pin开窗,同时有地pin),同时像WiFi这种天线信号测试,更通用的测试不是测阻抗,而是用矢网测驻波比。
. O5 H4 M; I- i- a# }2 E$ @1 S+ ` “网络分析仪怎么测阻抗?”2 s1 N8 |- J; c4 R& e
& Z! u" T% g: f$ ]1 E0 F
% j; {6 @- o) w5 C. }' F) i——网分是频域的仪器,但时域和频域之间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逆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运算来实现互换,所以只要在网分上安装了TDR控件,仪器就能将频域的S参数通过数学运算转成时域的阻抗,并显示在屏幕。同理如果你用时域的TDR测出了TDT,也可以显示出S参数。
. w j! ]9 q4 E+ H6 T* Y+ B. l; q6 \
: o/ R5 c% N% m7 Y- F8 ]“高速连接器如何测试?”
, p- A4 q e8 v% J, m5 ?4 l- A) Q: R: V2 X M: J' F' _4 p6 W; c
, F0 e& ~$ y4 Z
——首先你得做套fixture:公头母头各一块,再加TRL校准板一块(或者买软件去嵌也可);然后你得有台矢网哦~~4 t: D/ z- W1 L. y) Y; {0 a g( T
2 q, i% `& O. N5 M- F9 o0 @* T$ f) S
# N5 c- q; j5 x9 `) o— end —, ]; O7 D) [0 G0 z3 }9 p% z! D, D5 O
8 Z1 Q9 D8 h5 d$ {本期提问
1 \9 ]2 q# F: k0 w- `% U
/ _$ r" x; O, e3 D9 A5 k. D9 X板级无源的性能最终是以有源结果作为定论,但板级有源示波器测试会有局限性,你遇到了哪些?
& M) n7 w2 U0 s& G. d9 q# ?
5 w: K' l, R d( j
$ M/ l' _' o6 E
1 x6 U8 i8 O9 \9 v* F6 R8 L
- F+ F2 R& A+ R3 [. L+ c, g分享转发此文送专属记事本
& N7 t. y+ g; v5 f# \
' i. \: s1 p" e7 m; H! M4 l, @/ k; y/ y: v- B# F
1、将此文转发到行业微信群或者朋友圈,选其一即可。
: ]" F% V2 A g7 ?# b; d) J k2、截图后台至小编,即获赠刻字版记事本(封面可刻字、内页有高速设计仿真常用换算表等)。6 `6 q( H# p* T% e, F; A( y/ O
3、截图后,再次发送:姓名+公司名称+手机+地址+刻字内容(仅限3个中文字以内)。
S. t( e4 m, e3 l3 L( h, ^/ H# _4、本次活动有效期即日起至7月23日。4 q8 O% Y' R8 s- ?
5、前200名有效,机会大大的有,笔记本福利的最后一波。2 P* b% R9 W- P2 Y5 J) H
![]()
. m6 h w1 |( E2 t( Z. K$ W8 O ]/ _' P7 U5 d
, ~: |7 V" a0 q2 r1 v
7 t: z+ F; B; A9 i+ F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H# N) S" O8 v% k" y& s1 H5 r- `
没有测试的人生不完美
+ a- \; e$ a1 L% N3 q0 ?, t/ S5 I F# ?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U3 C5 O4 s, Z; V
0 g1 I- M6 J: V( p! ?2 a, ?2 u) l" l& o& c! x! z0 n# G6 a6 c
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I' Y2 y0 i+ D2 g8 _* p8 I1 O; w: Z. M, M6 s$ @. }1 [8 @/ f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0 @2 `' G8 v/ v8 y% p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 C) @, A8 |: U+ s& F% W% K0 a6 Z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8 O2 |9 Q- s1 J) B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 |* @' V- G- x0 \+ B2 W: a回复32→电源系列(下)8 [6 i, O# a" a: F+ n3 T- L% m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V) e: B+ k. U2 |1 d' T3 ]
回复30→DDR系列(下); D8 B; t& X: P- H
回复29→DDR系列(上)
/ {. c; ^$ e0 I! T3 f$ d3 K. g1 e回复28→层叠系列(下)
; Z0 d+ N+ H( }6 G回复27→层叠系列(上)
1 ^) K; j+ @2 N7 A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f# e+ u' D* b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5 S1 p* M9 {5 q3 o$ B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o5 `3 m* b+ _
回复23→阻抗系列(下)5 b; c! A# ]& _8 j% c) u8 }8 [% Q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 m, F5 M- @% L6 v4 Y回复21→阻抗系列(上)
' y; L7 r( q+ d3 o回复20→绕线与时序
) ]+ V9 a" U& ?4 h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J# X- h7 t: _7 U( T& G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S# l0 f# g: O0 ^/ `! u: Q0 x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m% M" x6 n5 Y, X8 V8 i" |$ a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5 U) G4 r- J) u2 |( g- t& k/ Q+ U
回复15→串行系列- }, ^: P& M v8 X8 q$ d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f- {' m. A# C9 E6 ]$ r& c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K9 ], t+ N/ @+ H* O( z V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 p2 g, w5 F5 {* r# p" z# [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1 T z- ^% U6 h, `/ I+ q7 l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0 W( C( {) _0 r5 C回复09→DDRX系列
. b8 c+ a+ ?# ]4 ]- A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P" @" ?! b- D. O' X# O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2 l! J3 ~+ e X+ E, U: l& Y7 y Z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9 B+ \9 a; p { D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G) [% H+ L" u* G. n0 P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 ^% P; O* A- |- J4 E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 `$ t2 p% h/ s& o a. `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p7 K- m7 G% ]4 [; b X
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
0 e) p% s' D6 G. n+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