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有买过《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的童鞋,说说这本书咋样啊 [打印本页]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3-10-18 08:53
标题: 有买过《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的童鞋,说说这本书咋样啊
发现于博士的书——《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在网上已经可以买了,不知道怎么样,会不会像其他一些SI书籍那样,各种公式。。。
& B& ^; u6 u, Q+ s+ N/ @6 [有看过这本书的童鞋,给我讲讲观后感吧,哈哈,在此谢过。
, E* ~3 z( Q* h8 @5 `% r

信号完整性揭秘.jpg (62.88 KB, 下载次数: 15)

信号完整性揭秘.jpg

作者: yangjinxing521    时间: 2013-10-18 14:51
公式肯定有啊。。。
作者: wdc    时间: 2013-10-22 10:18
我刚网购了,但还没到手,听说不错!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3-10-22 20:26
嘿嘿,刚刚下单了,期待....
作者: cedzbj    时间: 2013-10-23 09:53
讲基础讲理论的,公式有点多。。。
作者: jhdxpp    时间: 2013-10-23 11:51
多少RMB啊?通俗易懂吗?有看过的吗?评价一下如何?也想去弄一本
作者: jhdxpp    时间: 2013-10-23 11:52
shiyi_jiang 发表于 2013-10-22 20:26
% X5 ?( c# @% O7 z嘿嘿,刚刚下单了,期待....

/ E+ P4 X6 p$ M$ _! f# M你买的多少钱?在那买的?
2 m7 o/ j1 b/ g: n6 \# l6 ?到了一定展示一下,期待~~~~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3-10-23 23:30
天猫买的。40多块钱....
作者: jhdxpp    时间: 2013-10-24 09:29
内容怎么样?可不可以评价一下
作者: jhdxpp    时间: 2013-10-24 09:31
多少页面?
作者: James‘    时间: 2013-10-24 12:28
哪位已经购买的前辈把目录共享一下,看一下需不需要买。
作者: wdc    时间: 2013-10-24 13:07
买到了!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3-10-25 21:01
James‘ 发表于 2013-10-24 12:28% T' J( |; `9 h% |% A
哪位已经购买的前辈把目录共享一下,看一下需不需要买。

/ A+ \" T5 [- K6 M/ s+ L6 U目录其实网上面可以搜到。这里贴出来:* M9 L0 L. [: V
2 I) a' A, @) m5 u; U
《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 si设计手记》 # N9 N# @* T' r( p! T6 C1 j- w' V
第1章概述 ) E; [0 S+ s* N/ D3 s
1.1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 H. N. `) t( ~& L- s3 T0 x+ z
1.2 si问题的根源
* o$ @9 s# V+ l/ h 1.3新的设计方法 ! V* j+ c7 C1 Y" K" N; @* ^: |8 I$ |- S. e
1.4 si设计的难点
4 m  w: b; M+ }. s6 B$ m( X# X0 C 1.5 si设计的误区
$ B) h8 y/ {' p$ q5 A# Q1 F 1.6关于经验法则
4 |+ A4 z) w* Q8 M 1.7 si设计与 si仿真
- b* w- c3 T8 V4 [5 X# B 1.8 si设计的特点
! n3 q' L0 Y1 u, Z 1.9基础的重要性
0 e. {! K$ [+ z& Q1 m 1.10小结 6 o' n3 a2 r# {; R" c
第2章数字信号频谱与带宽 8 [- K/ c! J, L) e
2.1周期信号的单边谱
8 e# {! C1 I. n0 k 2.2周期信号的双边谱
( [" C$ }4 j  @, ? 2.3单边谱与双边谱的关系
9 K! Z, y  K5 K. ~  S: A# c 2.4理想方波信号的频谱
