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非常好的经验哦!PCB设计中格点的设置合理的使用 [打印本页]

作者: jxnfhyz    时间: 2008-6-11 16:36
标题: 非常好的经验哦!PCB设计中格点的设置合理的使用
PCB设计中格点的设置合理的使用格点系统,能是我们在PCB设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是设计不同阶段的格点选择,第二个针对布线的不同格点选择。 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格点设置。在布局阶段可以选用大格点进行器件布局;对于IC、非定位接插件等大器件可以选用50~100mil的格点精度进行布局,而对于阻容和电感等无源小器件选用25mil的格点进行布局。大格点的精度有利于器件对齐和布局的美观。在有BGA的设计中,如果使1.27mm的BGA,那么Fanout时我们可以设置格点精度为25mil,这样有利于fanout的过孔正好打在四个管脚的中心位置;对于1.0mm和0 .8mm的BGA,我们最好使用mm单位进行布局,这样fanout的过孔可以很好的设置。对于其他IC的fanout同样建议用大格点的设计精度进行设计。我们建议 fanout的格点最好是50mil,甚至更大。如果能保证每两个过孔之间可以走线是最好的。 在布线阶段的格点可以选择5mil(也不是一定的)。记住千万不要设置为1mil的布线格点,这样会使布线很繁琐,很费时间的。通常确定设计格点的有两个因素:线宽的因素和线间距的因素,而为了我们在设计时精度和我们的设计相匹配,可以有如下一个简单的公式:(线宽+线间距)/2=n,这里n必须为大于1的整数。从现实设计中,线宽+线间距可以大于10。就以15为例进行说明。这样当线宽为6mil时,线间距为9mil;当线宽为7mil时,线间距为8mil。只有这样我们在设计调整时才可以用格点精度来保证设计规则的正确性。布线时的过孔格点最好也采用25mil以上。我们可以在ALLEGRO中通过大小格点的设置达到布线和过孔的格点不同。这样可以做到大过孔格点和小走线格点。 当然,格点的设置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把握。不可照本宣科的照搬和教条的使用。 在setup中的user preferences中有opengl和preselectiont选项可以将这两项关掉,回到以前的版本,速度也上来了.
; d! Y, t1 b  ?& [3 ~
; K( g; P) N6 R! y* U( L以上为SPB16.0,其实什么版本都一样(转载)
作者: crree    时间: 2008-6-11 16:47
很好的经验,支持原创
作者: deargds    时间: 2008-6-11 17:01
“当然,格点的设置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把握。不可照本宣科的照搬和教条的使用”; p  L  }4 `. Y
不错.
作者: 黑月    时间: 2008-12-13 21:56
收益了!
- m/ n7 y9 N4 @; Y. c+ f6 b9 i4 x谢谢楼主!!
作者: 804942427    时间: 2008-12-14 10:13
很好的经验,支持!
作者: y175813652    时间: 2008-12-16 09:57
原帖由 jxnfhyz 于 2008-6-11 16:36 发表
0 a0 k9 g/ k0 K) W) @+ sPCB设计中格点的设置合理的使用格点系统,能是我们在PCB设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是设计不同阶段的格点选择,第二个针对布线的不同格点选择。 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格点设置。在布局阶段可以选用大格点 ...
! O& T9 J" U0 Q8 y! T
楼主,首先很支持你上面所讲的,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下我的看法,相互学习一下: 你所讲的线间距匹配线宽的规则,是不完全适用的,如果客户要求线间距和线宽一定是某一个值,你的匹配原则怎么适用,还有你的公式:“(线宽+线间距)/2=n”也有问题:应当改为:(线宽+线间距)/4=G(布线格点),这样可以使你在布线时很轻松的使2个线之间的线间距保持最小间距,大家可以试一下。
6 z% U; ~; U* i, d5 x2 Z
1 g5 @* u( _6 R8 D/ a[ 本帖最后由 y175813652 于 2008-12-16 09:58 编辑 ]
作者: tedisme    时间: 2008-12-31 14:44
谢谢分享,支持原创
作者: zodisa    时间: 2009-1-8 09:24
支持原创
作者: allegro-ren    时间: 2009-1-8 09:50
如果是差分 6 8 6,即线宽是6,间距是8,线到via也是6,怎样设置比较好的格点,可以将线和过孔直接放置在格点上,望赐教,谢谢!
作者: viseng    时间: 2009-1-9 09:09
个人感觉下面的观点更正确些。% \; V' c$ X7 e; u. y/ R# ^3 R) ?- A: D
===============================================================
( N/ M! z' X0 }7 Z2 h# H楼主,首先很支持你上面所讲的,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下我的看法,相互学习一下: 你所讲的线间距匹配线宽的规则,是不完全适用的,如果客户要求线间距和线宽一定是某一个值,你的匹配原则怎么适用,还有你的公式:“(线宽+线间距)/2=n”也有问题:应当改为:(线宽+线间距)/4=G(布线格点),这样可以使你在布线时很轻松的使2个线之间的线间距保持最小间距,大家可以试一下。EDA365论坛网站|PCB论坛|PCB layout论坛|SI仿真技术论坛' \$ h9 Y% G  V" s( O( p4 ~
1 X- e7 B7 t2 F1 T  m( A& g0 S  E: R
) B( `* _+ M) T+ v[ 本帖最后由 y175813652 于 2008-12-16 09:58 编辑 ]
作者: Iphone    时间: 2009-5-1 20:11
9# allegro-ren ! @0 c7 |) d6 k- G  d3 k! s3 ?
格点可以设为7
作者: zyd    时间: 2010-1-31 18:43
呵呵,不错!谢谢楼主!
作者: evervotion    时间: 2010-2-2 17:56
好强啊,学习了
作者: lidin    时间: 2010-2-3 11:37
偶把几种格点设置录制成了Script文件,并设置成了快捷键不同场合非常方便的灵活切换.
作者: lincarsun    时间: 2010-2-8 02:12
其实格点的设置很繁锁,但设好的话画板时真的很爽……
作者: gracewthree    时间: 2010-2-9 14:36
謝謝分享
作者: oulen    时间: 2010-2-9 15:30
偶把几种格点设置录制成了Script文件,并设置成了快捷键不同场合非常方便的灵活切换.# N) w3 x9 {3 _0 f
lidin 发表于 2010-2-3 11:37

