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标题:
答题 | 其实,我们说的夹具去嵌精度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9-9-27 15:12
标题:
答题 | 其实,我们说的夹具去嵌精度
上期话题
9 j; x6 k4 q: E* I0 w1 K* {# h
其实,我们说的夹具去嵌精度
+ g" _& _0 C) t9 l$ c1 A
【文:黄刚】
% H s7 H( y0 o+ D4 \, q
2 c; {5 ?/ b5 j( N3 G* B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 n4 e) |3 c2 I
问答你们有什么待测物想测试的吗?高速先生可以先看看如何帮你们实现哈。
9 T! f. R. E; I% s( U/ m9 ?
通过上篇文章,我们主要是希望大家能明白高速先生的测试指标。我们进行夹具测试是保证我们夹具对你们待测物的影响足够的小,也就是夹具去掉的效果要最优。对于各位的待测物,我们也很想去保证,但是实在是没办法哈。
" t2 m$ X7 ^* o' Y( X0 t# ~4 R
6 s0 H" F7 a$ L0 @
: c' w0 N' [ l+ f
另外我们的测试主要是无源的测试,我们几乎全部的测试都是以无源指标为目的,通俗来说也就是我们测试插损,回损,串扰,当然也能测试阻抗。但是一些射频的有源测试,就不在我们本篇文章的范围了。当然我们用的是网分,肯定也不能进行所谓的DDR,PCIE的波形/眼图测试了。
v6 G2 c' a* N2 [9 z: }
1 V+ |7 {1 V: a! d9 n; B
# ^8 T+ i' p. M, W; k" ~& Y) g; |! o( |
最后,我们帮行业内做的夹具加起来已经上百款了,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们还是很欢迎大家来找我们帮忙做这方面的工作哈。
' m5 T) L$ e! t0 D8 `
+ l6 V% u9 f& `+ L6 o5 Z8 B
1 m( X$ H# n( T: p8 z+ v' S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 ~3 q% c4 `" j8 C% l
有没有什么简单办法验证一下平时的pcb制作后的阻抗是否满足要求,比较好奇这一个。
& ]7 m x3 d `
@ Jamie
/ D" V, F: r. u, U) n# U
评分:2分
; M/ V- Z! S. I$ M- ~7 B9 z: E9 u
1.去小卖部买白糖,店员把盛物盘放在台秤上,先调教一下,再向里铲入糖称好,最后从糖缸中舀一勺加入盘中,倒到我带来的罐中,回家。有时来买烟,偶尔会碰到顾客要求验秤,店员随手拿起一袋300克雪涛盐放入盘中,显305克。拿走盐,盛物盘显0克。原来“调教、称秤、验秤”是称重的学问。2.学物理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可行性。“学校片区电力不足,经常停电。在教学楼楼顶有一个很大的水池,用抽水机蓄满水后楼体无影响。有同学提出,待停电后打开管道闸门,水带动发电机发电供应照明。”当时我想发电机的电一部分照明,一部分用抽水机蓄水,这样就可以自给自足,永远下去。后来被电子击到,阻尼振荡救了我,才知道没有补给,没有新鲜血液,随着一轮又一轮,迟早会枯竭。后来被学校抛弃,工厂师傅接纳了我,才知道优质产品是凝聚全体工友的汗水,总体良率是各工序良率的乘积。虽然引入夹具的工序会降低测试的准确率,但给我们带来了可操作,可对比的方便。
- ~8 q. t0 X* E5 ^
@ 山水江南
& s4 W# w' {! Y) ` E) ]2 c+ x
评分:3分
( G% p) N9 Y: r ^9 K }
PCB印制天线经过巴伦后的状态怎么测试才准确?
# Z' C Y$ \( i( m: [
@ Vincent
' v9 w9 l# x4 _5 Q3 A# V
评分:1分
) ?1 A! O- T- F/ Z) K
用2x thru去去嵌自己结果不是0,是去嵌算法的限制还是两次测量s参数不一致造成的呢?
, j% }( R. ?; v! i `3 k
@ now
q5 a$ B. \1 y% y8 S1 {& L
评分:1分
; F* {: S0 B: d) g$ E" H4 \5 N
怎么做到夹具去嵌精度在20GHz插损小于+-0.1dB,回损小于-35dB?AFR去嵌的精度只能保证在2xthru的插损和回损交叉前5dB以内的频段,所以夹具的去嵌精度和这个AFR去嵌精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精度保证在两者的交集里?
' j2 B. B4 x' l8 ]& m# T/ w
@ Jason
* m. ^! e& X3 p
评分:3分
+ r! N" X! m1 R; A5 \
用2xthru作为基准去校准?
; p& S. }# I/ B w, @
网分的校准不是有专门的校准器件么,怎么用2X thru来校准呢?