* z8 R9 Z! o1 f/ [( p, m 2.5方波信号的频谱特征
6 v2 a- i% \- h 2.6信号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关系
: \( o! Y4 k4 p# }. h0 f  e; Z .2.7梯形波的频谱特征 3 b+ U% }7 f* m
2.8信号带宽0.35tr是如何得到的 : [9 W- b( ^. w0 o% w5 J
2.9信号带宽0.5tr指的是什么 ; r  n8 ~% o0 @4 E, l' w5 ^
2.10关于信号带宽的补充说明 + f) i/ m$ D1 M; t
2.11小结 : q" ?# Z* e# r& F
第3章传输线
8 J* `. u. {8 w# u) `  M 3.1什么是传输线 + y! e* o8 Q+ u, {! ]* y. v
3.2信号的传输方式   \( a. j2 }7 z2 u* x' P7 ~, b
3.3传输线的返回电流
) q) Q6 Z+ ~6 B) E 3.4传输线的分布电容
+ ?3 H/ @+ T# @ 3.5单位长度电容 $ v5 ~# V: F& B8 t0 p( B# O' y
3.6介电常数、等效介电常数
  M1 n: R2 z% H  k8 V8 q 3.7传输线的分布电感 & n! H# i  B- Z) J$ u2 A6 ^+ m$ t
3.8回路电感 + c. B  \9 O. ^, Y
3.9单位长度电感
' K' @4 `, O1 O6 R1 W 3.10波传播的lc参数表示
$ }9 q+ y( s+ l 3.11瞬态阻抗与特性阻抗
, q/ }) j/ H* |* I. k! W 3.12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 5 Z! |; s* p- p# o9 r) d% I
3.13参考平面
9 |3 q8 K, u+ H; r 3.14返回电流的分布
  \% b* K0 o2 y' [ 3.15传输线的延时
+ X& V; [6 l9 L/ t& S3 p 3.16理想传输线的集总参数模型
$ ~2 J% Q7 q+ U  }2 @1 d: k  i 3.17耦合传输线模态分析
1 P, \) ~8 ?% ]9 _  O( F) a" H 3.18模态对阻抗的影响 % j, [3 Z9 X- t+ C1 S  Y1 l
3.19线间距对阻抗的影响 % b" c& G) L4 k$ j  p( Z
3.20有损传输线 # h& }$ v+ \2 d9 e9 r8 ]
3.21趋肤效应 " B  K+ }$ V# E4 L+ l
3.22直流电阻、交流电阻、传导损耗
4 ?2 V/ G# c% b9 B% q5 W# H 3.23邻近效应
# c3 ~0 Y! ?' F6 B' h; q1 C 3.24表面粗糙度
8 C. }' E' M$ z& E( p 3.25介质损耗 ' g# f; l2 \* |$ _( j' o. T
3.26复介电常数 ' k$ y; |- A1 k& Z% ^- O
3.27有损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延时 3 k: H1 |. f0 \
3.28小结
: k% O" Z% \* B 第4章信号的反射与端接 # \) N; W! P! J3 A7 g, @0 x
4.1反射是怎么形成的
& _7 C! @  V( a2 h8 Y' C0 C/ J 4.2使用反弹图计算反射波形
$ R/ D5 W/ n: `4 A! T 4.3正反射和负反射的含义 9 O) ?8 a  q" y2 Q
4.4有限上升时间信号的反射波形 $ ^- P4 H7 y6 @! G/ O1 T
4.5容性阻抗不连续
" f# I3 z, s" {- Y4 i9 ?  E, x 4.6互连线末端容性负载的反射
9 F3 y- ]  P6 m8 t" B7 {8 W 4.7互连线中间容性负载的反射
& X5 q) e4 B: j1 B. z 4.8容性负载对时间延迟的影响
0 p( Z( c& z" k 4.9容性负载对传输线阻抗的影响 6 n8 K# u! d# F! {& e
4.10感性阻抗不连续 ' N6 V1 k9 b  n$ Z. J
4.11互连线末端感性负载的反射 * \; m4 i# x# F# u% N  G
4.12互连线中间感性负载的反射 $ P5 e; \' m+ _! ^! {; m
4.13感性负载对时间延迟的影响 ) M1 C6 s  g* c, f% ^8 K& ~( @
4.14残桩与分支的影响
0 H% I0 c* v8 u* x* A 4.15临界长度
+ G7 B* d" a3 B2 \; a  U 4.16多长的走线需要端接
! _7 d$ Z$ m, D- { 4.17如何估计驱动器的输出阻抗 . v$ B+ d, p) |: d1 \7 }# ?