" J) J2 |1 O5 w& P- J) @
8 s  U% k9 O8 _. W
/ K3 F+ g% g% S& [6 p. ^    完全同意,
作者: newzyf    时间: 2010-2-19 01:18
很不错
作者: evervotion    时间: 2010-2-25 11:30
强人,学习了
作者: mingxunyang    时间: 2010-7-21 10:14
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 lequwudi    时间: 2010-12-25 18:44
学习,谢谢分享!
作者: ypc117    时间: 2010-12-25 18:48
很好的经验,谢谢楼主
作者: mingli1407    时间: 2010-12-31 18:03
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作者: zxy8517    时间: 2011-1-6 16:07
很好的经验,支持! ; ^( s& n9 ]* ?. r

作者: zslic78    时间: 2011-1-12 11:14
学习一下!
作者: 86232648    时间: 2011-1-12 11:18
谢谢分享,支持原创
- [, o0 W2 u% g3 ^6 t( H
作者: 暖雪    时间: 2011-4-29 11:01
分享了,谢谢楼主
作者: dreambird    时间: 2011-4-29 11:16
栅格点的设置时很重要的
作者: 叫布什动我啊    时间: 2011-4-29 11:18
经验之谈,很好、
作者: bluemare    时间: 2011-4-29 20:01
这个必须要学习啊
作者: yondyanyu    时间: 2011-4-29 21:46
MARK一下!
作者: sharpcolin    时间: 2011-4-30 16:21
非常谢谢!
作者: cltx    时间: 2011-5-26 14:05
学习了!
作者: Daniel_wang    时间: 2011-5-26 14:11

