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远端串扰
[打印本页]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0 19:10
标题:
远端串扰
想请教各位,
0 T% d1 E$ O2 b, ?, j1 d2 o- l
0 p" K; ]+ A4 s8 E: |
我尝试使用仿真器重现远端串扰的现象。
0 {* p5 i, F1 q( K. Y6 ?; V" P
我发觉到当微带线离地面越远时,远端串扰噪声反而变小了。我无法理解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 g |8 U5 ]% P5 X3 M( ?; `
1 Z$ l% V& x5 N/ v0 m
理论上,远端串扰噪声是由容性噪声和感性噪声的相减所得。微带线呈感性串扰较强的现象,远端串扰被感性耦合所支配从而产生负性的噪声。
8 e( X) q/ {% e% Z$ h8 k
按理说,微带线离开地面越远环路电感应当变强,进而加强线路间的感性串扰(相互电感增强)从而产生更大的串扰噪声。
6 F$ I1 U8 `8 u5 {4 V$ L; o
8 @5 y) G# b- X6 B' T+ M! c5 m
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谢谢!
8 S0 N4 m a3 h( [# h, E# e3 y0 J; E
; m' J, W9 ~, U& z N9 ~; ]# _
作者:
于争
时间:
2014-5-20 20:01
可以把你的工程文件发上来让大家看看。
, a. b2 n4 _/ Z/ F$ g( s+ K
很多时候仿真得到的怪异现象都是仿真错误造成的,或者是对仿真结果的解读出问题了。
+ Y+ W M2 u8 P4 v3 q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Hyperlynx仿真串扰的时候,内层有时候也会出现怪异的噪声,怎么来的?理论错了么?NO!是解读结果的时候出问题了。
作者:
cousins
时间:
2014-5-20 21:18
有些极端的情况:譬如反射形成的振铃和串扰叠加,由于振铃与噪声相位差的存在是可能出现串扰反而改善的现象。
6 _. E6 T4 ?7 \) p& b/ ^/ `
然而我更相信是你的模型设置有问题。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1 08:41
我上传了仿真设置还有波形。
" @6 g; n1 }) x0 D7 e! Z M
当我增加离地平面距离时,忘了同时导致特性阻抗也相应增加。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反而降低了远端串扰噪声。相反的,近端串扰噪声就表现了与理论相符合的波形。
Xtalk.pdf
2014-5-21 08:3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威望 -5
119.01 KB, 下载次数: 45, 下载积分: 威望 -5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1 08:59
还有一点还望大家赐教
/ Y6 H! E- k7 \
, a* Z9 b' V# \; W" y
阻抗增加当然会一定程度上下拉电平,可是我把port都设成了block dependent(阻抗自动匹配了),而且也没设定导体的表面roughness。我猜是不是应为介质厚度增加,导致信号衰减呢?纯粹菜鸟的估计
作者:
cousins
时间:
2014-5-21 09:32
以你0.3ns的上升时间,我不觉得介质loss和roughness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 v1 L8 Z$ z2 P; z) ?
block dependent这个功能真的是自动匹配了吗?那又是那种匹配呢
0 ~4 C4 f+ r0 [, [% V+ s( R
串扰和特征阻抗是分不开的,所有串扰的互容,互感都是和阻抗相关的。
% H0 O$ n8 ?; i
题外话:似乎是用CST做的,CST在系统电路仿真这块不是太强,其主推的MWS才是最有用的studio。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1 10:29
cousins,
( P9 Y# w% v# `
按照软件所示的messages,的确自动匹配到与block相等的特征阻抗值。
0 A7 S' f7 G" x% I2 s
的确是CST的电路仿真器,CST DS。
2 Y; H" w1 s# |9 d, p
7 V2 ~; ?% k( g0 j
cousins对于远端串扰的问题有什么高见呢?
作者:
Ivan_GONG
时间:
2014-5-21 15:27
呵呵, CST现在发展的也不错喽,都有符合PCB设计的block了。
/ g' t0 ]$ v# g
你设的block dependent 是在看S参数结果的时候才有用的,如果你的激励是信号的话会默认你的初始化的端口阻抗。 如果一个信号本身的输出阻抗一直在变,信号是没法输出的。 频域和时域是否不能一概而论呢。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2 06:57
Ivan的意思是?请恕我愚钝。。。
6 L, y7 J s7 A, j; ~
作者:
cousins
时间:
2014-5-22 08:04
CST发展的是还不错,但是在designer这一块在精度上和ansys以及ADS有点差距。个人感觉,毕竟CST主打的是RF,EMC,并非SI,DS就如同sigrity的3DFEM一样略显苍白...
作者:
l888888h
时间:
2014-5-22 08:07
远端串扰
% v7 b5 K! A# V3 j
实际上可以理解成差分分量与共模分量的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
作者:
honejing
时间:
2014-5-22 16:23
遠端串擾的關鍵項之一是 ( Lm / L - Cm/ C ),不能只看互感與自感,也要看互容與自容的比率,CST 的結果似乎是對的。
作者:
nelsonys
时间:
2014-5-23 06:45
感谢honejing的精辟解说。我会再往这方面细心研读。
# Q" u" n" m' I* b J
引用别处看到的:
7 ^% C0 A+ D/ o8 q
“微带线的case,当H很大的时候,容性耦合也很大,会抵消。如果从奇偶模态的观点来看,更容易解释。”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