4.18端接方法 # T' c/ d4 A1 w/ \) y
4.19拓扑结构 8 `. G$ e) }3 k. Z) {7 J( w
4.20串联端接中的桩线 6 K8 q! C8 Q. c3 T  L+ c
4.21并联端接位置 7 i8 W4 {& J; ^
4.22分支结构中阻尼电阻的应用
9 d# i6 n4 A. b- l 4.23 tdr阻抗测量
' |6 i. G( b( Q$ }2 X5 e% n 4.24小结
& w5 p( u# E0 G* ` 附录4.1线路末端的电容
6 r5 j0 p, E; F, @; L 附录4.2线路中间的电容 % w) L# j/ c  ^  [. J
附录4.3线路末端的电感 . B6 r* f4 n' E% ?- O
附录4.4线路中间的电感
& X5 d6 D( I9 U5 `2 a2 O$ x3 D/ A 第5章串扰 7 E& J3 ^- w3 a" P. I
5.1串扰形成的根源
  D$ Q) W  D% S* {# {6 ` 5.2耦合长度 , C6 _6 W* h! ?$ Z2 Q
5.3容性串扰
, ~5 r$ K: v% a$ `3 G- H  N" q 5.4感性串扰
# `; e5 f& V6 N; |' |) D 5.5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
- v: B' S: n$ [' U* G0 c1 Q 5.6近端串扰的饱和
; M. t+ _+ B- a9 Z) P0 D 5.7远端串扰的饱和与模态分解 + c2 s3 h" w% H/ S0 I
5.8边沿耦合与宽边耦合的串扰
8 V8 Z; f; W3 b- X$ [ 5.9影响串扰的因素 5 b0 V: ?6 f1 x1 g. `
5.10串扰对信号的影响
* R) @- K( k6 G4 Y 5.11串扰与时序 ( ]0 o; e4 v: E
5.12蛇形走线与信号的延迟 1 F8 v4 ]5 V1 M1 J
5.13保护地线
% M; ^/ e( O7 \/ O: `7 R 5.14端接与串扰
2 H- p8 T0 v3 T, e) r; k/ f 5.15减小串扰的常用方法 2 B8 \( O" P3 o
5.16小结 , i/ d' ~8 ?- B9 w$ j3 E
附录远端串扰两种解释的等效性证明
2 J# c" T4 @) T6 w$ { 第6章s参数 * i8 _0 s/ C+ L8 H) d
6.1网络分析基础 1 m- K' w* j  f8 a  _. J
6.2s参数定义
6 z: i6 k9 J: L8 w' O 6.3从频域的角度理解s参数 ; O+ K7 a! o/ V4 P* w: s' X+ Q
6.4 s11的含义
- O. x+ }5 x, i( z: _# K9 T 6.5 s11与输入阻抗   Z. J& S- E% ^4 s
6.6使用 s11提取特性阻抗 0 K* q, M& Z0 ]# D8 ?: w
6.7 s11与瞬时阻抗 4 k& |8 p3 a+ k5 ]- r7 a1 T. n3 G
6.8 s21的含义
7 D" g' N; d, |- t+ w 6.9 s21相位与传输延时 % Z; X, }( I8 R7 b8 b. G
6.10 s21与通道响应
% M% z. F3 |2 e0 t$ P' M 6.11 s参数对称性及能量守恒
* D7 j' Y+ z2 @4 q 6.12 s参数中的纹波 ! T, y& W! m" w% \# h
6.13多端口s参数 ! i7 T+ H2 M8 d6 p+ x; U
6.14 s参数与串扰
7 S) ?; l" @$ I# I0 k# | 6.15小结
; ?$ x! O/ v: t. H2 |1 f  O 第7章互连线中的阻抗不连续
! j* z4 _; H# ?7 j" u: ] 7.1分支结构 " B; O0 O2 J2 @1 o; l; {