作者: niuwa    时间: 2011-5-26 14:12

作者: routon    时间: 2011-5-30 12:35
本帖最后由 routon 于 2011-5-30 12:36 编辑 / D+ {4 f6 q1 b( l% w3 |" k6 W5 }
allegro-ren 发表于 2009-1-8 09:50 1 Z0 B9 q! p, n
如果是差分 6 8 6,即线宽是6,间距是8,线到via也是6,怎样设置比较好的格点,可以将线和过孔直接放置在格 ...
" U0 p) l5 e# e+ b1 E
可以用多格点系统x y x,具体还要看via的焊盘大小。有个公式:y=s+w,x=(d-y)/2,d为两个过孔的中心间距,w为线宽,s为差分线间距。
- K/ S/ l' f, b* P. i. I
作者: boyfriend    时间: 2011-5-30 13:53
:
作者: sinsai    时间: 2011-5-30 17:12
学习了,谢谢
作者: wangxs_song    时间: 2011-5-30 20:01
欢迎高人们出来指点!顶!
7 q5 \) E5 z- ~3 D9 Z目前用得最多的有以下几种设置:1 E- z* k+ M5 x4 f
5 5 5 5 5
; n) }8 M- r5 K7 [" C" \* I25 25 25 25 25
* g) o- V% t" l" F' `! i, q* b50 50 50 50 50 或100看具体器件。
作者: cvntao    时间: 2011-5-30 20:09
挺不错的。。。。。。。。。。。。。。。。。。。。
作者: nbhand    时间: 2011-5-30 20:39
谢谢分享!
作者: flashtodd    时间: 2011-6-3 14:21
这个用过,确实挺方便的
作者: wjl882008    时间: 2011-6-18 00:30
很不错
作者: huo_xing    时间: 2011-6-18 17:13
学校了
作者: xiaoruquan    时间: 2011-6-19 00:14
很有分享意义
作者: ruizx    时间: 2011-6-20 23:33
原创经验,非常不错~
作者: Gionee    时间: 2011-7-13 18:40
说的不错
作者: haitaolee    时间: 2011-7-13 18:56
多讨论,呵呵
作者: famed    时间: 2011-7-16 13:51
一直在用格点控制安全间距.楼主强大,举一反三
作者: xxzou11    时间: 2011-7-16 16:22
很好的经验,支持原创
作者: lcywzg2008    时间: 2011-9-5 13:43
谢谢楼主!!
作者: rhine0603    时间: 2011-9-10 15:48
很不错,谢谢啊,但是过孔的格点是在哪里设置的啊????
作者: cvntao    时间: 2011-9-11 10:09
如果本子大小形状是限制好的,怎么采用大格点进行布局?那样的话根本就不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吧
作者: Csec    时间: 2011-9-11 16:36
好强大啊,用SKILL切换格点还是比较方便啊
作者: kangpeng    时间: 2012-12-1 09:34
henhao xie
作者: jin131421li    时间: 2012-12-1 11:48
谢谢分享
作者: visicom    时间: 2012-12-1 14:54
非常不错,这两天高质量帖子很多了
作者: zhengying2965    时间: 2013-4-26 08:38
好经验,感谢分享。谢谢。
作者: yangqg_love    时间: 2013-5-30 13:39
(线宽+线间距)/格点=n(大于1的整数)万能公式
作者: mikeh    时间: 2013-5-31 10:26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作者: 鱼美木    时间: 2013-5-31 14:46
真的非常感谢分享,之前我好像都是一种格点布到底的,
作者: szhot    时间: 2013-5-31 15:40
(线宽+线间距)/格点=n(大于1的整数)万能公式
作者: KISSMonX    时间: 2014-4-15 11:35
学习了.
作者: jean.xiong    时间: 2014-6-9 17:35
还是不会灵活运用,觉得很麻烦
作者: lizhihuan007    时间: 2014-8-22 15:32
恩 不错的经验 学习了' X* M# j+ p# g

作者: liqing0308    时间: 2014-8-26 12:12
这个必须要学习啊
作者: yixin    时间: 2014-8-27 14:34
这个要学一下
作者: wangshilei    时间: 2014-8-27 15:55
我走线全是用2MILS格点的,
作者: owencai    时间: 2014-12-1 14:25
学习了,可以提高布线速度,
作者: jianping937    时间: 2015-3-18 15:48
学习了下
作者: xue12    时间: 2015-5-18 19:25
好东西非常有用
作者: Larry_11844    时间: 2015-9-17 11:36
涨价是了
作者: zhoujian    时间: 2015-10-12 16:21
感謝分享寶貴實務經驗
作者: dwtguh    时间: 2016-3-5 12:31
很好的经验,支持原创
作者: itboxue    时间: 2016-4-21 11:28
非常感谢各位高手无私的奉献,学习了。
作者: sunqiong205    时间: 2016-11-16 09:11
学习了
作者: sunnypang    时间: 2016-11-17 17:55
很不错
作者: jilong1589    时间: 2017-11-15 13:05
好东西,谢谢分享
作者: eda_xz    时间: 2017-12-17 22:31
赞一个
作者: laycad    时间: 2018-2-1 09:30
谢谢楼主
作者: 星雨叶    时间: 2018-5-2 17:35
y175813652 发表于 2008-12-16 09:57& r* ^( U; a" s. _4 w2 b
楼主,首先很支持你上面所讲的,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下我的看法,相互学习一下: 你所讲的线间距 ...
0 H3 K/ r; Y8 q! q# T) _: P! t
布局的时候用的格点也会影响到走线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