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1 @7 H9 u; r _6 ]% Q! m # ?7 _- o I4 m% O5 A# t今年九月份,Intel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双路处理器Ivy Bridge-EP Xeon E5-2600 v2,最多12个核心。虽然比上代提升有限,但依然无敌(AMD完全无力抗衡),市场上也大获成功,卖得非常好,拿下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都用的它。" \3 K D6 m+ A, r `
/ t" ]0 q7 [# c' r; [/ q9 O, f& ~ ?: o* A/ ^# _
明年秋天(IDF 2014期间),Intel将推出Haswell-EP Xeon E5-2600 v3系列,最多14个核心(28个线程)、35MB三级缓存(每核心依然对应2.5MB),同时还会有原生8核心,但是这个14核心是原生的,还是Haswell-EX上借用过来的上不得而知,后者的核心数量可能会超过16个。. q* v6 i! ?# V2 A' J' N. R' \7 t % J# U! R$ v, D4 l+ k21ic编辑视点:Intel这两年在消费级领域的进步很缓慢,大家纷纷指责缺乏竞争让Intel变得懒惰了,不过在服务器领域,Intel仍快马加鞭,每年都有些新变化。虽然第四代Haswell处理器才刚刚进入普及阶段,不过关于下一代Broadwell处理器的消息已经开始逐渐浮出水面。Intel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并不懒,只是偶尔忙里偷个闲而已。 . _) _- F5 I" G* `3 j5 K' G3 a; T8 v- Y. c* v
5 ]; |4 b& T1 k% |5 { 2、SoC整合数字处理器成趋势) a& R! v1 }8 K+ Y% b8 _% k
: F9 ^6 v$ Q5 ?5 K
& m8 H& i* T7 E9 X ^$ k
在未来几年,类比和混合讯号半导体市场预期将会有一些重大的改变。物联网(IoT)将使数十亿个物件可透过网际网路协定(IP)互相连接,为感测、控制、驱动和连接各种类比讯号、装置及系统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商机。而物联网应用对降低功耗的需求,让类比与混合讯号晶片开发商在新一代解决方案中,导入嵌入式数位处理器,藉此实现更精准的系统管理,改善整体功率消耗情形。类比系统单晶片(SoC)整合数位处理器成大势所趋。 3 b9 [+ ~3 @5 M$ ~. w D* v/ @$ i; @+ u5 H$ ]21ic编辑视点:虽然新一代的混合讯号元件具有可满足物联网要求的功能。但嵌入式数位处理器将显着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并大量节省电力消耗。比如在马达领域,一个高度整合和数位控制的类比系统单晶片具有可节省40%工业马达耗电的潜力。因此,在类比设计中导入小部分的数位处理功能,将可为环境和成本带来显着的利益。亚德诺(ADI)、英飞凌(Infineon)、戴乐格(Dialog)越来越多的厂商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其产品上。' o9 `0 c' E2 U* `; s( i4 k
7 O; d/ t6 l3 y0 X: b& M, c
: L/ c4 I4 c3 m 3、传感器将是21世纪经济新的增长点 6 s) ? b, F' V# o ' l& U+ Y, r) e4 p) r- q/ ?/ m+ K7 r3 I' {8 _; g
据相关研究组织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传感器市场近几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国内传感器制造业销售额约为509.63亿元,同比增长3.03%。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力加强传感器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和支持下,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推动下,传感器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 2 V# M# b$ u4 ]8 U) R6 P/ l 7 K. s6 [+ j! M I% Z , \) u8 e- @1 _2 L9 D# h同时,传感器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应用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等。一批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正在进入市场。传感器设计技术、材料控制技术、生产技术、可靠性技术和测试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量产能力逐步提高。 2 W* c4 P6 C. u' J ?7 L " H+ A8 ~) n2 {: a" a21ic编辑视点:不难看出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传感器行业的应用广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传感器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有了自己的盈利点,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可导致建立新型工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J4 C4 L5 R3 i O% l 7 s8 d [$ _/ E# ^( F 6 ?% Y$ N- e8 T0 ]6 t6 \4、电源管理IC突破 能量采集或得新生0 g: N" Z; E# e1 }! M
' f9 D% s: R6 o7 U0 m7 A0 c # a7 E( S+ y7 B, F通过能量采集技术撷取太阳能、振动能、热能、射频(RF)所产生的“免费”能源,如今不再是“天方夜谭”。虽然其现在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商用,但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移动装置、汽车电子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人们对能量采集带来的无电源供应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业界在低功耗微处理器和传感器领域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作为系统中最大瓶颈的适合能量采集应用的PMIC也陆续登场,这也让能量采集技术热度大幅升高。据美国iRAP公司调查显示,到2014年,能量采集市场规模将达到12.54亿美元。 I; J! {: {0 ~/ }: F" O a: Z / i3 y0 n+ o' G8 ^21ic编辑视点:能量采集技术最大的挑战就是能量收集端所能收集到的能量和其能量消耗端所消耗的能量之间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简单点说就是其收集的能量不够用。但随着传感器、MCU、RF等器件功耗的不断降低,以及能量采集电源管理IC技术的突破,使得能量采集技术攻克了这一难关。 4 e9 I8 U# ~* o8 e2 v% E, F0 Z: `( n; b! K3 S; w8 m+ M
O3 i9 L- G4 q3 M" E$ z+ Y3 ~5、STMicro计划在2014年年中推出首个硅光子芯片, X: Z. F$ f w7 U
/ z l8 _; L5 s, h0 ?