7.2参考平面的宽度
' E4 p/ T5 M- z/ d$ s3 B' P- { 7.3互连线跨分割
  |' }. s) J5 e6 W' \ 7.4过孔   r$ R7 R( G2 g+ P& e7 N( g8 d4 |
7.5小结 1 L* T- e9 P1 X
第8章差分互连 5 Y# E: J* H  K, J# l+ T3 a
8.1差分传输 ' k3 N$ {( n% r! w; e
8.2差分对的返回电流
5 P; v$ X! t' C0 s/ @9 ] 8.3差分信号抗噪声原理
3 D. ~. q1 U5 R7 A0 T 8.4差分互连中的阻抗参数 * n4 k0 d6 |; S7 b
8.5差分互连的反射与端接 : p+ W3 w1 \0 Z
8.6差分互连的串扰
: Y: ]! ]2 h# i6 j' @ 8.7差分与共模的相互转化
8 T5 `, O# u# V# \5 Z/ }7 U; A 8.8差分s参数
' M4 Y$ N2 h6 C% B 8.9差分对的等长等距 ( A, v- Q* `, N
8.10松耦合还是紧耦合
: ]2 l+ p# H0 I- u/ N0 R( J 8.11小结
; s# O, ]4 R" b- {: P  j 第9章抖动 1 j# r0 @# E9 G  W
9.1抖动的含义
9 a  ]! v& A  m 9.2 jitter描述方法 5 p- D5 Q: ~2 Q2 L9 P" M; n/ v
9.3 jitter统计特性
6 {" [( o% \- l/ e8 P 9.4 jitter、ber、眼图之间关系 + }  h3 S) I1 a: d& x
9.5 jitter分类及产生原因
# X7 a( E4 Y$ z% f4 ?5 c+ E 9.6 jitter分离
' r5 s5 w4 q: M2 o$ w8 | 9.7 clock jitter与相噪 , q8 |* f7 t- |0 f9 W" `
9.8小结
/ n5 F( q5 T7 Q$ Y3 l 第10章均衡 " W8 c/ f# j8 U( c
10.1互连中的信号畸变 ' v( V! z2 e2 s3 X4 j* Z  J
10.2码间干扰
7 t1 Y3 c6 U! X  | 10.3码间干扰与带宽 5 H$ c, \( N  v
10.4离散系统的码间干扰
* w4 G  V+ e( O1 M1 O 10.5均衡原理 0 M" i, u+ H( w: Y9 j& ]
10.6均衡分类
" f4 W5 P5 n( E+ x: u5 Z! ?" i 10.7无源ctle
# v) k0 s) E# @4 B" J$ a! } 10.8有源ctle
7 Y) ~: ~& w6 X! |" T# I 10.9离散时间线性均衡 . R' T5 d4 g2 t2 k
10.10使用zfs算法确定ffe抽头系数
  I  T) \* m; b 10.11使用mmse算法确定ffe抽头系数
/ _' D) P8 u: c/ { 10.12反馈判决均衡
5 L$ o. Y: X, z4 Y" a) }) l 10.13小结
* {0 h. g( j! m1 A- | 第11章电源完整性 / H- P' J1 A" K% a7 ^
11.1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问题 ; _8 H8 k5 b  l+ e  m1 |3 n
11.2 pdn系统的噪声来源
' X* e: _4 n% ^) ] 11.3电容去耦的两种解释 2 V/ v* ]( K1 f% H' a4 X' _
11.4理想情况的去耦电容量
% D! S7 O1 @# z( o 11.5实际电容的特性 ( d; H. k$ `1 u8 z8 `
11.6安装电感与自谐振频率 $ f. @2 s6 F2 r# K% y: ?