7 V( C) C' H* j; z5 o, d( i
@ 莫克
% W J% W0 y( y. g1 t$ P
评分:1分
l5 h: }" r1 W, p
天线的测试,主要是5G。还有其他应该不成问题
, D: [1 s/ y1 R2 Y8 s8 _
@ moody
! P# q9 \; q3 T7 m8 G3 H; e4 a
评分:2分
) I! h3 k6 S7 t, A, X6 Z
这个去嵌精度与你的仪表的校准精度,仪表的测试精度测试误差的关系怎么区分排除呢?还有你测试连接器的频响特性有没有可能影响精度呢。
, x4 _7 G& u7 Z
@ 杆
7 b+ S, c. G- [ `
评分:2分
& P/ f7 L, d1 a6 T
spd_link信号,ddr3信号还有hdmi
$ ^, v/ m$ S5 ?( v: V9 c
@ Ben
9 u& h3 z2 D! K4 _
评分:2分
) K; y# D) z/ E: B1 m
我司板上高速信号的连接大部分都是chip to chip,在没有夹具而采用板上找点方式时,选择点到芯片的距离与信号上升时间有什么要求?现在测试单板阻抗,有没有在PCBA上测试也比较准确的,甚至带电下测试的?
3 h$ Y5 _% q, P
@ hk
! L6 N# S* I- e
评分:3分
9 N3 p1 h! w- d. P, h5 t
更多精彩留言,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阅读~
( R) ?; |6 Z3 Z: U7 T, g
查看我的积分,回复关键词“2019积分”;
# b8 N; ?- [8 J; F* U
看看我能兑换什么礼物,回复关键词“积分商城”;
3 y4 |' p& Z* R; Y% z
* n1 [" g5 J+ j6 D. c) }, D: x
6 g" f: m6 }3 \: j
7 Y# F5 S6 P9 q/ Y# J3 j$ Q
3 q$ o; ? R( n5 U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干货————
2 v# }$ [0 x7 v! W
6 I# L. G+ _# U+ ~. H4 A6 A
其实,我们说的夹具去嵌精度
% Z8 _* Z/ p( T4 X6 q# E4 M+ m% R& D; L
宝藏文,高速先生所有原创技术文章,戳戳戳!
" s' \4 n! _( V9 n: C6 l' D# n1 r# j. A
, k9 ^# S$ M& P) m$ \
( H+ H( o3 O) B' I& I, f) Z# K
" L9 u6 h7 N6 C0 t6 W. ^5 P
7 G/ s! ?- e2 @7 N
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3 [( _. {& u& w; H$ E
2 Y G) l0 k* h8 B/ z% s( _9 q/ j$ t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 A1 G z" D0 ?( ~
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 c6 v6 v! _) t5 x
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
( b5 b- z+ j% l2 w9 h( f( \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 G' r' L+ Z2 O
回复32→电源系列(下)
1 ]1 T1 e$ u4 `5 S4 _7 z3 C6 e2 U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5 O7 U2 `' K5 `' _- s$ A
回复30→DDR系列(下)
2 \; e, q4 \# _, V
回复29→DDR系列(上)
8 \% }( a+ w6 s# T: @$ _
回复28→层叠系列(下)
; d: p C9 A: o6 {7 Z, g6 M+ [
回复27→层叠系列(上)
( ?0 k2 a7 N9 Z: u* M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4 f3 i' X Q0 N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
7 r% @( a4 R9 `' q4 ]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 b; `4 l& G, Y
回复23→阻抗系列(下)
& \7 O& e' P; W$ q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 \" j7 Z3 r: k% m, O- ]9 X H
回复21→阻抗系列(上)
# a$ H; v* v( K* b/ ?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4 k, _4 m" C6 o! m. T
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 y/ Z( h- Q" E7 y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 E8 d9 M; A2 ]& k% }6 [8 d0 b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 \$ J9 M6 \) }+ m* ]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0 E. r2 i; Z; }0 \% x. @, X; I
回复15→串行系列
: c Z# P+ g5 X/ R" w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 o' Z5 C- `. N* C+ T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 C- K3 @1 X6 c9 d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7 R3 `3 }; _$ N; D( M5 j
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3 S# {+ H6 T2 ^& ?3 x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 r. ?" s5 x3 e( h* M
回复09→DDRX系列
' h5 p) m5 a ]* L8 ]. b7 G
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 M1 V& L4 p8 _2 P% v8 X2 {& d0 d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N0 H( S' t' F6 u' H, {% H
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
( S0 \9 K+ F# I8 K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3 j8 ^1 Z& M/ f' D7 W: u$ z3 D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 }9 s M5 ?/ ]5 _- H
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
5 q' y6 s& V7 J9 \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 k! v" B- l6 Y) X
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
欢迎光临 EDA365电子工程师网 (http://bbs.elecnes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