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u- Z1 s1 f5 U, ~# I; }8 S/ e5 l4 h+ N/ x' n8 B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似乎自打我们接触PCB设计,蜿蜒蛇行的等长绕线就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大家都知道等长的目的是等时,那么为什么要等时呢?什么样的信号才需要等时?等时的误差要做到多少才满足要求?这便是今天的主题——“时序”。 ; D5 j8 _/ T' l& a0 R# X* ^ 0 i& U* J" ~4 ^1 v& W$ r% K4 Y* a9 L x3 @2 L3 O* ^, U 01' y O, {0 M' u4 y% s' U
- i3 x* r/ i9 ^7 E% Y
0 f G' S8 u2 j$ R5 D! A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是两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果把线路(通道)比作道路,几辆车齐头并进的前进方式是“并行”,一辆一辆鱼贯而行的就属于“串行”了。在早期I/O速率都不高的情况下,并行通信的速度要比串行通信的速度快得多,效率也更高,耗时更少。对于并行信号而言,时序问题出现了,如何保证通道上的数据同时被接收芯片准确的捕获?什么又是共同时钟时序?《高速串行简史(二):并行通信之系统同步方式》 8 T, ?* B& R( ^' z7 Q7 M5 f) `2 `4 S ! g/ d+ a3 r$ F/ W+ ^; x! Z% A4 ^' e$ x5 d' O5 x u
* p, E. Y& B4 d$ ? |; c
! w+ c5 r1 \( x. X 02 j0 r3 M9 Z$ {+ T! x1 [
, K' P( ?( V8 I' M0 V
3 v3 n+ m5 L# U
共同时钟的并行总线,虽然现在还有一些诸如常见的Local bus总线等应用,但已跟不上高速设计的需求,目前使用更加广泛的是源同步总线方式,比如,DDR信号。源同步时钟总线的时序要求主要是分组等长。但是等长只是满足了静态偏移,影响更大的是动态偏移,也就是SSN,ISI,Crosstalk等,不能过度强调等长(+/-1mil),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设计要求。究竟源同步方式是如何改善系统同步的先天不足的呢?《高速串行简史(三):并行通信之源同步方式》" q G* V+ M" S# A ( V4 C- Z9 V9 {& o, J# S9 T , l! h5 b' [+ J* ] 1 |2 I5 o0 i. L2 T: i0 P V# ~% O8 r+ l& b1 a5 R 03" H( t0 D5 p* `/ O. D
$ {5 D$ M# W# [4 B8 G- ~
. l. i: b) g1 C对于DDR总线,地址/命令/控制信号都是参考时钟信号,数据信号参考DQS,这些信号波形的相对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想必大家对这类信号的等长要求早已烂熟于心,可是,等长绕线对于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DDR时序学习笔记》 ' p1 ?! q' ?" l+ t. I' T) v. ^0 x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