11.7目标阻抗的设计方法
/ O9 R' ^' H2 }1 O5 f: J* u, j 11.8相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8 H& G! p+ G5 S' O 11.9不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 N  v, ^) N$ h" G. m 11.10容值差对谐振峰的影响
0 H# f- G5 p( [/ p1 v' K2 _* v 11.11 esr对谐振峰的影响 7 C- ~" l! f8 O. V- F8 m: P6 p0 W
11.12安装电感对谐振峰的影响 : ?& `" o( c1 E) g5 V4 j. p
11.13去耦网络电容的配置方法 " P4 |( F5 y" ?5 W3 G- \
11.14阻抗曲线形状与电源噪声 , O7 Z$ ]0 {) {- b6 Y% p
11.15在多大频率范围内去耦 / f2 [( m$ H  V
11.16去耦电容的摆放 0 B2 ~- e% P# ]/ {
11.17去耦电容的安装 ( R6 t/ _/ ^) t! F
11.18 pdn系统的直流压降 / `2 D, W8 M; N$ [6 @" ~
11.19小结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3-10-25 21:06
书已经收到了,书本身的包装,排版还不错,至少看着还顺眼。内容还没细看,不好评价。等看过之后再来说说。
  L- W  C" x1 Z  P% Z
$ m+ B% l  T; B6 y: u- {P.S.:书前面有8张彩页插图,于博士还是蛮用心的。
作者: superwoody    时间: 2013-10-25 22:09
刚看了前两章,感觉讲得还是挺容易理解的,虽然有公式,但都是信号与系统的一些基本公式居多,只要有个大体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后面的还没来得及看,从前两章看,相比那几本经典的书,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作者: flyriz    时间: 2013-10-26 16:51
求看过的人介绍下
作者: afande    时间: 2013-10-27 07:35
理论公式很多
作者: twffwt    时间: 2013-10-27 21:06
我也想买一本来看看。。,应该很不错吧
作者: loveapple1987    时间: 2013-12-15 19:17
网评不错的一本书。
作者: knights    时间: 2013-12-19 10:14
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里面的信号反射,串扰讲对比较入木,讲解的思路和本人想看的思路比较一致,看的比较顺,才3十多块钱,博士无私奉献cadence视频和一些教诲,觉得买本书是应该的。
作者: 无涯    时间: 2014-5-4 11:16
广告中美女那句话--你,值得拥有!
作者: bingshuihuo    时间: 2014-10-22 10:37
网评不错的一本书。
作者: shiyi_jiang    时间: 2014-10-22 15:48
bingshuihuo 发表于 2014-10-22 10:37
; u5 {4 e. Z8 `9 \& W4 c4 [. h网评不错的一本书。

4 t3 o6 g4 g2 X8 @! [8 J# z2 N已经看过一遍了,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在设计电路时进行SI设计。
5 U* ?" @7 g8 [2 X* v' s; d* ^3 U9 l1 {7 H0 N
确实存在没怎么看懂的情况,毕竟只看了一遍。但,即使再看两遍,大概看懂了,在设计时可能还是不会,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g! I# r$ a# M+ W

作者: elex2014    时间: 2014-10-22 16:29
公式中间还是蛮多的
作者: beebe    时间: 2014-11-4 16:58
还算比较通俗易懂吧,也有很多之前比较牛逼的书的整合
作者: olendo    时间: 2014-11-5 09:17
推一下7 k! C. Z" W( D! r6 v( {0 o- d
我也買了一本
6 w8 Z* W  _8 u  |( |% m+ u2 q作者寫的還不錯: P% Y3 T% G/ c" s+ t) _. |6 D
會做一些重點整理/ {! p% v8 i. u& P! V: P
有些會還有模擬場分析來解釋實際狀況,真的覺的還不錯
作者: yanghongge    时间: 2014-11-7 10:28
里面内容还不错,目前正在学习。
作者: ZMS_CHINA    时间: 2014-12-3 14:45
表示还没看懂
作者: yao487    时间: 2014-12-13 20:16
James‘ 发表于 2013-10-24 12:282 M2 u, i. e* J' p4 m$ v9 \
哪位已经购买的前辈把目录共享一下,看一下需不需要买。

* D+ a2 u7 ^/ K$ n! c* K0 V$ p支持!!!
& h% ]6 K6 F( Q& m7 f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